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出差幫個忙唄

“張侍中,司徒遣你爲撫慰關東使節,你可願往?”劉協擡頭環顧朝堂,他至今不知道這個張種爲何許人。

“臣張種爲漢室社稷,縱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義之所在,吾九死而不悔!”一位四十多歲的文士出席,對着劉協深深一拜。

這是劉協第三次面對這樣的情景,他已經說不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知道歷史是幸運的,但知道歷史同樣也是可悲的,就象眼見巨海的波濤洶涌而來,你卻無法逃避,無處躲藏,無從依靠。你想大聲呼救,卻不會有人理解你,你想築起一座城堡,卻發現自己的力量是那樣的微弱。

想到張種這位可憐侍中的命運,劉協不免便想起了自己那位皇兄劉和。那位同樣身爲侍中的貴戚,也是爲了漢室的興亡,翻山越嶺跑到了關東。他還算幸運一些的,畢竟劉協改動了一番他的初衷,讓他沒有落入袁術的手中,但即便如此,這三四個月已經過去了,劉和的音訊也徹底斷絕。

劉協不清楚,他的這位皇兄是不是被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給扣了下來。假如這樣的話,劉協日後要對付的敵人當中,便又要增添一個勢力。

“好,既如此,朕表你爲度遼將軍,持節,撫慰關東。”劉協怔怔看着張種,最終還是不忍這樣一條活生生的性命死得那般沒有意義,他隨後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此番你莫要入冀州或南陽,需先去幽州走上一遭。”

“陛下,此乃何故?”張種不解其意,其他公卿亦然搞不懂劉協究竟爲何會如此這般。如今袁氏一族風頭正勁,袁術威震荊、豫兩州,勢不可擋;而袁紹奪取冀州,擊黑山黃巾、平境內叛亂,又曾是討董聯盟盟主,聲望一時無兩,若能讓袁氏一門率先響應朝廷,則天下太平可期。

“年初,幽州公孫瓚擊殺黃巾叛亂於東光,董賊矯詔冊封公孫瓚爲奮武將軍一職。”劉協說到這裡,便住口不言,雙眼幽幽望向了朝堂下的王允。

王允縱然老謀深算,可聽到劉協這番話,那老臉卻也止不住閃過一絲羞赧。奮武將軍一職並不是他隨口提出來的,他潛意識當中想針對的,恰恰是袁紹目前最大的敵人公孫瓚。

袁紹在冀州確實做得不錯,但目前真正威凌冀、幽兩州的,卻是那位奮武將軍公孫瓚。王允的用意,自然想通過這個訊息,告訴袁紹朝廷不承認公孫瓚這人,從而給袁紹以正統法禮上的支持。但這樣的作法,在任何一個明眼人看來,真的屬於掩耳盜鈴之舉。一旦張種將這個消息帶到冀州,可以想象,以公孫瓚那等自身甚高且剛愎自用之人,翻手之間便可挑起一場腥風血雨。

果然,劉協說到這裡,立時便有人跳了出來道:“陛下,司徒大人表呂將軍爲奮武將軍,若爲公孫瓚得知,必然心生不滿。此人雖爲人臣,然性格剛烈魯莽,若朝廷這般處置,恐冀、幽兩州百姓無辜遭凌塗炭之苦。臣周奐以爲陛下所言極是,可令使臣先入幽州以安其心,方爲上策。”

說此話之人,乃大鴻臚周奐,此人亦爲名士,在韓融出使關東失敗後被擢爲此職。有韓融這等前任故事在前,他自然不想朝廷使臣再落得一去無回的結局。

王允百密一疏,又自視過高,被劉協毒辣的眼神捉到這一瑕疵,自不屑爭辯,只好同樣附議道:“陛下英明,此乃老臣一時疏忽、思慮不周,既如此,可令張侍中先往幽州一趟,表公孫瓚之功,以安其心。”

說到底,王允跟袁紹雖同爲士人,憎惡公孫瓚那等邊塞武夫。但畢竟與漢室社稷比起來,他王允也犯不上拿着冀、幽二州動亂的代價來支持袁紹。更何況,此事真的不過他一時興起而已,並不影響大局,既然天子不以此爲藉口駁斥他提議表呂布奮武將軍之事,他也不會自討沒趣去觸劉協的黴頭。

“如此,可授公孫瓚都護將軍一職,封易候。”都護將軍與奮武將軍一般,都是雜號將軍,但劉協將公孫瓚的爵位提了一級,用來安撫人心卻是足夠了。

“陛下英明,臣張種領命。”張種不是傻子,自然看破了王允這等小伎倆,故而明面上稱頌劉協,實際上卻在暗諷王允。

“張侍中此番入幽州,臣還有一私事拜託。”天子用拜託一詞,又在朝堂上說出,這對臣子而言,乃是極大的寵信。劉協待張種明顯挺了一下腰身後,才又緩緩開口道:“公孫瓚帳下有一義士,姓趙名雲字子龍,乃是一弓馬嫺熟之人,如今恐聲名不顯。還望張愛卿到幽州之後,留心查訪,務必將此人帶回。”

趙雲之事,劉協也是機緣巧合才突然想起順口提了一嘴。不過說罷之後,他心中卻隱隱有些期盼起來。如今劉備不過公孫瓚手下一個小小的平原縣令,可能會跟趙雲有過交往。但趙雲之所以後來死心塌地追隨劉備,不過是劉備始終打着興復漢室、拯救蒼生的旗號外加非凡的個人魅力,纔將趙雲收入帳下。

眼下劉備身在公孫瓚帳下,自然不會將‘興復漢室’這類的話掛在嘴邊,趙雲又是初出茅廬的愛國青年,兩人雖彼此敬仰,但絕不會深到桃園結義那等情分上。假如張種真的能趕到幽州,拿出一張代表着漢室的徵召之書,趙雲難保不會追隨張種而來。

畢竟,趙雲後來真心追隨劉備,已經是漢室被李傕、郭汜糟蹋地不像話、無力迴天的時候。趙雲多少應該是在幾分無奈之後,纔會投身劉備藉此曲線救國的。

可劉協想不到,他這番話剛出口,未待張種回覆,王允卻微微皺了皺眉頭道:“趙雲?此人可是經國治世大儒?抑或是品德高潔之名士?臣久在士林,緣何未曾聞此人之名?”

