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匈奴全平,姜述命在匈奴之地建郡,以王城爲治地,取名去病郡,命牽招爲太守,派杜遠引本部騎兵駐守,歸併州管轄。又仿烏恆族例,設置養馬場,由太僕置官管理,納匈奴族人於其中爲奴。選五萬匈奴騎兵,以戰功贖身,號爲贖罪營,以萬人爲一營,分爲五營。姜述分出兩營匈奴騎兵趕赴三韓,歸於趙雲轄下,滅三韓後北上攻打高句麗。
匈奴滅族一事震驚天下,鮮卑、丁零、夫餘、羌等周邊異族皆派使者赴洛陽上表稱臣,與漢人爭執莫有敢濫殺者,皆命人通報漢境官府決斷。漢人地位大幅提升,民族自尊心自漢武以來以此時最盛。
幾乎在姜述出兵匈奴的同時,長安出兵攻打張魯。牛輔守潼關,李肅守雍西,曹洪守長安,曹操自領十萬大軍,以戲志才爲軍師,以李催、郭汜、夏侯淳、曹仁等爲將,星夜兼程,殺往漢中。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人。祖父張陵,在蜀郡造作道書愚弄百姓,從其道者出五斗米,人稱其爲米賊。張陵死後,其子張衡接行其道。張衡死後,張魯復行之。劉焉因與張魯之母私通,授張魯爲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率兵擊打漢中太守蘇固。蘇固兵弱,遂被張修、張魯擊敗。
張魯因爲其母與劉焉私通,常懷不岔之心,隨張修進入漢中之後,佈道順利,百姓入道者極衆,遂設計殺了張修,佔據漢中,不奉劉焉號令。劉焉有割據益州之心,又有其母說和,使人去漢中與張魯密議,讓張魯殺害過境朝廷使者,以此割斷與朝廷聯繫而自立。後表張魯爲漢中太守。
張魯佔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設部衆,多者爲治頭大祭酒。其教義爲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免費旅館。又置義米肉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許其三次悔改機會,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爲治,民夷便樂之。又教使自隱,有小過者,當治道百步,則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殺;又禁酒。董卓當政,橫徵暴斂,關西民衆從子午谷奔入漢中者數萬家。流民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其教。漢中因此人口衆多,又多耕地,因此錢糧富足。
卻說曹操興師西征,分兵三隊:前部先鋒夏侯淳;操自領諸將居中;後部曹仁押運糧草。大軍自散關出武都,約定至陽平關下寨。
早有細作報入漢中來,張魯與弟張衛、郡丞閻圃相議,欲舉漢中投降,其弟張衛不肯,道:“漢中最險無如陽平關;可於關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餘個寨柵,迎敵曹兵。兄在漢寧,多撥糧草應付。”
羣丞閻圃道:“曹操兵馬雖衆,但漢中有險關可守。今漢中屬益州,若派使入益州求援。益州牧欲自立,使君在漢中隔絕交通,又是脣亡齒寒,若知曹操來攻,必然出兵相助。今可起精兵拒關堅守,再召集道衆,訓練成軍,只須益州兵馬來援,漢中無恙矣。”
張魯依言,以張衛爲主將,大將楊昂、楊任爲副將,起精兵五千,赴陽平關堅守,又讓閻圃火速召集徒衆,練成三萬兵馬,赴陽平關助守。復派從事楊松去益州求援。
張衛引軍馬到陽平關,下寨已定。夏侯淳前軍隨到,聞陽平關已有準備,離關一十五里下寨。是夜,軍士疲睏,各自歇息。忽寨後一把火起,楊昂、楊任兩路兵殺來劫寨。夏侯淳急上得馬,四下裡大軍擁入,長安兵大敗,退見曹操。曹操怒曰:“你行軍多年,豈不知兵若遠行疲睏,可防劫寨?如何不作準備?”欲斬夏侯淳,以明軍法。衆將告免。
曹操次日自引兵爲前隊,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曹操出征之前,詢問知地理者數人,皆言漢中無險可守。到達武都,又詢問降官,亦言漢中無險可守,陽平關雖險,但南北山相隔甚遠,兵不能守。曹操以爲張魯易攻,到了陽平關下,見此地險峻,易守難攻,謂戲志才道:“他人商度,少如人意。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
戲志才道:“兵已至此,主公不可憚勞。”
次日,曹操只帶夏侯淳、曹休兩人,到山上去看張衛寨柵。三匹馬轉過山坡,早望見張衛寨柵。曹操揚鞭遙指,謂兩將道:“如此堅固,急切難下!”
