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

卻說當夜兩兵混戰,直到天明,各自收兵。馬超屯兵渭口,日夜分兵,前後攻擊。曹操在渭河內將船筏鎖鏈作浮橋三條,接連南岸。曹仁引軍夾河立寨,將糧草車輛穿連,以爲屏障。馬超聞之,教軍士各挾草一束,帶着火種,與韓遂引軍併力殺到寨前,堆積草把,放起烈火。操兵抵敵不住,棄寨而走。車乘。浮橋,盡被燒燬。西涼兵大勝,截住渭河。曹操立不起營寨,心中憂懼。荀攸曰:“可取渭河沙土築起土城,可以堅守。”操撥三萬軍擔土築城。馬超又差龐德。馬岱各引五百馬軍,往來衝突;更兼沙土不實,築起便倒,操無計可施。

時當九月盡,天氣暴冷,彤雲密佈,連日不開。曹操在寨中納悶。忽人報曰:“有一老人來見丞相,欲陳說方略。”操請入。見其人鶴骨松姿,形貌蒼古。問之,乃京兆人也,隱居終南山,姓婁,名子伯,道號夢梅居士。操以客禮待之。子伯曰:“丞相欲跨渭安營久矣,今何不乘時築之?”操曰:“沙土之地,築壘不成。

隱士有何良策賜教?“子伯曰:”丞相用兵如神,豈不知天時乎?連日陰雲布合,朔風一起,必大凍矣。風起之後,驅兵士運土潑水,比及天明,土城已就。“操大悟,厚賞子伯。子伯不受而去。

是夜北風大作。操盡驅兵士擔土潑水;爲無盛水之具,作縑囊盛水澆之,隨築隨凍。比及天明,沙水凍緊,土城已築完。細作報知馬超。超領兵觀之,大驚,疑有神助。次日,集大軍嗚鼓而進。操自乘馬出營,止有許褚一人隨後。操揚鞭大呼曰:“孟德單騎至此,請馬超出來答話。”超乘馬挺槍而出。操曰:“汝欺我營寨不成,今一夜天已築就,汝何不早降!”馬超大怒,意欲突前擒之,見操背後一人,睜圓怪眼,手提鋼刀,勒馬而立。超疑是許褚,乃揚鞭問曰:“聞汝軍中有虎侯,安在哉?”許褚提刀大叫曰:“吾即譙郡許褚也!”目射神光,威風抖擻。超不敢動,乃勒馬回。操亦引許褚回寨。兩軍觀之,無不駭然。操謂諸將曰:“賊亦知仲康乃虎侯也!”自此軍中皆稱褚爲虎侯,許褚曰:“某來日必擒馬超。”操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褚曰:“某誓與死戰!”即使人下戰書,說虎侯單搦馬超來日決戰。超接書大怒曰:“何敢如此相欺耶!”即批次日誓殺虎癡。

次日,兩軍出營布成陣勢。超分龐德爲左翼,馬岱爲右翼,韓遂押中軍。超挺槍縱馬,立於陣前,高叫:“虎癡快出!”曹操在門旗下回顧衆將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言未絕,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馬匹睏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鬥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龐德。馬岱見操將齊出,麾兩翼鐵騎,橫衝直撞,混殺將來。操兵大亂。許褚臂中兩箭。諸將慌退入寨。

馬超直殺到壕邊,操兵折傷大半。操令堅閉休出。馬超回至渭口,謂韓遂曰:“吾見惡戰者莫如許褚,真虎癡也!”

卻說曹操料馬超可以計破,乃密令徐晃。朱靈盡渡河西結營,前後夾攻。一日,操於城上見馬超引數百騎,直臨寨前,往來如飛。操觀良久,擲兜鍪於地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夏侯淵聽了,心中氣忿,厲聲曰:“吾寧死於此地,誓滅馬賊!”遂引本部千餘人,大開寨門,直趕去。操急止不住,恐其有失,慌自上馬前來接應。馬超見曹兵至,乃將前軍作後隊,後隊作先鋒,一字兒擺開。夏侯淵到,馬超接往廝殺。超於亂軍中遙見曹操,就撇了夏侯淵,直取曹操。操大驚,撥馬而走。曹兵大亂。

