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遣發兵徐庶謀進

高二孃十分不服,道:“你以力取,我以速取,力與速誰高誰下,未爲可知呢……”

呂青與他辯駁起來。兩人說的嗆上了,還較上了勁,說等進了城,別的不幹,先上演武場比試一下再說。

對武藝,呂青可是半點不讓。

高二孃還叫着說,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別以爲她身板小,就輕視她,等吃了虧,好叫他知道厲害。可別給郭將軍丟了臉就鬧笑話了。

郭娘子未發一言,嘴角卻微微上勾。

“這位郭將軍雖是女子,可是,不說話,也叫人心裡發怵,”吉平低聲對蒯良道:“不料她對小將們倒是和藹可親。”

蒯良道:“面色嚴肅的人,未必就心裡也嚴肅。只是這樣的人,並不討喜罷了。聽聞高順也是如此。以往可不討呂布的喜歡。將他打發的遠遠的,可是卻一等一的忠心。”

吉平點了點頭,道:“高順這般性情,竟生出一個這麼活潑的女兒來。倒也稀罕。”

蒯良卻是看到徐州的第二代起來了,那種感覺是十分強烈的。

而荊州則是青黃不接。老的老,小的小,老的撐不住,小的則擔不了重任。以至於整個的斷層。

進了壽春城,袁耀親自帶着人到城門下來接。

“拜見袁將軍,”蒯良道。

“使者速請起,耀萬受不起,”袁耀一身戎裝,十分沉穩,道:“速請入城吧,元直已恭候多時了!”

“請!”蒯良忙道。

一時入了城,徐庶早在府外迎接,見到人,忙迎上前來道:“子柔,久聞子柔之名,今見之,好一表人材是也!”

蒯良也打量着徐庶,見他風度翩翩,有君子之範,心中也十分讚賞,笑道:“元直之名,久聞矣。”

“速請入座,今日真是失禮了。還請讓庶與袁將軍爲子柔接風洗塵!”徐庶拉着蒯良的手,心中十分歡喜。

袁耀則延請吉平也入座。

一時坐下,徐庶與蒯良說着劉琦的事,而袁耀則問候劉表的病情,吉平一一答了,對袁耀道:“若得精細照料,拖幾載不難。”

袁耀聽了,鬆了一口氣。

吉平後面的話卻沒說,若是勞心竭慮的,別說幾年,幾個月都夠嗆。

“袁將軍與劉公子交好?!”吉平道。

“是,”袁耀道:“在徐州時,常同出入,共治學,引爲知己。故而替他憂心其父病體。”

“原來如此。”吉平見他眉目清俊,眼中無邪,心裡倒是欣賞了三分。那袁術雖死了,可是倒教養出一個好兒子。這般君子品格,與這徐庶倒是將相和。這二人合力,淮南一帶,的確無需憂心。

席畢,徐庶便與蒯良促膝長談半宿,第二天,才另派人護送蒯良去徐州與劉琦相見。

蒯良要與吉平道別了,吉平去送他,道:“救命之恩,平謹記於心。此去君必能安荊州。願君遂意,是平之祝願!”

蒯良拱手道:“吉先生珍重!定還有相見之日!”

吉平紅了眼眶,看着蒯良的車馬走了。

結果高二孃也騎馬出來了,身後跟着百餘親兵,護送着傷兵,還有廣陵兵的骨灰等遺物。

“吉先生,我也要回廣陵去了,”高二孃下馬來,此時卻不想再與他嗆聲,道:“吉先生若去彭城,還請多助我師父。”

吉平應了,道:“怎麼如此着急回廣陵去?!”

“徐大人言孫策必在荊州與廣陵外伺機而動,我心裡不放心,得加急回去。”高二孃道:“我有一言,願先生一聽。醫道向來爲巫道,小道,邪道,連不同系的醫者之間也相互傾壓,排擠,久之,而不得叫醫術兼容幷蓄,發揚廣大,甚至因此而斷了傳承,此都是醫者的敝帚自珍,咎由自取。就連吉先生爲太醫,也是許都城內的旁觀者。這些,難道不是身爲醫者的恥辱和責任嗎?!”

