第77章 官渡之戰(五)

徐州郯城刺史府前,一清瘦文士悄然立於其外,良久,悄然一笑,慢慢離去。

嗒嗒馬蹄聲響,數十騎從城中馳出,徑往雲龍山而去。雲龍山已然是徐州城外的一處勝地,更何況其山腳下的雲龍湖,更是盛夏避暑乘涼之絕佳處。而山上那不時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亦是成了徐州百姓最喜歡的聲音。那裡,有他們的子女,寄託着他們的希望。

只要沒什麼大事,劉備每天都會帶着數十騎來雲龍山,那山頂的一所被圍牆圍起來的建築是他最關心的所在,也是楊雷當日所說的徐州根基所在。那裡,是專門爲有功將士子女開設的雲龍書院。自建安元年以來,至今已然五年,自去年第一期生畢業以來,劉備更加關注這個學院了。無他,和黃敘一起畢業的學生們大都進了軍隊做了個小軍官,更有優秀的如黃敘般的被楊雷拉進了所謂的參謀院。雖說形勢分析還是很稚嫩,但是比之那些只知道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傢伙卻是要冷靜多了。好生鍛鍊一番,他日說不定就可以獨擋一面。

陳到策馬緊跟在劉備的身後,他身爲劉備的宿衛將領,自然是劉備到哪兒,他帶着人跟到哪兒。而最讓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劉備每日出城去雲龍山的這段路程,須知孫策就是因爲出去打獵被刺客重傷致死。雖說劉皇叔的仁義之名遍於天下,可無奈着天下的諸侯可是忒多了些,而劉備如今的做大亦是被不少諸侯緊緊盯在眼裡。萬一要出點嘛事,甭說別人,自己就直接自裁算了。不過再看看另外一邊白袍白馬的楊雷,陳到就暗自鬆了口氣。有此人在,要想傷到主公,無異於癡人說夢。

楊雷落後劉備一個馬頭的距離,緊緊跟隨。張飛馬上要大婚了,劉備還依然抽時間來書院看望學生,這倒是讓楊雷很是敬佩。而學子們對劉備的忠誠亦是與日俱增,這點連身爲創始人的楊雷亦是始料不及。雖說只忠於劉備是他提出來的,可亦是沒有想到洗腦教育這麼厲害,結果連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也上了癮,幾乎每天都要去學院露面兒,以享受學生們那崇拜的目光,以及毫不掩飾的信仰狂熱。這算不算個人崇拜亦或者是造神運動?

正胡思亂想着,縱馬已然上了半山腰,就聽着前面有人高歌:“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劉備愣了愣,放緩了馬速,自然而然地楊雷陳到等人亦是跟着放緩馬速,諸人久經訓練,騎術精湛,倒也無虞。只是陳到臉色有幾分難看,有意無意間,手已經按上了馬背上的環首刀。

楊雷順着聲音看去,卻見山腰間有個供遊人憩息的小亭子,卻是半躺着一人,剛纔所歌,必是此人所發。劉備當即下了馬,快步上前,楊雷陳到等人亦是下馬,緊跟着走了過去。

那人倒也知趣,見着一行人下馬向自己行來,亦是站了起來,整理了下衣襟,向劉備一行人微微一笑。劉備走至近前,細細打量,只見此人葛巾布袍,皁絛烏履,三縷長髯,面目清瘦,一派儒者風範,甚是飄逸。劉備一見,心內甚是喜愛,遂問道:“敢問先生,適才所歌可是先生所作?”

“不敢,確是在下所作。”那文士坦然承認。

“先生大才,可否請至書院一敘?”劉備聞言更是欣喜。

“固所願,不敢請而。”那文士笑着答道。楊雷看着這幅現場版的明主遇謀士圖,不禁有些莞爾。轉眼看到陳到那有些詫異的眼神,這才醒悟過來,急忙跟在身後上了書院。

進了書院,楊雷陳到跟隨劉備請着那個文士來到小廳堂,確是平日劉備在書院中的辦公地點。衆人落座之後,劉備便問道:“請問先生姓名?”

