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疑兵陷甘寧

陸遜腦中轉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個陷阱,可是隨即又被自己推翻這種可能性,如果徐州軍有足夠的兵力又何必要在城門這裡搞花樣,大可以直接設伏。

但如果眼前的敵人是真的要投降的說法,陸遜還是不相信,徐州軍的可怕並不僅僅表現上戰鬥力可怕上,更爲可怕的就是徐州軍向來少有投降的士兵出現,當然少並不代表沒有,可是僅僅一個少字,就讓天下各路豪傑畏之如虎,要說能夠迫降某一地,不是經過一番苦戰消滅大部分有生力量以後,還真是罕見,這個朱然自己也曾經有過耳聞,當年他在江東遊學的時候,曾經有人將他推薦給孫策,不過孫策幾次派人請他,卻都沒有到,最後還是回到徐州軍的土地上做了官,要說主公的魅力超過乃兄,也就是自己這些親信在吹而已,連孫策當年都不能收羅到帳下的人物,今天會這麼輕易就不戰而降嗎?

這邊陸遜還沒有作出決定究竟是冒不冒這個險,身邊的衆將已經亂哄哄吵成一團,這一下吳軍中竟然第一次沒有派系之分,無論是血氣型的將官還是謹慎型的將官都是莫衷一是,最低級的認爲眼下的敵人是真心想要投降;而稍微高明一點的這認爲眼下的敵人這麼輕易的就說出投降兩個字來,一定還有陰謀在裡面,很有可能是一個陷阱,不應輕易的相信;而這裡還有人會想的更多,懷疑城內的敵人是不是因爲兵力少,怕守不住城池,因此在這裡故佈疑陣,想以此來阻嚇江東軍,將他們拖在這裡,甚至不費吹灰之力就迫使他們撤軍。

此時的陸遜完全陷入了混亂之中,幾乎從他懂事以來,就沒有遇到過這樣一見讓他沒有把握的事情,可現在自己正是這裡的最高統帥,必須作出一個決定,而且要對這個決定負責。

在茫然無助的時候,陸遜突然間想起了呂蒙,剛纔他似乎是說要進攻城池的,現在的他還可以這麼肯定嗎?聽聽他的意見也好,畢竟現在自己不需要聽人給自己講解各種可能性,而是要一個確確實實可以把握的行動指南。

見陸遜用求助的眼神望向自己,呂蒙已經可以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但是他何嘗不是陷入了迷茫之中,如果剛纔大開城門無聲無息非常像是敵人的疑兵之計,那麼現在朱然出現以後,疑兵之計的味道變得更加濃烈,只是現在似乎濃烈的有些過了頭,看起來又不那麼真實,似乎又隱藏了其他的東西在裡面,難道程玉真的就將主力都派到了這裡嗎?

呂蒙最後還是在瞬間痛苦的作出了決定:“大都督,眼前的情勢十分可疑,不可輕舉妄動,我看我們先退回一段距離,安下營寨,等探聽清楚城內的情況再做決斷吧。”

雖然呂蒙痛苦的作出了自己的決斷,陸遜倒是變得一陣輕鬆,總算有一個值得自己信賴的人說出意見,那麼就按照他的意思半吧,他這裡正要下令撤退,一個聲音阻止了他:“不可,我們怎可因爲還沒有見到的敵人就前功盡棄?”

在江東軍中,有着豪放性格的人本來就不多,而在這種場合下能夠說得上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就算不看,陸遜也知道說話的人應該是甘寧,只見甘寧搶在陸遜之前對他們說:“大都督,用兵之道,並沒有完全之策,如果不去嘗試,又怎麼能知道結果呢?眼下我軍深入敵經,多待一刻就會多一分危險,眼下的情況雖然不明,但以我看來,多半是敵人在虛張聲勢,怎麼可以輕易就錯過這樣好的機會,不如這樣,大都督給我數百人馬,先行殺進城去,大都督在後面接應,如果沒有什麼危險,自然城池唾手可得,如果遇到危險,大都督再領兵撤離不遲。”

陸遜本就是猶豫不決,聽到甘寧這一番話也感覺大有道理,略一沉吟,點了點頭,對甘寧說:“也好,那就請甘將軍多加小心了。”

“料也無妨。”得到陸遜的首肯,甘寧轉身召集自己的數百親衛,就要進城。見到外面的江東軍終於作出了進城的姿態,朱然也不在門邊守候,一轉身向城內而去,甘寧雖然心中生疑,囑咐手下人一定要小心行事,卻還是緊緊的跟在後面。

