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

話說孔明得了神兵,問馬鈞曰:“此弩與此刀何名?”均曰:“此弩乃丞相所做,均只是改了些微,不足掛齒,還是名諸葛連弩。此刀無名,乃吾在陌上所造,便名陌刀。連弩有一千支,然陌刀需精鐵甚多,吾傾盡所有,眼前也只打造了二百把。”孔明頷首,令再傳張苞前來,令關興選二百力大軍士,教習陌刀刀法。張苞領一千軍練習連弩。二人領命而去。

話說匈奴單于劉豹率軍二十萬,由魏軍帶進長城,渡了黃河,一路向長安殺來,沿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爲之魚肉,生靈爲之塗炭。百姓流離失所,皆對魏主有怨念。百姓聞匈奴來,皆拖家帶口,扶老攜幼,向長安城逃來。這日長安城下聚集了數萬百姓,皆求拜於地,請乞開城。城上守軍望見遠處塵頭大起,匈奴兵不刻將到,均不敢開城,有人報於後主。劉禪聞得匈奴軍至,驚得手足無措,連叫莫要開城。孔明出班奏曰:“昔日先帝曾攜民十萬過江,雖有曹賊虎狼之師在後,陷陛下於亂軍之中,然不棄一民於途。是以天下萬民歸心,始有今日之漢室。故民乃社稷之本,不可不救也。”禪曰:“若匈奴趁亂搶城,我等皆爲齏粉也。”孔明曰:“臣自派軍劫擊匈奴,可令百姓趁機進城。”禪然之。孔明遂令姜維領五千人馬,出西門迎擊匈奴,令開北城門,百姓一擁而入。

姜維率軍迎戰,眼見匈奴大軍鋪天蓋地,洶涌而至,維令軍士排成鋒矢陣,自爲鋒頭,衝鋒在前。匈奴萬箭齊發,漢軍多有中箭墜馬者。維以槍撥打箭矢,箭皆不能及身。匈奴有將舉刀來戰姜維,被維一槍刺死。維直殺入匈奴陣中,槍起處,匈奴紛紛落馬,漢軍士氣大振,尾隨殺入,匈奴大亂,姜維殺透重圍,回首不見部卒,復又挺槍殺入,直往人多處殺去。漢軍被圍,左衝右突不能突圍,中刀中箭者數百人。突見匈奴大亂,維殺入,帶領漢軍殺出重圍。匈奴隨後追趕,維彎弓搭箭,弓弦響處,爲首者紛紛落馬,維發十箭,十人落馬,匈奴遂不敢追,維殿後,漢軍緩緩入城。維清點人馬,折一千二百人。遂交令,孔明嘉獎之。

匈奴受挫,於長安城下紮下營寨,討敵罵陣。孔明令閉門不出,匈奴每日搜尋長安附近城池,孔明早令諸城嚴加防守,匈奴一無所獲,日漸疲累,軍容散亂。孔明見時機已到,令關興張苞整軍出城。關張二將各領三千人馬,列陣出城。匈奴欺漢軍人少,爭先恐後衝上。五十步外,匈奴紛紛放箭,漫天箭雨,紛紛灑下。關興令軍士舉藤牌護身,箭矢皆不能入。眼見匈奴騎兵衝到陣前,關興令變陣,藤牌軍後撤,二百步軍提陌刀上前,一字排開。興大喝一聲:“橫斬!”陌刀軍齊揮刀,只見陌刀到處,匈奴人馬皆爲之斷,一時人頭馬首,滾落滿地。匈奴大驚,停馬欲退,然人數衆多,後隊涌上,亂做一團。關興帶軍衝上,提刀大喝:“斜斬!”二百陌刀皆自下而上揮過,匈奴覆被砍倒一片。匈奴欲待後撤,然被後隊匈奴擋住,前隊驚慌無措。只見漢軍緊隨關興,如牆而進,刀起處,匈奴人馬皆碎。匈奴軍大駭,催馬奔逃。單于劉豹忙令匈奴騎兵兩翼兜上,衝突漢軍側翼。

