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章 外內皆定

五十一章 外內皆定

ps:收藏!書友們多多支持!

韓當在江東軍中是什麼地位?完全不是新加入的周泰、董襲可比的,作爲孫堅時期的舊將老臣,韓當無論是在能力還是資格亦或是忠心上,都是孫氏的肱骨之臣。

去年,孫策破黃祖之後,呈獻表於許都,上表所訴只有六將——領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將周瑜、領桂陽太守行徵虜中郎將呂範、領零陵太守行蕩寇中郎將程普、行奉業校尉孫權、行先登校尉韓當、行武鋒校尉黃蓋。餘下的呂蒙、周泰、蔣欽等將皆被略去。

周泰被斬,孫策可以忍受;董襲被俘,孫策也能矚目視之;可韓當遭擒,他絕不會也不能不理不問。

至於周瑜折損的一萬六七千兵馬,好歹也是虎踞六郡的江東軍,這點損失還是承受得起的。

要知道在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攻破黃祖後回師吳地,覦覬廣陵地接長江之勢,主動向陳登部發難,派孫權跨江進攻陳登所守匡琦城(當在漢射陽縣附近)。孫權兩戰皆被陳登用計殺的大敗,損兵折將也不下兩萬餘。

細想之下劉憲心中不由的暗自慶幸,自己昨日沒在興頭上把韓當一刀咔嚓了,還真是做多了。不然的話,現在就只能撒丫子跑路了。

周瑜這一波攻勢已經不足畏懼,但劉憲相信,自己若是把韓當咔嚓了,孫策的下一波攻勢就會近在眼前。

就憑他現在的這點家底,想要抵擋住江東軍的全力進攻,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現在韓當在大牢裡活的好好地,又多出了董襲這個籌碼,劉憲還是有一定把握能遏制住孫策的。

只要“歷史”還沿着原先的軌道向前,那麼就在今年,而且還過不了幾日,孫策這個江東小霸王就該……

若是那樣的話,江東近兩三年內就不可能給合肥什麼壓力了。

把自己的意思一五一十的道了出來,劉憲要的就是以韓當、董襲做籌碼,逼迫孫策答應一年內不得進逼合肥,最好再讓他廬江歸還,有了劉表軍做屏障,自然好過讓自己隨時處於他人兵鋒之下。

“若只是逼迫江東退軍,自然不難,可再向奪回廬江,怕不是易事。”糜竺並不認爲孫策會把吃進肚子裡的廬江郡再次吐出來。

冷冷一笑,劉憲淡然說道:“這就要看韓當的份量了,頭疼的又不是咱們。”

“子仲,這扯談之事就拜託給你了。至少也要讓他們答應,一年之內不得進逼合肥,再讓出舒縣以北之地。”這個時候一定要把劉表拖下水,不然的話自己兩面受敵,就太過被動了。

“元度儘可放心,此事交與我就是。”

糜竺、糜芳離去後,劉憲卻留下了陳蘭,一雙眸子緊緊地盯着他,讓陳蘭只覺得有點不自在。

氣氛有點沉寂,這時陳蘭似乎想到了什麼,本來有些急躁的氣息也安定了下來。

“綰功,可是不解,我爲何棄袁紹而擇劉皇叔?”劉憲開門見山的說道,跟陳蘭想出也快有一年的時間了,幾次經歷生死大戰,雙方間已經有了一定的友情基礎。

點了點頭,陳蘭沒有說話依舊是一臉的沉靜,但一雙眼睛精光閃閃,卻是表明他內心並不想表面上如此沉穩。

“觀天下諸侯,袁紹最大,坐擁河朔四州,帶甲百萬之士。蕩平中原,掃蕩天下本是順理成章。然其人不是明主,更非無成大事者。”劉憲的後兩句話把陳蘭說的有些糊塗,在他看來袁紹帶甲百萬,糧草充足,這就是帝王之姿。

掃蕩天下靠的是實力,這與那不是明主,不是成大事者,有什麼關係?

陳蘭臉上閃過的一抹迷茫之色讓劉憲暗嚼了下舌頭,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簡單明瞭的說道:“現今,袁紹正與曹操相持於官渡,你認爲誰勝誰負?”

“元度認爲袁公此次會敗給曹操不曾?”陳蘭觸到了劉憲的話意,不相信的反問道。

劉憲沒給陳蘭再講些什麼大道理,而是說道:“綰功,假如此次袁紹落敗,你以爲他還有復起之機嗎?他還能掃平天下麼?”

“呃”,陳蘭頓了頓沒說出話來,沉默了少許,搖了搖頭。

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劉憲打賭的說道:“這樣,若是袁紹在官渡得勝,你與子厚(雷薄表字,也是自己取得,書上找不到)儘可北上去投,我絕不攔你們。但,要是袁紹落敗……”

“袁公若敗了這一陣,我與子厚就投於劉皇叔帳下。”陳蘭不是傻子,官渡之戰袁紹若勝,數十萬大軍自然可乘勢而下奪取中原,曹操敗勢將不可挽回。可要是袁紹自己落敗,可等於是斷送了自己奪取中原的機會。而且依曹操的性格,他絕不會坐等袁紹恢復實力,必會渡河北上。那樣的話,自己再去相投,不是找死麼。

“那好,咱們一言爲定!”

