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日落

日本,舊稱倭國。《烏丸鮮卑東夷傳》中曾有記載: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爲國邑,舊百餘國。

公元一七八年,出雲的於投馬與筑紫的邪馬臺二國爲主的持續十數年的“倭國的大亂”。在須左之男死後,邪馬臺收復失地,併成爲了當時日本島上最強大的部族。

公元一九八年,邪馬臺國國主足仲彥尊,因記恨熊襲建宮時未進貢,決心起兵討伐。雙方大戰一年之久,於次年因未能得勝,足仲彥尊病死。

於公元兩百年,遂由皇后氣長足姬尊,史稱神功皇后攝政。神功皇后建立齋宮,並於天皇去世後隔月入齋宮爲神主,命中臣烏賊津使主爲審神者。並遣使入熊襲使其臣服,親自征討不服朝廷的羽白熊鷲,並殲滅土蜘蛛的田油津媛,國內局勢遂穩。

第二年,宮內大臣麝阪王與忍熊王叛亂,皇后命武內宿禰率軍討伐熊忍二王。由於武內宿禰使計得宜,二王軍大敗而逃。在海上一番追擊後,走投無路的熊忍王投海自盡,叛亂結束。

又三年,立親身皇子譽田別尊爲皇太子,這一年正是公元二零六年。是日,畝傍稚櫻宮前,羣臣林立,俱皆恭肅。神功皇后親向大三倫神社獻上獻祭,呈送葉山媛令、海上五十狹茅和長媛令獻祭給天照大神、稚日女尊和代主尊三位神。以禱祝新皇福壽延祚,國泰民安。

獻祭正自行進中,忽聞外庭腳步聲急促,一個足輕已是隨着宮廷禁衛直進宮中。神功皇后與衆臣皆怒,待要喝問,卻見那足輕已是跪伏叩頭,聲報有漢人大軍來襲。目下已是殺至不彌,沿途諸國盡皆投降。眼下已是攻至投馬,一路行來,殺人盈野,陳屍百里,山間河水爲之不流。請神功皇后速速定奪。

神功皇后聞聽大駭失色,若是周遭小國,以她武功文治,自可輕易平定。她自攝政以來。又有何時不是一路殺伐而過的。只是此時來攻之人竟是對海的大漢,休說是她一個邪馬臺,便是傾盡三位主神照耀下的疆土,也是難以抵擋的。只是自己向來對大漢恭敬有加,在大漢光武時,便曾前往朝拜,受其敕封。今日如何遽爾來攻?

心思慌亂之下,顧不得再行加冕之禮。匆匆散了儀仗。留衆臣商議。其弟那須佐治道“今天朝大軍急進,若只苦告,恐不及反應,我國已滅矣。今還當先發大軍,先往對馬攔住,堅守不出。國主再遣使往見天朝將軍,伏維請罪。當能保全。”

旁邊衆臣盡皆點頭,神功皇后只得應了,立派老臣武內宿彌率軍前往對馬相拒,便令內弟那須佐治前往漢軍大營,求見天朝將軍。請罪求赦。其餘衆臣盡去多尋禮物,以備敷用。

衆臣領命,紛紛下去各自準備。神功皇后待得衆人退去,仍是呆呆的跪坐在遠處,動也不動。目光茫然的望着空出,心中突地浮上一種深深地無力感。外面遠處的號聲響起,那是武內宿彌在召喚部卒。只是他們能擋得住那大漢天朝的步伐嗎?神功皇后心裡一丁點兒底也沒有。天照大神護持下的國土啊,這美麗的日出之國,是不是真的要就此淪陷呢?