正追之際,忽報操有一軍,已在河西下了營寨,超大驚,無心追趕,急收軍回寨,與韓遂商議,言:“操兵乘虛已渡河西,吾軍前後受敵,如之奈何?”部將李堪曰:“不如割地請和,兩家且各罷兵,捱過冬天,到春暖別作計議。”韓遂曰:“李堪之言最善,可從之。”

超猶豫未決。楊秋。侯選皆勸求和,於是韓遂遣楊秋爲使,直往操寨下書,言割地請和之事。操曰:“汝且回寨,吾來日使人回報。”楊秋辭去。賈詡入見操曰:“丞相主意若何?”操曰:“公所見若何?”詡曰:“兵不厭詐,可僞許之;然後用反間計,令韓。馬相疑,則一鼓可破也。”操撫掌大喜曰:“天下高見,多有相合。文和之謀,正吾心中之事也。”於是遣人回書,言:“待我徐徐退兵,還汝河西之地。”一面教搭起浮橋,作退軍之意。馬超得書,謂韓遂曰:“曹操雖然許和,奸雄難測。倘不準備,反受其制。超與叔父輪流調兵,今日叔向操,超向徐晃;明日超向操,叔向徐晃:分頭提備,以防其詐。”韓遂依計而行。

早有人報知曹操。操顧賈詡曰:“吾事濟矣!”問:“來日是誰合向我這邊?”人報曰:“韓遂。”次日,操引衆將出營,左右圍繞,操獨顯一騎於中央。韓遂部卒多有不識操者,出陣觀看。操高叫曰:“汝諸軍欲觀曹公耶?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諸軍皆有懼色。操使人過陣謂韓遂曰:“丞相謹請韓將軍會話。”韓遂即出陣;見操並無甲仗,亦棄衣甲,輕服匹馬而出。二人馬頭相交,各按轡對語。操曰:“吾與將軍之父,同舉孝廉,吾嘗以叔事之。吾亦與公同登仕路,不覺有年矣。將軍今年妙齡幾何?”韓遂答曰:“四十歲矣。”操曰:“往日在京師,皆青春年少,何期又中旬矣!安得天下清平共樂耶!”只把舊事細說,並不提起軍情。說罷大笑,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早有人將此事報知馬超。超忙來問韓遂曰:“今日曹操陣前所言何事?”遂曰:“只訴京師舊事耳。”超曰:“安得不言軍務乎?”遂曰:“曹操不言,吾何獨言之?”超心甚疑,不言而退。卻說曹操回寨,謂賈詡曰:“公知吾陣前對語之意否?”詡曰:“此意雖妙,尚未足間二人。某有一策,令韓。馬自相仇殺。”操問其計。賈詡曰:“馬超乃一勇之夫,不識機密。丞相親筆作一書,單與韓遂,中間朦朧字樣,於要害處,自行塗抹改易,然後封送與韓遂,故意使馬超知之。超必索書來看。若看見上面要緊去處,盡皆改抹,只猜是韓遂恐超知甚機密事,自行改抹,正合着單騎會語之疑;疑則必生亂。我更暗結韓遂部下諸將,使互相離間,超可圖矣。”操曰:“此計甚妙。”隨寫書一封,將緊要處盡皆改抹,然後實封,故意多遣從人送過寨去,下了書自回。果然有人報知馬超。超心愈疑,徑來韓遂處索書看。韓遂將書與超。超見上面有改抹字樣,問遂曰:“書上如何都改抹糊塗?”遂曰:“原書如此,不知何故。”超曰:“豈有以草稿送與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詳細,先改抹了。”遂曰:“莫非曹操錯將草稿誤封來了。”超曰:“吾又不信。曹操是精細之人,豈有差錯?吾與叔父併力殺賊,奈何忽生異心?”遂曰:“汝若不信吾心,來日吾在陣前賺操說話,汝從陣內突出,一槍刺殺便了。”超曰:“若如此,方見叔父真心。”