那文士笑道:“不敢當皇叔先生稱呼,某乃潁上人也,姓單,名福。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此,以動尊聽耳。”

劉備聞言大喜,欲要說話,就聽得耳邊嘿嘿一聲輕笑,急忙看去,卻是楊雷,不由不悅道:“五弟,休要無禮,還不給先生賠禮。”

楊雷嘿嘿一笑,卻道:“徐元直,休要欺瞞我大哥。既來相投,如何不坦誠相見?”

那文士一愣,隨即道:“足下何人?如何得知徐庶之名?”卻是心神激盪之下,忘記劉備剛剛口稱五弟。不過,這五弟和吾弟倒也相似,而徐州軍中北劉備稱之爲弟而白袍白馬者卻有兩人,故徐庶不知也屬正常。

“此乃吾之義弟,楊雷楊宇霆是也。”劉備見狀,急忙介紹道。

“哦,以兩萬軍盡取青州的楊雷楊宇霆?”徐庶驚問道,卻掩不住嘴角一絲笑意。

“正是此人。”依然是劉備回答,言語之中甚是自豪。

“既然楊將軍識得在下,庶便如實相告。某乃是潁川徐庶,因爲友殺人,被官府通緝,故隱姓埋名,流落江湖。還望皇叔寬恕。”徐庶望着劉備,坦言相告。

劉備聞言,道:“吾觀先生乃是仁人志士,爲朝廷通緝,必有緣故。備願盡力,還先生清白。”

徐庶聞言笑道:“某多謝皇叔。某自荊州來,至徐州,聞得民謠‘徐州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可見皇叔之愛民。今皇叔僅見庶一面,即如此厚愛,可見禮賢下士。皇叔如此仁德待人,庶不才,願跟隨主公左右,任憑驅使。”言罷,起身,深深一拜。

劉備慌忙扶起,喜道:“吾何德何能,竟能得如此大才相助。叔至,且備馬,吾與元直回府衙宴飲。”陳到應諾,就欲下去準備。

楊雷卻道:“大哥,今日既到書院,何不先見見諸學生,再回府衙?”

“楊將軍所言甚是,主公既到此,自當先辦公事,再理私事。”徐庶亦是勸道。

“誒,先生此言差矣。款待先生,方是如今最緊要之事。”劉備笑道。

徐庶聞言正色道:“主公既然來此,必有事情要辦,可先辦事,爾後再回府衙不遲。庶在此多謝主公厚愛了。”

楊雷見狀,遂道:“大哥,可與元直同去看望學生。”

“正是如此。”劉備聞言笑道,遂邀請徐庶同往。

繞過一條走廊,拐過幾個牆角,那讀書聲已經近在耳旁。“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徐庶失聲叫了出來.

“正是,此處學子皆是有功將士之子女,故遴選年十五以上者至此學習兵法戰陣之策,並加以訓練。待三年亦或四年之後,俱皆供職于軍隊。其餘年十齡以上者,俱于山上其他院落學習。”劉備微微笑道。

“何人爲主公謀劃?”徐庶驚問道。

“便是宇霆。”劉備笑答。

“此乃主公雄圖霸業之基也。楊將軍單憑此策,已可比前朝子房也。”徐庶嘆道。

“先生謬讚了,雷不過一勇夫而已,安敢比肩前賢。”楊雷急忙謙虛道,內裡卻是興奮不已。這可是劉備早期最牛氣的軍師,得到他這樣的稱讚,那將來史書上肯定有濃重的一筆。

劉備卻是笑道:“吾得宇霆之力多矣。徐州基業,多賴宇霆啊。”

“爲大哥效命乃是理所應當。”楊雷急忙接道。

劉備微微一笑,正欲說些什麼,就見孫乾從外疾步而來。

“公佑爲何如此行事匆匆?來來來,吾且爲你介紹。”劉備拉着徐庶的手,便要爲孫乾介紹。

孫乾見了劉備,方欲說話,見有生人在場,自是住口不言,又見劉備攜手介紹,自是閉了口,聽劉備介紹。聞知乃是潁川徐庶,孫乾驚問道:“君不在荊州劉景升處,緣何到此?”

