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劫糧各逞智

程玉聽到這兩面的彙報以後,不過市喜憂參半,他其實根本沒有對風箏之計充滿了信心,不過是情勢所逼,只要有一面能借此取得戰果,他也就心滿意足。不過對他來說,現在無論勝敗的消息都好,他最怕的就是沒有消息,可是龐統的荊州部分就是沒有消息的不分,勝也好敗也好你這個傢伙也要給我一個信息啊,程玉的心中不住的咒罵龐統。

其實龐統的形式十分樂觀,鎮守南陽的曹仁雖然也是曹操的近親,但是卻沒有機會像幾個侄子一樣得到曹操“御派”參謀的幫助,只有自己小心行事,好在他的手下有一員亦文亦武的大將,此人乃兗州鉅野人士,姓滿名寵字伯寧,按理說他也是程玉應該招攬的人才之一,只是可憐程大司馬下手晚了一點,讓滿寵爲曹操所招攬,史書上所滿寵剛而有謀,在他爲曹操鎮守地方的時候,一直沒有出過什麼岔子,如今是曹仁的副手,共同鎮守南陽。

聽說龐統進軍南陽的消息,倚着曹仁的性子,乾脆就要以攻爲守,迎敵於國門之外,滿寵諫他說:“徐州軍以多謀能戰而縱橫天下,如今與其會戰於野,不過是以短擊長,爲智者所不取。而今之勢,敵人遠道而來只求速勝,可堅壁清野以待其弊,伺其懈方擊之,可獲大勝。”

曹仁是有名的時清醒時糊塗,聽了滿寵的勸諫,閉門不出,只是任由荊州軍攻擊,將機敏多謀的龐統也搞了個束手無策。

按理說龐統並不急於進攻,馬良雖然讀書於家,最後還是爲程玉所打動,致仕於荊州,他是本地大戶,又非程玉或者劉表的舊部,正好制約這兩方面的力量,於是龐統乾脆留他協同一部分低級將領鎮守荊州,自己已經可以專心的對付眼前的敵人。

但是龐統性高氣傲,凡事不願落人之後,他雖然知道張郃張遼都是程玉手下有數的上將,但是心裡卻還是一直將他們作爲武人,面對的敵人又都比自己的強大,如果反而落在他們之後,豈不是爲人恥笑?因此他急於求勝,好爲自己奠定一個良好的聲望。

可是眼前的敵人……如果有人提議將武將的“不作爲”作爲一項罪責的話,全天下的謀士一定都舉雙腳贊成。

這麼對峙了幾天,龐統那裡已經有些不耐煩,畢竟他還不是那些可以上陣殺敵的武將,每天都沒有進展的幹靠在這裡,實在讓人無聊,乾脆趁着無聊的時間回想一下人稱鬼狐的主公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怎麼處理,也許會對自己大有幫助。

可想來想去,卻沒有什麼破城的好辦法,以前用過的新式武器現在已經早在“江湖”中傳開,現在使用已經沒有了當初出其不意的效果——至於風箏,因爲他還沒有收到程玉的書信,暫時也想不到這個方面。

算來算去,看來只有將主意打在戰場之外了,於是龐統乾脆拿過地圖仔細研究起來,說起來這個時候的地圖還真是差勁,程玉對這個問題早就耿耿於懷,不但比例不準,還常常有各種錯誤,好在宛城(南陽)附近的地區還算是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太複雜的情況,地圖上纔不會有什麼錯誤,可惜現在的結果就是龐統甚至都找不出一點可資利用的地方,難道真的就什麼辦法也沒有了嗎?

如果自己當初的行動能夠讓敵人無所覺察就好了,可是如何能讓敵人將警惕性放低呢?突然間龐統心中有了一絲想法,既然敵人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乾脆就給他個面子,讓他嬌縱一下好了,也許這樣會有點效果。

於是龐統安排手下開始實行他的驕敵之計。

想在戰場上故意敗給敵人這種方法雖然簡單,卻不適何現在的龐統,畢竟敵人根本不主動出戰,於是龐統派人四下收繳軍糧,作出一種糧草將近的假相。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城內,曹仁聽說以後輕輕舒了一口氣,自己雖然不怕敵人,但總這樣沒完沒了的堅持着也不是一個辦法,眼前敵人缺糧正是一個好兆頭,歷史上不管多麼強大的軍隊,只要沒有了糧草最後等待他的結局無非是退兵或者慘敗着兩種,要是有個機會能再給敵人雪上加霜一下就好了。

