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爲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繡曰:“然則奈何?”詡曰:“此易事耳。來日可今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蒙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

早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操曰:“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钁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卻領精兵於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城中全無動靜,衆軍一齊擁入。只聽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曹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大敗,退出城外,奔走數十里。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曹操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失去輜重無數。呂虔、于禁俱各被傷。

卻說賈詡見操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起兵截其後路。表得書,即欲起兵。忽探馬報孫策屯兵湖口。蒯良曰:“策屯兵湖口,乃曹操之計也。今操新敗,若不乘勢擊之,後必有患。”表乃令黃祖堅守隘口,自己統兵至安衆縣截操後路;一面約會張繡。繡知表兵已起,即同賈詡引兵襲操。

且說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清水,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衆驚問其故,操曰:“吾思去年於此地折了吾大將典韋,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弔奠典韋亡魂。操親自拈香哭拜,三軍無不感嘆。祭典韋畢,方祭侄曹安民及長子曹昂,並祭陣亡軍士;連那匹射死的大宛馬,也都致祭。次日,忽荀彧差人報說:“劉表助張繡屯兵安衆,截吾歸路。”操答彧書曰:“吾日行數裡,非不知賊來追我;然吾計劃已定,若到安衆,破繡必矣。君等勿疑。”便催軍行至安衆縣界。劉表軍已守險要,張繡隨後引軍趕來。操乃令衆軍黑夜鑿險開道,暗伏奇兵。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軍會合,見操兵少,疑操遁去,俱引兵入險擊之。操縱奇兵出,大破兩家之兵。曹兵出了安衆隘口,於隘外下塞。劉表、張繡各整敗兵相見。表曰:“何期反中曹操奸計!”繡曰:“容再圖之。”於是兩軍集於安衆。

且說荀彧探知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星夜馳書報曹操。操得書心慌,即日回兵。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賈詡曰:“不可追也,追之必敗。”劉表曰:“今日不追,坐失機會矣。”力勸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約行十餘里,趕上曹軍後隊。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

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劉表疑慮,不肯同往。繡乃自引一軍往追。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繡正往前追趕。忽山後一彪軍擁出。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衆。劉表問賈詡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也?願公明教我。”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爲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爲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詡勸表回荊州,繡守襄城,以爲脣齒。兩軍各散。

且說曹操正行間,聞報後軍爲繡所追,急引衆將回身救應,只見繡軍已退。敗兵回告操曰:“若非山後這一路人馬阻住中路,我等皆被擒矣。”操急問何人。那人綽槍下馬,拜見曹操,乃鎮威中郎將,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操問何來。通曰:“近守汝南,聞丞相與張繡、劉表戰,特來接應。”

操喜,封之爲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表、繡。李通拜謝而去。操還許都,表奏孫策有功,封爲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齎詔江東,諭令防剿劉表。

操回府,衆官參見畢,荀彧問曰:“丞相緩行至安衆,何以知必勝賊兵?”操曰:“彼退無歸路,必將死戰,吾緩誘之而暗圖之,是以知其必勝也。”荀彧拜服。郭嘉入,操曰:

“公來何暮也?”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致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糧借兵。”操曰:“吾聞紹欲圖許都,今見吾歸,又別生他議。”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慢,乃問嘉曰:“袁紹如此無狀,吾欲討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爲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爲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當之!”荀彧曰:

“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相合。紹兵雖衆,何足懼耶!”嘉曰:“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爲上計;否則我方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爲害不淺也。”操然其言,遂議東征呂布。荀彧曰:“可先使人往約劉備,待其回報,方可動兵。”操從之,一面發書與玄德,一面厚遣紹使,奏封紹爲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並四州,密書答之雲:“公可討公孫瓚。吾當相助。”紹得書大喜,便進兵攻公孫瓚。

且說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佈德。陳宮不悅,乘間告布曰:

