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最危險的時刻剛開啓

祖制。

就是帝王家老祖宗們定下的制度。

我們國人向來就有這樣一個奇怪的傳統,就是老祖宗的東西,我們沒有經歷卻已失去、但似乎又可以用想象還原出來的,那就都是最好的。

這個傳統要是追根溯源,恰恰就跟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很大的關係。因爲儒家的主流思想,強調的是法先王、幹什麼事兒得學古代。

比如中國古代最牛的帝王是堯、舜、禹、湯、文、武。沒有一個皇帝,敢說我比這爺兒六個還牛。唐太宗也好,康熙大帝也好,絕對不敢說我比堯、舜、禹、湯、文、武牛,敢這麼說的那是瘋了。儒家強調的就是尊重祖宗,尊重祖宗的法度。劉協前世的天壇齋宮、皇帝寶座後面就有塊金光閃閃的大匾,上書四個大字——敬天法祖!

祖制這個東西,跟朝廷的制度還有一些區別,它不屬於國家法律的體系,但卻牢牢站在了儒家道義的制高點上,代表着一個王朝統治者的最高意志,根本容不得違背。祖制這種客觀存在,用得好,那就是做事的理由和藉口。比如,董卓那傻子聽說劉協病好了,就得來未央宮朝賀,這其實就是祖制的因襲性。

可一旦用不好,就會導致目前這等的狀況。劉協怎麼也沒想到,他今天就這麼實實在在嚐到了‘成也祖制、敗也祖制’的味道……真真兒要比黃連還苦。

劉協相信,黃琬這老傢伙說這番話,不是抱有什麼私心的。在他的思維當中,這事兒就該這麼辦。可恰恰如此,卻讓劉協更加左右爲難。因爲,他根本不可能將朝廷的權力讓渡給那些士大夫。

這個時代的士大夫最大的特點就是長於說嘴,不會做實話,只知表愚忠,卻不會變通。只追求理想,不營務實際。而與此同時,他們還掌握着大義的名義,以爲可以自行其事地扭轉和改變一切。

這其實就是董卓可以將他們虐上一百遍的根本原因,因爲他們根本不知兵,更不明白妥協的重要性。王允其實也屬於這一類,做事走極端。實在沒有辦法了,就搞出了弄死董卓的毒計。但在對付關外涼州大軍的時候,他的士大夫本性就暴露了出來,一盤好棋生生給走得臭到了家。

這樣的士大夫,用來樹爲標杆、教化百姓是合格的。但用來處理真正的朝中大事,那比‘瞎子騎瞎馬、夜半臨深淵’還危險。更不要說,東漢百年,一大堆幼帝,好幾家外戚,再加上層出不窮的宦官與族黨,已經將朝政折騰地四零五碎。這個時候,正是小心經營、用心迴轉的一個呵護期。

假如讓他們這些人掌握了朝政去對付關外那些涼州兵,就跟讓一個粉嫩的嬰兒手拿木刀挑逗豺狼一樣,劉協可不想眼睜睜看着漢室好不容易迎來的良機就此灰飛煙滅。

可問題是,當前劉協真的無話可說!我們國人是講究謙遜的,劉協要是敢表露出‘你們都不行,給朕閃開’的意思,那這朝堂立時就會炸鍋,保證他被大臣們罵成比董卓還可惡的昏君、暴君、不要臉君。

躊躇間,劉協只能環視着滿座大臣,期望哪怕有一個可以站出來替他說句話的。可放眼望去,卻根本看不到有這樣一個人。在座的大臣們,甚至都沒有一個明白劉協心思的,他們都擺好了一張欣悅的表情,隨時準備着跪伏在地,演一出‘君明臣賢’的好戲。就連劉協寄予厚望的盧植,也雲淡風輕地捋着銀鬚,洋洋自在地看着這充滿生氣的朝堂。

這一刻,不知爲何,劉協突然有些懷念董卓了。

這一刻,劉協終於明白,上殿之前,鍾繇爲何會說那麼一番沒頭沒腦的話了。這座朝堂果然如鍾繇所言,根本不是什麼能臣不忠、忠臣無能,而是這些人實在太能了,能到他們要當權、要迫不及待用自己的思想一通瞎搞了!

原來,這纔是大漢最危險的時刻。

幸好,就在劉協進退失據之時,終於有人看出了劉協的異樣。司徒王允,這位昨日事件當中的真正關鍵人物。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刻板的臉上卻未有絲毫的驕矜鬆懈之色,緩步正色上前說道:“陛下英明神武,謀略得當,乃少有的天縱之主。主政之事,暫且可以擱置不議,當前大局,還是陛下所言,一切需以安定大局爲要。”

一句話猶如這個仲夏天氣吹來的一股清涼微風,頓時讓劉協着急上火的心情輕輕被吹散開去。對啊,誰規定歷史就是不能改變的?董卓這胖子不是就沒有如歷史演繹那般,被呂布這位‘乾爹殺手’給結果掉?雖然人家王允的確是歷史上那個葬送了漢室江山的傢伙,但眼前的狀況畢竟已經與歷史不一樣,誰規定王允就不能一下子幡然悔悟?

事實上,劉協也不期望王允一下就能有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只要這老頭兒在大略方針上不放昏招,劉協也樂得讓這羣跟打了雞血一般的士大夫爲國效勞。出於這個原因,劉協隨後的語氣簡直溫柔極了,他決定給朝堂這些士大夫一個機會。至少,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遛遛才知道不是?

