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餘孽

冀州城中,城主府內,司馬懿焦灼的來回走動。這幾天事態變得已是讓他難以把握了。魏軍幾路大軍均是告破,蜀漢大軍勢如破竹般的直逼近河北境內。

魏帝曹丕駕崩,他早已是接到了密報。知曉曹丕臨終前已是有所安排,但他並不擔心,除了皇帝手中掌握的禁軍外,魏國的大軍幾乎已是損失殆盡,剩餘的卻早被他藉着各種藉口,盡數調到了冀城一帶,除了撥出來讓那人,以藥物和術訓練出的一萬屍兵外,冀州城內尚有大軍三萬,錢糧器械更是堆積如山。便是蜀漢不允自己的請降,也可憑之與其一戰。

只要自己那支早早安排下的伏兵一動,蜀漢登時便是分崩離析之局。只是此時不知爲何,那邊的消息卻是遲遲不到。任憑他派出急撥信使,卻均是如同石沉大海,不知所蹤。

要說那邊叛了自己,他卻是絕不相信的,要知非惟自己對其有恩,便是給那人服下的那種秘藥,離了自己,卻也是無人能解得。當日恐其不顧一切的拼命,最後更是對其家人亦是下了藥物的。故而除非其人和家人俱皆死了,否則是卻不會背叛自己的。

他輾轉多時,眉頭緊蹙,便在這屋子中已是來回走了將近一個時辰了,正自煩悶無比之時,外間突然有人來報,兄長司馬朗來見。

司馬懿一愣,急使人請入。這司馬朗乃是其兄,其人身材高大,少有學識。自司馬懿在魏國得勢之後,便暗暗使出手段,將其兄弟七人紛紛安插到一些險要位置上。這司馬朗便是負責軍情探報之事。

此時司馬懿卻見這位一向以沉穩著稱的兄長,面色有些發白。心中不由得大是疑惑,連忙將其讓進裡面坐下。

司馬朗不及坐定,便急急的道“仲達,大事不好了。”司馬懿一驚。問道“兄長何事驚慌?”司馬朗道“爲兄剛剛得報,關外大軍異動,一路已是直出右北平,一路卻是自上谷直奔漁陽而去。但軍士回報,旗號卻是古怪,乃是打的大漢旗號。右北平郡的是大漢徵東將軍張。漁陽那邊卻是大漢平東將軍高。另有三支飛狼旗號,不知是何人。只是這股兵士,戰力驚人。手中所用兵器,古怪犀利,咱們士卒往往一個照面,便是被盡皆斬成碎片,實是可畏可怖至極。”

司馬懿聞聽,倒吸一口涼氣。霍然起身道“這是誰人佈局,端的是十面絕殺之態。卻不知其是否知曉咱們之事。若是知曉,恐是將有大麻煩了。”

來回走了兩圈,又沉聲道“小弟這幾日。已是派出衆多信使往西涼而去,只是卻無一人回報,此事端是古怪。恐有不可測之事發生,兄長宜早做安排,預先安排人往關外鮮卑處聯絡,一旦中國不能勝,我等當儘快將家族移往關外。”

司馬朗長嘆一聲,道“爲兄何嘗不知,早已派出多批探子。只是除了一人勉強回到這裡外,卻是再無其他人回來。便是那回來的人,也只是說了一個徐字,便已死去。爲兄本還準備往扶余人處看看,只是今日得報後,卻是發現竟是四下均被圍住,你我卻是再無退路了。”

司馬懿大驚。登時便愣在當場。兄弟二人正自相對發愁之際。忽聞聽又有來報。道是前方緊急軍報。乃是皇帝自濮陽發來地急詔。

司馬懿與司馬朗對望一眼。眼中均是現出發雜地神色。他二人早知道曹仁大敗。魏軍中只是剩餘一個曹真護着幼君曹蕤。在荀攸、程昱等一干文臣地護持下。退守在濮陽城中。若是沒有司馬朗方纔地消息。此時二人當是應該萬分開心纔是。只是現在。卻是再沒了那份心情了。

司馬懿吸口氣。吩咐來人進來。結果詔書一看。不由地黯然嘆息。書中卻是荀攸、程昱二人聯手而寫。倒是蜀軍圍城。儲君並一干大臣均被困於城中。積糧日減。要司馬懿秉兩代君王看重之情。速發援軍前去救駕。若是稍遲。恐立時便是國破家亡之局云云。

司馬懿將詔書遞給司馬朗。司馬朗看罷。微微沉思道“二弟。吾思此刻。西涼外援不得聯絡。死地俱皆被困。此際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之局。當思之如何解救纔是。”

司馬懿微微搖頭。嘆道“兄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際這個局面。早已被人算計死了。如何還能救得?便是能救。那幽州之兵誰來擋之?與其等到被聚而殲之。不若早思退路纔是。吾曾聞東海之處有島。上有秦皇時所留遺民。兄長當派人細細覓之。若能尋到。當是一條退路。現下之兵。卻是要儘可能拖住蜀軍步子。爲外遷多留時間啊。”

司馬朗長嘆一聲。黯然點頭。自行告退去了。司馬懿望着手中詔書。微微搖頭。沉思片刻。起身往後面書房走去。進地書房。將左近之人盡數打發走了。這才扳動機關。隨即閃身進去。只是他卻是沒有察覺。便在那一瞬間。已是有個白影晃動。緊隨在他身後而入。

司馬懿一路前行,手中所擎燭火,明滅不定,將一路照的幽幽暗暗的,身影被燭火映照在洞壁上,顯得巨大而詭異,隨着凹凸不平而起起伏伏。

堪堪走過一處拐角,前面出現一個石室。裡面傳出一個沙啞的聲音道“你又來做什麼?我不是早已說過,你無事休要來打擾我靜修嗎。”