眼見匈奴騎兵衝到,張苞斷喝一聲,衆軍取連弩在手,弩箭齊發,匈奴軍連人帶馬射死不知其數。陌刀軍復又迎上,匈奴大亂,四散奔逃,漢軍隨後追趕,箭射刀斬,殺得匈奴入地無門。匈奴相互踐踏,死者不計其數,連敗一百里,關興張苞才收軍回城。這一戰,殺得匈奴喪膽,衆軍聞漢軍之名皆戰慄不已。

單于劉豹見勢不妙,欲待北歸,然到了黃河渡口,卻見渡口已被漢軍佔了,一員小將挺槍立馬,正是姜維。維大叫匈奴早降。匈奴皆喪膽,不敢與戰。劉豹無奈,只得上前口稱願降。維令匈奴部署皆繳械,屯於此處,自帶劉豹來見後主。劉禪見擒了單于,欲斬之。孔明忙出班曰:“今匈奴願降,不可再開殺戮。”後主方免。豹拜服於地,口稱願降,願帶兵北歸,從此永不南侵。孔明曰:“縱使汝不食言,難保汝子孫無南侵之心。漢匈征戰數百年,皆因匈奴居於苦寒之地,五穀難生,不搶掠無以活也。顧吾皇準汝全族內附,散於雍州,益州,教汝族耕種桑蠶之法,使汝一族,再無凍餓之苦。”豹大喜,連連叩首,口稱願舉族內附,願獻王子劉淵至長安爲質。孔明遂令豹獨自回匈奴召集族人內附,黃河邊匈奴兵皆去雍州,有人安排接引。後匈奴果然內附,數百年北患終於消弭,此乃後話。

話說那鮮卑,羯,氐三族,在潼關下聞得匈奴舉族內附,三族商議良久,見漢軍勢大,鮮卑族亦有內附之意。羯、氐二族欲回北地。三族長商議已定,次日設下埋伏,請戴陵進帳商議軍情,戴陵不查,獨身前往,被斬於帳前。鮮卑族長拓跋力微將戴陵首級送上潼關。魏延大喜,馬謖傳書孔明,備說詳情。孔明準鮮卑內附,放羯、氐兩族北歸。

魏主曹魏聽聞五族皆降,忙召文武問計。長史劉曄保曹休爲大司馬,郭淮爲輔,率軍十萬守住函谷關,以防漢軍東進,一面星夜報之司馬懿。

且說司馬懿屯兵合肥和東吳對峙,時陸遜病重,軍中大小事務,皆交於諸葛恪指揮調度。恪用兵有方,與司馬懿僵持不下。懿自接了曹叡詔書,心中焦慮,只想早日敗了東吳,可回師攻蜀也。傳司馬師、張郃、王昶、胡遵到帳中計議曰:“東吳最緊要處,惟東興郡也。今他築起大堤,左右又築兩城,以防巢湖後面攻擊,諸公須要仔細。”遂令王昶、胡遵各引一萬兵,列在左右:“且勿進發;待取了東興郡,那時一齊進兵。”昶、遵二人受令而去。昭又令張郃爲先鋒,總領三路兵前去:“先搭浮橋,取東興大堤;若奪得左右二城,便是大功。”郃領兵來搭浮橋。

卻說諸葛恪,聽知魏兵三路而來,聚衆商議。平北將軍丁奉曰:“東興乃東吳緊要處所,若有失,則南郡、武昌危矣。”恪曰:“此論正合吾意。公可就引三千水兵從江中去,吾隨後接應。但聽連珠炮響,一齊進兵。吾自引大兵後至。”丁奉得令,即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隻船,望東興而來。

卻說張郃渡過浮橋,屯軍於堤上,攻打二城。此二城高峻堅固,急切攻打不下。守將見魏兵勢大,不敢出戰,死守城池。張郃在徐塘下寨。時值嚴寒,天降大雪,郃與衆將設席高會。不想丁奉率軍來到,將船一字兒拋在水上,乃謂部將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貴,正在今日!”遂令衆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止帶短刀。忽然連珠炮響了三聲,丁奉扯刀當先,一躍上岸。衆軍皆拔短刀,隨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被砍翻無數。三千吳兵,在魏寨中左衝右突。張郃提搶戰住丁奉。魏兵慌亂,齊奔上浮橋,浮橋已斷,大半落水而死;殺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數。郃見勢不妙,殺條血路走了,然車仗馬匹軍器,皆被吳兵所獲。王昶、胡遵聽知東興兵敗,亦勒兵而退。卻說諸葛恪引兵至東興,收兵賞勞了畢,乃聚諸將曰:“魏軍兵敗,我軍正應乘勢進取中原。”整頓人馬,欲待北討。

