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江東意動(一)

今天小弟生日,第二更或許會晚些奉上,小弟非常感謝各位大大一直以來的支持!!!之後一連數日,韓玄借黃忠威名、忠名,於長沙傳報劉備與劉琦聯合叛逆之舉,黃忠在長沙名望極高,一時間多有誤信之軍民。

與此同時,劉備與諸葛亮協同諸將進入襄陽城內,得軍民相望而迎,熱情高呼之聲,震盪襄陽。

進入郡治大殿,劉備召見劉琮還有一衆荊州文武,蒯氏兄弟在殿前宣告劉表遺命,當荊州衆臣得知,蔡瑁竟擅改遺命,皆大驚失色。

劉琮哭泣跪地,磕頭認罪,告之劉備,此全乃蔡瑁一手操縱,與他無關,他願應從先父遺命,將荊州之主之位還予其兄劉琦。

劉備諒在劉琮乃劉表之子,免其死罪,一衆荊州文武皆誓言,願受劉琦統領。

劉備穩住政局,遂派人進往江夏邀劉琦趕回襄陽登位,劉琦聽報,遂與陳式往襄陽進發,留劉封鎮守江夏。

其後,劉琦登上荊州之主大位,便與劉備、諸葛亮商議討伐蔡瑁之事,這時有一兵士急急來報道:“報!主公,府外有一將自稱是長沙城門校尉,有要事來稟!”

劉琦聞言,當即望向劉備,劉備略一點頭,便聽劉琦說道:“請其入內!”

少頃,一身長九尺,體格彪悍,衣甲殘破之將入得內來,敘禮畢,魏延當即將長沙之事娓娓道來,最後還表達了欲投效劉備之意。

劉備見魏延爲人忠義,且武藝不凡,心下歡喜,正欲接納,猝然間,卻諸葛亮驟然暴喝道:“左右,將此人推下斬之!!!”

劉備聞言頓時大驚,忙問道:“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

諸葛亮那雙如能料定一切的眼眸,驟然爆射兩道精光,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劉備對魏延頗爲看重,當即求情道:“此人乃有功之人,且其主動來投,若斬此人,恐欲投我者皆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

諸葛亮聞言眉頭一皺,隨即羽扇遙指魏延而道:“吾今饒你性命,你需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必取你首級!”

魏延冷汗直流,唯唯諾諾而退,想起昔日北方來人的預言,魏延頓覺驚爲天人,同時,想到與那人的約定,魏延不覺有些後悔起來!

對於長沙變故,劉備和劉琦皆束手無策,兩人不約而同望向諸葛亮,卻見諸葛亮輕搖羽扇,彷彿一切皆有料定般說了一句。

“欲平長沙,大公子乃是成事關鍵!!!”

兩人不解,又是追問,卻聽諸葛亮故顯神秘而道:“不可說!不可說!!一切到時自會知曉!!!”

商議初定,劉軍便放出風聲,欲集五萬大軍征討蔡瑁,蔡瑁聞得,頓時大驚,當即聚集衆臣,商議求救江東之事。

商議落定,蔡瑁以鄧義爲使者,不日,登船往江東吳郡而去,而在半月前,忽有荊州細作趕回江東來報孫權。

孫權聞得劉表已逝,荊州大亂,劉備正與蔡瑁激戰於荊州,頓時大喜,遂聚衆於殿下商議。

“劉表逝,時下荊州大亂,正是我江東奪取荊州的大好時機,我欲出兵攻取,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顧雍聽言,起身出席,拱手作揖,凝聲而道:“我江東與荊州有世仇,時下荊州大亂正是進取之時,況且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若能得之,便可直搗中原,締造帝王霸業!”

“此等大好時機,十年難得一遇,我等豈能讓其白白流失!依我所見,即日便可於柴桑調配集合兵馬,進攻江夏,先取根基!”

“哈哈...元嘆之言甚合我意!如此我便依你言,即日準備荊州戰事!!”

孫權聽言大喜,一拍奏案正欲敲定北征荊州之事,就在此時,張昭忽然起身而道。

“主公且慢!荊州雖亂,但蔡氏一族勢大,手握十餘萬兵馬,只怕不日將剿滅劉備,平定荊州!我等若貿然攻取,縱能得一郡一城,日後卻要面對蔡氏十幾萬大軍!”