眼見甘寧的人已經踏上了吊橋,後面的陸遜也開始命令人馬跟上他們的步伐,雖然不能距離太近,卻也保持在隨時可以前去救援的距離上。

這個時候,走在最前面的甘寧已經到了城門之下,前面的朱然還是保持着不緊不慢的速度,讓人摸不透他的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甘寧習慣性的握緊了手中的大刀,畢竟馬上會遇到什麼情況實在讓他心中沒底。

果然事情如同他想象的一樣,他這些人馬還沒有全數踏入廬江城門,前面的朱然突然高喊一聲動手,兩邊的民居之上早就埋伏下了徐州軍,都在等主將這一聲將令,如今號令傳來,數百弓箭手瞬間將手中利箭全部傾瀉了下來。

雖然江東軍早有防範,可是面對的是對方的遠程武器,空有一身本領也沒有辦法發揮,只能儘量用手中的武器撥打滿天的鵰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知道自己不過是棄子,竭盡全力讓自己活下來纔是正道。

隨着城內的發動,和所有有預謀的謀殺一樣,城上已經有人放下了閘門,目的是截斷江東軍的聯繫,很顯然,如果城外的人攻不進來的話,只有將甘寧等人作爲犧牲品了。

那邊的陸遜也不是易與之輩,他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如今見城內已經發動,暫時還看不出什麼太大的危險,馬上組織人馬開始攻城,畢竟現在甘寧是公認的江東第一上將,如果有個閃失,對士氣的影響怕是十分大。

不過陸遜此時的反應只是焦急而非驚懼,眼前這一切都是在他預料中的事情,不過看來城樓上的攻擊並非十分猛烈,料想城中的敵人不是特別多,甘寧只要挺到自己破城之時就是一個輝煌的勝利。

果然,就算城上有千餘弓箭手,可是與城下數萬的敵軍比起來還是有些微不足道,在千軍萬馬的衝擊下,本來密集的羽箭也顯得不在可怕。

眼見江東軍輕易的衝到城下,雖然損失也很嚴重,但是這些損失與他們的力量比起來還是微乎其微,何況現在的他們是在敵境中,有些類似破釜沉舟的狀況。

可是沒有想到,城上的徐州軍,不知什麼原因,竟然升起火來,大家都沒有把這個情況當成太大的問題,雖然守城之法中有很多使用熱油熱水之類的手段,可是現在已經兵臨城下才做準備,又怎麼來得及,大家甚至在猜想是不是敵人看到自己兵力強盛慌了手腳。

接下來的一幕多少有點出乎意料,城上的敵人竟然點燃了火箭向下面射去,其實守城的時候用火箭也不是什麼太過分的事情,可是現在情勢這麼緊迫他們竟然還有時間玩這種把戲,這些就未免有些可疑。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響聲傳來,本來密集的江東軍陣型中突然出現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出現一個大洞,濃密的黑煙由裡面散發出來,帶着一種古怪的味道。

已經被現代人聞慣的硝煙味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就在他們爲這種體驗震撼,還沒有作出反映的時候,又是幾聲同樣的巨響,帶給他們無近的噩夢,臨近的地區已經出現了幾個這樣的洞,除了消失的人以外,周圍的人也被巨大的衝擊波推倒一片,整個陣形變的七零八落。

城上的人中,基本上還是沒有見過這種場面的,隨着這幾聲巨響,也大多被嚇了一跳,連手中的箭都忘記射,喪失了一次取得最大戰果的機會。等見到火藥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後,士氣爲之大震,一陣歡呼,將城下江東軍的氣焰完全壓了下去。

隨即,有一部分弓箭手繼續射箭,另外一部分搬出了另外的秘密武器,“土手雷”——實際上就是爆竹,程玉一直想將火藥武器投入使用,但是無論槍支大炮對這個年代來說都是個笑話而已,可在緊急時刻,他竟然想到了最簡單的辦法,現在他用的可是貨真價實的“爆竹”,將黑火藥灌進竹筒中,外面接上根浸油麻繩作爲引線,雖然破壞力不是很大,可是你想漫天飛傻的碎竹片,也一樣能夠傷人。

隨着“手雷”的出現,江東軍的士氣更是基本上降到了零,這種破壞力遠小於震撼力的武器已經發揮了它最大的功用,就連陸遜也不得不爲之動容,可是眼下的形勢已經是騎虎難下,甘寧此時還困在城中,怎能不救,眼前的敵人雖然可怕,但畢竟數量上不是很多,硬拼的話,應該還有機會,於是陸遜對鼓舞衆人說:“大家不要怕,就算敵人會妖法又怎麼樣,他們的人就那麼點,只要衝到了城下就沒有人再能夠阻攔我們,大家不要放棄,繼續衝啊。”

