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諸侯亂則漢室亡

這年頭,號令一方的使君令守們,與佔山爲王的盜賊匪徒一樣,都是雄據一方,自成一體的割據勢力。

若嚴格按十年前的大漢律法標準,馮宇系統面板顯示的天下四十三家勢力,包括馮宇自己在內。有一個算一個,都夠格稱的上朝廷反賊。所以,朝廷不可能再按之前的律法來“要求”諸侯。

那麼蔡邕口中的“二袁已現反意”,就只能是指袁紹,袁術要公開僭越改元稱帝,反叛漢室了。

若說只有袁術一人如此,馮宇根本就不會意外,因爲原世界歷史上袁術本就如此做過。但現在蔡邕說的是二袁都是如此,那這就和原世界的歷史相差太大了。

不過馮宇也就是驚詫了一下,很快就會意過來。

自他誅殺李傕郭汜二賊後,歷史走向就與原世界的走向偏差越來越大。甚至連朝廷年號出現順序和時間都不一樣了。按原歷史,初平之後應該是興平,而現在直接跳到建安年。那麼袁紹試圖僭號也就不足爲怪了。

當下,馮宇想知道事情更多細節,於是問道:“朝廷從何處看出袁紹,袁術二人已有反意的?”

此時,蔡邕已在涼亭中坐定,一邊品着茶湯,一邊將事情從頭到尾,原原本本的講述了遍。

原來,就在馮宇從徐州返回不久。宛都的朝廷諸公就商定了一件事---派出朝廷使節,前往各個諸侯處授予符節印綬,承認他們的那些名號,官職。同時,向諸侯頒佈休兵止戰的詔令,內容是朝廷承認的諸侯之間不得私自刀兵相見。

這些名號,官職大部分都是被他人表奏舉薦,卻從未得到朝廷回覆的。少部分是自封而來。也有極少部分是董卓把持朝廷時封任,卻並沒有經過正規拜授儀式的名號官職。

當然,不是每個勢力都能得到朝廷承認。比如董卓李傕郭汜的西涼殘部,就不在此列。還有實力過小的勢力也被過濾忽略掉。

馮宇聽到這,點點頭。這個事蔡邕之前來築城時也跟他說過。他也認爲此舉是朝廷的明智之舉,同時也有利於他那個天下大局的規劃。

現在只有五千兵力的朝廷,就算有馮宇鼎力相助。清除所有割據勢力,將天下恢復到之前皇權集中的時代。在地廣人稀的狀態沒改變之前,也不大可能做到。

更何況馮宇也有沒匡扶漢室,讓劉漢王朝恢復到之前皇權集中時代的這個想法。

朝廷即使不承認這些諸侯,他們也是現實存在的。如此反而削弱了朝廷已經繆繆無幾的威望。

相反若是漢室效仿周天子,朝廷承認一些主要諸侯的名號和現狀。將他們的割據現狀演化爲一種合法分封,以此換取他們對漢室天下共主地位的認同。無疑是漢室當下最佳的選擇。

這樣一來,漢室雖沒有實力,也沒有條件清除各個諸侯。但卻能以天下共主的地位,引導整合他們達成一種均勢平衡,維持現狀。不至於讓某個勢力實力過大而取代漢室。客觀上,也能讓天下百姓休生養息,恢復人口。

蔡邕見馮宇只點頭,並沒發表自己意見,便繼續講了下去:

“不料,朝廷派往壽春袁術處的使節被袁術扣押,下入大牢。派往鄴城袁紹處的使節沒被扣押,但被重打五十軍棍,驅趕了回來。”

“那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

“袁術那邊不知道,但袁紹這邊。據回來的使節所說,他剛到達鄴城的前幾日,袁紹還以禮相待。但後來突然召見他,聲稱如今宛都的朝廷是被幾個公卿把持着,是傀儡朝廷,漢室實際已亡。他袁紹不承認宛都朝廷。”

蔡邕說到這,擡眼望向馮宇說道:“這都是袁紹的公開的藉口,實際的原由肯定不是如此。賢婿能否猜到這二袁的真實想法?”