“陳珪父子面諛將軍,其心不可測,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無端獻讒,欲害好人耶?”宮出嘆曰:“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一日,帶領數騎去小沛地面圍獵解悶,忽見官道上一騎驛馬,飛奔前去。宮疑之,棄了圍場,引從騎從小路趕上,問曰:“汝是何處使命?”那使者知是呂布部下人,慌不能答。陳宮令搜其身,得玄德回答曹操密書一封。宮即連人與書,拿見呂布。布問其故。來使曰:“曹丞相差我往劉豫州處下書,今得回書,不知書中所言何事。”布乃拆書細看。書略曰:“奉明命欲圖呂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備兵微將少,不敢輕動。丞相興大師,備當爲前驅。謹嚴兵整甲,專待鈞命。”

呂布見了,大罵曰:“操賊焉敢如此!”遂將使者斬首。先使陳宮、臧霸、結連泰山寇孫觀、吳敦、尹禮、昌稀,東取山東兗州諸郡。令高順、張遼取沛城,攻玄德。令宋憲、魏續西取汝、潁。布自總中軍爲三路救應。

且說高順等引兵出徐州,將至小沛,有人報知玄德。玄德急與衆商議。孫乾曰:“可速告急於曹操。”玄德曰:“誰可去許都告急?”階下一人出曰:“某願往。”視之,乃玄德同鄉人,姓簡,名雍,字憲和,現爲玄德幕賓。玄德即修書付簡雍,使星夜赴許都求援;一面整頓守城器具。玄德自守南門,孫乾守北門,雲長守西門,張飛守東門,令糜竺與其弟糜芳守護中軍。原來糜竺有一妹,嫁與玄德爲次妻。玄德與他兄弟有郎舅之親,故令其守中軍保護妻小。高順軍至,玄德在敵樓上問曰:“吾與奉先無隙,何故引兵至此?”順曰:“你結連曹操,欲害吾主,今事已露,何不就縛!”言訖,便麾軍攻城。玄德閉門不出。次日,張遼引兵攻打西門。雲長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於賊?”張遼低頭不語。

雲長知此人有忠義之氣,更不以惡言相加,亦不出戰。遼引兵退至東門,張飛便出迎戰。早有人報知關公。關公急來東門看時,只見張飛方出城,張遼軍已退。飛欲追趕,關公急召入城。飛曰:“彼懼而退,何不追之。”關公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耳。”飛乃悟,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

卻說簡雍至許都見曹操,具言前事。操即聚衆謀士議曰:“吾欲攻呂布,不憂袁紹掣肘,只恐劉表、張繡議其後耳。”荀攸曰:“二人新破,未敢輕動。呂布驍勇,若更結連袁術,縱橫淮、泗,急難圖矣。”郭嘉曰:“今可乘其初叛,衆心未附,疾往擊之。”操從其言。即命夏侯惇與夏侯淵、呂虔、李典領兵五萬先行,自統大軍陸續進發,簡雍隨行。早有探馬報知高順。順飛報呂布。布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餘騎接應高順,使離沛城三十里去迎曹軍,自引大軍隨後接應。玄德在小沛城中見高順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孫乾守城,糜竺、糜芳守家,自己卻與關、張二公,提兵盡出城外,分頭下寨,接應曹軍。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離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呂虔、李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高順得勝,引軍回擊玄德。恰好呂布大軍亦至,布與張遼、高順分兵三路,來攻玄德、關、張三寨,正是:啖睛猛將雖能戰,中箭先鋒難久持。未知玄德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第89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第29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99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第87回 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第17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30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11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羣英會蔣幹中計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110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第4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114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第116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第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82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徵吳賞六軍第7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24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72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2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第7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118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46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79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92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39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71回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第2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78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113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第35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96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83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9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51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第90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118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23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第94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第29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第41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第94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剋日擒孟達第99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第40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92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34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190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第60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98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第66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爲國捐生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6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93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第71回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衆第14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第91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46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第36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第120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180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第97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68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81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63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第37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第55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第84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第170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74回 龐令明擡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第130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64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第112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第11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18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110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120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第59回 許諸裸衣鬥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第8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73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