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3 多事之秋
“魏延,你爲何不早點拿出來啊。”
馬岱原地愣了半天,頭腦漸漸冷卻下來,淚如雨下,回頭想想,魏延卻也並無大過,皆因衝動行事,誤傷了丞相看重之人。
馬岱將信收好,命令手下將魏延安葬,起墳豎碑。
完成任務的馬岱,悶悶不樂的回到了軍中,楊儀卻惱了,質問馬岱爲何不將魏延的腦袋拿回來。
馬岱辦了件窩囊事,心裡十分憋火,同樣考慮到楊儀手握兵權,以和魏延多年出征爲由,不忍拋屍,一再認錯,將此事遮掩了過去。
魏延的頭不重要,關鍵是命沒了,楊儀心情相當暢快,帶領大軍浩浩蕩蕩,跋山涉水,終於返回了成都。
姜維按照王寶玉的指示,將諸葛亮的棺槨送到定軍山,就在帶兵返回的途中,恰好遇到了前來奔喪的譙周。
聽聞就這樣埋葬了一代賢相諸葛亮,譙周大哭,丞相身後之事,怎能如此草率,需得停靈弔唁,再填充以陪葬之物,選好風水寶穴方可下葬。
姜維說這是丞相臨終遺命,但譙周據理力爭,姜維也覺得實在是委屈丞相,於是帶兵返回,再選風水之地,重新安葬。
可是,等衆人返回定軍山,知道具體埋葬地點的只有那六名士兵。當時都累得暈頭轉向,哪裡還記得十分具體方位。姜維急了,又親自帶着幾名士兵上山尋找,最後終於確定了大致方位,但無字墓碑已經不見,更找不到埋葬之地。
回京之後,姜維叩頭認罪,劉禪也是勃然大怒,雖是丞相清廉,你等也該回來問問皇帝的意思,果真就這麼草草的下葬,傳出去貽笑大方,又如何面對天下賢良。
後來幾次撒網式搜尋定軍山,都是無果而歸,那六名士兵因此被處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後人說,諸葛亮沒有選擇好墳地,導致一代名相,身後子嗣凋零。
諸葛亮隕落,相對於蜀國而言,無疑於一場浩劫,城內悲聲四起,劉禪命人在諸葛亮的相府內安置靈位,親自帶領羣臣每日去祭奠,一直鬧騰了半個月,劉禪本人也瘦了好幾斤,此事纔算結束。
馬岱每日心頭壓着巨石,找機會密見劉禪,沒隱瞞的將諸葛亮留給魏延的信呈上,求聖上賜罪。劉禪對於相父的筆跡再熟悉不過,這才明白殺錯了人,遠愁未解,又添新憂,但君無戲言,聖旨是他下的,最終此事也遮掩了下來。
劉禪卻因此厭惡楊儀,不是他一再鼓搗,背後說盡魏延的壞話,朕怎麼會犯下了這種錯誤。加上諸葛亮事先在人事上早有安排,因此,楊儀只被封爲中軍師,沒有任何兵權。
蔣琬不出意外的繼承了諸葛亮的工作,劉禪卻宣佈不設丞相之位,因爲他一直視丞相爲父。蔣琬被封爲中書令,加行都護、假節,錄尚書事,允許開府,又領益州刺史,基本上諸葛亮擁有的權力,他全部都有了。
蔣琬一向以穩重著稱,臉上難見悲喜,諸葛亮生前對其栽培有加,每次出征之時,也都是蔣琬輔佐國事,且處事風格,受諸葛亮影響,二人也有幾分相似之處。在蔣琬的影響下,蜀中官員,漸漸走出了諸葛亮隕落的陰霾。
姜維被封爲平襄侯,右監軍輔漢將軍,成爲了新一代的年輕俊才。
得知蔣琬代替諸葛亮執政,楊儀大感失望的同時,也恨透了諸葛亮。感覺被諸葛亮耍了,帶軍回朝不過是障眼法而已,每日怨聲不絕。
看在同事一場的份上,費禕前來探望,楊儀卻半是賭氣半是認真的跟費禕講,他已經後悔了,當初就該帶領大軍,直接投奔魏國,絕不會像現在活得這麼憋屈。
費禕聞言大驚失色,匆忙告別,立刻將此事密報了劉禪,隨後一道聖旨,楊儀被貶爲庶民,徹底告別了他的政治生涯。
短短半年之後,楊儀在極度不甘之中,病死在家中。
“丞相真的走了。”身在梓潼城內的李嚴,聞聽消息,不敢置信。
“消息不會有誤,小的聞聽成都城內,一片悲聲,蔣琬接替了丞相之位。”家僕道。
“蔣琬與我素有不和,只怕此生再無望踏入朝堂。”李嚴極爲頹廢,因爲募集軍糧不力,李嚴被貶,時刻惦記着諸葛亮的安慰之詞,日後會有東山再起之時。
丞相沒了,希望也隨之落空,李嚴大哭道:“丞相啊,你怎就如此狠心,拋下了李嚴。”
“大人,萬萬注意身體啊。”
“如此偷生,與死何異。”李嚴難以抑制心中的無比悲痛,接連哭了三天,原本身體就患病,扛不住折騰,最終病死在家中。
蜀漢的多事之秋,暫且告一段落,卻說王寶玉離開五丈原之後,騎着赤炎鳥,第一時間就趕到了天玄聖地。
赤炎鳥的速度快,還是比不過左慈、紫虛上人的瞬移之術,等王寶玉來到之時,諸葛亮已經被妥善安放在密室之中。
王寶玉跟隨左慈去看望諸葛亮,密室深達百米,牆壁光潔如鏡,還擺放着不少不喜陽光的植物,隱約能聞到一股淡淡地香氣。
屋子的一角,諸葛亮正安靜的躺在玉牀之上,身下是柔軟的綢緞,牀邊還放着個火爐,可見左慈等人也爲此下了一番功夫。
王寶玉上前拉住諸葛亮的手,竟然感到了一絲溫熱,隨後一探鼻息,發現諸葛亮正在緩緩的呼吸着。
“先生還活着,太好了。”王寶玉興奮道。
“這有何奇怪,先前不過暫時屏蔽呼吸而已,並未真正死去。”左慈覺得王寶玉少見多怪。
“這我就徹底放心了,鬼王夠義氣。”王寶玉道。
“更爲可喜的是,我們竟然在諸葛孔明的身上,探到了一絲真氣。”左慈道。
“這段時間,我家先生可是經常練功的。”
“如此甚好,我們幾位長老可每隔幾日,來爲其灌輸真氣,即可保證他肉身不腐,又能讓他增進修爲。”左慈道。
“老左,真夠哥們兒。”王寶玉豎起大拇指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