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

江都,南宮太極殿。

隔着竹簾,劉禪端坐在上面容清瘦,如今眉毛、眼睛清晰可見,不像原來面相圓潤,五官有些朦朧看不清楚棱角、界限。

可能是長久的飢餓,他雖然面貌精神了很多,可卻不時恍惚、走神。

只是目光掃過周圍時,在邊角捧着水盆的黃皓身上經過時會顯得格外柔和。

這十七八天的飢餓、禁足生涯裡,也就黃皓冒着掉腦袋的危險,把白麪薄餅藏在衣服夾層裡帶給他吃,這種入口略幹,越嚼越甜的白麪薄餅的滋味兒,現在想起來,還真有些懷念。

思索着,就見始終沉默的趙雲突然站了起來,開口:“後漢裁郡尉省都試,使地方武備鬆懈,豪右、盜匪自此屢禁不絕,成爲社稷之患。先帝重置郡尉,復郡縣尚武之風。此乃成祖之制,焉能輕易改動?”

趙雲目光環視一圈,見無人敢對視,繼續說:“郡兵之制,兵爲國家所有,此成祖高瞻卓見之大政也,利在社稷長遠。而府兵之制,也唯有陳公能盡其用,避其短。諸公屢屢提議大興府兵之制,是欲自比陳公偉世之器,還是欲聽從陳公節制?”

還在朝中的參與朝議的魏延只覺得身邊趙雲在望着自己,不能再繼續當啞巴了。

作爲此刻朝議的重號將軍將軍,魏延始終不開口,就是傾向於府兵制度。

西府是與北府一起進行的府兵制度試點機構,府兵制度的優劣,魏延是此刻最有發言力的人。

從制度上來講,府兵制度的存在,就是爲了戰爭而生的,是秦國耕戰制度的延續、集合體。

唯有在戰爭中,府兵羣體才能迎來迅速發展;每一場勝利,就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節點。

而田信率領下,北府兵始終在勝利,傷亡率又壓的低,保證了軍心凝聚和人才的成長。

如果讓吳軍、魏軍進行軍中教育、軍中選士……肯定無法成功,這些軍隊的折損太高了,別說培養軍士,光是軍吏消耗之大,就需要從外部補充,進而又降低了整體軍吏的素質,導致下一場戰爭時無法磨合、精煉。

魏軍、吳軍就是個惡性循環,所以滿寵一把火,燒掉了坐斷東南的孫吳王國。

與此相反,北府則是良性循環,每一輪的戰役勝利,都將刺激北府進行擴增;還有一個類似收容所的嶺南地區,可以將北府團隊中的沙子、不利於團隊的軍吏安置到嶺南,使北府始終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從個人選擇來說,肯定是府兵制度好,誰都想獲得一片基業,試試能否經營起來。

能崛起,跟朝廷討價還價,贏取朝廷的尊重,這最好不過;就算經營不好,也比吃俸祿的平淡生活好出太多。

對軍吏、亂世中走來的中高級軍吏而言,軍營纔是最安全的家。

讓他們離開軍營,去過朝九晚五的生活,實在是有些折磨。

或許也有人厭倦了兵戈,想過安寧生活……可現在這種時候,正是討價還價的好機會,哪能錯過?

這又不是天下大定,朝廷用不上軍吏的末尾時刻,現在還有一個魏國在,還有一個北府在,今後還有一系列戰爭等着大家,所以現在談條件,不怕立刻遭到清算。

清算這種事情,熬個十年、二十年,今後誰清算誰還是兩說。

魏延此刻總覺得趙雲在盯着自己,頭低着,反覆思索。

一邊是朝廷大計劃,一邊是軍中袍澤的退路,他左右爲難,遂擡頭去看關羽,關羽察覺到魏延的小小動作,也微微扭頭正眼去看。

兩個臉頰因風吹日曬顯得有些紅的中、老年人,此刻並無言語交流,魏延感受到的是關羽疲倦,以及一種對他的期望。

這是目前唯一能和平、緩慢裁撤軍隊,整理軍隊的機會;等今後丞相執宰,如果要裁軍,那軍中反對情緒更高。

如果等到以後田信來裁軍,就田信提出‘退伍金’這個概念來看,能用錢解決的事情,肯定不會用別的手段。

拿了錢,退伍後,或許連個郡縣地方的好職務都得不到;而現在各處初步平定,處處都需要人。

軍吏都是識字的,安排到地方,不熟悉業務不重要,總有學習、適應、犯錯的餘地。

就現在的局勢、背景,退役、轉業的軍吏有學習的餘地;如果等到以後朝中人才濟濟的時候,轉業的軍吏即得不到好位置,也不會有優渥的環境等他慢慢適應。

逐步適應、學會當地方官吏,這纔是一個家族建立、發展的最初根基。

這是廣大普通軍吏的發展路線,而中高級軍吏的發展路線則是統一的,就是軍功侯。

獲取爵位,那今後家族自然有固定的入仕渠道,再窮也能守着食邑稅租過日子。

考慮的側重點不同,關羽自不能把那些關係家族發展的話講給廣大軍吏聽,這個影響不好,會衝擊現有地方豪強的地位,造成不必要的對立情緒。

迎着關羽目光,魏延從容起身,餘光纔看到趙雲已經坐下,還目視前方不偏不倚的樣子,顯然剛纔趙雲不會看自己。

朝臣目光也匯聚在魏延身上,他向皇帝所在揖禮恭拜,又微微側身揚起下巴面向羣臣:“誠如衛將軍所言,府兵之制宛若利劍,世人多駑鈍恐太阿倒持,損人傷己。”

又側身扭正身姿,對竹簾後的皇帝方向種種抱拳,拇指朝上:“陛下,臣以爲不可再建府兵之制。”

劉禪緩緩扭頭看關羽:“仲父以爲呢?”

“陛下,臣以爲封疆之內大亂初定,不宜生事,勞煩吏民。”

關羽目光環視班列前排的九卿、次卿位將軍,見這些人都沒什麼異色,就說:“改制府兵之事不必再提。就此番裁軍,我之前軍只留蕩寇軍七營,每營營士三百人。大將軍五部營也會裁撤名額,各軍裁撤有意報效國家者,可充入五部營、衛軍。”

趙雲得到關羽示意,也開口:“我衛軍也會縮減番上郡兵員額,以收納各軍不願迴歸郡縣者。”

光祿勳向朗始終不知內情,今天突然知道這些事情,只覺得棘手,詢問:“敢問衛將軍,中軍、禁軍可在裁撤行列?”

“除府兵之外各軍,皆在列。”

趙雲回答,向朗點頭表示明白,不由深吸一口氣,這說明益州的後軍、益州軍、南中徵發的三萬漢僮僕從軍都在裁撤、減員範圍內。

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三章 嚮導官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搶先一步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五章 年俸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協的結果第九十二章 勢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