兩人約定。次日,韓遂引侯選。李堪。樑興。馬玩。楊秋五將出陣。馬超藏在門影裡。韓遂使人到操寨前,高叫:“韓將軍請丞相攀話。”操乃令曹洪引數十騎徑出陣前與韓遂相見。馬離數步,洪馬上欠身言曰:“夜來丞相拜意將軍之言,切莫有誤。”言訖便回馬。超聽得大怒,挺槍驟馬,便刺韓遂。五將攔住,勸解回寨。遂曰:“賢侄休疑,我無歹心。”馬超那裡肯信,恨怨而去。韓遂與五將商議曰:“這事如何解釋?”楊秋曰:“馬超倚仗武勇,常有欺凌主公之心,便勝得曹操,怎肯相讓?以某愚見,不如暗投曹公,他日不失封侯之位。”遂曰:“吾與馬騰結爲兄弟,安忍背之?”楊秋曰:“事已至此,不得不然。”遂曰:“誰可以通消息?”楊秋曰:“某願往。”遂乃寫密書,遣楊秋徑來操寨,說投降之事。操大喜,許封韓遂爲西涼侯。楊秋爲西涼太守。其餘皆有官爵。約定放火爲號,共謀馬超。楊秋拜辭,回見韓遂,備言其事:“約定今夜放火,裡應外合。”遂大喜,就令軍士於中軍帳後堆積乾柴,五將各懸刀劍聽候,韓遂商議,欲設宴賺請馬超,就席圖之,猶豫未去。

不想馬超早已探知備細,便帶親隨數人,仗劍先行,令龐德。馬岱爲後應。超潛步入韓遂帳中,只見五將與韓遂密語,只聽得楊秋口中說道:“事不宜遲,可速行之!”超大怒,揮劍直入,大喝曰:“羣賊焉敢謀害我!”衆皆大驚。超一劍望韓遂面門剁去,遂慌以手迎之,左手早被砍落。五將揮刀齊出。超縱步出帳外,五將圍繞混殺。超獨揮寶劍,力敵五將。劍光明處,鮮血濺飛:砍翻馬玩,剁倒樑興,三將各自逃生。超復入帳中來殺韓遂時,已被左右救去。帳後一把火起,各寨兵皆動。超連忙上馬,龐德。馬岱亦至,互相混戰。超領軍殺出時,操兵四至:前有許褚,後有徐晃,左有夏侯淵,右有曹洪。西涼之兵,自相併殺。超不見了龐德。

馬岱,乃引百餘騎,截於渭橋之上。天色微明,只見李堪領一軍從橋下過,超挺槍縱馬逐之。李堪拖槍而走。恰好於禁從馬超背後趕來。禁開弓射馬超。超聽得背後弦響,急閃過,卻射中前面李堪,落馬而死。超回馬來殺于禁,禁拍馬走了。超回橋上住紮。操兵前後大至,虎衛軍當先,亂箭夾射馬超。超以槍撥之,矢皆紛紛落地。超令從騎往來突殺。爭奈曹兵圍裹堅厚,不能衝出。超於橋上大喝一聲,殺入河北,從騎皆被截斷。超獨在陣中衝突,卻被暗弩射倒坐下馬,馬超墮於地上,操軍逼合。正在危急,忽西北角上一彪軍殺來,乃龐德。馬岱也。二人救了馬超,將軍中戰馬與馬超騎了,翻身殺條血路,望西北而走。曹操聞馬超走脫,傳令諸將:“無分曉夜,務要趕到馬兒。如得首級者,千金賞,萬戶侯;生獲者封大將軍。”

衆將得令,各要爭功,迤邐追襲。馬超顧不得人馬睏乏,只顧奔走。從騎漸漸皆散。步兵走不上者,多被擒去。止剩得三十餘騎,與龐德。馬岱望隴西臨洮而去。

曹操親自追至安定,知馬超去遠,方收兵回長安。衆將畢集。韓遂已無左手,做了殘疾之人,操教就於長安歇馬,授西涼侯之職。楊秋。侯選皆封列侯,令守渭口。下令班師回許都。涼州參軍楊阜,字義山,徑來長安見操。操問之,楊阜曰:“馬超有呂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今丞相若不乘勢剿絕,他日養成氣力,隴上諸郡,非復國家之有也。望丞相且休回兵。”操曰:“吾本欲留兵徵之,奈中原多事,南方未定,不可久留。君當爲孤保之。”阜領諾,又保薦韋康爲涼州刺史,同領兵屯冀城,以防馬超。阜臨行,請於操曰:“長安必留重兵以爲後援。”操曰:“吾已定下,汝但放心。”阜辭而去。

