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

一場意外引發的陰雲正瀰漫在鄴都,雖晴空萬里,可獲知消息的郭女王卻渾身冰冷。

皇帝在世的四個兒子中,曾受封秦公一度險些立爲太子的元城王曹禮在郊外馳馬時墜亡。

如今就剩下太子曹叡、河東王曹霖、陽平侯曹蕤,餘下七個兒子都已陸續夭亡,近幾年都是將要成年的皇子夭折。

郭女王自己都覺得惶恐,哪裡敢把這個消息送到曹丕面前?

何止是郭女王,卞太后可能因爲歲數大了,對氣數、天命之類看的更重一些,以至於得悉孫兒突然墜亡時陷入昏厥。

結果也算好,不需要找個人去給曹丕通知這個會危及個人生命的消息,曹丕聞訊自己來了卞太后的寢宮。

他來時,卞太后已然悠悠轉醒,沉浸在悲傷中。

四個兒子,幼子曹熊病弱在弱冠之年就夭折了;三子曹植寄居敵國,志氣不能舒張,母子又不能相見,作爲母親自然理解兒子的苦悶。

次子曹彰生性果烈,因意見不合,卻破家明志,纔得到機會領軍出戰,壯烈戰死。留下一個孫兒,頂着個秦王爵位,送到了關中爲質。

長子曹丕繼位之前,子嗣稠密……可繼位之後,子嗣接連夭折。

有傳言是冤死的甄氏前來索命,這個傳說就如一方巨石壓在曹魏皇室的心坎兒裡,憋得喘不過氣來。

此刻當她看到曹丕已然病態的面容,卞太后更是傷心不能自已。

曹丕似乎已經麻木了,坐在牀榻邊的圓凳上,手裡握着布巾爲母親擦拭淚水,只有一串串揩去的淚水,才能讓他情緒有些波動。

至於曹禮騎馬墜亡……不成器的東西,沒了就沒了,就當沒生過這麼個兒子。

或許也在自我開解,惱恨這個兒子的輕率、不惜命。

他右手握着的布巾又換了一條,可他左手始終握拳撐在大腿上,握得緊緊,彷彿要捏斷一些人的喉嚨。

“鄴城是非之地,河東王、陽平侯不宜久留,宜遣歸藩國。”

卞太后聲音乾啞,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囑咐、命令:“太子已然年長,應在中書省觀政。”

哪裡還有放任皇子爭鬥的心思,再留在身邊養,可能都會死的莫名其妙。

卞太后哭紅的眼睛望着曹丕,滿是哀傷……從來不會缺做皇帝的人,她捨不得眼前這個兒子,更不願意白髮人送黑髮人。

可曹丕在生活方面已經很節制了,是他的心態崩壞了,一步步做不想做的事情,殺不想殺的人,到頭來卻什麼都沒了。

手足之情沒了,哪怕現在還存在,可天下人眼裡,在母親眼裡,他這個兄長做的十分失敗。

從曹彰破家之時,他的心態就開始失衡,隨着夏侯尚病死於半道的消息傳來,從曹休隱居不問世事,再到曹植在漢朝廷鬱郁不得志,讓他開始質疑、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

簡稱,不想活了。

雖然有些不想活,可誰又願意好端端尋死?

