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傳史

“夫爲政之道,當體天心民意,順勢而爲。凡一舉一動,當慎思其身;一餐一食,莫不節儉自律。須知,上有所好,下必爲之。。。。。。。。。”

草堂之內,劉備端正而坐。聽柳飛講述。

柳飛端起茶,泯了一口,微微蹙了下眉。這時候的茶,簡直讓他難以忍受,回頭定要自己搞點茶出來。心中想着,口中繼續講述着爲帝之道。

“若要治理好一地,甚或是一個國家。則需有賢臣佐之,然世間人逐利之心,莫不同也。不同處,不過是所逐之利不同耳”

劉備點頭,若有所思。

柳飛接着道“故,馭下之道在於明。士不可辱則大,大則尊於富貴。故,利不足以虞其意,名不足以挺其心。斯人也,有勢則不自私,處官則必不爲污,將衆則必不撓北。苟便與主、利於國,則必危身,捨生以徇之,若此乃可謂國有臣矣。”

講到這裡,柳飛停下,問劉備道“玄德可知,爲師今日所授爲何術嗎?”

劉備想了想,道“乃爲君之術”

柳飛點頭,道“不錯,然爲君者,不能單明術而治之,否則便成詭詐小人也,國必不長久,故,尚需知爲君之道”

頓了頓,又道“明君治政,凡三十章,曰君道,曰臣道,曰父道,曰子道,曰夫道,曰婦道,曰友道,曰體仁,曰宏義,曰敦禮,曰察微,曰昭信,曰知人,曰厚生,曰教化,曰儉德,曰遷善,曰務學,曰重農,曰睦親,曰積善,曰愛民,曰慈幼,曰養生,曰懲忿,曰窒慾,曰履儉,曰謹言,曰慎行,曰愛物。”

看劉備聽的仔細,點點頭,接着說道“君者,首腦也。君一動,則天下動。故,每一個決策,均需深思熟慮,以天下利爲己利。須知,爲君者,無家事。國事即家事,汝當慎之再慎之。”

劉備點頭。

師徒二人自這日起,便於草堂之中,日日論述帝王之術、道。柳飛將歷朝歷代,各個明君之得失,各個昏君之弊病,一一爲劉備詳細闡述、分析。

秦始皇的勤奮及至殘暴,漢高祖的無賴及決絕,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漢光武帝的仁德寬懷,及至後世許多帝王的施政得失,均託上古或外域的國家,從頭至尾的通通講述了一遍。

柳飛深知,若要明帝王之道,必須知帝王之史。帝王之史,不僅僅是歷史,更多的是人生,英雄的人生,帝王的人生。。。。演示着一個個古人的痕跡。現在,還沒有像後世那樣,很綜合的總結歸納各類典籍,讓人能比較分析,從而得到全面的學習。這個時候,最完善的大概就是『太史公書』了,也就是『史記』。但遠不如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那麼有針對性。

柳飛便將『資治通鑑』十六紀中,前三紀,即『周紀』『秦紀』『漢紀』六十八卷,擇而授之。並在封內,將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標註上,『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劉備看後,如獲至寶,攻讀不輟。後此書卷被人傳揚開去,當代大儒盡皆歎服,謂之古今未有之奇書也。合稱『柳公三紀』。“得『柳公三卷』者得天下”之語傳遍神州大地。隱神谷主柳飛,名操天下。劉備爲隱神谷之徒一事被人所知後,劉備的名聲也水漲船高,士多投之。

光陰如箭,歲月如梭。春去春回,柳飛師徒三人於此小谷中,已是兩年有餘。期間,東萊及襄陽俱都派人來通報了情況。太史慈,吳忠吳勇三人,自是日日習武練劍,沒甚可說。襄陽田豐及甄家卻發展迅速。陸續開設了酒樓,鐵匠鋪等多處產業。酒樓名『攬月樓』,憑着柳飛的釀酒方子,日進斗金,生意火爆。已是遍佈大江以南,甚至江北之地也陸續開了幾家。

鐵匠鋪名爲『柳記』。所出『柳記』農具爲百姓深所喜愛,兼之價格低廉,幾乎是半送半賣,在民間已是深有威望。甄家更是藉助這兩樣貨物,將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甄逸每日甚是得意。當日分手之際,柳飛曾給他調理過身體,故沒有像原先記載般早亡,如今,生意之事盡交由三子甄堯打理,他老人家每日只管逍遙修養,萬事不問。

