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紀靈撤軍

待衆人都領悟自己的意思後,黃忠才又繼續說道:“其二就是震攝袁術軍,讓紀靈知道大軍的援兵已抵達,讓他不敢全力攻打雩婁縣城。給主公大軍減少壓力。”

黃忠的話音剛落,孔信就迫不及待的起身請命道:“黃將軍,未將請命領兵出戰!”

黃忠看了看孔信,笑着道:“孔將軍請稍侯,出征兵馬本將後面會有安排。孔將軍兵馬編練僅月餘,尚不宜出征,穩妥起見,某建議將軍先安心練兵,半年之後再領兵出戰。”

看到孔信失望之色溢於臉表,黃忠接着道:“況且,本將出兵後,戈陽兵馬可能會略有不足,還需要也孔將軍領五千銳士前來防守。”

孔信也知道自己的兵馬確實尚未編練完成,只得領命退下。

黃忠又接着道:“一路之上,某一直在考慮援兵的問題,思索再三後,決定由本將親領兩萬汝南守兵,再加上韓暹將軍部五千戰兵,還從戈陽抽調五千守兵,一共三萬大軍先行出兵。同時從戈陽徵調一萬民夫工匠,攜帶好十天時間糧草,前往灌河西岸。一邊紮營架設渡河浮橋,一邊等待後續援兵的匯合。”

至於淮南諸處防禦問題,黃忠的安排就是將孔信的大秦銳士調來戈陽,負責戈陽的防禦問題。而王然則在等到後續援兵到達後,隨援兵一起趕來與黃忠部匯合。

而戈陽城內除了孔信的五千大秦銳士外,還有兩校守兵和一校戰兵騎兵。三校步卒被安排防禦城池,而騎兵則還需要護衛輜重車隊,向黃忠部運送糧草。還有就是韓暹部調出後,淮南大營的防禦力量就只有一校守兵的兵力,不過,黃忠覺得五千士卒守住浮橋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其他城池,現在都有三千左右的守兵,有戈陽兩萬大軍在前面,後面的三城應該都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爲了淮南諸城的安全,黃忠將護送自己返回的一千突騎兵當成斥侯隊使用,一千突騎兵被分成十隊,日夜不停的巡查戈陽以東的區域,一旦發現異常,很快就能夠反饋到戈陽守將孔信手中。

而且,在黃忠看來,既然紀靈與袁術軍的主力都已經出現在了安豐,那麼期思、繆縣這邊有大軍來攻的可能性並不大,當然,必要的警惕警戒是必須有的,所以戈陽城的防禦依然有兩萬大軍,也是爲了以防萬一。

黃忠的方略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認同,隨後黃忠又與衆人商議了一番,完善了一番細節。再三確認之後,黃忠便命令衆人開始各行其事。韓暹馬上趕回淮南大營,率領五千戰兵營士卒趕來與黃忠匯合。而王然則馬上徵集民夫工匠,準備大軍糧草。而黃忠則前往軍營,熟悉汝南兩萬守兵的各級將領。

當天下午,王然就已經將所有出征的人員物資準備妥當,到了傍晚時分,韓暹也領五千戰兵趕來匯合,三萬大軍一萬民夫工匠已經全部聚齊。

第二天一大早,四萬人馬便護衛着大量輜重朝着灌水西岸方向進軍。大軍花了一天半的時間終於抵達灌水西岸,黃忠下令大軍在西岸紮下營地,一邊紮營一邊下令民夫和工匠開始準備明日渡河架橋所需物資。

當初大軍渡河之時,一共架設了四座浮橋,不過,在大軍被圍時都被紀靈安排兵馬給損壞了。黃忠準備就在原來的位置將四座橋修復,因爲紀靈軍毀去浮橋時只是將橋面毀去,然後將架設浮橋的鐵索斬斷。

浮橋花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就修復好,隨後,黃忠馬上下令韓暹領軍渡河在東岸重新立營,將浮橋兩端守住,防止紀靈大軍突襲浮橋。

幾天後,穎川援兵和陳國援兵都先後趕到與黃忠部匯合。此時,已經是紀靈領兵進攻雩婁縣城的第八天。黃忠雖然知道雩婁的防禦依然強勁,但是也沒有多做停留,在安排了一萬守兵防守灌水浮橋和營地後,自領九萬大軍繼續南下,支援雩婁守軍,解雩婁之圍。

得到安東軍援軍抵達的消息後,紀靈馬上下令大軍撤退,毫不拖帶水,一直領着大軍撤退到了蓼縣,就連安豐也放棄了。

經過八天的進攻,紀靈在損失了萬餘士卒後,卻依然只能望興嘆,雖然期間他數次出動精銳兵馬,但是依然沒有能夠在城頭取得優勢。特別是幾天前,紀靈就已經得到了有數萬大軍重新在灌水之上架設浮橋的消息,雖然有將領提議派兵突襲援兵,但是被紀靈拒絕了,因爲他已經知道,援兵的統兵將領竟然是黃忠。