言未已,背後一聲喊起,箭如雨發。楊昂、楊任分兵兩路殺來。曹操大驚。夏侯淳大呼曰:“我擋敵賊!文烈善保丞相。”說罷,提刀縱馬向前,力敵二將。楊昂、楊任不能當夏侯淳之勇,回馬退去,其餘不敢向前。曹休保着曹操奔過山坡,前面又一軍到;看時,卻是騎都尉河內人韓浩、中郎將沛國人史渙,聽得吶喊聲震天,故引軍殺來接應。於是殺退楊昂、楊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賞四將。
自此兩邊相拒五十餘日,曹操納勸志才之計,只不交戰。此日曹操傳令退軍,夏侯淳私謂曹操,道:“賊勢未見強弱,主公何故自退耶?”曹操道:“志纔料賊兵每日防備,急難取勝。我以退軍爲名,使賊懈而無備,然後分輕騎抄襲其後,必勝賊矣。”戲志才道:“丞相神機不可測也。”於是令李催、郭汜兩將分兵兩路,各引輕騎三千,取小路抄陽平關後。
曹操引大軍拔寨盡起。楊昂聽得曹兵退,請楊任商議,欲乘勢擊之。楊任曰:“曹操詭計極多,未知真實,不可追趕。”楊昂曰:“公不往,我當自去。”楊任苦諫不從。楊昂盡提軍寨軍馬前進,只留些少軍士守寨。
是日,大霧迷漫,對面不相見。楊昂軍至半路,不能行,權且扎住。卻說李催一軍抄過山後,見重霧垂空,又聞人語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馬行動,大霧中誤走到楊昂寨前。守寨軍士聽得馬蹄響,只道是楊昂兵回,開門納之。曹軍一擁而入,見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來。五寨軍士,盡皆棄寨而走。比及霧散,楊任領兵來救,與李催戰不數合,背後郭汜兵到。楊任殺條大路,奔回陽平關。楊昂待要回時,已被李催、郭汜兩個佔了寨柵。背後曹操大隊軍馬趕來。兩下夾攻,四邊無路。楊昂率軍突陣,率敗兵逃回陽平關。
兩將到了陽平關,來見張衛。張衛大怒,欲斬楊任、楊昂。兩將道:“皆欲見功,故有此敗。再乞一軍前去挑戰,必斬曹操。如不勝,甘當軍令。”
張衛心道兩將皆勇,若斬之無將可用,此時關外寨子已失,陽平關兵少,甚是難守。道:“暫且記下過錯,日後有錯,合併處罰。”兩將連忙謝過。張衛暗使親兵細問情況,探知此事楊任曾經苦勸,皆爲楊昂之責,此後逢事多問楊任,雖無外面軍寨策應,勉強卻能支持。
川將李嚴奉劉焉將令,引兵兩萬來助。李嚴字正方,南陽人。史上李嚴是蜀國名臣,與諸葛亮並受劉備遺詔輔劉憚;後主劉憚以李嚴爲中都護,統領內外軍事。
張魯聞援軍至,大喜,使人引至陽平關。張衛等迎李嚴入關,細說戰事。李嚴智勇雙全,足智多謀,張衛兩楊諸人與其皆無法相比。陽平關守兵共五萬餘,得李嚴屢次施計,竟然連連小勝,盡復城外關隘。
曹操接連失利,又接到軍報,言姜述統兵大勝匈奴,匈奴合族歸降,與戲志才相議,道:“齊侯降烏恆,取幽州,滅袁紹,今又降伏匈奴,接連取勝,若有神助。我等十萬大軍,平定一郡之地尚難,莫非上天歸命齊侯?”
戲志才道:“烏恆突騎雖勇,然居邊遠之地,兵甲不備,依附漢室日久,對大漢懷有畏懼之心;又因殺害百姓,兩朝共檄文誓滅之,懼禍而合族歸降,非戰之故。其能順利下幽州,大半因劉虞此人,劉虞久掌幽州,各郡縣文武多受其恩。韓馥新任幽州,根基未穩,劉虞又據大義之名,因此振臂一呼,諸郡響應。此劉虞得幽州官民之心,又有大軍在境,各郡因此投靠,非姜述之功。幽州文武,荀諶因族人攸、彧爲洛陽重臣而歸順,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皆棄家逃離,西投袁紹,袁紹敗後又投長安。其不投姜述者,實爲姜述用人皆用親信,天下文武多有因此投長安者。袁紹與其相爭,勢力太弱,只有匈奴出兵,諸州皆未及響應,因此被姜述集兵迅速擊敗,滅其主力順勢下幷州。降服匈奴,又是佔得天時地利人和,呼廚泉戰死於代郡,匈奴精銳去了半數。左右兩王爭位,合族分立,不能齊心,最終無奈合作,均有保存實力之心,如何會全力出戰?呼廚泉築城以爲王城,兩王爲爭單于之位,皆不願棄王城失大義,失去以騎兵爭雄之機會。匈奴皆是天生騎士,用於守城,以其短與彼之長而戰,爲取敗之道。合族歸降之日,左賢王尚不能使族人聽令,如何集兵與姜述爭鋒?齊侯數勝,皆能抓住機遇,重兵合擊,一擊必中,不給對方任何機會,因此勢力日固。我軍若不能速下漢中,交兵日久,錢糧更見緊張,日後若是齊侯來攻,再難有取勝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