卻說張郃敗回請罪,司馬懿不罪張郃,召司馬師來,三人計議良久,曰欲取江東,必先除諸葛恪也。次日,江東有謠言,傳諸葛恪勾結叔父諸葛亮,欲獻荊州與蜀。孫權聞之,本不信,然宗室孫峻素與恪不睦,數次進言,說諸葛恪不可用。權亦疑之,遂令內侍傳旨,令恪即刻交出兵權,自回建業議事。恪聞之,知吳皇信了謠言,心實憤恨,欲待舉兵坐反,然軍中尚有陸遜丁奉等老臣,並無把握。只得隻身逃走,待得內侍來,已不見了恪之蹤影。孫權大怒,以爲恪果真投蜀背反,遂將恪全家斬於市。諸葛恪既走,軍中無主,陸遜病勢沉重,丁奉只得收兵,退回長江南岸防守。

卻說李嚴自在涪城大敗陸遜,於峽口仔細防守,這日忽報有人來見。嚴見之,來人拜於地,自稱諸葛亮之侄諸葛恪也,因吳皇孫權中了反間計,殺其全家,特來投蜀報仇。嚴憶及前番中周魴之苦肉計,不敢輕信。命子李豐護送恪去長安見孔明。

正是:碧眼難識忠臣面 致令荊州起風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三十三回:曹芳受封駐長安 陸抗反計襲襄陽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九回 破曹真孔明下書 取潼關馬謖弄險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二十五回:亂許昌魏主出奔 守宛城二士相爭第二十八回:丁奉定計斬孫琳 賈充巧舌說曹爽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十三回 興土木魏主身隕 反曹魏遼王興兵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三回 戰斜谷趙雲奮勇 取長安魏延中計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三十二回:叛臣進宮刺後主 黃皓放火燒長安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六回:說姜維鍾會遭誅 襲建業馬謖奇謀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二十一回:諸葛恪箭射仇敵 鄧士載劫糧中計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十九回:立新帝仲達專權 連東吳賈充下書第六回:破東吳馬謖借兵,取陳倉孔明用計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二十九回:得寶甲馬承興兵 計中計諸葛神算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四回 遼軍雨夜擊曹休 仲達觀星擒公孫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十五回:仲達回兵擊曹爽  權臣入都立新君第十一回:錦馬承威服羌兵 巧馬鈞打造神兵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十二回:諸葛亮大破匈奴 司馬懿反間東吳第三十四回:陸抗李嚴戰漢江 辛毗張郃收河北第四回: 戰陳倉孔明鏖兵 破離間趙雲歸天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十七回:諸葛亮會戰仲達 夏侯玄借兵報仇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二十七回:馬謖火牛敗孫琳 陸抗劫營破李嚴第二十回:鍾會奇謀敗漢軍 張苞浴血戰樊城第三十回:戰洛陽馬承楊威 追曹爽孔明發兵第十六回:東吳大意失荊州 曹爽借兵擊司馬第三十一回:走官渡曹爽遭誅 定洛陽魏主降漢第十八回:漢軍舉火燒襄陽 曹髦驅車死南闕第二十二回 戰穎水龍馬相爭 襲長安鄧艾奇謀第十回:司馬懿引狼入室 孫仲謀稱帝江東第二十四回:斬馬臺仲達授首 許昌城衆臣紛爭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十三回:錦馬承飛軍勤王 破詐降漢軍劫營第三十五回:馬承衝陣破郭淮 文鴦窮途投漢軍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三十六回:戰河北英雄相爭 造鐵船初露鋒芒第七回:取扶風孔明遇友 出隴上諸葛妝神第一回 得天書孔明排兵 助孟達子龍獻計第二回 馬幼常計守街亭 姜伯約大戰張郃第五回:攻長安王雙斬將 襲涪城李嚴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