而黃巾之亂雖已平定,然頗多曲折。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一八四年4月,朱雋軍被黃巾波才所敗,皇甫嵩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退守,波才率大軍圍住,漢軍人少,士氣低落。又汝南黃巾軍在邵陵大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黃巾軍並未因漢室的動作而有敗退的跡象。

5月,皇甫嵩設計,火燒長社,大破之。又遇上曹操的援軍,被皇甫嵩、朱雋和曹操三面夾擊,斬殺數萬人,漢軍大勝。

6月,南陽太守秦頡斬殺張曼成。黃巾軍以趙弘爲帥,擁衆十萬佔據宛城。皇甫嵩與朱雋軍進擊汝南、陳國,逐波才至陽翟,於西華大敗彭脫,餘軍欲逃到宛城,但孫堅登城先入,衆人蟻附推進,大破敵軍,豫州平定。另一面,盧植數戰間大破張角,斬殺萬多人。

張角撤到廣宗。靈帝派左豐視察軍情,左豐索賄,盧植不肯,左豐憤恨,向靈帝誣告盧植作戰不力。靈帝大怒,以囚車徵盧植回京。調皇甫嵩北上東郡;朱雋則攻南陽的趙弘;而以董卓替盧植。此時在巴郡,五斗米道張修亦起事,攻打郡縣。

朱雋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自6月至8月不能克,京師有奏議徵朱雋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朱雋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雋因兵少不敵,便擴大防圍、築土山觀望城內。行聲東擊西之計,偷襲於後,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漢軍乞降。朱雋不準,並急攻敵軍,數戰不能克,朱雋行圍三闕一之策,韓忠果然出戰,大破之,並向北追擊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降,被誅,又推孫夏爲帥屯兵宛中城。朱雋再次急攻,於11月癸巳日,孫夏敗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斬殺孫夏及萬多人,宛城隧平。公元一八五年春,班師回京。

8月,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而董卓進攻張角不利,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時張角已經病死,10月於廣宗與張樑戰,張樑軍犟,於首戰不能克。次日,乘黃巾軍戰意稍爲鬆懈,乘夜進兵,於黎明時份突襲敵陣,大破敵軍,斬殺張樑及三萬多人,衆軍潰至河堤時,溺死五萬餘人,被虜甚多。張角被破棺戮屍,運首級回京師。11月,皇甫嵩與鉅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陽,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此時,涿郡山谷之中,柳飛已是將北上遠遊之案,提上日程了。

;

第359章 突刺第347章 定軍第319章 求兵第317章 巫尊第46章 結義第83章 約定第358章 詐降第261章 聚殲(二)第252章 傳訊第7章 拜師第17章 傳刀第326章 兵主第44章 再亂第36章 三式第291章 重創第339章 覆滅第202章 診斷第28章 金翅第228章 截殺第245章 奪城第5章 名傳第293章 飛雲第148章 古寨第304章 傾情第138章 北地第253章 兵法第105章 江上第277章 病危第110章 收服第385章 激鬥第14章 偶遇第217章 論交第51章 宛城第163章 敘說(一)第243章 漢中第330章 奇才第326章 兵主第191章 海嘯第222章 拜會第3章 功成第373章 天滅第158章 神醫第160章 心願第106章 錦帆第222章 拜會第213章 反勝第162章 拒親第303章 八納第318章 幻境第202章 診斷第396章 理由第243章 漢中第148章 古寨第122章 捉弄第247章 收蜀第375章 河間第370章 對決第248章 毒計第183章 煉藥第364章 洛陽第290章 死靈第347章 定軍第125章 將隕第38章 渡口第130章 路遇第315章 暗室第394章 日落第61章 心境第7章 拜師第238章 官渡第163章 敘說(一)第397章 晉立第245章 奪城第163章 敘說(一)第339章 覆滅第96章 二女第386章 條件第79章 遷都第343章 鬼拘第372章 餘孽第254章 選兵第280章 哭求第233章 寶刀第246章 女將第314章 洞穴第351章 收復第51章 宛城第347章 定軍第149章 怒殺第314章 洞穴第85章 磐河第73章 誓言第379章 逃出第90章 謀董第42章 點撥第202章 診斷第278章 猜破第153章 江東第173章 續命第315章 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