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卻說當夜張遼一箭射黃蓋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尋着馬匹走時,軍已大亂。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忽聽得士卒報道:“後梢舵上一人,高叫將軍表字。”韓當細聽,但聞高叫“義公救我?”當曰:“此黃公覆也!”急教救起。見黃蓋負箭着傷,咬出箭桿,箭頭陷在肉內。韓當急爲脫去溼衣,用刀剜出箭頭,扯旗束之,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先令別船送回大寨醫治。原來黃蓋深知水性,故大寒之時,和甲墮江,也逃得性命。卻說當日滿江火滾,喊聲震地。左邊是韓當、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右邊是周泰、陳武兩軍從赤壁東邊殺來;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隊船隻都到。火須兵應,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軍着槍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計其數。後人有詩曰:“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又有一絕雲:“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嘆前朝割據忙。南士無心迎魏武,東風有意便周郎。”不說江中鏖兵。且說甘寧令蔡中引入曹寨深處,寧將蔡中一刀砍於馬下,就草上放起火來。呂蒙遙望中軍火起,也放十數處火,接應甘寧。潘璋、董襲分頭放火吶喊,四下裡鼓聲大震。曹操與張遼引百餘騎,在火林內走,看前面無一處不着。正走之間,毛玠救得文聘,引十數騎到。操令軍尋路。張遼指道:“只有烏林地面,空闊可走。”操徑奔烏林。正走間,背後一軍趕到,大叫:“曹賊休走!”火光中現出呂蒙旗號。操催軍馬向前,留張遼斷後,抵敵呂蒙。卻見前面火把又起,從山谷中擁出一軍,大叫:“淩統在此!”曹操肝膽皆裂。忽刺斜裡一彪軍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彼此混戰一場,奪路望北而走。忽見一隊軍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問,乃是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顗,有三千北地軍馬,列寨在彼;當夜見滿天火起,未敢轉動,恰好接着曹操。操教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其餘留着護身。操得這枝生力軍馬,心中稍安。馬延、張顗二將飛騎前行。不到十里,喊聲起處,一彪軍出。爲首一將,大呼曰:“吾乃東吳甘興霸也!”馬延正欲交鋒,早被甘寧一刀斬於馬下;張顗挺槍來迎,寧大喝一聲,顗措手不及,被寧手起一刀,翻身落馬。後軍飛報曹操。操此時指望合淝有兵救應;不想孫權在合淝路口,望見江中火光,知是我軍得勝,便教陸遜舉火爲號,太史慈見了,與陸遜合兵一處,衝殺將來。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見張郃,操令斷後。縱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問曰:“此是何處?”左右曰:“此是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起,驚得曹操幾乎墜馬。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我趙子龍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子龍不來追趕,只顧搶奪旗幟。曹操得脫。

天色微明,黑雲罩地,東南風尚不息。忽然大雨傾盆,溼透衣甲。操與軍士冒雨而行,諸軍皆有飢色。操令軍士往村落中劫掠糧食,尋覓火種。方欲造飯,後面一軍趕到。操心甚慌。原來卻是李典、許褚保護着衆謀士來到,操大喜,令軍馬且行,問:“前面是那裡地面?”人報:“一邊是南彝陵大路,一邊是北彝陵山路。”操問:“那裡投南郡江陵去近?”軍士稟曰:“取南彝陵過葫蘆口去最便。”操教走南彝陵。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睏乏,多有倒於路者。操教前面暫歇。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幹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盡皆脫去溼衣,於風頭吹曬;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衆官問曰:“適來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惹出趙子龍來,又折了許多人馬。如今爲何又笑?”操曰:“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說間,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操大驚,棄甲上馬。衆軍多有不及收馬者。早見四下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爲首乃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大叫:“操賊走那裡去!”諸軍衆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做一團。操先撥馬走脫,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後趕來。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衆將多已帶傷。

正行時,軍士稟曰:“前面有兩條路,請問丞相從那條路去?”操問:“那條路近?”軍士曰:“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里。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操教前軍便走華容道小路。諸將曰:“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操曰:“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諸將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華容道。此時人皆飢倒,馬盡睏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槍者勉強而走。衣甲溼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何可勝言。

操見前軍停馬不進,問是何故。回報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塹內積水不流,泥陷馬蹄,不能前進。”操大怒,叱曰:“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傳下號令,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填塞道路。務要即時行動,如違令者斬。衆軍只得都下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後軍來趕,令張遼、許褚、徐晃引百騎執刀在手,但遲慢者便斬之。此時軍已餓乏,衆皆倒地,操喝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可勝數。號哭之聲,於路不絕。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斬!”三停人馬:一停落後,一停填了溝壑,一停跟隨曹操。過了險峻,路稍平坦。操回顧止有三百餘騎隨後,並無衣甲袍鎧整齊者。操催速行。衆將曰:“馬盡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趕到荊州將息未遲。”又行不到數裡,操在馬上揚鞭大笑。衆將問:“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爲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衆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爲重。”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爲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謂衆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見雲長回馬,便和衆將一齊衝將過去。雲長回身時,曹操已與衆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衆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愈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縱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後人有詩曰:“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爲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曹操既脫華容之難。行至谷口,回顧所隨軍兵,止有二十七騎。比及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齊明,一簇人馬攔路。操大驚曰:“吾命休矣!”只見一羣哨馬衝到,方認得是曹仁軍馬。操才心安。曹仁接着,言:“雖知兵敗,不敢遠離,只得在附近迎接。”操曰:“幾與汝不相見也!”於是引衆入南郡安歇。隨後張遼也到,說雲長之德。操點將校,中傷者極多,操皆令將息。曹仁置酒與操解悶。衆謀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慟。衆謀士曰:“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衆謀士皆默然自慚。次日,操喚曹仁曰:“吾今暫回許都,收拾軍馬,必來報仇。汝可保全南郡。吾有一計,密留在此,非急休開,急則開之。依計而行,使東吳不敢正視南郡。”仁曰:“合淝、襄陽,誰可保守?”操曰:“荊州託汝管領;襄陽吾已撥夏侯惇守把;合淝最爲緊要之地,吾令張遼爲主將,樂進、李典爲副將,保守此地。但有緩急,飛報將來。”操分撥已定,遂上馬引衆奔回許昌。荊州原降文武各官,依舊帶回許昌調用。曹仁自遣曹洪據守彝陵、南郡,以防周瑜。

卻說關雲長放了曹操,引軍自回。此時諸路軍馬,皆得馬匹、器械、錢糧,已回夏口;獨雲長不獲一人一騎,空身回見玄德。孔明正與玄德作賀,忽報雲長至。孔明忙離坐席,執杯相迎曰:“且喜將軍立此蓋世之功,與普天下除大害。合宜遠接慶賀!”雲長默然。孔明曰:“將軍莫非因吾等不曾遠接,故爾不樂?”回顧左右曰:“汝等緣何不先報?”雲長曰:“關某特來請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華容道上來?”雲長曰:“是從那裡來。關某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孔明曰:“拿得甚將士來?”雲長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遂叱武士推出斬之。正是: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未知雲長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28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85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150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86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160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86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69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57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37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43回 諸葛亮舌戰羣儒 魯子敬力排衆議第21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98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73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22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第56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第69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第111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71回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36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100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第11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69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76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第67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140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48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32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第69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第33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115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80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第160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110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第70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99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第88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12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第52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70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67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第16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66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爲國捐生第117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第19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21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第110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46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23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第29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58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