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

白日清冷,劉備躺在暖融融的牀榻上不願動彈,腰以下蓋一條蠶絲錦被。

李嚴上表的《忠奸論》更像是《忠奸賞罰論》,立意很明確,也說到劉備心坎兒裡了。

自策立衛公姬氏以嗣周祚,策立宋公孔氏以嗣商祚以來,這兩個家族清貴異常,歷經王莽之亂而不倒。

再看看五世而斬的宗室子弟,未免有些優渥的過分。

特別是曹丕篡漢,這兩個家族若是絕食自殺幾個人做做場面也是不錯的,可一個都無。

心安理得接受曹丕的策封,由大漢衛公、宋公,搖身一變成了大魏衛公、宋公。

東征之役時虛驚一場,許多內臣、重臣都已經知道了原版遺詔的底線,是以邊郡封劉封、關羽、張飛、田信四支爲王,非常優厚,打破了非劉氏不王的傳統。

傳統還是不要打破爲好,現在李嚴是對症抓藥,可以解決當下許多問題,更能爲後世樹立極好的榜樣。

百餘年過後,天下若亂,劉氏子弟登高一呼,自然羣雄響應,以成爲新的三恪爲人生目標,奮鬥動力。

自小窮慣了的人,要麼很吝嗇,要麼很大方。

劉備很大方,因爲大方接納呂布吃過大虧,可他依舊大方,也收穫了厚利。

現在北伐在即,前線大軍盡數握在手裡,改封未來的三王爵爲眼前公爵,自然是敢封的,就怕關羽、張飛不敢接。

張飛家族譜系簡單明瞭,以分家小宗繼嗣姬周沒有問題;田信家族繼嗣虞夏也不存在障礙,唯一障礙是關羽,怎麼才能讓關羽的家族跟殷商聯繫起來?

上古之事誰能說得清楚?

劉備傳來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學士胡潛進行諮詢,原本這個禮儀相關的諮詢集團裡還有來敏的一席之地。

現在就等來敏掃墓後早早回益州去,看諸葛亮怎麼處置,反正劉備不想動手。

許慈是南陽人,師從大儒鄭玄;魏郡人胡潛是野路子,記憶力超羣,記住了許多禮儀章程;孟光是雒陽世家出身,對禮儀精通。

再加上來敏,這四個人是篩選、重訂官方禮儀規章的負責人。

不做掩飾,劉備先聲明大義:“曹丕篡逆,宋公、衛公二族不思報效國恩,卻積極從賊,令朕痛心疾首。”

這兩個家族道德有嚴重缺陷,不能繼續做樹立起來做榜樣。

又說:“今炎漢三興,宜立三恪以敬先王。朕欲使武當侯嗣虞夏,西鄉侯嗣姬周,漢壽侯嗣殷商。三位愛卿,朕所爲難者,在於漢壽侯譜系。可有良策?”

孟光、許慈、胡潛三人四十多歲,自然聽明白這番話。

不是來找你們問合適不合適,也不是來聽你們意見,或讓你們推舉更合適的繼嗣家族,就是來解決關羽家族譜系問題的。

所以開口前一定要想明白關鍵,不要自討沒趣。

許慈頭始終垂着,拋棄衛公、宋公家族,這是要跟中原世族一刀兩斷。

清貴如衛宋公族在劉備眼裡都是從賊的逆臣,那中原世族就沒幾個乾淨的。

也意味着明年北伐,幾乎不會主動策反北方世族……不接納北方世族,那荊益二州世族豈不是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哪怕合情合理解決關羽的譜系問題,也會遭到中原世族的恥笑……只要這些世族還存在,就會反對、抵制劉備要立的三恪公族。

孟光也垂頭不語,這是要一棍子打翻關東世族,還將宋公孔氏家族打翻在地,狠狠在臉上踹了幾腳。

這個行爲本身就很惡劣,就跟前段時間田信指着來敏鼻子罵‘喪家之犬’一樣,是打人打臉的行爲。

曹丕篡逆期間,大家都恨不得遺忘衛宋二公族,現在劉備提起來,豈不是讓天下儒生臉上無光?

