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取才之途

“這就是一月餘時間,你們弄出來的取士之途?”劉協憤憤地將一紙奏章扔在地上,潔白紙面上龍飛鳳舞的墨跡,似乎在狠狠嘲笑着這些飽讀詩書、極善文法的大臣。

劉協面色陰翳地看着眼前這些乘興而來、此時卻驚目瞠舌的公卿,不耐地在宣室殿中踱步起來。他原以爲,自己之前下詔令這些人主持重揚太學之事,這些人又屢番被自己授意指點,怎麼也該明白一點自己的心思。可想不到,歸來之後,他仍舊看到了這一張與他想法背道而馳的取士之法。

從最早重揚太學之事起,劉協便明令這些人不得再有門第之見,務必儘可能地以太學爲源點,作爲示範帶動工程。激發且帶動目前朝廷統御下的各地,由鄉始開設蒙學,其上設縣學、郡學,州學直至太學,鼓勵學子游學,鼓勵私人辦學等,盡一切推動措施提高漢代的文化教育,讓更多的人可以讀書識字。

任何勢力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和人才之間的競爭。這個道理劉協不可能不懂,且從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的強盛,也遠非經濟、政治、軍事的強盛。

真正的強盛,反而是文化的繁榮。只有如盛唐一般,以文化爲武器,侵佔他國貧瘠的文化荒漠並使得他們甘願爲之接受敬仰時,纔算是一次真正的大國崛起。

很顯然,在目前這種局勢情況下,劉協的這項舉動距離那樣的盛世輝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文化興邦、教育強國這等事本來就是千秋百年的大事,一切須從長計議。但就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講,劉協也想不到,自己竟看到了這樣一篇令他氣得想殺人的表章。

“朕不想跟你們講什麼大道理,朕只想問你們,你們到底是大漢之臣,還只是一門一族的代言人?!”劉協怒氣衝衝地舉起袍袖,又恨恨甩落,白皙的臉龐上已盡是一片暴躁的血紅:“好啊,各州各郡設一鑑評之人,對州郡士子個人品行、家族財貲、文章詩賦進行評議,入選者可進太學深修,科滿後入朝爲郎……這等辦法,除了中間要入太學進修外,與本朝現行的取材之法又有何差別?”

漢代自建立之初,便有一套完整的選官制度。主要有察舉、徵召、闢除、任子、貲選等方式。從漢文帝到漢武帝,建立了察舉制,此後,察舉就成爲漢代最重要的選官制度。具體做法就是根據國家的不同需要,由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政府的郡國守相向皇帝推薦能夠擔任官職的人才。

兩漢的察舉,以孝廉最多,所以人們也常用“舉孝廉”來指代整個察舉制。察舉孝廉的標準有四條:一是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是學通行修。熟知經書;三是明習法令,善於決獄;四是頭腦清楚,才幹出衆。凡是地方推薦上來的孝廉,一般先在中央擔任郎官,經過官場上的見習和初步鍛鍊,再根據對其實際能力的考察任命實職。

爲了保證察舉的質量,國家規定,州郡長官有推薦人才的責任和義務。《漢書武帝紀》中便有記載: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並且,凡是發現有察舉有不合格的,舉薦人要承擔連帶責任。察舉賢良,一般還要進行對策考試。如董仲舒有名的“天人三策”,就是這種對策。

徵召則比較特殊,是皇帝對特殊人才直接聘任的選官制度。秦始皇時就有了徵召,如叔孫通以文學被徵。漢代所徵,多爲學術名士或道德楷模。隆重者還要以“公車”、“安車玄纁蒲輪”徵之,以象徵朝廷對所徵之人的尊崇。但除王莽時期外,徵召都是個別進行的,在選宮中佔地比例不大。

闢除是長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種方式。漢代用人,中央只任命行政長官,其部下椽屬則基本由長官自行聘任。這就是三國裡那麼多“主公”的由來。按規定,二百石以上的官員,均由中央任免,闢除的椽屬,一概都是百石。上至三公九卿,下到郡守縣令,他們地下屬吏員大都爲自行闢除。被闢除的椽屬,與其長官結成連帶責任關係。由於他們是長官親選,所以多執掌實際事權,而中央任命的輔佐官員,儘管級別較高,卻往往沒有實權。

任子是對高級官員子弟的一種特殊照顧方式。漢代規定;二千石級官員任職滿三年以上,可以任子弟一人爲郎。

貲選是對官吏的資產限制。漢代統治者信奉“有恆產者有恆心”,規定必須具備一定的家產才能夠被選拔爲官。漢初爲十算(算爲漢代的徵稅單位,一算爲資產一萬錢),景帝時降爲四算。後來到武帝時,又開始賣官,稱爲納貲,從而打破了漢初商賈不得爲官的限制。此後,賣官鬻爵成爲歷代王朝選官制度地一個補充手段。

不過,到漢代後期,察舉和闢除都側重於名聲,越到後來沽名釣譽現象越嚴重。漢末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就是這一弊端的寫照。

徵召一法,其實約等於空設,畢竟高坐在未央宮中的劉協,根本不可能知道那個深山老林當中藏着一位高明隱士,自然也就無從徵召;

任子這一方式,在劉協看來分明就是讓國家出錢養一羣蠹蟲。照這種方式推理下來,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流氓兒混蛋。如此,大漢也不用取士了,直接按照血統成分論,讓官職世襲好了。

最後一項貲選,那簡直是對朝廷蒼生不負責的自殺行爲。有錢者就能當官兒,那底下的貧民百姓們還有什麼盼頭兒?一輩子生無可望,不造反還能幹什麼?