第二日,神功皇后梳洗已畢。心神不屬的往前面而來。昨晚一夜未能閤眼。對倭國的前途,她心中實是有點絕望了。

“報!”一聲急急的呼喝。打斷了她地沉思。擡眼看去,一個侍衛正滿頭大汗的跪在那裡。

神功皇后心中一顫,努力平息了下急促的心跳,示意那人說話。“稟神主,武內宿彌閣下未能擋住天朝大軍,昨日方纔接觸,便已大敗了。此刻正在往後退來,請神主早做預備。”

神功皇后身子一晃,一陣的目眩襲來。左手忙往旁邊一撐,久久沒有說話。半響之後,方纔問道“那須佐治閣下可已啓程了嗎?”

下人回道“閣下今早就已動身,此時想必已是快要到了。”神功皇后微微頷首,揮手讓衆人退下。起身往大倫廟行來,進入之後,虔誠的跪倒,久久也不起身,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禱祝着。

三百里外的一處平原上,無數的包頭赤足地倭人,手持着長標,滿面驚恐地望着對面緩緩而來的士卒。那些士卒實是太過可怕,渾身刀箭不傷,雙目泛白,只是知道一個勁的殺戮,不斷的前進。

陣後的司馬懿滿面得色,向着旁邊的司馬朗笑道“大兄,吾料拿下這倭國之地,只消三月足矣。只要給某三年發展,定可渡海,殺將回去。以這般戰力,蕩平天下當不是難事。”

司馬朗微微皺眉,沉吟下方道“仲達所言怕不有理,只是這倭國據聞有數百國家,我等若要逐個平定,怕是三月之數不敷所用吧。便就只是這路途之上,恐也沒有年許時間,是走不過來的。”

司馬懿哈哈大笑道“大兄差矣!要知這倭國雖是小國多如牛毛,奈何其各自爲政,實爲一團散沙也。便是今日你我不來,他們也是一日內,不知幾國覆滅,幾國新建地。而且其小國,俱都向這個什麼邪馬臺國納貢,這邪馬臺實爲諸國之主,只要拿下此國,其他小國,自可傳檄而定。況吾只是取其青壯,填補我屍兵之數,那些個老幼婦孺,儘可使其做爲奴婢,爲我等從事生產便可。三月之數,足矣。”

司馬朗點點頭,隨即又道“六弟座船至今不見蹤影,爲兄實是擔憂。那日暴雨來的甚是突兀,不知他此刻究竟是生是死,委實讓人心中不安啊。”

司馬懿斂了笑容,懊惱的道“那日暴雨令吾等損失慘重。吾三萬大軍,竟至喪失半數,實是可恨。六弟之事,現在急也無用。不若等拿下眼前之國,便多派人手,往四下裡去尋吧。”

司馬朗黯然點頭,二人一時無語。前方士卒卻已是糾纏到一起,那屍兵何等強橫,雙方方一接觸,倭人登時便是倒下一片,眼見怎麼也不能傷到對方,不由的心下恐懼,發一聲喊,已是四下裡奔逃散去。

後面武內宿彌不由滿面慘然,只得無奈的調轉馬頭,向後退去。這倭人一國,馬匹極少,但凡對陣,不過全是步卒廝殺,只有少數將領,方有馬匹騎乘。

司馬懿在後面望見,哈哈大笑,手中令旗豎在面前,暗以符咒相控指揮,屍兵大軍頓時左右一分,腳下加速,自後往倭人急追。

場中屍橫遍野,到處都是一陣地令人牙齒髮酸的咔嚓聲。倭人此時早已沒有了絲毫的抵抗心,因爲他們面對的不是人。這個民族何曾想到,幾千年後,他們的後輩亦曾得到過這種稱號。天道循環,多少的報應卻是並不只是降臨到當事人的身上,誰又能知道,究竟會降臨到哪裡呢。

司馬懿身邊卻仍是自南皮帶出來的士卒,此時看着那些恐怖的屍兵,亦是不禁渾身抖顫。目光望向司馬懿時,便不禁的有些畏懼了。司馬懿自南皮城中,將滿城老幼屠了個淨盡,放出屍兵牧屍,將青壯盡數以秘法炮製成了屍兵。

