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 到潁川

“劉公子言重了!”戲志才向劉琦回禮謙遜的說道。(。

“敢問先生,除了郭嘉外還有拿些稱得上是‘大才’之人呢?”劉琦聽到戲志才首先就說出了郭嘉,不由的在心中暗暗贊同,接着向着戲志才問道。

“接下來能夠稱得上是大才的當是陳羣陳長文了,此人文藻華麗,所作文章極爲巧妙。

還有鍾繇鍾元長,聰穎過人,寫的一手好書法,實在是讓我等好生羨慕啊。”戲志才說起兩人不由的感嘆道。

“哦?陳羣陳長文,鍾繇鍾元長?嗯,此二人卻是算大才。”劉琦暗暗沉吟道。

的確,能夠在三國這個風雲變幻、將相輩出的時期在史書之上能夠留名的,當都是不凡之人。

陳羣就不用說了,一手文章寫得的確是妙筆生花、能將人說得歎服不已。

而鍾繇在後世最著名的則是他的書法,相傳他可是楷書的創始人,在書法之上的造詣在這個時代除了蔡邕之外似乎還沒有幾個能夠趕得上鍾繇。

不過讓很多後世喜歡三國之人知道鍾繇的還是因爲鍾繇有一個牛人兒子。鍾會,這可是司馬昭奪權之後魏國最爲重要的兩個將領之一,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鄧艾了。

想到這裡,劉琦對於潁川之行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潁川書院彷彿一個巨大的金礦在向自己招手一般。

“不知道明德兄這潁川書院還有其他人才嗎?”陳宮明白劉琦此行的目的,於是代劉琦問道。

“這個……至於其他人的話,就吾個人看來,雖然有的也是有些才能,但是並不能算作‘大才’。”戲志才沉吟了一下搖了搖頭道。

聽到戲志才的話,劉琦不由的陷入了沉思之中,暗道:這潁川書院只有這麼幾個大才嗎?可是自己怎麼總感覺缺了個人呢?是戲志才故意隱瞞還是戲志才認識有限呢?

忽然劉琦腦中靈光一閃,暗罵自己怎麼把他給忘了,原來此時劉琦現在想到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徐庶徐元直。

不過片刻仔細一想又明白過來,這個時候的徐庶徐元直應該尚且還沒有出山,現在的徐庶應該還在做着他的那個遊俠夢呢,如果劉琦所記不錯的話,徐庶現在還叫徐福,後來因爲爲友人殺人而逃,之後才遍訪名師成就了一番名聲,徐庶可以說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主。

“敢問先生自己覺得自己在您所說的大才之中您能夠排名幾何呢?”劉琦忽然對着戲志才大膽的問道。

衆人不由的都愣住了,劉琦這個問題可謂問得刁鑽無比,戲志才若是回答很低的話人們會認爲他過分謙虛,而如果戲志才若是說自己排前面的話,人們又會覺得他狂妄自大,所以這樣的問題當是相當的難以回答的。

“若是說在這潁川書院之中相提並論的話,我應該能夠進前三甲罷了。”戲志才倒是沒有像衆人想象之中的那麼謙虛,而是直接說自己能夠排個前三甲,頗有一副當仁不讓的感覺。

聽到戲志才所言,衆人諸如趙雲和陳到早已皺起了眉頭,暗道:這人好生的狂妄自大,竟然絲毫不懂得謙虛,真是和他的外表一般是個狂生。

而剩下的陳宮則是做沉思狀,而劉琦則是笑而不語,並沒有什麼表示。

“看諸位的樣子肯定當我是狂妄之輩,我只想知道劉公子怎麼看呢?”戲志才見到趙雲他們皺眉的樣子,絲毫不以爲意,而是緊緊盯着劉琦看劉琦的反應。

劉琦不慌不忙,慢慢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說道:“我相信明德先生所言。”

聽到劉琦所言,趙雲等人一副不敢相信的看着劉琦,而戲志纔則是看着撫須看着劉琦笑了。

接着劉琦也笑了,許褚放下了手中的一支油油的雞腿,疑惑的看着兩人,許褚剛纔光顧着吃了,一頭霧水,他只知道兩人笑得很開心……

“前面就是潁川了。”戲志才指着遠處說道。

自從酒樓相遇之後,劉琦和戲志才一見如故,一路上兩人相談甚歡,之後陳宮也加入了進來,可能因爲都是文人謀士的緣故,陳宮和戲志才彼此之間也是相當的敬佩。

三人一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一直是什麼“之乎者也”,趙雲和陳到還好點,不過許褚卻是鬱悶了,猶如聽天書一路上痛苦的都快憋壞了,現在好不容易到了潁川,最高興的莫過於許褚了。