要知道,孔氏有兩個爵位,一個是宋公,一個是襃聖侯;大漢時生效,大魏時也原封不動。

如果是立這兩個家族的旁系……那還能勉強做交待,以田信繼嗣虞夏反倒不存在障礙。

可張飛、關羽的家族躋身三恪,怎麼看怎麼荒唐,有一種沐猴而冠的氣象。

許慈、孟光愛惜名聲,不願意開口攬事,劉備將目光看向胡潛。

胡潛哪怕禮儀的理論知識再豐厚,地位也不如許慈、孟光、來敏,就因爲胡潛是野路子,沒有師承關係做背書。

劉備對胡潛說:“卿虞舜之後,武當侯嗣奉虞舜之祚,乃卿族百年以來之大事。”

奉祀後,每年最少也有一次祭祀活動,這是一個重要的交際機會。

對虞舜各分支家族之間的合作有十分重要作用,可以擴展人脈,能聚起一股強大力量。

爲了今後,還管什麼臉面不臉面?

看看田信,差點當衆一拳打死來敏,就單膝跪了跪劉備,轉身就走了,來敏當衆沒了衣物遮醜哭哭啼啼的,還有什麼臉面可言?

就這樣了,田信還覺得自己委屈,看看回封國路上唱的詩,彷彿沒殺來敏,來敏似乎佔了天大便宜一樣。

現在又要繼嗣虞夏國祚,這樣的同祖大腿不抱,豈不是糊塗的無可救藥?

胡潛略作考慮,說:“陛下,夏商周皆軒轅黃帝后裔,黃帝之孫高陽氏顓頊乃虞夏之先。顓頊從侄高辛氏帝嚳有子四人,大子名鷙,是爲帝鷙,早崩,又帝嚳四子堯繼位,是爲帝堯。帝嚳二子名棄,是姬周之先;三子名契,是殷商之先。”

“故姬周、殷商皆帝嚳後裔,兄弟邦國也。”

“高陽氏有後裔名董父,善養龍,遂世居河東爲豢龍氏。”

這個時候劉備開口:“朕知道這些,我劉氏之祖隨豢龍氏學養龍,是爲御龍氏。”

“是,豢龍氏後爲關龍氏,同音異字而已。漢壽侯大將軍乃關龍逄後裔,有族譜爲證,當世共知之事。”

胡潛講明白譜系,遂說:“故,關氏亦軒轅黃帝之後,嗣奉殷商國祚並無不妥。”

繞了這麼遠,引了司馬遷的《史記》,只用一個同爲黃帝之後的理由嗣奉殷商……讓胡潛也有些不好意思,垂着頭。

孟光、許慈有默契互看一眼,眼眉含笑,彷彿看了一場幽默喜劇。

“嗯,看來朕前後得雲長、翼德、孝先輔佐,乃系天命。”

劉備一本正經說:“擬詔。”

外圍旁聽這一切的尚書令劉巴上前施禮:“陛下,臣以爲不妥。”

劉備只是瞥一眼劉巴,去看劉巴身後的鄧芝、蔣琬:“擬詔。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

鄧芝、蔣琬兩人一人研墨,一人提筆書寫,聽劉備口述,醞釀文字,製成策封詔書。

這是策封,不是冊封。

“漢壽侯羽,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羣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羽爲宋公,興滅繼絕,以承殷商宗廟,爲漢三恪,亦賓亦輔,休慼與共。策羽長子平商侯,次子興襲承漢壽侯國如舊。”

“西鄉侯飛,朕承天序,繼統大業。今以飛爲衛公,興滅繼絕,以承姬周宗廟,爲漢三恪,世爲藩輔。策飛次子紹周侯,長子苞襲承西鄉侯國如舊。”

“武當侯信,朕統漢序,膺順天命。今以信爲夏侯,興滅繼絕,以承虞夏宗廟,爲漢三恪,世爲藩輔。領武當侯國如舊,待卿子襲承夏侯,再行遷拜陳公。”

食邑多少已經不需要計較,這都是封國,能養民多少全靠如何治理。

不是單獨給一個公爵,而是一公兩侯。公國可能三五個縣,侯國則是一縣。

僅僅這道策封詔書,關張田三個家族會穩穩裂土割走十五個縣爲封國,再算上兩位公主割走的封邑……

不管是孟光、許慈,還是蔣琬、鄧芝,此刻心裡都有些酸酸的。

可以預料的是,明年北伐戰役期間,魏軍要倒黴了。

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四百章 衛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九十三章 畫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四十章 糜芳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八章 文字第四百章 衛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五十章 計較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三百二十四章 相遇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九十四章 議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五十二章 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