可現在自他繼位篡漢以來,平均一年死一個兒子……既是巨大的打擊,也帶來了極大的恐懼。

彷彿一隻看不見的手掌在操縱曹魏皇室的命運,戲弄每一個成員,摧毀每一個成員眼中最寶貴的東西。

這是報應,殺人太多的報應,也是反噬。

如果國運亨通自能鎮壓各種不服,可今國勢頹敗,自然會遭受反噬。

誅族可以殺掉很多人,可殺不死他們的朋友,殺不死他們的門生故吏,也殺不死他們的同情者。

曹丕忍着悲痛強作鎮定離開母親的宮殿,車輦上他眉目陰翳,右手把玩着腰間墜飾的玉器。

皇室成員接連意外死亡,死的不僅僅是曹丕子嗣,還有武皇帝的子嗣,武皇帝二十幾個子嗣,這些年也在夭折。

所以這鄴都的宮城裡,許多話當面是不能說的。

銅雀園,曹丕回到這裡靜靜等待,武衛將軍許褚、奉車都尉卞蘭、驍騎將軍秦朗一起查案歸來,還帶來了重要的證物,曹禮墜馬時騎乘的西極駿馬。

馬兒是不會有問題的,這是吳質橫掃河西,繳獲的優良馬種,打包送到河北進行繁育。其中性格相對最溫和,體態又優美的,纔會作爲御馬供宮廷使用。

躁烈的駿馬……往往都是圈養起來做種馬使用,如果做種馬都不行,就閹割了做戰馬。

像曹彰那樣就喜歡騎烈馬的人,終究沒幾個,所以皇室成員騎乘的馬兒,寧肯差一些,也要溫順、長得好。

遣退諸人,曹丕巡視、檢查這匹西極駿馬,馬具是吳質革新後的新式馬具。

新式馬具有許多好處,但也讓許多青年、少年對馬匹的力量失去敬畏之心,以爲依靠新式馬具就能馴服、控住馬兒。

之前騎單邊馬鐙時,平時都不敢快行,就怕摔下馬……就算摔下馬,也因速度緩慢以及有心理準備,所以能躲避要害。當然,夜裡騎兵奔馳墜馬的話,就很難保護自己,會稀裡糊塗陣亡。

而現在新式馬具十分強力,只要你膽子夠狠、體力充盈,理論上能把最烈的馬兒折騰到馴服。

所以用新式馬具練習騎術的人,稍稍忍不住放縱自己,那被摔死實屬正常。

曹丕認真檢查馬兒,在四蹄、頭頸處沒有找到一點傷痕,說明墜馬時馬兒沒有受到外力襲擊;新式馬具各類部件也十分齊整,馬具沒有被動手腳。

那問題就出在兒子身上,是一時疏忽釀成的隱患,還是某些人引導之下,讓兒子有了疏忽?

自己沒查出什麼,曹丕詢問:“可有什麼別的線索?”

許褚沒查到什麼,他只是奉命帶着三衛鎮場子,奉車都尉卞蘭是負責監視秦朗的工作進度,真正查案的是秦朗,以及高柔的廷尉府。

秦朗神色猶豫,還是將手裡的一個潔白釉質的小葫蘆用雙手捧起來,小葫蘆腰部用象徵五行的五色絲帶紮了個五色流蘇彩纓,以乾啞、苦澀的聲音說道:“此平叔所用五石散,事發前,曾與元城王一同服用,並以酒催發藥力。臣推斷,元城王不耐藥力狂躁,心神亢奮手腳失控,故墜馬。”

“呵呵,這不孝子倒是選了個好死法。”

曹丕大概理解曹禮的自暴自棄的心態,他從許褚手裡拿走染血的馬鞭,緩步來到秦朗面前,將馬鞭遞出:“平叔荒唐,元明去讓他警醒警醒。傷愈後,讓他與金鄉自謀前程去吧。”

這是要驅逐何晏,秦朗微微頷首,不殺何晏已經是曹丕保持了極大理智。

何晏沒有害曹禮的動機。

曹丕扭頭又看許褚,聲線飄忽:“元城王僚屬瀆職,府內衛士以上官吏不問長幼,皆棄市。”

這是斬首之刑,還是相對更嚴重的一點處理辦法,普通斬首能立刻收斂,這是要把人斬首,把屍首丟在街上暴曬,以示告誡。

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章 遺憾第九十三章 畫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九十一章 易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三十二章 貪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三章 嚮導官第七百三十七章 顧慮長遠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三十六章 烏頭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五百六十八章 盡在掌控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