“此人乃一義士。”劉協懶得跟王允多作什麼解釋。

可想不到王允聽到這話,竟不屑又道:“不過一匹夫爾,使節撫慰關東,干係重大,陛下緣何欲因一人而毀大計?”

劉協很奇怪地看了王允一眼,實在不知道王允爲何這般會撞槍眼,半分好氣也無地說道:“如此說來,呂愛卿也不過一匹夫?”

“呂將軍豈能與那等人相提並論?”一提到呂布,王允就有些方寸失守,說話也顯得言不由衷:“呂將軍報國之心,天日可表。昨日誅殺董賊一戰,呂將軍奮不顧身,孤身追襲而出,此擎天保駕之功衆人皆知,陛下緣何以一邊塞小卒辱滅功臣,如此豈不寒了衆臣之心?”

此話一出,劉協的心反倒鬆起來了,昨日他與鍾繇定計,便是抓住了王允而糾結之人行糾結之事這一軟肋,欲以心理戰來逐步攻破王允的防線。想不到王允實際上竟如此彷徨迷茫,未經劉協如何挑撥,便已自亂陣腳。

故而,劉協微微一笑,對着殿下的呂布開口問道:“呂愛卿,朕稱你是邊塞小卒,你可覺朕辱滅了你?”

見到呂布陰沉着一張臉出列,王允心中便感覺不妙。他雖然統過軍,但畢竟不是軍卒,不知道軍卒的心理。對於他們這等士大夫而言,聲名功望纔是立身之本,邊塞戍卒的出身,只是粗鄙不堪的代名詞而已。可對於呂布這等武人而言,爲國戍邊,征戰異族,卻是他們榮譽驕傲所在,呂布雖投身王允門下,可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弱了武人的風骨,否則今日朝堂之事傳出,他還有何臉面統轄部下?

“陛下,臣呂布自是一邊塞戍卒,非但臣如此,臣的部下,也皆是效忠漢室,爲國戍邊的忠勇之士。”呂布沒有看王允,用他那彷如金屬摩擦一般質地的嗓音低沉說道:“臣倒是迫切想見一見那位趙雲義士,看他是否與臣一般驍勇善戰,值得陛下如此掛懷。”

“好。”劉協淡淡回到,並無多做任何評價。可縱然如此,他已看到王允臉色羞惱輕顫,感覺時機漸漸成熟起來。

第533章 第十三次了第468章 軍事威懾第528章 一州兩制第744章 我們也會用計!第65章 會有這一天的第264章 入曹營第379章 可憐的太史慈第252章 放虎歸山第86章 生不能同衾,死定要同穴!第312章 缺德的天子第568章 都陷入了沉思第273章 少帝遺孀第288章 兩個人第787章 是時候了第76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77章 幸好你不會穿越第331章 愛,是做出來的!第43章 袁紹立新帝第362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497章 這怎麼又扯到了青州?第338章 愛搶話的侍衛第435章 怎麼壞成這樣?第443章 沮授沮公與第406章 洛霖的成功第176章 格局第565章 改弦易張第393章 後堂的兩人第576章 鐵羌令第577章 我是真的蠢嗎?第629章 封禪到底是什麼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532章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第294章 交易第331章 愛,是做出來的!第273章 少帝遺孀第79章 老領導第527章 因果的玄妙第247章 你竟然坑我?第93章 鬼?第735章 大戰開啓第363章 蠢和更蠢第630章 讓人家封成禪吧第712章 究竟何事?第391章 科舉取士第42章 劉和出關中第196章 峰迴路轉第679章 大招放出來了?第168章 終結的長安第630章 讓人家封成禪吧第138章 罪己詔第7章 土豆引起的深思第342章 勸呂布第635章 真的有奇蹟第162章 馬超來了!第79章 老領導第743章 時機尚未成熟第137章 胡軫叛變第645章 國師大人來了第271章 令劉協膽寒的消息第85章 漢家強軍!第753章 你想太多了第78章 誅殺董卓第779章 入漢中第235章 埋沒與活埋第166章 真正的殺招第188章 盛裝的貂蟬第721章 青州之變第547章 鬥將第574章 奇怪的父子第305章 都吃飽撐的!第15章 愛國人士董卓第528章 一州兩制第669章 有趣的好消息第390章 愁眉不展第152章 都學會煽情了第134章 再現身影第453章 你是不是有病?第364章 自相矛盾第197章 都是忠臣啊!第456章 風雨後的平靜第466章 曹操也會演戲?第583章 那個人是張涼蓆第801章 七年第293章 我們來聊一聊第315章 武者的驕傲與代價第614章 用兵如神?第471章 以後再也不喝酒了!第478章 好丈夫第42章 劉和出關中第661章 津津樂道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321章 地底下爬出來的親兵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302章 難爲你了第794章 可惜我的三分天下啊第211章 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