也別說,龐統那邊還真給面子,不過幾日就有消息傳來,龐統爲了解決軍中乏糧的問題,特意派人由荊州又押運一批糧草到陣前,最近的幾天就可以到達。

曹仁將滿寵等人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明眼前的情況,手下大將牛金一聽就來了精神:“將軍,如果情況屬實的話,這可正是我軍挫敗程玉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只要能將這批糧草劫掠過來,或者乾脆燒掉他的話,用不了多久敵人就會陷入混亂,到時候我們以攻爲守,定可讓敵軍再不敢正視南陽。”

一邊的滿寵卻感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對兩個人說:“子孝,牛將軍,徐州軍向來詭計多端,虛虛實實難以分辨,這次缺糧的消息這麼輕易的就被我軍得到,恐怕其中有詐。以我看來,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敵人必然有後勤跟不上的一天,我們只需要耐心的等下去,不用多久敵人就會撤軍,何必要在現在冒這麼大的危險呢?”

“但是伯寧,日久生變啊,你說的我也是這麼想,可是如果不能很快的戰勝敵人的話,難免敵人會再耍其他詭計啊。”

曹仁頓了一頓,讓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他的一時,然後繼續說:“其實只要我們這一戰小心一點,就算敵人設下了圈套,只要不往裡面跳就可以嗎。”說完以一種希翼的眼神看着滿寵,他倒不是需要滿寵來點頭同意,不過要是所有人都能達成統一的意見,起碼對自己的信心會大有助益。

滿寵思考了半天,委婉的提出想聽聽曹仁的具體計劃,曹仁也沒有隱瞞,將自己的想法一說,這回就連滿寵也挑剔不出什麼,於是抱着不妨一試的想法對曹仁的計劃表示了贊同。

卻說龐統這邊運糧的士兵除了明顯的民夫外不過是數百人,押運的官員也是麾下的無名偏將,無非是張凱李和,兩人一路上邊走邊注意着兩旁的情形,張凱問身邊的戰友:“你說我們攻城這麼緊急,敵人還敢出來嗎?”

李和想了想,肯定的說:“我想一定會來,你要知道,別看龐大人年輕,可是我們主公的學生,聽說什麼天文地理謀略算術無一不精,除了主公和徐軍師以外,天下最聰明的人就要數他,既然他料定敵人會來劫糧,就一定不會錯。”

張凱一聽,又有些不理解:“你說既然龐大人已經知道敵人會來劫糧,爲什麼不但不加防範,竟然還要我們詐敗呢?要是我能算的那麼準,就運上一隊的柴草,再在後面埋伏下軍兵,等敵人來的時候就殺他個片甲不回。”

“你怎麼和人家那些貴人比,要是他們想的東西你也能明白的話,你不也早成了什麼參將校尉之類的,還能與我們爲伍?”

兩人說說開始互相開起了玩笑,反正目標就是讓敵人劫去,也不用太費心看護。

果然遙遙的曹軍士兵已經盯上了這隊人馬,不過他們觀察的更細緻一些:“回稟將軍,經過哨探的偵察,敵人果然在後面綴有伏兵,不過根據行軍時候的煙塵來看,人數也並非很多,大致與我們相當,運糧的人馬看起來外緊內鬆,似乎並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另外根據路上零星散落的穀物和車轍的深度來看,敵人車上應該確實運的是糧草。”

領軍的將軍本是牛金,聽到屬下的彙報,也多少陷入一種迷茫的境地,不知道敵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如果說是陷阱的話何必真正用糧食作爲誘餌?但要是說敵人確實是麻痹大意,卻爲何後面會有伏兵潛藏?

牛金的頭越想越痛,好在他的頭腦也並非很複雜,既然想不明白,那麼就乾脆不要想了,如果完全依照曹將軍的計劃,應該不會出什麼紕漏,就算出了紕漏,自己的人馬也不是很多,造成的損失也有限,於是牛金對身邊的小校說:“你們都潛伏倒那裡去罷,一會兒機靈一點,千萬不要自做主張,全都按曹將軍佈置的做。”小校應了聲是,然後下去準備自己的伏擊,牛金卻悄悄的將人馬潛藏到了糧草車隊的後面。