高二孃道:“我無心於醫道,醉心於將才,只想建功立業,然也心中牽掛醫道,唯恐繼續淪落爲小道,醫道末微,百姓更不得治與存,天下大失也。願吉先生思之。倘若只以舊念而排擠我師父,我無話可說。若能與我師父相合,傳道授業,也許醫術會有更長足的進步!”

吉平若有所思,道:“我觀你醫術過得去,爲何棄醫從軍?!”

“天下亂,家國無存,三千道皆微末,願以身死爲誓,保家衛國,才能讓後方無憂……”高二孃道:“將來天下太平,醫術定能長足發展,治癒萬民。這是我的志向。”

吉平心中震撼。

高二孃重新上了馬,拱手道:“保重。告辭!”

她急着趕路回去,帶着簡從很快走了,沒有車馬拖累,速度就顯得快得多了,一會兒便不見了蹤影。

呂青騎馬出了城,沒有追去,只是目送之離開。

他下了馬,道:“吉先生,請入城吧。”

吉平心中一酸,不知道爲啥,心中不捨的很,這一段經歷,讓他改變了很多很多的看法。

具體是怎麼改的,他也說不清,但真的是很多很多的都改變了。

吉平道:“呂將軍,老夫也想去彭城,還請呂將軍派一二車隊護送我去。”

呂青笑道:“先生安心,既知先生之意,將軍已經寫信往彭城方向去了。隨即便安排人護送,那邊也有人接應。並不敢慢待老先生。”

吉平笑道:“但願那華佗別不敢叫我去纔好。不行,我得趁他沒反應過來,速去!”

呂青笑,自己卻沒再上馬,一手爲他牽馬,一手牽着自己的馬隨後,年紀雖輕,也得重用,卻如此有禮貌,叫吉平十分意外,便道:“呂小將軍何必如此,如今執護一方爲將才,而平,不過是被驅逐之人也,何德何能敢叫小將軍如此相待?!”

呂青道:“高二孃說先生的醫術與華佗不分高下,既是如此德重望高的人,有何牽不得馬?況且先生是長,我爲晚輩,該當如此!”

吉平心裡竟不知何感受,訥訥道:“她對我多有不屑,不料心中竟以爲我與她師父齊平。”

“徐州人多數如此,私交不影響公義。看不慣先生,有此學術爭執是事實,可是心中尊敬先生的才德,也是事實。些許小事,並不影響大事。”呂青道。

吉平一怔,哈哈大笑,道:“倒是我誤了,有人公私不分,但也有人公私分的很清。”

他一時八卦起來,道:“徐州也有很多人不和的嗎?!”

“有啊,多的是呢,但是才能上無可指摘,因此,也只是嘴上罵兩句,但不會背地裡捅刀子,這一種就犯忌了。”呂青道。

“看來你們徐州上下,很敬畏那位女公子,”吉平嘆道:“都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若上有威儀,公私分明,底下人也都會公私分明,以公私不分爲恥!”

呂青點了點頭,眼睛很亮,道:“長姐對這一點,拎的可清了。”

吉平也知道他是逃奴出身,能有此際遇,而賜名姓爲呂氏之人,用人的確不拘一格的很,這一點,確實是讓人敬佩。因此心裡也生了些好奇心。

“你這位姐姐,也很重視技巧匠術,醫者農事?!”吉平道,“我倒好奇,她是怎麼留華佗的。”

呂青道:“怎麼留住華佗,我並不知,只是卻知道,長姐很重視士農工商以及醫術的發展。徐州推出了人才科舉制,其中就有一科爲醫,考上的人可進醫學院學習,將來進醫館治人。長姐在這方面,很厲害,她指導了一條條的循環制度,長此以往,各行各業,都會重新蒸蒸日上的。”

“如今天下亂,百業廢,令人嘆息……倘她真能如此,爲不世之功。”吉平道:“漢室中人,興黃老之道,她好像並非如此。”

呂青沒有回答,反正不是黃老之道,也不會是儒家之道就是了。

也許她內心所遵循的道,只是興之道。

進了城,送吉平回了館驛住下,吉平卻呆不住,心裡有了要去的地方,哪裡還能呆在壽春?!因此便忙不迭的要袁耀派人送他去彭城。

袁耀本想招待幾日,不料他是片刻等不得,便只好派了五十人,送他去彭城。所幸這徐州與淮南境內都甚爲安全,五十人足夠了。

吉平便迫不及待的一路往彭城去了。

袁耀送走吉平,這才尋徐庶說話,道:“元直,孫策可會叩關?!”