他與黃忠已經對戰多次,可以說還是比較瞭解黃忠的,如果是其他人領兵的話,紀靈可能還會有想法,但是黃忠卻是皇甫超博麾下最爲穩重的將領,所以紀靈並不認爲自己能夠有多少機會能夠偷襲成功。

八天的時間,紀靈在雩婁城下丟下了一萬五千士卒的生命,而安東軍的損失卻只有不到三千人。當然,紀靈軍的損失以新募士卒爲主,精銳兵馬損失不到三千人。不過,雖然損失了一萬五千兵馬,但是紀靈卻利用這八天的時間將屬下的數萬大軍再一次進行了整編,重新編練了三萬重甲步兵和三萬戰兵營,剩下的一萬餘士卒也都已經達到了高級兵種的水平。

三天後,黃忠終於領大軍趕到了雩婁城外,兩部兵馬匯合後,黃忠馬上派了兩萬兵馬前往接收紀靈軍放棄的安豐縣城。

至此,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安豐、雩婁兩城的戰事終於結束,最終的結果是如很多人所希望的一樣:兩敗俱傷。

安東軍聯軍在損失數萬大軍後,終於還是將這兩座縣城成功攻下,不過卻是損後折將,死傷慘重,差點就十二萬大軍全軍覆滅。

而紀靈軍則在損失數萬兵馬後,最終還是功虧一潰,沒有能夠全滅安東軍聯軍,而兩座縣城最終也被攻佔。不過,幾萬大軍換來的是聯軍大軍數萬大軍的覆滅和聯軍進攻廬江的速度。

第1153章 各方反應第257章 婁圭定計第805章 出兵淮南第1226章 大戰結束第813章 主將跑了第1088章 鮮卑南侵劇情開啓第389章 盟約達成第502章 趙雲迴歸第592章 陷陣營之威(下)第1237章 兵指上郡第739章 再次攻打河東第689章 司州內政第463章 文靜鎮危機破解之策第852章 孫策軍攻下廣陵第1331章 老杜幾人的安排第834章 郭嘉與荀攸第1339章 黃敘大軍行蹤第966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1319章 孫策遇刺第18章 月底收糧第521章 龐統之策第1283章 守株待兔第8章 意外收穫第529章 反擊開始第703章 騎兵來襲第877章 白起的禮物第616章 上將軍王離第1301章 徐榮殞命第1129章 皇甫嵩病重第27章 學習槍術第970章 恩威並濟第175章 草原據點第610章 破陣第444章 收穫巨大第514章 袁術軍到達洛陽第1110章 收降烏桓部族第1160章 五原與朔方的困局第1032章 昌邑戰況第830章 退守江都第342章 攻克鞏縣第994章 任峻的防禦安排第691章 反抗聯盟第777章 徐榮VS曹操(上)第1129章 皇甫嵩病重第115章 趙家村第1246章 徐晃撤離第640章 擴軍第198章 黃巾請降第915章 全力進攻(下)第955章 荀攸出使琅琊第721章 歸師第586章 豬隊友袁公路第1114章 素利發狠了第721章 歸師第1091章 各家反應第647章 改變張闓的命運第1108章 半渡而擊第940章 壽春之戰(六)第749章 鏖戰濮陽(上)第1108章 半渡而擊第584章 內政人才缺乏第1322章 俠客的決定第420章 鼓舞士氣(上)第557章 兵制改革第827章 孫策出兵第61章 幷州馬市第307章 孫堅沒糧草了第683章 人選第56章 得一送二第1289章 邯鄲城破第537章 援兵第1320章 天下玩家局勢第717章 轉移第64章 再收三將第1081章 公孫贊新設盧龍郡第144章 長社之戰(終)(第5更,求定閱,求推薦,求收藏)第814章 攻佔鯛陽第1119章 投降第1012章 攻克定陶(上)第407章 發展隆化第163章 螳螂捕蟬第647章 改變張闓的命運第130章 黃巾軍情第677章 攻打趙家鎮第21章 兩個漁民第380章 到達隆化第911章 紀靈大軍趕到第1234章 各家情形第950章 袁術軍準備突圍第996章 譙郡的變故第391章 洛陽政務第4章 瞭解遊戲第1032章 昌邑戰況第802章 衆矢之的第477章 陳宮設謀三路圍攻洛陽第882章 皇宮奏對第760章 招攬徐榮第1255章 繞到定陽西面第1020章 出兵昌邑第218章 棗祇述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