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軍中令

二十六章 軍中令

城北大營順利解決,可謂是開了個好頭,這讓劉憲心中歡喜。但他並沒有滿足,而是選擇了趁勝追擊。找個由頭將張蘭、樊裕二人羈絆在身邊,然後就全力整合海昏五千餘軍士。

這批人在劉繇病逝之後,能夠不離散歸鄉,不去投效孫策,顯然對於劉繇是有相當的感情的。劉憲是劉繇的侄兒,名份上顯然受普通軍士認同。即便是城北大營的2000士卒,在得知留傾三人是準備帶着大夥投效孫氏之時,也很快消去了牴觸情緒。

張蘭、樊裕手下的幾個親信,當然不願意看到這個場面,但他們也無力阻攔,劉憲故技重施,把他們幾個向上提了一級,明升暗降,給剝去了兵權。

五天的時間,海昏城內的大軍整合完畢,大權結束操控在劉憲手中。

在整軍的第三天,孫賁曾提了三千人馬接近了海昏縣界,在邊界處徘徊了半天后又退了回去。要不是城內兵馬正位整合完畢,劉憲還真想提兵去會一會那個太史子義。

海昏城內兵馬操於劉憲一人之手,可以說他的實力得到了質的增長。有着七千兵馬做底氣,劉憲當即向上繚下了調令,明令他們兩日內趕至海昏。

史猛、王坤、劉超三人率先領兵前來,黃布、焦章稍作猶豫之後也提兵趕至。

劉憲欲作何爲,明眼人那個不知曉。

那前頭三人是真心想做“劉家人”,他們沒什麼野心。可黃布、焦章卻是心懷不甘,但他倆也是無計可施,軍心不穩,人心所向,由不得他倆不去海昏。再說了,江東如今的形勢,孫氏大勢已成,他倆不去海昏就只能東投孫氏,屆時部下兵馬還能剩下幾個,可就誰都說不清了。沒了部下兵馬做引見,自己就算是去了孫氏,又能如何?

上繚的主力前來,以至使得海昏城中兵馬超過了一萬兩千人。

而一應將領中,劉憲除外,應以張蘭、樊裕、史猛、王坤、劉超、黃布、焦章七人爲貴,但這七人之中除了史猛、王坤、劉超三人外,都不能被劉憲所信。真正的兵權是不可能交到這四人手中的。

一萬兩千兵馬,豫章本地人有三千四百餘人,此外非豫章人卻在海昏、上繚有妻小的有三百餘人。這三千八百人是不能爲劉憲所用的,他的目標是徐州,估計自己前腳一走,孫氏後腳就跟着進來了,家人都在孫氏掌控之中,這三千八百人是不可能安心爲劉憲打仗的。索性就放了去!

冷靜的分析後,劉憲果斷的把這三千八百人調了出來,編做十部,分居到豫章各地,而後又向華歆表奏了張蘭、樊裕、黃布、焦章四人爲縣都尉,分守豫章郡建城、新淦、宜春、雩都四縣。名義上個個都督領二到三個縣,實際上他們能把持住自己所在縣城已經是不錯的了。

這樣的舉動當然不符合漢規漢律,但這年頭若是還講朝廷規法,那還能幹成什麼事?

張蘭四人各帶走一批親兵,灰溜溜的拿着華歆的印書前去上任了。經此一來,海昏城中,留下的八千餘人馬才真正的成爲劉憲手中的實力。

按照漢軍編制,五人爲一伍,設伍長;二伍爲一什,設什長;五什爲一都,設都伯,二都爲一屯,設百人將;二屯爲一曲,設軍候(騎軍設騎督,親兵、司法等設部曲督。還有一個問題,有的資料顯示一曲爲500人,*這裡就不管了。);五曲爲一部,設別部司馬(軍司馬)。

軍司馬之上,那就是都尉。

劉憲帳下全是一水兒的軍司馬,史猛、王坤、劉超三人並沒有再進一步成爲比2000石的都尉,但是三人心裡都明白,真成了都尉就要被打發到一邊去了。

史猛、王坤、劉超三人,加上師艾、於東、司馬亞、祝徒、石原人,這就是劉憲帳下的班底了。後者五人雖然也做了幾天軍司馬,可帳下只有兩曲四百人,現在差算是名至實歸。對於給他們這個機會的劉憲,心中感激也是不用多說了。

一連串的清理之後,劉憲至少能保證自己帳下兵將的忠誠度了,這可是他以後安身立命的本錢啊!