“一言爲定!”

內憂外患似乎都有了一個瞭解了,這讓劉憲再次舒了口氣,陳蘭、雷薄二人還是很給面子的,事情說得上是完美解決。

劉義送陳蘭離去,這邊劉忠把糜氏兄弟從後間引了出來。糜竺一間內室,便開口問道:“元度,怎麼就如此確定袁紹必敗?官渡邊上,他可足有六七十萬大軍啊!”

“雖說七十萬只是虛張聲勢,可怎麼說袁紹帶的也有四五十萬人馬,且冀州乃是大漢富庶所在,產糧吉豐。袁紹盤踞八年之久,糧秣必然不缺。反觀曹操,近年兗、豫二州兵禍不斷,又連遭天災,糧秣儲蓄匱乏,且其連年征戰,消耗也是不小,雖說吞併了徐州,可也不能全解錢糧之困窘。若有兩三年的時間緩衝,曹軍還可一戰,可現在其實非袁紹之敵。”這番話是糜芳少有的長篇大論。但劉憲溫溫一笑,不以爲意道:“若單一實力相較,我此刻還在小沛困守,怎的脫身至合肥?”

“我久在鄴城,熟知袁紹其人,好謀而無斷,色厲而膽薄,而麾下兵多而不整,將廣則心異,且子嗣文武內鬥難止,政令不一。比之曹操……可說相差甚遠。”

“此次官渡大戰,袁紹兵力遠超曹操,以紹爲人,必然輕而無備。而曹操詭計多端,屬下能人甚多,必能尋得袁紹軍中軟肋。以有心對無備,我以爲,此戰曹操勝算遠超袁紹。”輕輕的一笑,劉憲眉宇一挑,略帶輕浮的說道:“我倒真是希望袁紹能勝,他可比曹操好對付多了!”

三百二十六章 荊州兵出二百四十七章 長離戰終一百八十九章 鄂煥二百六十章一百零三章 孟德軍機二百九十四章 龐德戰夏侯三百一十三章 首戰告捷三百三十章 馬騰受熬二百六十九章 烈火焚轅門三百三十二章 河西征伐一二百四十六章 死戰三百三十六章 懼一人非爲一軍二十章 扯虎皮七十七章 伏擊賀齊八十章 正道詭計一百六十七章 殺馬爲食一百九十章 南中半定三百零四章 西部鮮卑二百六十章二百零四章 帥位更迭十一章 欲亂江東三百五十二章二百六十章二百六十四章三百六十七章八十章 正道詭計一百一十章 長阪坡下一百零四章 死戰不得脫身第2章 說貂蟬三百六十二章 劉憲的庫存二百三十九章 賈詡一百六十六章 沒題目一百二十五章 赤壁進行時三百一十二章 北線戰起二百零八章 火藥變煙花二百零七章 出師北伐二百八十八章 大戰序幕二百四十七章 長離戰終二百零九章 羊峒三百一十三章 首戰告捷一百二十四章 劉營首將二十一章 拉大旗一百零三章 孟德軍機二百六十九章 烈火焚轅門四百二十八章 火燒三百一十二章 北線戰起四百一十七章 破敵先鋒二百三十章 軍械之戰二百二十一章 奪門二百二十三章 馬氏父子二百章 雲霞似錦四百一十二章 白衣渡江五十七章 曹氏孟德二百九十一章 戰爭在持續三百九十二章 周瑜之逝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三百三十七章 渡河北上五十五章 郎陵趙儼二百四十章 戰長離一百七十三章 楊任的杯具四百二十三章 白首老將十一章 欲亂江東二百九十三章 關平vs張合六十一章 火燒連營三百九十二章 周瑜之逝三百九十四章 路上有賊八十三章 劉表之逝六十七章 敗走荊州七十一章 錦帆甘寧一百九十四章 渡瀘水二百五十八章 用間八十五章 襄陽風雲二百三十二章三百八十二章 長安攻略十一城破南逃三十四章 淮南屯田四百零四章 西域長史九十七章 入當陽三百九十六章 兵進西域一百五十四章 收李嚴定綿竹八十一章 回家第二卷完四百二十五章 韓當之逝二百九十七章 激戰二百四十九章 願韓遂大敗二百七十七章 狐篤街亭戰張合上二十五章 立威下一百五十六章 落鳳坡前不棲鳳三百三十三章 河西征伐二太原王凌二百二十二章 運糧馬家一百七十三章 楊任的杯具四十一章 計破臧霸一百三十七章 楚之良才二百七十八章 狐篤街亭戰張合下二百六十五章三百九十一章 長安攻略二十黃忠二百七十四章 歷城會戰三元戎弩兵一百九十六章 瀘水南畔四十章 巧設連環二百六十三章二百五十章 消息傳到六十四章 操與使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