伏路的小校見敵人已經步入了自己的包圍圈,估計後面牛大人那裡也應該已經準備好,於是一聲呼哨,隨即喊殺震天,數百人由林中殺了出來。

張凱李和一見方舒了一口氣,他們正擔心完不成龐統交給的任務,敵人終於到了,於是不過是虛應事務抵擋了一下,馬上四散奔逃。

畢竟是在敵人的地盤上,這些曹軍怎麼敢太過放肆,將敵人趕散以後馬上就近將糧草車控制起來,有幾個士兵早就受到曹仁的命令,於車隊中隨便找了一輛,推倒在地,將上面的所有袋子都剖開來看看,這麼一看,真是大喜過望,所有的袋子裡都滿滿的裝着糧食,看來自己所劫的果真是運糧的隊伍。

那個小校也是滿心歡喜,這麼多的糧草帶會城內可是一件不小的功勞,雖然曹將軍允許自己在危機的時候放火燒糧,但他的心裡仍然十分捨不得,還是儘量將糧草運回城內爲上,於是這些士兵大多親自當起了車伕,有趕有拉的,開始催動糧車。

牛金在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前面不久就有荊州軍跑了過去,開始是單獨的,後來已經是三五成羣,想來是向後面的敵人報信求援吧。來吧,早就準備好了,就等你過來呢,牛金心說。

可一見到敵人的隊伍,牛金的鼻子都快氣歪了,後面的敵軍果然來救援了,不過這麼少的人,隊伍卻恐怕拉了數里長,看來就算前面的人都已經趕上車隊,後面的人也未必能過了自己這裡。

這還是自己所熟悉的徐州軍嗎?牛金都有點懷疑,不過眼下的主要任務是劫殺敵人,至於截殺的是敵人主力抑或地方民兵以後有的是時間研究。於是一聲喊殺,埋伏在後面的曹軍也發動攻勢。

經過這一戰,牛金已經可以斷定這些必然是地方的軍隊或者民兵之類,戰鬥力也他差了一點,就算是中了自己的埋伏,可是敵人還沒有到身邊就已經開始逃跑,更有甚者恐怕連自己的人都沒有發現就已經和敗兵一起跑掉了。

一見敵人不戰而逃,牛金也犯不上繼續在這裡浪費時間,早就告訴前面的人如果發現糧草有詐馬上放火焚燬糧草然後撤退,這麼久都不見一點火光,恐怕前面所劫掠的這是糧草,如果這樣這次的功勞可就大了。

結果他光追自己的人馬就用了不少時間,雖然眼前的車輛都十分沉重,但有驚天的功勞放在眼前,又哪有人會有一點鬆懈,整枝糧車部隊機會走的快和正常行軍一樣,要是他們能總有這種精神的話,恐怕不用劫糧光靠運輸,可以得到的功勞也應該夠大了吧?

牛金聽說糧草一點也沒有摻假以後,第一的印象和手下人是一樣的,就是決不能讓到手的功勞再由眼前飛走,馬上命令所有人都加入到推車的行列中,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糧草帶會城去。

還好今天所有敵人的效率都非常的差,數十里的路程中竟然沒有一隊敵人追上來,牛金可是隨時準備不惜損失兵力保護這些糧食,到最後的關頭那就只有放火吧。

第1節 失城第10節 擔憂第1節 歸降第3節 壽辰第4節 大戰第9節 攻防第8節 威名第4節 大捷第7節 報復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3節 理念第10節 義父第1節 使者第2節 遇險第十六節第3節 追殺第9節 諾言第3節 誓約第1節 擴軍第5節 訪賢第3節 抵達第4節 混戰第1節 歸降第2節 聚賢第4節 誘敵第7節 老友第10節 聯姻第8節 衝陣第9節 竹槓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1節 內應第5節 求和第3節 劫營(2)第10章 城牆第9節 勸降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9節 諾言第10節 路線第一節第3節 密謀第1節 議和第10節 奇兵第4節 登位第4節 糧草第1節 成就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7節 堅持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4節 試探第十七節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9節 出使第10節 施恩第1節 誘敵第2節 撞車第6節 反擊第9節 折肱第9節 折肱第5節 初戰第5節 陡遇強敵第2節 約定第1節 勝利第5節 異狀第6節 反擊第7節 反間第2節 奉獻第2節 肺腑第9節 約戰第9節 刺客第4節 單于第10節 借兵(2)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六節第七節第5節 瘋狂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5節 夜襲第4節 誘敵第7節 低落第4節 戰備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5節 狂歡第10節 謹慎第2節 降卒第9節 利益第8節 重任契子第1節 歸降第3節 別離第8節 指路第7節 起兵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10節 義父第10節 謹慎第4節 死地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4節 審訊第4節 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