“時下,我江東與曹賊對峙淮南,若於荊州久戰,損兵耗糧,即使最後得之荊州之地,那時曹操大軍正銳,其必犯荊州!!即時我等又該如何應付?!!”

孫權深深地吸了一口大氣,碧眼中隱隱有火焰在跳,正欲發作,卻聽周瑜朗聲笑道:“子布言之過早,我看卻是未必!”

張昭見是周瑜,恭敬地先施一禮,周瑜亦作揖回禮,隨後張昭問道:“大都督言下何意?”

“依我所見!蔡瑁雖是勢大,但其麾下並無可用之才,反之劉備麾下關、張、趙三將皆是絕世悍將,能於萬軍之內取敵將首級,如囊中探物!”

“且前些時日聽聞劉備麾下得之一曠世之才,此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其人深通韜略,荊州之人皆贊其智高勝妖,劉備得其相輔,如虎添翼!”

“加之劉備在荊州深得人心,若是與蔡瑁對敵,必有多方人馬相投,只怕那蔡瑁縱有十幾萬兵馬在手,亦非是劉玄德之對手!”

周瑜淡然而笑,細細分析道,張昭聽得諸葛亮之名,臉色微微一沉,遂望向席下的諸葛瑾。

“子瑜我曾聽聞你言,你有一弟,有驚天動地之智,出神入化之謀,乃當世奇才!這諸葛孔明這般了得,可否正是你弟耶?”

諸葛瑾聽言,忙起身施禮,凝神而道:“回稟張公,諸葛孔明,正是瑾之二弟,亦是瑾前番所言之人!”

“依你之見,你弟才學若何?”

“我二弟號臥龍,學謀略、兵法於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學陣法、用兵於荊州大賢黃承彥,荊州曾有童謠,言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即可平天下!”

諸葛瑾話音剛落,周瑜便是朗聲大笑起來,孫權與周瑜相視一眼,亦隨之而笑。

周瑜笑畢,眼中帶着幾分輕蔑之色而道:“荒謬至極!單憑一己之力便可平定天下,這等荒謬之言,亦只能欺瞞三歲孩童,若真如此,那諸葛孔明豈不可堪比百萬大軍?!”

“大都督萬萬不可輕視孔明!孔明曾於黃承彥座下習得一陣,此陣名爲八卦圖,此陣若能發揮一成威力,可擋十萬精兵,若能發揮十成,縱使有百萬雄師亦難攻破此陣!!”

諸葛瑾自然知道諸葛亮的厲害,連忙向周瑜相諫,周瑜那俊美無比的面容,頓時涌起些許怒色!

時下,周瑜被月旦評許劭評爲天下第一智者,諸葛瑾將這諸葛亮說得這般厲害,豈不連他周瑜這個天下第一智者,亦不如他!

周瑜輕扶寶劍,冷然一笑道:“八陣圖此陣,我亦有所聽聞,此陣乃由八門金鎖陣所變奇陣,八門者,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如從生門、景門、開門而入則吉,從傷門、驚門、休門而入則傷,從杜門、死門而入則亡,要破此陣,只需看出陣內八門佈置,便可破之,何懼之有?!!”

周瑜當即說出破陣之法,諸葛瑾聞言,卻是搖首而道:“昔日我與孔明,曾用土沙爲陣,泥石爲兵,演練陣法,我亦曾用大都督破陣之法,但孔明八陣圖,八門變換無窮,各門隨機應變,根本無法確認其門所在!”

周瑜聽罷,頓時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眉頭深鎖,沉吟思索,此時在一旁的孫權卻一掌重拍奏案,怒聲喝道。

“夠了!諸葛子瑜,你乃我江東之臣!!竟然那諸葛孔明這般厲害,爲何你早前不與我引薦之?!!”

“主公息怒!我亦曾發信與孔明,但孔明那時未有入仕之意,只望躬耕於南陽,遂拒絕於我,孔明此人非是可強迫之人,我故而暫且放棄,望日後再勸,哪知孔明忽然出山,去了那劉備麾下!”

諸葛瑾話畢,孫權甚是不喜,冷聲道:“不過一山野村夫,有何能耐?!我江東周公瑾計謀百出,拈手便來,凡有謀出,必能計定大局,決勝於千里之外!哼!我江東有公瑾坐鎮,何須忌憚那諸葛孔明?!!”

