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

江都,北郊長樂宮。

張姬乘載的牛車軲轆聲悠悠輾轉進了宮門,她撫着挺起的肚子緩慢下車,在宮人、僕從接引、伺候下向大殿走去。

每到年底,宮內都會舉行各種宴席;既有皇帝接見功勳朝臣子弟的,也有皇后接待公卿百官女眷的。

若有兩家合意的婚事,也會在這種場合裡請託皇后來撮合。

朝中大臣女眷都在這段時間裡入宮,陪伴皇后左右聊天、拓展人脈、知識,並交流信息、締結友誼。

如今朝野風向轉變,皇后這裡自然水漲船高。

手裡終究握着一個皇太子,今後局勢若有大的變動,這裡終究是有先手優勢的。

故張姬來時,皇后正與幾家公卿夫人擺宴暢聊,無法第一時間接待她。

或許也有別的一些因素,使得其他排隊、等候接見的官員女眷有意識的疏遠張姬。

張姬也不以爲意,坐在偏殿一隅,翻閱自己帶來的書冊。

耳中隱約能聽到周圍女眷的低聲交流,這種斷斷續續的交流令她不快,又不好表達出來,忍不住就一聲長嘆。

不多時少府卿楊儀的夫人帶着七八歲的女兒入殿,與諸人見禮後,關切詢問張姬:“長公主殿下,秦公是何說法?”

其他女眷也多投目來看,她們也比較關心張姬遭遇的事情。

夏侯獻本是縣侯,前後食邑累積足有一千八百戶;可現在夏侯獻無子,身死之後自然封國罷除。

這個事情目前由太常卿秦宓、禮部尚書一起負責,已經除掉了夏侯獻的封邑。

可北海長公主張姬有孕,若是男兒,理應繼承夏侯獻封國食邑;若是女兒,也該討一個合適的封號。

現在局勢明朗,大將軍宋公都已低頭,大司馬衛公卻還要爭一個機會……自然地,誰敢在這個節骨眼爲張姬說話?

張姬與關姬感情交好是一回事,可衛公一系已然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

誰也不知朝廷遷回雒都後,新的朝廷會如何處理現在的糾紛。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着律令一板一眼做事就行了,沒必要再像之前那樣對三恪家族特事特辦。

爲腹中孩子討要應有的爵位,就成了張姬最近的生活目標,經常走動各家,請託關係。

張姬面露苦笑,向楊儀的夫人劉氏傾訴:“秦公通曉情理,好言相勸。可我終究難以釋懷……事至如今,也只能聽從秦公意見。”

“若如此,妾無憂矣。”

劉氏拉着張姬的手,柔聲囑咐:“我家夫君也是如此看法,如今不是朝中諸公巴結那邊落井下石。畢竟宋公是念舊之人,狀況再壞,也牽連不到殿下身上。此事雖小,卻是諸公向那邊表態的依據。待明年春夏之際,撥雲見日寰宇肅清之時,自會還殿下一個公道。”

張姬還是有些不甘心的模樣,勉強做笑:“我雖懂這番道理,可不願接受。我係先帝養女,是三恪嫡女,卻受如此委屈,實在是難以忍耐。”

劉氏只是拍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撫,轉而詢問:“聽聞冬月末,有船幫抵達南陽,還運去了許多硫磺?”

氣味獨特的硫磺皁其實利潤比香皂更高,可硫磺開採不易,又是典型的山林礦藏之一,自然是少府衙署的壟斷之物。

而歷來開採這類礦物的是荊巴山民,因此荊益地區的硫磺除了軍用、醫用外,絕大多數都掌握在山民……也就是北府手裡。

這類礦藏是山民、少府衙署聯合經營,少府只拿分成。

現在嶺南在南洋羣島發現許多硫磺礦藏的消息已經傳來,而關隴又有很多的牛羣、羊羣。

得到這批南洋運抵的硫磺,那明年武關道能暢行時,大量的硫磺皁會上市……江都硫磺皁市場可能會完蛋,這個皇后的重要盈利渠道會垮。

劉氏低聲詢問,張姬也低聲回答:“確有其事。但硫磺開採不易,陸伯言經營南洋日淺,想來最多也就二三十桶。此番所運,還是海鹽居多。”

她把聲音壓的很低:“青州煮鹽獲利雖厚,可鹽鐵官營,已能滿足中原所需……又不能向河北販鹽,鹽戶前後也不過兩萬戶。聽聞嶺南是曝曬海水取鹽,百戶產鹽可抵青州千戶。我所慮,還是鹽價。”

鹽鐵官營,益州的自貢鹽井,還有荊益湘三州交界處的三座鹽池,都是漢室朝廷最爲重要的財政收入……份額最高時,佔據當年財政收入的兩成有餘;算上鐵業專營,鹽鐵合計能佔朝廷總收入的四成多一點。

爲了獲取鹽井、鹽池更高的產鹽量,自會把俘虜、奴隸、罪囚派遣到鹽池做工以增加勞動力;煮鹽製鹽,燃料是個問題,丞相在益州都開始用天然氣煮鹽了。

荊益湘三州的鹽池、鹽井,集聚了太多的勞動力,這些脫離農業的健壯勞力會消耗糧食;爲煮鹽籌集燃料的樵夫也是不務農的。

再算上冶鐵相關的礦工、冶煉工匠……鹽鐵雖有暴利,可都是要持續消耗糧食的產業。

如果嶺南有成熟的曬鹽製鹽法,那荊益二州的傳統經濟優勢就沒了。

劉氏默默把張姬透露的這些消息記在心裡,張家再倒黴,那也是三恪之一。

別人不知道隱秘信息,三恪會知道。

就這一批北府船幫運輸的東西,她只知道里面有南洋特產的硫磺,卻不知道還有大量的海鹽。

自全面對抗以來,朝廷執掌、直轄的漢津稅關就已經廢了。

北府往來舟船不再理會漢津稅關……船裡到底運了什麼,也就北府人自己知道,外人無處探知。

張姬與劉氏低聲交流時,廷尉卿劉琰的妻子胡氏帶着侍女入殿。

劉琰喪偶,續絃的妻子胡氏來自益州,是一名體態細小,卻婀娜多姿,且肌膚細膩、紅潤通透、五官精緻……在張姬眼裡,這也是一位十分嬌豔的年青婦人。

胡氏是一位開朗的人,自進入殿中就走動各處,依次拜見各家婦人,殿內氣氛頓時就活躍起來。

她笑容明媚,眼睛炯炯有光,來到張姬這邊連連口呼姐姐,很是親密。

談笑之間時間飛逝,不多時臨近正午。

皇后也送走了一批公卿家眷,正要接待這些,就見殿內有皇帝的謁者馬秉。

自丞相入朝以來,馬秉就不再是那個罰沒宮廷的罪官之子,自然而然的恢復了自由,依舊留在宮中效力。

馬秉上前遞上拜帖:“啓稟皇后,陛下得聞北海長公主入居長樂宮,欲一同用宴,以詢問齊王殿下婚事。”

“齊王?”

皇后疑惑,招手與起身走來的張姬並肩站立,皺眉:“齊王婚事有變?”

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三章 嚮導官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五十章 計較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零七章 不信任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八章 文字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三百章 精兵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三十五章 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