馮宇沉吟思緒片刻,答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這些促使二袁野心膨脹,心懷異志。他們也非蠢蛋,尤其是袁紹,在時機成熟之前不會將此野心公開顯露出來。”

馮宇喝口茶湯,繼續說道:“但自朝廷遷都宛城後,漢室雖然不可能奪諸侯之權,集於掌中。但天下共主的地位日益增強,如此一來將大大妨礙二袁的野心實現。

尤其是此次朝廷公開派出使節,前往各諸侯處進行拜授儀式,頒佈休兵止戰詔令,取得天下諸侯共識的行爲,更讓二袁爲自己野心無法實現而惶惶不安。”

蔡邕怒道:“所以,他們要在天下諸侯面前做個姿態,打擊漢室的威望,瓦解諸侯與諸侯,漢室與諸侯間的共識。爲將來他們實現取代漢室的野心鋪路!”

“不錯。若是漢室亡,則諸侯亡。諸侯亂,則漢室亡的天下共識達成,二袁的野心就不可能實現的了…”馮宇說到這,便將話語停住。

實際上,他藏在心中的後半段話是:

即使漢室亡了,也不是所有諸侯會亡,會剩下幾家均分天下。二袁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像嬴政和劉邦一樣一統天下。因爲人口太稀薄。

這個道理舉個例子很好理解,一萬人集中在一座城池之中,很好統治。將他們散佈在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呢?散佈在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呢?人都不一定能找到,如何集中統治他們的權力?

先周採用分封制而不是郡縣制不一定是周天子沒那個頭腦,而是人口和交通所限,他有那個想法也不可能做到。

蔡邕聽到這,臉色變的煞白,結結巴巴說道:“這…這二袁的勢力有多大,汝…汝應該是知道的,還有那兗州曹操也和袁紹是盟友。汝要公開…要朝廷公開發詔討伐他們?”

兩袁加一曹,即使有馮宇做後盾,南陽宛城的朝廷也難以抵擋。又有哪路諸侯敢去惹他們?

第524章 眼見爲實第1047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422章 吳魏來使第479章 蹦極的心情第1060章 白旗第340章 薩摩亞的毛利人第915章 衝出大沼澤第876章 主動中伏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353章 將計就計的聚殲第204章 南安城下第658章 曹丕震怒第1123章 釣魚確證第188章 蜀王第094章 伏擊第685章 大將軍第850章 羅馬皇帝第223章 通信第017章 窮追不捨的荊州軍第1025章 敏感時刻第025章 隨機應變和兵不血刃第191章 嚴顏陷圍第712章 反殺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1075章 誰中誰的計第172章 巨大的口袋第1043章 墨西拿海峽第055章 追兵第550章 破江第1068章 誆營第1038章 偷運艦船第307章 自作主張的石彪第378章 僞裝的輜重車第865章 瓜德爾大海戰第035章 一舉兩得第487章 捨不得用的鷹隼飛軍第419章 安達曼海的對峙第291章 卑格米人第1130章 “玉石俱焚”的決定第810章 西河口之圍第001章 獵場試牛刀第386章 峽口狙擊第400章 安達曼海的控制權第985章 塔樓第634章 虎癡遇阻第565章 深深的恐懼第040章 岌岌可危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412章 坦賈武爾的宮廷第653章 紅光一閃第350章 冬日奇襲第811章 水門夜襲第854章 陳調被俘第611章 謊報軍情第213章 鏖戰成都第1064章 分兵奪糧第833章 馬超的反擊第345章 大量的獨木舟第695章 大局已定第088章 道可道第203章 朱羅帝國第405章 未知的陸地第1104章 下策第396章 宛都密謀第774章 雙管齊下第911章 四面圍攻第386章 峽口狙擊第311章 遠洋者第441章 孟起受困第977章 紅頭髮第523章 絕境第846章 街巷中的鏖戰第1004章 歷史的差異第059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101章 老子的歸老子第465章 藍氏城血戰(下)第1073章 故伎重演第1144章 無心插柳的決戰第502章 不可複製的戰術第1096章 十字架第185章 王庭之變第836章 孤軍被圍第058章 想搶就搶要燒就燒第344章 千人斬第514章 海上遭遇第253章 單刀直入第316章 征服者第334章 木船屠城第834章 玩個大的第264章 西邊的大海第936章 沙牆和壕溝間的屠場第487章 捨不得用的鷹隼飛軍第848章 難兄難弟第076章 單刀直入第043章 和談第425章 謊言第986章 攻防激戰第1123章 釣魚確證第757章 海龜島第307章 自作主張的石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