軍隊整合重編,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則需要一段時間。

調整之後,能夠發揮出最高實力,也需要時間來磨合。

如果能給劉憲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時間,他都不會如此強硬的進行軍改,可惜時間不等人,他沒那麼長的時間浪費在同張蘭這批人的磨機上。

是以,爲了鎮定軍心,劉憲在着手重編軍制的同時也在編寫着一部軍法,依照漢軍律令爲主,結合《尉繚子》中的《勒卒令》,秦《軍爵律》,《孫臏兵法》中的《殺士》,以及他後世時翻看的一些軍事文獻,撰寫了一部簡易的《軍中令》(歷史上爲曹操編著,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找一下)。

“………吾將士無張弓弩于軍中。其隨大軍行,其欲試調弓弩者,得張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沒入吏。始出營,豎矛戟,舒幡旗,鳴鼓。行三裡,闢矛戟………兵欲作陣對敵營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臨陣皆無藿譁,明聽鼓音,旗幡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不進,什長殺之;什長不進,都伯殺之。督戰部曲將拔刃在後,察違令不進者斬之。一部受敵,餘部不進救者,斬之…………”

除了這些戰地軍令外,劉憲着重附述的還有另一項內容,“陣戰,軍司馬歿,假司馬補之;假司馬歿,甲曲軍候補之,假軍候遞補甲曲軍候職位;甲曲軍候再歿,乙曲軍候補之,乙曲假軍候遞補軍候職位…………”

從劉憲帳下最高的軍司馬職位,一直敘述到軍中基幹——伍長之職,可謂是極爲詳細。而他之所以如此,爲的就是防備帳下兵馬缺少嚴格訓練,主官一死,全軍崩潰離散。這樣的局面,就劉憲所知,《三國演義》中可是時常上演的。

他不能不防!

三百三十五章 兵窺幷州三百六十六章 奪城三百一十六章 血戰鮮卑二三百五十章 克散關四百零三章四百二十四章 兵將齊出三百五十五章 關平戰曹彰上四十四章 巢湖之濱十九章 時機已到二百二十二章 運糧馬家第4章 許田打圍三十六章 計安玄德三百八十九章 長安攻略十八劉備九章 貂蟬爲贈一百零三章 孟德軍機三百一十章 年前溫馨三百九十章 長安攻略十八河東一百五十二章 斬獲兩萬二百零六章 西涼欲起三百三十五章 兵窺幷州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攻略十四再場血戰一百二十六章 關某服了一百三十八章 馬謖之論一百七十六章 劉封大悟一百三十章 周瑜拜營四百零八章 陸遜之謀荊州之議十二章 蟬心亂二百五十六章 無題二百四十七章 長離戰終一百四十八章 鳳雛謀川三百一十八章 血戰鮮卑四十七章 劉氏子弟二百零九章 羊峒三百五十二章四百零六章 無題二百四十六章 死戰十六章 暗部棋子三百零七章 糜竺之憂四百二十七章 夜五十五章 郎陵趙儼三百二十四章 無題一百七十九章 益州豪強二百七十二章 歷城會戰一二百二十五章 虎步關右五十九章 衝陣扶危主一百四十六章 起兵入川一百四十二章 曹氏精華四百一十八章 洪流一百三十八章 馬謖之論三百二十八章 東南烽煙起三百一十章 年前溫馨二百二十八章 陽平關首戰一百三十七章 楚之良才四百二十二章 如何收拾第6章 天下驍銳十一章 欲亂江東二百五十九章 陳震返川二百六十六章 姜維老爹二百五十八章 用間二百三十七章 烽火連戰一百三十一章 跨江北上三百四十一章 兵撤赤木口二十四章 立威中十九章 時機已到四百零四章 西域長史二百七十二章 歷城會戰一一百五十六章 落鳳坡前不棲鳳一百五十七章 張任之死三百五十八章 烈焰二百四十章 戰長離二百八十七章 歷城會師一百七十七章 續一百九十六章 瀘水南畔一百三十一章 跨江北上二百三十二章三百一十八章 血戰鮮卑四三百九十九章 破焉耆四百二十一章 還能戰否三百六十章 騎神馬孟起二百三十四章 輕騎飛揚五十一章 外內皆定二百三十三章 漢水南岸二十八章 風雲聚變四百三十六章 張繡反正二百一十七章 雍州攻略二百一十七章 雍州攻略二百五十九章 陳震返川二百五十五章 敗曹休一百五十五章 將逼雒縣三十章 渡江征伐三十六章 計安玄德四百零八章 陸遜之謀荊州之議三百六十三章 無題六十四章 操與使君耳二百七十七章 狐篤街亭戰張合上一百一十四章 唯有常山趙子龍一百零五章 這一箭的風情第6章 天下驍銳一百四十七章 二劉會二十二章 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