衆將皆問曰:“初賊據潼關,渭北道缺,丞相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遷延日久,而後北渡,立營固守,何也?”操曰:“初賊守潼關,若吾初到,便取河東,賊必以各寨分守諸渡口,則河西不可渡矣。吾故盛兵皆聚於潼關前,使賊盡南守,而河西不準備,故徐晃。朱靈得渡也。吾然後引兵北渡,連車樹柵爲甬道,築冰城,欲賊知吾弱,以驕其心,使不準備。吾乃巧用反間,畜士卒之力,一旦擊破之。正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衆將又請問曰:“丞相每聞賊加兵添衆,則有喜色,何也?”操曰:“關中邊遠,若羣賊各依險阻,徵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復;今皆來聚一處,其衆雖多,人心不一,易於離間,一舉可滅:吾故喜也。”衆將拜曰:“丞相神謀,衆不及也;”操曰:“亦賴汝衆文武之力。”

遂重賞諸軍。留夏侯淵屯兵長安,所得降兵,分撥各部。夏侯淵保舉馮翊高陵人,姓張,名既,字德容,爲京兆尹,與淵同守長安。

操班師回都。獻帝排鑾駕出郭迎接。詔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漢相蕭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這消息播入漢中,早驚動了漢寧太守張魯。原來張魯乃沛國豐人。其祖張陵在西川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人,人皆敬之。陵死之後,其子張衡行之。百姓但有學道者,助米五斗。世號“米賊”。張衡死,張魯行之。魯在漢中自號爲“師君”;其來學道者皆號爲“鬼卒”;爲首者號爲“祭酒”;領衆多者號爲“治頭大祭酒”。務以誠信爲主,不許欺詐。如有病者,即設壇使病人居於靜室之中,自思已過,當面陳首,然後爲之祈禱;主祈禱之事者,號爲“奸令祭灑”。祈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文三通,名爲“三官手書”:一通放于山頂以奏天,一通埋於地以奏地,一通沉於水以申水官。如此之後,但病痊可,將米五斗爲謝。又蓋義舍:舍內飯米。柴火。肉食齊備,許過往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多取者受天誅。境內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者,然後施刑。所在並無官長,盡屬祭酒所管。如此雄據漢中之地已三十年。國家以爲地遠不能征伐,就命魯爲鎮南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進貢而已。當年聞操破西涼之衆,威震天下,乃聚衆商議曰:“西涼馬騰遭戮,馬超新敗,曹操必將侵我漢中。我欲自稱漢寧王,督兵拒曹操,諸君以爲何如?”閻圃曰:“漢川之民戶出十萬餘衆,財富糧足,四面險固;今馬超新敗,西涼之民,從子午谷奔入漢中者,不下數萬。愚意益州劉璋昏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爲本,然後稱王未遲。”張魯大喜,遂與弟張衛商議起兵。早有細作報入川中。

卻說益州劉璋,字季玉,即劉焉之子,漢魯恭王之後。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因居於此。後焉官至益州牧,興平元年患病疽而死,州大吏趙韙等,共保璋爲益州牧。璋曾殺張魯母及弟,因此有仇。璋使龐羲爲巴西太守,以拒張魯。時籠羲探知張魯欲興兵取川,急報知劉璋。璋平生懦弱,聞得此信,心中大憂,急聚衆官商議。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某雖不才,憑三寸不爛之舌,使張魯不敢正眼來覷西川。”正是:只因蜀地謀臣進,致引荊州豪傑來。未知此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

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38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第61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第73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118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112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6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66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爲國捐生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92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118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65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37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92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3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74回 龐令明擡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第31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38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62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64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63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第7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54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第64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1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140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54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38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41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140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92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11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41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74回 龐令明擡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