“必會!”徐庶道:“然無須憂慮,陳登足智多謀,必能守。”

袁耀道:“高氏二孃總歸年紀甚小。”

“她雖年幼,意志恐非一般人可比。”徐庶笑道:“將軍對女子之舊識該更進了,不然下次見到這小丫頭,恐無意之中會得罪她。女子本事且不論,只說這記仇的個性,你我可吃不消!”

袁耀一時也聽笑了,道:“她年少,還未定性。心性卻無比堅韌。心中也有計劃。我本想送她回徐州,她卻執意去廣陵,只是怕她年幼冒進,恐有閃失。”

“倘冒進,便不是爲上將之才,”徐庶道:“若是,定不輸呂青。陳登會護着她的。”

袁耀點了點頭,有陳登在,也必無閃失。

“孫策勇,只一人勇,而陳登身邊無大將才,卻爲守勢,力勢平衡既可,廣陵無需憂慮。”徐庶道:“算時日,該令郭娘子與呂青分兵去包劉備是也。”

袁耀道:“他會來淮南境內嗎?!”

徐庶道:“若來,阻之。若不來,追之!就算伐無功,到底能消滅實力。”

袁耀心道,荊州這般謀劃,都能叫劉備逃出來,這人也算是天助了。

徐庶招來郭娘子和呂青,發了軍令下去,郭娘子領後軍,策應呂青前鋒。呂青則要出淮南境,往襄陽的必經之路去,不管遇着誰,能損耗就損耗實力,當然要以保存自己實力爲主,若不能敵,便走,若敵疲時,便攻。便宜行事。

呂青極爲穩重,領命應下了。

徐庶對郭娘子道:“馬超已接近淮南交界,若遇之,可合兵,共狩獵劉備大軍,只是諸葛亮多謀,不可輕敵!”

郭娘子就更加穩重了,道:“定不辱命!”

二人領了軍令,領兵去了。

徐庶看着這地圖,道:“庶雖欲從軍去前線,只是恐後方有閃失。諸葛亮一向多詐計,他可能會另闢奚徑而以進爲退。”

袁耀道:“他會攻淮南?!”

徐庶道:“狼顧於外,若不消滅,一怕後患,二怕若不能消滅,又恐逼急,會越牆而進,我境反受其害。”

袁耀道:“此時元直恐,想必這漢中,也如是!惜不能與之合力,若能,必能剿滅劉備。”

“難吶,”徐庶嘆道:“在荊州時,纔是真正黃金之時,錯過,便很難了,只能儘量削其羽翼。關張二將甚勇,主公不在,難有人可與之敵也!”

“紀靈與馬超皆不能敵?!”袁耀道:“加上呂青和郭娘子呢?!”

徐庶沉吟道:“雖可能殺關張二將,可我方若付出這諸多將力,以後何人守淮南。”

袁耀道:“不錯,是耀錯慮矣。如此看來,這荊州與劉備二者,要等以後,主公與女公子回,再一一定之了。”

徐庶點頭,若能守住淮南,便已是功了。若是急進,把呂青,馬超,郭娘子,還有紀靈等人都給折了,只爲一個劉備,可不划算!

徐州正是用人之際,徐庶寧願保守一點,也不能急進,到最後無人時,反而連淮南也守不住。

進與守,有時候,真的考量極多。

錯過了荊州的黃金時期,也只能認命了。徐庶再不甘,也只能盡力消滅劉備的實力,唯此而已。但死磕,不惜代價,實在是沒這個必要。至少現在不能!

