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

犍爲郡,鑄幣工坊。

馬謖奉命巡視此處,如今大漢設立多個鑄幣中心,益州目前就有三個,兩個是原有的鑄幣基地,新增一個在建寧郡朱提縣。

朱提縣這個鑄幣基地屬於郡一級的次級基地,向廣闊的南中地區鑄造銅錢……唯有貨幣的流通,讓南中土民知曉錢這個概念,就能加速開化,與主流文化、價值觀念接軌。

很多技術革新真的就差那麼隨手一個小小的失誤,或者源於一個巧合。

兩漢相對成熟的炒鋼法已能滿足軍械生產,可在農用工具方面則有些不足。農用工具的缺口實在是太大,基數上去了,損耗也就跟着上去。

爲了打造出更優良耐用、成本低廉,且產量較高的農具,益州三處官坊也開始研究丹陽匠坊的澆鋼法。

澆鋼法只是個名字,相同的技術,有不同的稱呼,比如灌鋼法、蘸鋼法,都是同一個技術的不同稱呼。

怎麼形象就怎麼稱呼,工匠人不講究那麼多華而不實的東西。

照着名字推敲……研究出大致相同的澆鋼法也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

馬謖正觀察新技術演示,蒲元信心滿面,講述技術革新之關鍵:“熟鐵質軟而韌,生鐵脆而硬,熔點又低,易冶煉爲鐵水。南陽鐵釘,就是以熟鐵鍛打成型,再蘸生鐵水攪動,如此剛柔兼濟,質美且廉。”

只是馬謖心神不屬,神遊物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不斷點頭,似乎聽明白了。

馬謖目光不時走神,望着冶鐵爐前忙碌的匠人……眼神沒有焦距,這些匠人正用食指粗細的鮮嫩青竹夾着密密麻麻的熟鐵針,彷彿一個梳子,輕輕在生鐵水錶面攪動,反覆來回三次就提起青竹夾子。

又連着烤焦表皮的青竹一起丟入水池裡淬火,隨後又有人用磁石撈出這些鹽水淬火的針,又裝入升溫爐裡燒紅,最後這些燒紅的針落到高溫烘烤的白灰裡,會跟着白灰緩緩冷卻。

一枚品相頗佳的鋼針,可比一枚、五枚直百錢更受百姓、山民歡迎。

隨着田信的胡折騰,各種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的技術正在許多工匠前赴後繼的實驗中得到摸索。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工匠爲了打造神兵利器,甚至多重淬火,反覆回火……以工序繁複爲妙;而製造農具之類的工坊,則追究效率。

馬謖視察工作完成,蒲元將準備好的許多器具樣品裝箱,將由馬謖將這些樣品帶回成都,由諸葛亮親自檢驗。

犍爲、朱提這一大一小、一舊一新兩座工坊,擔負着整個南中地區推廣工具的任務。

田信的丹陽匠坊、麥城木坊在今年始終處於遷移、析分、重組的狀態,並沒有生產出如去年那麼多的鐵木器具,甚至連去年三分之一都沒有。

這正是其他官營匠坊迎頭追趕的大好時機,如果等田信的工匠團隊完成生產規劃,那其他官營匠坊就要面對殘酷競爭。

人口就這麼點,任何一點時常競爭,對工匠行業來說都是殘酷的。

否則,如今的天下也不會只有江都、鄴都這兩座大都市……擱到四十年前,這樣規模的大都市沒有十座,也能有七八座。

送別馬謖時,蒲元憂慮說:“南陽鐵釘用途廣泛,極利於軍事。丞相多有囑咐,下官苦於人力不足。若是能通融,還請調撥罪囚充作匠坊勞力。”

“蒲君寬心,我自會詳細述說此事。”

馬謖眨動眼睛:“就是不知人力充足,何時能造堪用的鐵釘?”

Wωω☢тт kΛn☢¢ Ο

對此蒲元思索片刻,搖搖頭:“參軍盡力而爲,下官亦接近所能。具體日期,實難推測。”

北府北伐關中時,鐵釘大放光彩。

不同職務的人,對關中之戰的前後細節有不同的解讀重點;諸葛亮是披着兵陰陽皮的兵技巧,自然看出許多小工具發揮的大用處。

不要小瞧鐵釘的作用,這東西極大簡化了北府修築柵欄的工序,更在製作臨時木筏、小舟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戰爭時期,效率就是生命。

按着之前的技術,鹿角、柵欄製作,需要砍伐木材、削切、拼合木材……這不僅有技術要求,還有太多的繁複工序。

再說柵欄,大軍出征在外,又能攜帶多少繩索?

原來的柵欄,要麼開鑿榫眼以楔子固定,這要求技術和工序;再要麼用繩索固定,這個消耗寶貴的後勤運力。

而釘子的出現,就徹底簡化了柵欄的建造工序……還十分牢固。

對此,鮮于輔的烏桓騎士很有發言力,逼急了的北府兵,在陣前用釘子加固盾陣,獨輪手推車也用釘子固定在一起,給烏桓騎士造成了許多進攻時的困擾。

釘子釘在木板上,丟在地上,簡直是騎兵的噩夢。

先有石灰建奇功,等大家都防範、使用石灰時,這東西也就那麼回事。

關中決戰前,魏軍、北府兵都裝備了新式馬具……偏偏田信這裡準備了太多的鐵釘儲備,這顯然是防範新式騎兵的器具。

這說明是北府最先研究出新式馬具,魏軍應該是探聽到消息進行仿製……仿製的時候,自然不會考慮針對性的破解手段。

也跟石灰一樣,不管以後作戰時能不能用上,起碼要保證:對方有的,己方也要有。

戰爭打的就是人命和器械,誰的器械準備不足,就得拿命去代替器械的消耗。

用器械去換人命,這恰恰是兵技巧一派的核心觀念。

只要打出懸殊的交換比,對面覺得很虧、沒意義,自然也就沒了戰意。

益州方面又是山地作戰爲主,練兵訓練的就是工事修築、營建和攻堅戰術,這都依賴器械。

能否大量生產廉價的釘子,直接決定着益州軍能否跟上步伐。

這一步若跟不上,那今後就不可能有跟北府競爭的勇氣。

生產壓力雖然很重,可蒲元真的很想抓着馬謖的肩膀把這傢伙狠狠搖一搖。

究竟能給匠坊撥來多少人力?

至多不過五百人,正常的話也就多撥二三百人……這麼點人力,能做什麼?

可聽馬謖的口氣,似乎能一口氣調撥兩三千人力。

如果有兩三千的人力……自己自然敢承諾一個準話。

可沒有,不能像北府那樣,手裡始終握着一支降軍充作苦力。

蒲元心裡愁苦,馬謖心裡更苦……費禕、董允闖了大禍,費禕自殺,董允逃到自己家裡,出於義氣、友情,自不能坐視不管。

可現在丞相府也下達海捕文書,也不知道董允能不能逃到南中去。

如果能逃到永昌郡,那自然什麼都能抹平,就怕被抓捕歸案。

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九十四章 緹騎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四百六十一章 妥協的結果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九十四章 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