此時他地屍兵大軍已是兩萬有餘了。正自坐於馬上得意地看着前方的屠殺,一騎飛至,翻身落馬報道“稟都督,倭人派來使者,請求覲見都督。”

司馬懿眼光一轉,看看身邊地司馬朗,笑道“大兄,看來這戰事,比吾預料的還要順利啊。倭人此來,大兄可能猜到其意思?”說罷,邊揮手讓將那倭人使者帶上來。

司馬朗捋須笑道“不外是求和乞命罷了,又能有些什麼。”司馬懿呵呵而笑,道“他們若是識時務,某也未嘗不可饒過他們。且聽聽他們說些什麼吧。”

二人說着,已見士卒遠遠帶來一個矮小的倭人過來。那人頭頂一頂高高的黑帽,身穿交領大袍,大袍上鏤花走線,繪滿了百花鳥雀圖案,甚是花俏。下身自小腿處,卻是打着綁腿,足下着白襪,踩着一雙夾帶木屐。此時正滿面惶惶的,低頭弓腰隨在那士卒身後而來。

到得近前,不待士卒呼喝,便已是跪倒,四肢趴伏在地,額頭緊緊觸地,恭聲說了起來,所言竟然是大漢之語,着實讓司馬懿大爲吃驚。

卻聽那人道“下國小臣,神功皇后內弟,領禁中左府殿那須佐治,恭請天朝大將軍金安。”

司馬懿聽的一樂,這倭人倒也有趣,竟將皇后內弟身份擺在官職之前,想是爲了能讓自己知曉其重視程度吧。當下也不叫起,只是沉聲道“汝輒兒小國,見了我大軍登陸,緣何汝主不來迎接,卻使刀兵相臨?當真是膽大妄爲直至啊。”

那須佐治心中委屈,只是哪敢多言,連連請罪,求告寬恕。司馬懿怒道“某今日此來,乃是見你倭國地狹貧瘠,特來相助爾等。汝國主即已知罪,如何不親來謝罪!今汝只在一旁,待某滅了攔某大軍去路之人,再來與你說話。”說着,已是令人將之趕至一邊,揮軍而進。

第284章 伐蠻第193章 孤島第235章 授藝第78章 虎牢第206章 天神第一百一十九 掌戰事第295章 蹊蹺第188章 醒轉第70章 比鬥(一)第20章 亂起第178章 解毒第284章 伐蠻第107章 收心第341章 銅雀第193章 孤島第10章 論勢(一)第338章 木魈第202章 診斷第245章 奪城第302章 長嘯第361章 身死第214章 夾擊第17章 傳刀第396章 理由第19章 考驗第234章 張任第212章 伏擊第228章 截殺第373章 天滅第181章 贈馬第169章 情意第63章 進京第399章 神戰第21章 增功第190章 揚帆第39章 琅琊第277章 病危第55章 療治(二)第63章 進京第68章 造紙第149章 怒殺第198章 暗救第198章 暗救第44章 再亂第85章 磐河第326章 兵主第375章 河間第287章 潛入第11章 論勢(二)第312章 分說第70章 比鬥(一)第177章 雪崩第131章 挾天第272章 潼關(一)第386章 條件第294章 祝融第122章 捉弄第226章 歸漢第215章 會師第148章 古寨第269章 豪情第109章 土着第22章 傳史第342章 傳璽第328章 機關第90章 謀董第392章 掌控第353章 奮威第248章 毒計第285章 青蒿第309章 情重第369章 遁走第210章 難爲(一)第3章 功成第218章 切磋第70章 比鬥(一)第97章 反目第225章 龍現第176章 玉龍第21章 增功第129章 終聚第22章 傳史第104章 知音第48章 水鏡第341章 銅雀第160章 心願第271章 破竹第102章 身死第159章 絕脈第115章 冤案第69章 情敵第134章 終失第325章 鬥法第125章 將隕第135章 救援第183章 煉藥第250章 奸人第115章 冤案第100章 撫慰第342章 傳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