“劉景升無用之人,空據荊襄,不知進退。雖有二蒯相佐,奈何蔡氏弄權,久之必爲他人所滅。又久聞主公仁德之名,特來相投而。”徐庶緩緩說道。

孫乾這才鬆了口氣,卻向劉備道:“主公,吾方得青州書信,曹操命溫侯進軍南皮。溫侯恐兵力不足,故寫書信前來,索要援兵。”

“喔,竟有此事?”劉備接過書信,看罷,不由暗自沉吟,“如今乃是三弟大婚之時,曹操竟自催促溫侯進軍。若是不允,豈不傷了兩家感情;若是允之,則青州無守城之兵矣。”

“主公,正所謂疏不間親。曹操此舉,卻是讓吾軍處於兩難之間呀。”孫乾接道。

“嗯,元直,依汝之見,吾當如何處置?”劉備點點頭,卻把眼光看向徐庶。

“主公,吾竊以爲曹操之意不在南皮,卻在青州而。”徐庶聞言,略一思索,隨即笑道。

“哦,元直請言之。”劉備急忙問道。

“主公新得青州,未盡得其民心而。昔日曹操東征,得三十萬青州兵,以此爲根基,方得有如今之勢。如今主公據有兩州之地,擁兵十餘萬,曹操安能不心驚?試看其屯兵七萬於官渡,而駐軍十萬於許昌,即可知曹操心腹之患非是袁紹,乃是主公而。故此番命溫侯進兵,其一試探主公是否有背盟之意,其二乃是借袁譚之手,削弱主公青州之兵,其三若是溫侯兵敗,其則可詐稱援軍,進軍青州而。如此,青州之地易主而。”徐庶不慌不忙,淡然道。

楊雷聽的直咂嘴,自己能想到的無非是第二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到底是專業人士,就是不一樣啊。

劉備聞言,眉頭緊皺,問道:“那依先生之見,吾當如何?”

“既然溫侯有言請援軍,主公可再派軍至青州。虛張聲勢,做出進軍之勢,卻只對峙,不進攻,只待袁曹兩軍分出勝負,再做打算。此,緩兵之計而。”徐庶笑道。

“嗯,元直此計甚妙,就依此辦理。對了,依元直之見,袁曹之戰,勝敗如何?”劉備回道。

“吾實不知而,此番袁曹決戰,軍力相差奇大,若無奇計,恐曹操難以取勝而。然若是袁軍有變,則勝負之勢必逆而。郭嘉有十勝十敗之說,而荀彧亦有四勝之言。以其二人之言,袁紹必敗而。然袁紹帳下智謀之士尤多,又豈無能與二人相抗者?”徐庶搖頭道。

劉備點頭,默然不語。楊雷亦是暗自沉思,由於自己的到來,顏良文丑不死沒說,便是沮授田豐這兩個本應關起來的傢伙也跑到了南皮,唯一不變的便是雙方的軍力了,七萬對七十萬。那烏巢的大火,還燒的起來嗎?

PS:腰疼,快疼死了。嗚嗚嗚。

;