並且,這所有取材方式,都還是屬於相馬的範疇,易於被.操縱,也容易使各地官員成幫結派。如此,劣駑騏驥駢槽櫪,整個大漢仕途猶如一潭死水,渾濁惡臭,蒼生社稷又怎麼可能爲之興盛?

更令劉協擔憂的,是兗州的曹操早就開始頒佈了徵賢令,他廣徵賢才,不求名聲,甚至說哪怕當過賊,做過惡。不敬父母的不孝之人,只要有才能,一樣可以來曹操那裡當官。也由此,劉協才認識到,曹操日後能成爲那樣的一代雄主,不是隻有偶然因素的。

可身爲曹操的名義上的總公司,卻還在實行着不適應當今形勢的取士手段,這怎能不讓劉協痛心疾首?而最令他無言以對的,卻是自己委以重望的這些公卿,將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竟然還辦成了猶如陳羣后來推出的‘九品中正制’。

“朕來問你們,各州各郡鑑評之人,由何人來擔任,又因何而擔任?不要說什麼那些人品行如何,絕對的權力造就絕對的腐敗,這些鑑評之人一言便可決人一世命運,你們敢用性命來擔保,他日後不會用這等絕對的權力來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陛下,這等鑑評之人可俸以高祿,令其衣食無憂。如此,心志高潔者,自不會同流合污……”選部尚書樑鵠在盛怒的劉協面前,只如一隻冷風瑟瑟當中的鵪鶉,期望自己一言可令劉協風雨稍霽。

可不料劉協只是冷眼覷了樑鵠一眼,陰涔涔地說了一句:“同流合污?你以爲只這麼簡單。倘若樑尚書欲讓一子擔任郎官,尚書大人又掌管着那鑑評之人仕途,你道那鑑評之人又該如何評議令郎?”

“微臣萬萬不敢!”樑鵠登時面色大變,他久在官場數年,稍一動心念便知剛纔劉協實非危言聳聽。

“罷了,你們都退下吧。”

劉協疲憊地擺了擺手,待這些人都落荒離去後,這位似乎掌握着至高無上權力的天子,才痛苦地捏了捏自己的臂膀,自言自語道:“朕今日到底是怎麼了,爲何這般忍不下火氣,而臂膀又一陣陣鑽心地疼?莫非?……”

劉協悚然一驚,莫名便想到了豫州之事。但隨後,他又自我安慰一般搖了搖頭:“不,不可能的,豫州在這一年就是空白期,就算太史慈有什麼閃失,他身邊還有賈詡那隻老狐狸……”

第495章 該誰傲嬌?第531章 歸來失三臣第52章 呂布獻信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11章 燒了吧第62章 要給朕娶媳婦兒?第166章 真正的殺招第484章 很尷尬的開局第339章 承載着希望的光亮第134章 再現身影第686章 袁紹的玩火之計第696章 皇上的霸氣第425章 關羽襲曹操第78章 誅殺董卓第783章 這個日子有點不吉祥第351章 真打起來了!第776章 劉協的迷茫第363章 蠢和更蠢第712章 究竟何事?第281章 祭天祭地對不起第706章 若是,我有呢?第560章 夜風如期第672章 被耍了的許攸第249章 槐裡城內的愛恨第478章 好丈夫第602章 陳家的鴻門宴第573章 機智的劉協第215章 我不懂,也不想懂啊第111章 忽悠錦馬超第308章 忠魂埋黃沙第171章 落寞的王允第695章 逢紀的毒計第41章 王允王司徒也來了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560章 夜風如期第659章 最容易搞定的孫策第178章 莫要讓朕失望哦第133章 你可以安心去死了第497章 這怎麼又扯到了青州?第204章 死心眼兒的袁術第469章 朕騙人,能叫騙嗎?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640章 你這樣會沒朋友的第321章 地底下爬出來的親兵第647章 錦衣衛的業務第664章 河北甄宓第355章 姜維到底還是不是那個維?第193章 亂世的瘡傷第238章 攔住那小子!第210章 漢匈決裂?第262章 繼續追!第109章 已經很給面子了第192章 詭異的村落第532章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第276章 捉鬼第502章 是非功過第359章 高維打低維的戰爭第327章 木牌上的袁紹第801章 七年第354章 假戲終究成真第566章 此消彼長第781章 張魯其人第34章 荀攸的指點第294章 交易第175章 搭班子第215章 我不懂,也不想懂啊第449章 我不會寫第41章 王允王司徒也來了第751章 可憐的許攸第652章 孫策單騎入宮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386章 口音第84章 對呂布的殺機第731章 伏壽的變化第109章 已經很給面子了第453章 你是不是有病?第464章 女人最瞭解女人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0章 打劫到馬超頭上?第91章 呂布的春天第692章 田豐剛而犯上第292章 這算不算證據?第446章 英士與美酒第254章 虎豹騎,隨我衝!第249章 槐裡城內的愛恨第261章 朕會很溫柔的第278章 螳螂、黃雀第742章 袁本初何在?!第226章 無膽之君!第199章 一世英名啊第130章 來我家坐坐第63章 呂布與另一位貂蟬第633章 志得意滿的袁術第88章 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了第589章 關愛智障,人人有責第602章 陳家的鴻門宴第518章 談判開始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374章 張郃的懼意第57章 董卓又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