“不知明德先生這潁川書院又在潁川的什麼地方呢?難道就在潁川城城中嗎?”劉琦對着戲志才問道。

“當然不是了,潁川書院乃是天下著名的書院,自然不能夠在這市野之中了,潁川書院在城南一座小山之上,那裡遠離鬧市,清靜無比當時讀書的好去處。”戲志才向劉琦解釋道。

“能有一個清靜之所來讀書當是我輩讀書人最大的願望了。”陳宮一臉羨慕的說道。

陳宮早早就被縣令徵辟了,平日裡讀書都是在忙完公務之後抽時間看的,現在聽到此處的讀書人都能夠有這麼好的一個環境,不由的羨慕道。

“公臺兄這是?”這些劉琦他們知道而由於接觸的時間還短戲志才卻是不知道,不由的問道。

見到戲志才疑惑的問道,劉琦趕忙將陳宮之前當縣丞的經歷,戲志才聽罷不由感嘆道:“公臺兄實在是大才,能夠在那種情況之下還能夠勤學不墜,實在是我等之楷模啊。”

“慚愧,慚愧。”陳宮聽到戲志才的誇讚趕忙謙遜的說道。

“我們進城吧,先行休整一番再作打算。”劉琦知道現在實在不適合直接前去潁川書院,總不能五百多人一起前去吧?恐怕會引起騷亂的。

“嗯,也是,先進城安頓一番再說吧。”陳宮同意的說道。

於是衆人一起朝着潁川城中走去,五百多號人一塊進城,着實讓沿路的人們側目,不過看到時官兵也就放下心來,畢竟這年月雖然潁川還尚未有兵災,但誰又能保證明天還是這個樣子呢?

經過了一番嚴格的審查之後,劉琦他們總算進得潁川城之中。

“這潁川城的城守好大的架子,我們已經跟他們說了不是黃巾了還是對我們的話半信半疑,好像我們真是黃巾一樣。”許褚剛進得城來這時嘟囔着說道。

而一旁的趙雲和陳到的臉色也不是太好,畢竟被別人用質疑的眼神看半天任誰也不是很爽。

反倒是劉琦並沒有流露出什麼不滿之色,顯然劉琦的養氣之功又更近一步,不會因爲一些小事兒勃然變色,這讓一直觀察劉琦的戲志纔不由的暗暗點了點頭。

原來進城之時,可能是因爲劉琦他們隊伍相對龐大的緣故,守城的軍官對他們進行了相當嚴格的檢查,而且態度比較強硬,雖然知道對方是例行公事,不過這讓衆人都不太爽。

其實劉琦遇到這種事情心中又何嘗很好,不過劉琦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強自忍耐了下來,反而勸解衆人道:“這潁川的守城士兵也算負責任了,不過這穎川城之中有着許多的世家大戶,也不由的他們不小心了。”

“子聰,我們也知道你的意思,不過就是因爲對於剛剛他們的態度感到不忿罷了。”趙雲這時開口說道。

劉琦不由的拍了拍趙雲的肩膀,以示安慰,這讓在一旁看着的戲志纔對於劉琦的感官又上了一層樓。

不僅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還能將身邊的衆人的情緒都調節過來,當是了不得。

第62節 初見曹操第386節 袁術軍來第58節 黃巾潰退第410節 開始攻城第259節 到達荊州第108節 劉琦的謀劃第435節 朝綱大亂第337節 陰謀得逞第432節 青州決議第78節 見風使舵第133節 書癡蔡邕第494節 慷慨赴死第419節 進退兩難第167節 寒門、望族第456節 文聘的建議第289節 忽悠城守第478節 虎符之爭第455節 蔡瑁的懷疑第207節 洞房花燭第258節 孫策孫伯符第508節 再訪臥龍第405節 蒯良的勸諫第310節 執拗的郭嘉第236節 最後一名第322節 黃忠立威第261節 劉琦見客第179節 拜訪張府第184節 劉琦治病第53節 戰管亥第409節 汝南城下第326節 收服管亥第471節 蒯良的顧慮第313節 先鋒人選第215節 驅虎吞狼第3節 居然穿越了第97節 二將折服第392節 周瑜計成第441節 陷入絕境第372節 甄堯前來第221節 大帳密議第139 癲狂的衛仲道第436節 賈詡賈文和第445節 大義滅親第187節 張機張仲景第269節 斷掉的牌位第242節 參軍熱潮第5節 前世今生第79節 陳宮的提醒第208節 宦官郭勝第224節 大廳商議第396節 忽悠呂範第147節 比武第183節 病重之人第285節 二氣蔡瑁第183節 病重之人第441節 陷入絕境第367節 攔截孫堅第180節 路遇打鬥第212節 書房密謀第249節 賭約第318節 卑鄙之人第369節 桓階說劉表第491節 喪家之犬第9節 拜師蔡邕第33節 大亂紛起第61節 程遠志之死第459節 到武陵郡第373節 臨行決策第354節 糧食告罄第335節 商議出兵第416節 水道相逢第276節 斥責劉表第51節 大戰前夕第24節 狹路相逢第342節 陳留典韋第84節 神秘老者第320節 噩耗傳來第247節 誘導甘寧第185節 荊州城下第173節 水鏡先生第490節 分道揚鑣第142節 赴約第251節 風暴之前第335節 商議出兵第348節 選舉盟主第251節 風暴之前第67節 特殊照顧第230節 劉琦的不同第6節 輕而易舉的先天第42節 虎牢關口第437節 見董昭第74節 陳留路上第163節 郭嘉奉孝第122節 黃巾動員第303節 上當的戲志才第256節 劉表來信第402節 劉琦出現第127節 到達項城第370節 決定交易第三百六十節 勸降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