司馬懿面上掠過一絲狠戾,隨即變爲一絲微笑,緩步邁進道“吾豈能不知護法規矩,只是此刻卻是實是需要護法地協助了。”

裡面一個矮榻上,此時盤膝坐着一個灰衣人,長長的頭髮散着,將一張面目俱皆遮住。此時聞聽司馬懿之言,不由得霍然擡頭,一道精光透過亂髮掃了過來。司馬懿一窒,隨即坦然自若的道“今我軍幾路俱敗,恐是無力恢復了。除非護法肯將那屍兵派出,否則,唉,卻非懿違約,實是力不能迴天矣。”說着,長嘆一聲。

那人冷冷的看着他,一瞬不瞬的。司馬懿卻是鎮定如桓,巍然不動的對峙着。良久,那人微微閉上眼睛,問道“怎麼回事,詳細說來我聽。”

司馬懿這才暗籲口氣,脊背後早已溼透一片,鬢角處一滴汗水浸出,他卻是不敢去擦拭,便將外面之事細細講了一遍。

那人沉吟半響,問道“你那西涼安置的卻是何人?如何竟是聯絡不上?”司馬懿稍一遲疑,隨即道“乃是西涼侯韓遂。吾早日對其有恩,故而相約起事,只是最近卻是如何也聯絡不上了,吾恐是其凶多吉少。若真如此,此時吾等若要回天的,便也只有護法手中的這一支屍兵了。”

那人久久不語,良久方纔淡淡地道“你若要讓我將這屍兵交給你,卻也不難。只是你也莫要以爲拿了這屍兵,便可將某拋開,要知那屍兵非是人類,你若只是指揮其攻擊使用,卻不知養屍之法,並會被其反噬。你可是想好了麼?”

司馬懿面色一變,隨即目中閃過一絲決然,沉聲道“木魈,此時你我俱是同船而渡,若是再不相互信任,恐是誰也休想逃的性命,更別提什麼復你族興旺之說了。倘若某敗了,卻有何人能再來幫你,你卻也要三思之。”

原來此人竟是南蠻的木魈,當日竟是沒死,竟是跑到了司馬懿這裡。隱身暗處地白影身子微動,隨即沉穩,繼續聽下去。

木魈冷厲的目光大盛,直直的盯着司馬懿,冷笑道“青龍,你可是在威脅某家?需知某要取你性命,實是易如反掌耳。”

司馬懿仰頭哈哈大笑,道“木魈,你我同爲聖教四聖,各自本領豈能不知。只是你取我性命簡單,你那幾代人念念不忘的大業,卻是如何完成?今日之事,你我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般淺顯的道理,卻是不需某在多做置言了吧。”

木魈冷冷的看着他,半響才道“好,某便信你一次,法不傳六耳,你且俯身過來。”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喜悅,連忙走近,探頭過去。

隱身暗處的白影心中大急,他這般忍耐,沒有即時出手取這二人性命,便是聽的那屍兵之名,心下驚憂,只想偷偷聽的那屍兵地所在,和其利害之處。然而此時他二人這般說話,自己便是有通天之能,卻也不能憑空隱身,湊過去也聽上一聽啊。

眼見司馬懿頻頻點頭,再也忍耐不住。自門口凸石後緩緩踱出,朗聲道“木魈,南中一別,你尚能逃的活命卻是不易,可還記得老友否?”白衣如雪,面容俊朗,卻不是柳飛還是哪個。

當柳飛聲音才起之時,石中二人俱是大驚,司馬懿固然是駭然色變,木魈卻是驀然渾身顫抖,嗓中嗬嗬做聲,如同野獸嘶吼一般。

司馬懿急退兩步,依定榻旁,雙目閃爍的看着柳飛。柳飛微微掃了他一眼,點點頭道“司馬仲達,嗯。卻是隱藏至深啊,今日若不是在此相遇,還真是不能肯定你便是那青龍了。”

第373章 天滅第230章 傳說第257章 開拔第221章 又見第353章 奮威第55章 療治(二)第21章 增功第26章 源石第127章 滅門第88章 重煉第264章 平定第247章 收蜀第143章 事泄第100章 撫慰第152章 入荊(二)第195章 起源第343章 鬼拘第237章 戰事第352章 北進第242章 涪關第91章 英雌第117章 突變第165章 治癒第41章 比劍第15章 指點第89章 長安第328章 機關第52章 張機第16章 赴宴第72章 定親第173章 續命第121章 捉鬼第344章 歸天第35章 傷逝第385章 激鬥第107章 收心第134章 終失第382章 獲救第94章 心事第359章 突刺第118章 鬥法第271章 破竹第157章 政變第185章 追憶第279章 復活第311章 隱情第194章 激情第235章 授藝第240章 完敗第108章 教誨第116章 救援第373章 天滅第319章 求兵第378章 突圍第212章 伏擊第62章 大亂第205章 難題第88章 重煉第304章 傾情第87章 再聚第37章 盡屠第218章 切磋第197章 大牢第328章 機關第22章 傳史第225章 龍現第153章 江東第367章 青徐第309章 情重第104章 知音第194章 激情第84章 奉送第176章 玉龍第128章 警訊第180章 神威第51章 宛城第24章 歌聲第75章 風起第366章 遷都第94章 心事第268章 醒來第321章 教主第168章 調教第177章 雪崩第275章 投奔第326章 兵主第297章 友情第265章 遼東(一)第142章 埋伏第14章 偶遇第207章 恩仇第311章 隱情第203章 論醫第242章 涪關第287章 潛入第258章 詭殺第210章 難爲(一)第332章 驚魂第150章 天師第231章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