“王司徒,依你所見,這安定大局之事,首要的關鍵是什麼?”

“回陛下,今董賊雖除,然他的部曲軍隊卻都還完整無損的存在着。當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往關中的時候,派他的心腹將領牛輔、董越、段煨等率兵屯駐安邑、陝縣、華陰一線,以阻擋關東羣雄西進長安。這些將領手中都握有重兵,如果處置不當,這數萬涼州鐵騎,則可令漢室江山刀兵四起,黎民塗炭,國家分崩離析。”

王允面色凝肅地說完這番話,令滿朝那些躍躍欲試的大臣們也開始認清眼前事實,漸漸認真起來。

“依老臣之見,這安定大局之事,首要便是解決關外涼州大軍之事。此事若處理得當,則漢室中興有望;若處置不當,則在座諸位,皆爲漢室罪人!”

喲嗬,這老頭兒能在歷史上留名,果然不是白給的。條理分明的一席話,就將目前漢室危急存亡的關鍵道破,這完全不想一個會將長安拱手送給李傕、郭汜那種二百五的蠢蛋嘛。

的確,王允與這些朝堂上的士大夫真的有些不同。他雖爲名士,卻還是知兵的,甚至可以說有相當的軍事水平。過去他在豫州刺史任上,他曾率軍大破黃巾軍別部,又會同皇甫嵩、朱儁徹底殲滅了豫州境內的黃巾主力。

對於董卓的殘暴統治,他能夠忍辱負重,博取董卓的信任,說明他還有相當的政治手段;在董卓的嚴密監視和防範下,能夠周密部署,不被董卓發覺,並抓住呂布和董卓的矛盾,成功的刺殺董卓,又說明他有非凡的政治能力。

並且,這一切,他一直隱身幕後。這麼一個優秀的政治人物,怎麼看,都不會像是突然喝了三鹿奶粉大腦智商極速短路的人。

劉協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一點都不瞭解這位司徒大人。所以,他微微點了點頭,示意王允繼續說下去,他想知道,這位歷史人物,是否還會繼續走他的歷史老路。又或者說,這其中難道還有別的緣故?

可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又總是令人難以接受,就在劉協越來越對王允有信心的時候,王允這傢伙隨後說出他對策的第一句,就讓劉協從龍椅上跳了起來。不錯,這一次,劉協是真的跳了起來!

“陛下,老臣認爲,當務之急,是漢室必須有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軍隊。中郎將呂布驍勇善戰,又忍辱負重、誅賊有功,老臣覺得,朝廷當厚賞嘉獎,以褒其忠!”

第90章 陛下英明!第60章 你們都懂個屁!第298章 魯肅第347章 各自闖營第46章 荀攸下獄第576章 鐵羌令第485章 初戰告捷第68章 三個條件第294章 交易第43章 袁紹立新帝第738章 輜重亂敵第26章 第一次殺人第676章 朕的知識,都學雜了啊……第361章 這怎麼回事兒?第706章 若是,我有呢?第439章 劉協與劉備的第一次見面第504章 陰謀的前夕第552章 不作就會死的呂布第778章 山雨欲來的益州第436章 偏不告訴你第520章 不談就是談第575章 別有隱情第771章 上句是啥?第466章 曹操也會演戲?第167章 漢室威武!第110章 打劫到馬超頭上?第710章 又見謠言第578章 你行你來,不行我上!第32章 勾搭荀攸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28章 我們的愛還在不在?第503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88章 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了第582章 軟和硬第339章 承載着希望的光亮第190章 別讓我再看到你!第235章 埋沒與活埋第522章 一條狼?第199章 一世英名啊第470章 非騙即偷第675章 看不懂的笑第582章 軟和硬第625章 錦衣夜行第512章 曹操還有後招?第562章 鶴翼陣第682章 設計好的相遇第36章 自作聰明的郭汜第596章 清醒之人的悲涼第421章 政治邏輯鏈條第125章 舊事再度泛起第173章 陰曹地府?第604章 螳螂捕蟬第555章 呂布之謀第721章 青州之變第672章 被耍了的許攸第12章 董卓的發家史(中)第355章 姜維到底還是不是那個維?第528章 一州兩制第695章 逢紀的毒計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582章 軟和硬第678章 我也要回川第481章 女人的差別第770章 袁尚的契機第601章 作死的最後一步第695章 逢紀的毒計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14章 董卓廢帝幕後的陰謀第166章 真正的殺招第70章 徐榮的營盤第79章 老領導第532章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第474章 趙雲實力撩妹第681章 長安殺人事件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626章 邪性的廬江第653章 言鋒殺人第596章 清醒之人的悲涼第359章 高維打低維的戰爭第466章 曹操也會演戲?第20章 白龍魚服第425章 關羽襲曹操第312章 缺德的天子第424章 郯城一戰第403章 科舉改革第371章 這一切都是假的?第410章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第245章 你們都壞透了第589章 關愛智障,人人有責第508章 勝後的突變第365章 冷颼颼第379章 可憐的太史慈第184章 曹操對漢室的矛盾感情第224章 馬超VS呂布!第342章 勸呂布第11章 董卓的發家史(上)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442章 酒宴的正主兒第684章 風緊,扯乎第438章 至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