進退得宜,方能長久。

袁耀很聽徐庶的意見,他也在慢慢的上手這邊的事務,他雖不是多麼進取的人,但對淮南之內,很盡心的內治。

這一帶,漸漸的民安,百姓也算安居樂業。

袁耀的個性非常適合守成,所以他需要徐庶,不然對外事,有時候也會遲疑下不了決斷。但他內治是一個好手,會安排人修理河道,防明春水漲,還會有水患,對於農業方面,也很用心,他極適於防守。壽春與淮南的兵道防守,他十分精道,也慢慢的適應了這個身份。

第123章 我爹是呂布123第964章 混水摸魚雙中計第545章 臧霸挽留趙子龍第1045章 三將合圍殺文丑第807章 郭奉孝定上下計第813章 仲達舉賢不避親第229章 我爹是呂布229第240章 我爹是呂布240(加更)第994章 顏良急來救張郃第890章 大義滅親勸審榮第841章 疾行軍呂嫺定計第907章 虛情假意應官職第171章 我爹是呂布171第873章 不分敵我袁兵哀第681章 蘇飛奔襲遇埋伏第1049章 妖風大作呂布躁第1036章 用降將指咽喉計第238章 我爹是呂布238第1139章 曹植爲質於陣前第301章 我爹是呂布301第1180章 擅制衡張遼進鄴第121章 我爹是呂布121第346章 我爹是呂布346第065章 我爹是呂布65第087章 我爹是呂布87第664章 欲急攻城得渡口第459章 施恩圖報得一諾第922章 高覽淳于瓊遇伏第281章 我爹是呂布281第772章 亮寶刀華佗得意第300章 我爹是呂布300第1181章 活在現實司馬懿第423章 禍起蕭牆增內耗第079章 我爹是呂布79第1188章 張遼夏侯淵結怨第468章 呂布回徐約赴宴第965章 許攸挑破呂布怒第1182章 橫看豎看都不看第479章 借刀殺人孔明計第305章 我爹是呂布305第234章 我爹是呂布234第693章 仲謀有謀擅忍耐第750章 計中計誰中埋伏第584章 呂嫺挖坑禰衡跳第336章 我爹是呂布336第980章 許攸逃出虎威軍第526章 淺論正身與正義第340章 我爹是呂布340第057章 我爹是呂布57第152章 我爹是呂布152第962章 司馬懿釋放煙幕第1177章 徐州軍軍營日常2第910章 失府庫審配失算第1037章 爭先後發兵鄴城第883章 雙管齊下無雙計第754章 階下囚與座上賓第368章 我爹是呂布368第852章 敵軍入林探方位第118章 我爹是呂布118第142章 我爹是呂布142第1186章 程昱張遼崩心態第754章 階下囚與座上賓第538章 連哄帶騙捧龐統第057章 我爹是呂布57第877章 角逐死力衝袁營第858章 趙子龍又挑一將第865章 密步署分頭行動第102章 我爹是呂布102第743章 苦肉計解軍心變第629章 狼於外張魯頭禿第146章 我爹是呂布146第1127章 展現無懼逼荀彧第964章 混水摸魚雙中計第938章 棄義而逃聲不吭第025章 我爹是呂布25第916章 司馬懿意不在鄴第499章 袁本初怒而宣戰第718章 虛張聲勢衝船過第288章 我爹是呂布288第788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179章 我爹是呂布179第911章 鄴城破程昱驚心第802章 聞首捷呂嫺軍喜第1139章 曹植爲質於陣前第622章 伊藉求救關雲長第818章 馬騰會盟見呂布第070章 我爹是呂布70第994章 顏良急來救張郃第705章 借刀殺人嫁衣裳第243章 我爹是呂布243第442章 四方樹敵結盟崩第1181章 活在現實司馬懿第1176章 徐州軍軍營日常1第666章 大忠似奸正不足第1022章 顏良落荒而逃谷第944章 趙雲赴宴會曹真第288章 我爹是呂布288第1078章 白馬城下罵張繡第838章 完美趙雲禰衡寂第1088章 袁熙脫身往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