孫權喝退諸葛瑾,諸葛瑾欲言又止,卻見孫權雙目寒澈,遂不敢再有多言,回席坐落。

周瑜卻向諸葛瑾作揖施禮,柔聲而道:“子瑜素來非是誇誇其談之輩,想必其弟諸葛孔明必有過人之處,若有機會,瑜必與其虛心請教一番!”

此時周瑜顯示出他的從容、闊達,諸葛瑾忙作禮回道:“大都督乃當世人傑,孔明焉有能耐教於大都督,先前瑾若有失言,還望大都督莫怪!”

周瑜淡然而笑,隨即又轉身向孫權進言道:“主公若要出兵荊州,不可急在一時,依瑜之所料,蔡瑁必大敗於劉備之手,待他走投無路,必會發信求援於江東!”

“眼下蔡瑁扶立荊州二公子劉琮爲主,劉備則欲輔佐荊州大公子劉琦上位,即時主公明裡可打着輔佐劉琮的旗號,兵發荊州,出師有名,爲之義也!主公以義爲先,暗取荊州之地,是爲上策!”

張昭聽言,即又反駁道:“若荊州戰事正酣,曹操揮兵殺來,那又若何?!”

第477章 沮授施計阻馬超(二)第207章 高幹的心思第323章 鬥智第386章 奪甲之戰(一)第44章 地道攻略的前奏第483章 關羽戰死第11章 佳人情深第26章 決死之戰(一)第405章 離間計(上)第160章 下邳城之危第79章 官渡轉折點第493章 沮授計破蜀軍第594章 追與被追第702章 議和?第676章 曹丕以身爲餌第510章 悔之不及第287章 英雄惜英雄第22章 呂布VS孫策第267章 議稱王第731章 小將雄風(下)第497章 梟雄末日(四)第95章 曹呂默契第549章 尋敵之助第364章 劉備末路第807章 劫掠風潮第508章 諸葛亮的後手(下)第418章 讓諸葛犯難第89章 孫權的野望第194章 劉備襲江東(二)第157章 默契坑劉表第554 火藥再顯威第3章 毀糧之戰(一)第436章 強攻葭萌關第633章 暗藏機鋒第558章 激烈巷戰第133章 局勢有變第196章 荊州軍慘敗第277章 馬超的野望第207章 高幹的心思第346章 劉備間諜孟達第207章 高幹的心思第51章 花落呂家第98章 詐取平原城第767章 陸遜投晉第622章 亂世多妖孽第720章 北晉的反應第264章 曹操除隱憂(一)第405章 離間計(上)第73章 能否擋住關三刀?!第89章 孫權的野望第334章 喪心病狂的張魯第610章 呂蒙計詐曹操第584章 連環計出第589章 破除東吳暗子第260章 長安攻防戰(一)第30章 報復之孫策菊花飄飄第11章 佳人情深第589章 破除東吳暗子第581章 曹操的真性情第344章 西川的決心第8章 公審大會第2章 逆襲第一戰第109章 司馬禍心第526章 驚退蜀軍第111章 劉備訪諸葛第296章 張頜算計羌胡第703章 曹真說孫權第289章 忠名千古傳第653章 吳郡大戰開幕第807章 劫掠風潮第604章 鬥智鬥勇(下)第104章 樂安防禦戰第351章 西川援軍到第515章 反攻開始第398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98章 詐取平原城第635章 陳武‘調戲’許褚第726章 兩面三刀第711章 諸葛失算第31章 報復之一氣周瑜第557章 最後的掙扎(下)第801章 軍心盡喪第684章 捷徑第58章 第二戰場的交鋒第509章 一念之差第502章 諸葛智破鐵車兵第429章 蜀國隱憂第七八八十二章 神威猶在下第612章 蜀國殘衆至交州第540章 魏偷羊,晉襲狼第572章 成公英論勢第713章 陸遜中箭第792章 矛盾深化第278章 固執的馬超第56章 血染天蕩峽第439章 諸葛亮埋下暗子第478章 沮授施計阻馬超(三)第574章 孫禮妙計突圍第295章 涼州初戰第685章 示敵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