第1章 爲餬口從軍第44章 劉備老遭算計 楊雷苦思軍師第111章 張飛佯醉奪豫章 楊雷廬陵遇劉磐第135章 太史慈身死烏程 劉玄德兩信擾敵第128章 江東文武爭戰和 趙雲一心守徐州第28章 劉備終得號皇叔呂楊二人進青州第110章 曹操勸降被拒 楊雷攻城受阻第157章 楊宇霆再進青州 呂奉先誘殺鞠義第48章 紀靈死了第94章 趙子龍力拼虎豹騎 孫小妹初識楊宇霆第16章 楊雷辦學第8章 楊雷見劉備 對答誇海口第49章 決戰泗洪 袁術軍敗第171章 引蛇出洞奪綿竹 千里急襲佔陽平第104章 周瑜故計重施 張飛夜渡長江第12章 升爲校尉 楊氏十書第174章 劉玄德盡得益州 法孝直雪覆敵營第43章 趙雲搬兵第42章 徐州戰畢 曹操退兵第148章 關雲長汝南整兵馬 劉景升籌謀宗室盟第85章 徐母至郯城 關羽得華騮第43章 趙雲搬兵第10章 設計招黃忠 立寨等呂布第98章 曹操倉亭敗袁紹 楊雷廣陵思渡江第206章 龐士元火燒定陶 夏侯惇北門遇敵第133章 徐州諸將各顯威 關平初戰斬祖郎第31章 曹操兵圍徐州 呂布回師郯城第9章 徐州摔張飛 立寨九里山第108章 賀齊火燒湖口 楊雷險死還生第28章 劉備終得號皇叔呂楊二人進青州第53章 呂布哭第211章 陳元龍縱談諸事 楊宇霆回返金陵第65章 楊雷北征(八)第169章 諸葛亮火燒雒縣城 猛張飛再戰錦馬超第95章 關雲長怒斬杜遠 陳元龍欲作大媒第33章 張遼臧霸定計 陳登大敗孫權第16章 楊雷辦學第85章 徐母至郯城 關羽得華騮第180章 陸伯言兵進南皮 夏侯惇大戰關羽第24章 關呂新結親 徐州再募兵第188章 虎豹騎擊敗賀齊 張俊義死守潼關第64章 楊雷北征(七)第212章 華子魚交州說孫權 蔣公琰鄴城會曹操第36章 呂布戰許典 黃忠敗妙才第176章 魏延馬超奪武都 趙雲護嫂入西川第23章 紀靈撤軍 陳宮勸諫第187章 張翼德攻打張合寨 馬孟起襲取長安城第116章 楊宇霆引兵下虎林 趙子龍陽都奪青釭第70章 楊雷北征(十三)第102章 楊雷急襲廬江 周瑜計取援兵第148章 關雲長汝南整兵馬 劉景升籌謀宗室盟第11章 呂布駐小沛 楊雷寫書信第44章 劉備老遭算計 楊雷苦思軍師第95章 關雲長怒斬杜遠 陳元龍欲作大媒第210章 諸葛亮探訪楊雷 楊宇霆迴歸江東第136章 孫權無奈降劉備 江東戰事終落定第182章 劉玄德盡得渭南 陸伯言駐軍高唐第195章 陳叔至獻策襲洛陽 魯子敬揮兵欲斷河第131章 周瑜設計敗呂楊 張遼來援斬孫暠第67章 楊雷北征(十)第196章 荀公達巧言解心結 郭奉孝遺策渡黃河第201章 徐公明身殞虎牢 關雲長兵發陳留第19章 圍剿呂布第150章 馬壽成鄴城養老 劉景升襄陽暴亡第185章 陸伯言火燒官渡 曹孟德怒斬蔡瑁第101章 甘寧遇蘇飛歸夏口 關羽至廣陵大戰起第106章 賀齊破黃祖 甘寧射宋謙第169章 諸葛亮火燒雒縣城 猛張飛再戰錦馬超第112章 孫賁廬陵勸親弟 魯肅東海襲糜芳第10章 設計招黃忠 立寨等呂布第204章 呂奉先分兵殺胡 魏文長夜襲曹營第23章 紀靈撤軍 陳宮勸諫第77章 官渡之戰(五)第113章 賀齊再破黃祖 甘寧心懷二意第140章 趙雲破陣得琅琊 陸遜獻策平山越第129章 曹操回師冀州 呂楊進至吳郡第54章 歸還家眷第171章 引蛇出洞奪綿竹 千里急襲佔陽平第166章 曹孟德病發退軍 夏侯淵進軍漢中第126章 江東諸將聚吳郡 楊雷丹徒會蔣幹第95章 關雲長怒斬杜遠 陳元龍欲作大媒第38章 孫策退軍 夏侯重傷第61章 楊雷北征(四)第8章 楊雷見劉備 對答誇海口第43章 趙雲搬兵第5章 劉備領徐州牧 楊雷守小沛城第106章 賀齊破黃祖 甘寧射宋謙第130章 車輪戰呂楊敗陣 恃弓箭二人得生第56章 衣帶詔事發 楊宇霆獻策第165章 臧宣高死守城池 曹子和殞命北海第115章 楊宇霆初識蒯異度 趙子龍東海定計策第79章 官渡之戰(七)第140章 趙雲破陣得琅琊 陸遜獻策平山越第198章 李典樂進火燒官渡 陳到魏延奇襲洛陽第143章 楊宇霆吳郡大婚 曹孟德盡得河北第83章 官渡之戰(完)第6章 傳授軍體拳 籌辦識字班第211章 陳元龍縱談諸事 楊宇霆回返金陵第24章 關呂新結親 徐州再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