卻在此時,敵情又發生了變化,只聽陸遜身邊一位偏將對陸遜喊道:“大都督快看,那是什麼。”

陸遜隨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臉色頓時變的鐵青,原來,南北兩側突然間煙塵滾滾,雖然肉眼看的不是很清楚,可是根據他軍旅中呆了多年的經驗,也大約可以估摸出來的敵人絕對不會低於萬數,自己這裡雖然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是,剛纔那突然的打擊已經讓衆人無心戰鬥,此時如果遭到敵兵騎兵的夾擊,恐怕會一敗塗地,想不到就是一念之間的失誤,竟然讓自己陷入瞭如此困窘的地步。

他可以猶豫,手下的士兵卻不會猶豫,突然間發生的情況讓士兵都開始有些不安,剛纔已經很嚴重的混亂現在更是變成了高潮,已經有士兵轉身溜走,就算他決定攻城,最後也很有可能是他自己孤身戰鬥。

陸遜見大勢已去,爲了更大的利益,只要先將城內衆人捨棄掉了,於是陸遜對城內默默的唸了一聲:“甘將軍,爲了主公的霸業,只好先犧牲你了,希望你的犧牲能有價值。”然後下令道:“後隊變前隊,馬上撤離這裡。”

軍令如山,何況現在與城中已經完全斷絕了聯繫,就算硬拼也沒有希望能夠救的出甘寧,只是讓自己手下的兄弟受到更大的損失。縱然在場的很多人與甘寧的關係十分親密,但眼下也只能含淚遵守軍令。

在陸遜的心目中是希望軍隊可以能夠有序的撤退,但是現在卻變成了做夢,敗兵如同洪水絕堤一樣再也控制不住,一路潰散下去。

城內的甘寧等人已經與世隔絕,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敵人越來越大的壓力已經讓他有些支持不下去,隨着外面的陸遜開始撤退,守軍又將手雷用到了城內的江東軍身上,甘寧自己也成了第一批受害者,有一隻爆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他的馬腹下,戰馬受驚下,雙足人力,馬上的甘寧正在與人交戰,促不及防之下,被狠狠的拋在地上,還沒有來得及站起,身上已經插了幾隻羽箭。

至此,甘寧心中以知今日定然無幸,還想衝到外圍再最後殺上幾個敵軍,可是連這個武將的最後願望也沒有辦法實現,身上的箭創已經帶走了他左右的生命力,等到打掃戰場的時候,人們才發現拄刀而立的甘寧已經完全失去了他的生命,也許他在表達沒有完成淩統囑託的悔恨吧。

等到少數幾個被困的吳軍看到城外進來的數千的敵軍,有些不明白自己的人都到什麼地方去了,爲何會捨棄自己,他們卻沒有注意到馬尾後面綁着的樹枝。

既然南北兩路都沒有徐州軍的主力,徐州軍的主力又在什麼地方?當然是在江夏,可是很顯然孔明並沒有這種覺悟,因爲此時的蜀軍還在向江夏城推進的過程中。

第1節 勝利第3節 理念第8節 結親第2節 降卒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6節 俘虜第3節 急功近利第4節 混戰第2節 兩難第2節 得逞第2節 外篇第7節 波動第5節 虎將第9節 頹唐第3節 反擊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6節 險地第8節 求賢第9節 意外第3節 水手第3節 詐城第10節 治療第十五節第3節 備戰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9節 避禍第7節 退兵第2節 回顧第3節 破陣第5節 聯軍第8節 條件第1節 驚變第3節 比武(2)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2節 進退第7節 烏丸第3節 管亥第1節 霸王定計第7節 任命第9節 利益第4節 奇襲第10節 說服第10節 敗逃第8節 復仇第1節 箭射劉玄德第10節 棄城第2節 魏延第3節 壽辰第10節 求助第八節第1節 單福第7節 分歧第4節 北伐第4節 探親第4節 脫險第4節 北顧第3節 密謀第4節 兩雄交兵第8節 慘淡第六節第5節 離間第1節 許攸第3節 壽辰第1節 準備第4節 徐州第8節 指路第7節 老友第8節 嚮導第3節 刺殺(二)第1節 成就第7節 反目第5節 重逢第1節 許攸第3節 統領第1節 霸王定計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7節 退兵第2節 外篇第3節 平叛第9節 背城第5節 家常第十三節第3節 壽辰第1節 擴軍第2節 反計第7節 反間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5節 瘋狂第5節 庭戰第10節 失足第10節 縱虎第1節 勝利第6節 義士第5節 異狀第9節 諾言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6節 前奏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