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十二年。在瀛洲平定後,大梁已成爲東至瀛洲,北抵北冥,西至鹹海,南至爪哇,縱橫萬里的龐大帝國。儘管在這樣的疆域中大梁實際實行郡縣制的疆域只有前朝大漢十三州外加緬州和東青州,其餘疆域都是封國和稱臣的藩邦管理。但卻都處於大梁實際控制之中,因爲無論在日落之地的鹹海之濱,日出之地的瀛洲四國島,還是常年冰封的北冥之濱,亦或是四季如夏的爪哇,都有大梁朝廷直屬官軍的據點和監視當地番邦封國的官員。
要知道,如此大的地域是馮宇短短二十年不到時間打下的。許多大梁的新疆域被控制佔領後,並不意味着就長治久安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和鞏固,調整它們。馮宇遂將國號改爲文治,意爲休兵止戈,文治天下之意。
時光匆匆,轉眼就到了文治三年。這三年來,大梁再也沒有增加過新的疆域,也沒有更多新的對外征戰。但這並不意外着馮宇享受了三年悠閒的帝王生活。相反這三年比他此前十二年還要勞心勞力。
郡縣管理的十五州官員選拔,規避地方豪強和世家大族壟斷地方權力,常備軍兵士的調配,農地分配,商稅的定製等等內政無疑是個巨大的工作量。當然這些馮宇不可能親力親爲,即使大多決斷也由左丞相諸葛亮來定奪,成百上千的四品以上的官員來督辦,成千上萬的官吏來執行,但依舊耗費了馮宇無窮無盡的精力。
除此,還有廣大的番屬之地,幾大長使府等更是有事要做。尤其是北府,西府。當初馮宇爲了快速控制這兩塊廣大的區域,放權讓這兩府最高官長去做。但這也導致這兩個區域的地方勢力錯綜複雜,要做好平衡和長治久安,如同將一團亂麻捋順了般困難。好在最終馮宇還是憑藉自己的兩世學識和一批精幹文臣的鼎力相助,鞏固了大梁在這兩塊區域的統治。呂布和馬超以及他們的部將們也被召回了中原腹地,更換了一批新的將領和官員坐鎮北冥城和藍氏城。
……
文治三年的除夕時節,白雪滿地的長安城已是洋溢着一片節日的喜慶氣氛。萬里之外的信(印)度河口卻有一處營壘。
說是營壘,但經過多年營建,實際上已經是一座軍鎮城池。城池內設施一應俱全,還建有內置港口,由水道水門通往城外的水面。這裡日常屯有一個軍團建制的樑軍步騎和一支樑軍西洋艦隊的分艦隊。不過,這個樑軍軍團雖是陸地做戰部隊,但卻是隸屬於林濤所統轄的西洋艦隊。所以整個軍鎮,無論步騎戰船,指揮權全部在這個名爲西河口的軍鎮將官手中。
在西河口北八十餘里處有一個塢堡。這個塢堡正好卡在蘇萊曼山脈南端濱海的豁口上,此處是波斯高原通往身毒次大陸的唯二兩個山口之一。另外一個是興都庫什山脈。
塢堡內常年屯守有百餘名樑軍兵士,他們直屬於南邊的西河口軍鎮管轄。
此時這座塢堡內同樣充滿着節日氣氛。正是午飯時間,樑軍兵士們三五成羣的圍坐在大院之中,一邊吃着飯一邊曬着太陽。他們都是萬里迢迢從中原來此的大梁本土兵士,而非本地土著中招募。
一羣兵士中的一個老卒放下手中的粥碗,啃了口夾着肥肉的大餅,含糊不清的對着另外一名年輕的後生道:“謝三蛋,汝過了年是不是就服役期滿了,可以回中原了。”
那名叫謝三蛋的掰着手指一算道:“不錯,開了春,某就是來此三年整了,算是服役期滿了。就可以回家鄉了。”
其餘人聽了此話紛紛恭喜了起來,有人還說道:“平日裡,就見你也沒多少開銷,如此三年下來的餉銀一定積攢了不少,加上朝廷的一次性安家費,也能在老家購幾畝田產,娶個老婆了。”
這叫謝三蛋的臉一紅道:“娶不娶老婆的,俺倒沒多想,關鍵是服役完了日後能安心服伺爹孃了。”接着他話鋒一轉,對那老卒說道:“趙隊率,您老人家在這呆多少年了,爲何不見你申請退伍回鄉啊。難道您這麼多年錢還沒賺夠?”
旁邊的人聽了他的話,都笑着起鬨起來道:“老趙在這幹了六年多了吧,他屬於募兵,餉銀是我們的三倍,他除了日常喝點小酒,也不見他常去附近的胡人城中消遣。如此節省,想必積累的銀子回鄉便能做個鄉間小財主。可卻沒見他有回鄉的打算,難道是在這看上了哪個貴霜女子。”
說到女人,這些兵卒頓時就跑了題,從胡女,漢女扯到中土十五州何處出美女。那趙隊率卻神色黯然起來,他稀溜溜喝了一大口粥方纔說道:“某老人家不回鄉是因爲某已經沒有家人了,甚至某都不知道家鄉在何處。”
衆人一聽都住了口,那老趙繼續說道:“某小時候,中原大疫,十室九空。家人帶着那時還年幼的我加入了流民團,向南方逃荒試圖尋到一條活路。但最後只剩某一個人,只能賣身荊州世家大族做了僕傭。後來當今聖上在漢建安年間入住荊州,那世家大族也因爲跟隨劉備而敗亡,某因此入了樑軍,一直隨着部隊轉戰南北,於百戰中辛免於一死。而後自願被分配到此處,在這一呆就是六年。這個地方可以說是某人生中呆的最長的地方。所以某的故鄉就是此處,自然是不想離開。待某年齡到了必須退役的時,便在附近胡人城中盤間店鋪,購置間房舍,了此餘生。”
衆人一聽皆唏噓不已。當下,樑軍的軍制已被馮宇大幅改革。分爲募用兵和徵用兵,前者採取志願形式募集,後者卻是中原所有條件符合的家戶必須承擔的義務,服役期三年。
之所以兩種兵制並行是因爲,軍隊需要老兵,尤其是下層將校。但若是所有兵士都由老兵充當常年服役,那就沒有多少人心甘情願的來當兵,不可能滿足的了大梁維持三十萬常規軍規模的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