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

北宮,重明苑,皇帝修身、治學所在。

在關羽巡查江都春耕事務後,便每日入宮到這重明苑裡,旁聽皇帝的學業。

關東四州有許多在世大儒,可偏偏是躲過曹操、曹丕父子屠刀的大儒、名士,這些人跟曹魏有着難以磨滅的關係。

這種人自然不能徵辟爲博士,入宮爲皇帝講學。

這也是曹魏境內的悲哀,竟然沒有幾個‘不食周粟’的隱世名士。世家、名士連幾個像樣的、裝模作樣的人都無,那與如今的漢室朝廷之間,自然缺乏緩和的餘地,也沒有可以溝通的橋樑。

元從老人也都盯着,誰敢跟善變、無底線的關東世家、名士合作?

元從舊臣們追隨先帝披荊斬棘,家屬親舊、鄉黨多受牽連,遭到迫害、誅連;或死在歷次的戰鬥中。

這筆仇很重,誰敢輕易去與關東士族媾和?

教育資源、傳承、話語權多集中在關東士族手裡,現在不徵辟這些人入宮講學,那爲皇帝講學的博士人選,只能從荊州、湘州、益州、司州里推選。

這類偏僻地方上的‘名士’,也就關起門時可以充一充門面,若是讓這些名士、博士去關東四州進行學術討論。

別說討論、爭辯,這些人面對關東四州的學閥時,連腰桿子都直不起來。

那該怎麼辦?

只能從關東四州里搜索,將那些背景相對乾淨、與魏國牽連不深的名士徵入朝中,爲皇帝講學。

算來算去只有一個胡昭,名聲既能壓得住當世的誹議,教學本事也是天下皆知的強悍;可胡昭的兒子胡纂是魏國的郎官,很不巧在漢軍北伐期間,胡纂在司馬懿軍中做事,陣歿軍中。

然後呢,司馬懿又是胡昭的學生;司馬懿目前僅有的兩個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師昭二字,可見胡昭這位孔明先生在司馬懿心中的地位。

身爲朝廷的執宰,關羽不能單純考慮自己的喜惡,這要從大局整體來考慮、衡量此事。

在黃門侍郎諸葛緒、將軍孫朗的再三舉薦下,關羽才同意徵辟胡昭,並把這個重要的事情託付給豫州牧龐林。

爲了表示對胡昭的尊重,侍中諸葛喬前往陸渾山拜謁胡昭,以公車迎胡昭入朝。

如今的胡昭已年近七旬,年青的時候正值關東羣雄起兵,他拒絕了袁紹的屢次邀請,索性逃到山中隱居。不經營產業,在山中講學,啓蒙、教化山中避難的士民子弟。

後曹操穩定局勢邀請胡昭,胡昭不得已去見曹操,當面拒絕入朝爲官,曹操以人各有志爲由放還胡昭。

再到襄樊戰役前期,陸渾縣吏孫朗率吏民響應關羽,與許多難民一起向荊州遷移。

關羽爲孫朗補充了軍械、吏士,命孫朗返回陸渾一帶騷擾魏軍後勤,孫朗率軍到陸渾南邊的長樂亭時駐軍,就一起盟誓,說這位孔明先生是一個賢良的人,相互約定不去侵擾胡昭周圍。

而現在,年近七旬精神依舊抖擻的這位孔明先生正在亭中講學;聽講的除了皇帝外,還有許多黃門侍郎、當值的宿衛郎官,以及侍中、常侍。

關羽也不時來聽講,他的那一套學問只適合做家傳,不適合教育皇帝。

胡昭長期有教無類,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講課方式生動、生趣;爲皇帝分析當下形勢、事件時援引典故信手拈來,能講的十分通透。

今日胡昭又在爲皇帝分析陳國的六部卿、少卿的人選優劣;陳國的六部的名稱、指責與漢尚書六部稍稍有些區別。

陳國六部以式部爲首,式部既是漢室尚書省的吏部,是確定禮儀規格的機構。

比如羅蒙的兩個兒子羅式、羅憲,式憲有楷模、標準的意思;式,可以解釋爲公式、教條;憲,本身就是法度、典範、曆法的含義。

將吏部改名爲式部,合乎一定的道理……但這卻是對儒家士人的挑釁。

很早之前田信確立陳國官制之時,草擬、最初的六部就是以吏部爲主;現在漢室尚書省跟進,田信自己卻把吏部改爲式部,這引發的議論、推測涵蓋朝野、敵我。

陳國官制可以用六部、五寺、三院,兩監、一府來概括,先是六部,有式部卿胡潛、兵部卿虞世方、吏部卿楊阜、工部卿周白、戶部卿遙授徐祚、刑部卿遙授張溫。

此外還有奉常寺、鴻臚寺、光祿寺、大理寺、內務寺這五個六部外的補充機構;三院是督察院、樞密院、議政院;兩監是國子監、欽天監,一府是專管田氏宗族的宗人府。

從先秦傳承至前漢、後漢,再到季漢的三公九卿制度,終於在田信手裡完成了全面的改組。

這一套官制裡,並不涉及府兵、漢僮義從的指揮、統率機構;顯然一切兵權,還是以‘北府’爲核心。

到目前爲止,北府裡所有的中將、少將,並不兼任地方郡守,或中樞職務。

這種有目的的分割,很受胡昭的推崇……再推崇,也要詬病禮部改名爲式部。好端端的改這樣一個無意義,卻象徵性很大的機構名稱,那目的就是衝着‘禮’字的象徵性去的。

對此胡昭能有什麼辦法?

一點辦法都沒有,畢竟如今天下絕大多數人士人都是叛臣,或家族、本人有過背叛的履歷、污點。兩漢對待孔家不薄,既有二王三恪奉殷商子姓宗廟的宋公,也有幾乎半世襲的博士。

漢軍北伐期間,關東還一度鬧出復辟漢帝的鬧劇來。始作俑者楊俊、顏斐、郭奕這些人齊刷刷的跑到嶺南做官去了,弄得黑鍋黏在關東士人頭頂上,甩都甩不掉。

現在好了,孔家的宋公沒了,由大將軍爲宋公,嗣奉殷商宗廟。

至午休時,胡昭與關羽一起用餐,討論皇帝的課程、學業。

午餐相對豐盛一點,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大將軍體型勻稱,終於可以放開飲食,偶爾能吃一些大油重鹽之物……比如田信冬季送來的煙燻肉。

風乾、鹽淹,做醬是常見的肉類保存方式,煙燻屬於少見的儲存方式。

指南車、煙燻肉一起送到江都,關羽想明白用意後,心中那點芥蒂也就消散了。

很顯然,白虹劍當衆旋轉去找什麼妖魔,一定是因爲指南車的磁石手段;讓曹丕吸菸,純粹就是爲了用煙氣去嗆、折騰、戲弄曹丕。

肉條都能用煙氣薰成黑乎乎不腐的乾肉,就別說人的肺腑。

自己能想明白這些關鍵,可就怕皇帝想不明白。

彼此有心結,自己去說不一定有用,得讓胡昭這樣深受皇帝崇敬的人來引導。

同時最重要的是,不能泄露指南車、煙燻肉,與當日的關係。

通過這段時間的旁聽,關羽大致認爲胡昭是個可以託付心事的人,就夾起燻肉薄片送服入口:“孔明先生,可知關某難言之隱?”

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二百章 遺憾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二十章 夜中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七百三十章 主謀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五章 年俸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