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子龍斷舊恩

其實黃忠在撤退的一路上,持刀的手都在不停顫抖,不過是憑藉一時的熱血支撐而已,等進了城門,在傷痛和疲倦的雙重壓力下,終於由馬上摔下,此時龐統已經親自上城指揮,見狀大驚,忙令人將黃忠送到內城去找大夫醫治條例。

被他這麼一攪和,益州軍的士氣就如五月天氣,剛剛振奮起那點精神一下又跌到了谷底,諸葛亮的傳令兵也是一個接一個,不斷的改變命令的內容,剛纔這一幕也落在他的眼裡,以他的聰明程度,已然知道今天想破城又成爲妄想,還是保存實力爲上,終於最後一個傳令兵是命關羽收隊。

剛纔在亂軍之中,關羽拿黃忠也沒有辦法,等黃忠撤出去的時候,自己卻有被自己人困在裡面,只有眼睜睜的看着他揚長而去。雖然憋了一肚子的火,但眼下他也知道士氣不高,強行攻城只會增大傷亡,只有無奈的接受了命令,帶領軍馬迴歸營寨。

龐統經過這一役,在檢查戰果,卻也沒有多少,只殺傷了雷銅一部,主將還被他逃掉了,弓箭卻損失不少,雖然自己也知道不是自己指揮上的失誤,也難免心灰意冷,縱然在衆將的開解下恢復了信心,卻暫時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破敵之計,只有寄希望於程玉身上。

好在沒過多久,程玉的支援部隊終於在趕到,龐統這才舒了一口氣,將最近的戰事情況向他作了一番彙報,然後將軍隊的指揮權交了出來。雖然程玉也很信任他,但畢竟因爲有這麼多的重量級人物在,龐統全權指揮反而容易產生矛盾,還不如由自己統籌,於是程玉也就欣然接受。另外他還對幾個人進行了表彰,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爲了保城池不失而捨身力戰的黃忠,程玉親自到他養傷的地方去看望他,又當面千恩萬謝,作爲武將能得到這樣的榮耀大多數的想法就是戰死也值得,黃忠自然感激萬分,對程玉死心塌地的程度又有提高。

其次程玉表彰了荊州舊將,城內有過異動的事情龐統自然也不敢向他隱瞞,程玉也不想將事情搞大,表示對那些人只要以後不再有異心就既往不咎,然後又重賞幾人,哪知劉磐差點讓他下不來臺,對他說:“徐公的封賜末將怎敢接受,只盼明公能善待幼子劉琮,我們心願足矣。”搞得程玉好像是虐待兒童一樣。

程玉尷尬一笑,口頭上不斷的表示不敢對劉琮有一點不敬,然後又表彰一番他們的忠君之心,此事也別過。

將這些事情處理完以後,程玉纔開始考慮如何對付劉備的問題。沒有想到第一個請戰的竟然是趙雲,程玉大爲不解,等聽趙雲一說,才明白他的心意,原來趙雲想在陣前勸說劉備投降,程玉心中難免覺得趙雲太過單純了一點,但趙雲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力如果對方如此執迷不悟的話,他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程玉想想讓趙雲乾脆就和劉備決裂也好,於是同一趙雲明日出戰。

到了第二天,大家早早的吃過戰飯,大開城門,程玉帶領手下衆將一同到了劉備軍的營前。

趙雲在營前叫劉備軍中的主將出來答話,不多時,一聲炮響,營門大開,一員武將迎了出來,綠袍黃馬青龍刀,正是關羽,趙雲縱馬搶前幾步,一拱手道:“關兄近來可好,小弟趙雲這廂有禮了。”

關羽也縱馬向前,卻眼也不擡,對趙雲斥道:“趙雲啊趙雲,我大哥何曾薄待過你,他對你就像我們兄弟一般,想不到你竟然是無義小人,今天還有臉面在陣前討戰,真是不知羞恥爲何物。”

趙雲臉上略微有些不好看,陪笑說:“關兄誤會了,小弟並非想與玄德公作對,今日到陣前,本是爲他而來,徐公以仁義之師部武天下,乃是爲了蒼生福祗,這與玄德公的理念並無衝突之處,我們交兵不過是因爲種種誤會,只要玄德公能與我家主公同心協力,何愁天下不安邪佞不除,願玄德公能以天下萬民爲念,化干戈爲玉帛。”

關羽聽得哈哈大笑說:“想不到子龍竟然也會做起說客來,大哥真是看走了眼,廢話休說,打敗了我,有什麼話自然可以去和大哥說,要是你死在我的手裡……嘿嘿,就只有怪你自己走錯了路。”說完,揮舞青龍刀衝了上來。

趙雲還想再說,關羽卻哪裡肯給他機會,大刀上下翻飛,將趙雲籠罩在內。無奈之下,子龍也只有抖槍相迎。兩人正是半斤對八兩,趙雲開始還有心想讓,但稍有不慎就險象重生,只能奮力迎戰。

但趙雲的心中還是有些不太願意與劉備軍作戰,打了一陣雖然不分勝負,但怕時間一長,自己控制不住局面,心想今天就先讓他一會,算是了卻了自己欠劉備的情誼,於是撥馬就走。關羽哪裡知道他的心思,見趙雲走,還以爲他想動什麼詭計,但自己向來又怕過誰,放馬便追。

爲趙雲押陣的自然是他的心腹白馬騎,他們雖然不知就裡,卻對趙雲異常關心,見關羽追來,紛紛縱馬迎上,趙雲想要阻攔,卻已經迎自己而過。關羽心說,就算你們人多又能耐我何,輪刀就砍,雖然白馬騎驍勇,但對關羽這樣的猛將還是有很大差距,兩面交會,不但沒有攔住關羽,反而被他當場斬殺了兩人。

趙雲見手下的弟兄與自己錯馬而過,正要叫他們回來,一回頭卻正見到關羽將一人一刀砍倒,這些騎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與趙雲同吃同住,趙雲將他們當成兄弟一樣看待,如今一見關羽殺人,頭“嗡”的一聲響,當即氣血上涌,心中又悔又恨,口中喊道:“關羽,你竟然殺我弟兄,我們之間再我任何恩情。”又撥馬殺回。

關羽哪裡承認他現在做的有什麼恩情了,口中還罵道:“你投靠程玉的那一天起我們早就恩斷義絕。”手下加緊,又將一人砍倒。

這下趙雲可不幹了,招式之間已經完全是一種搏命的姿態,就算關羽厲害,畢竟還要顧忌自己的安全,被趙雲這風捲殘雲的攻勢逼得手忙腳亂,加上週圍騎兵的圍攻,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後面的益州軍哪能眼看着關羽吃虧,兵將一涌而上,後面的程玉也揮舞令旗,發動攻擊。首先到達的是各自在馬上的武將,劉備軍那面的嚴顏張任周倉廖化等人,程玉這邊的管亥高順臧霸徐盛以及手下的偏裨將校各自捉對廝殺,接着後面的騎步兵也一擁而上,戰場的情況很快就亂成一團。

到了這種情況,什麼陣型配合都已經成爲空話,只有拳頭大不怕死纔是硬道理,兩軍一隻殺到下午,畢竟益州軍在這些方面略差一點,在孔明的調配下總算平安的撤回到軍營,程玉也非常不想打硬仗,敵人退走他也忙鳴金收兵,將戰死的戰士們屍體帶回去安葬,只留下一地的殘缺兵器和鮮血。

趙雲回到城中,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他親手安葬了自己的兄弟,也口口聲聲說要報仇,程玉知道這回他的心中再也不會有劉備存在了,對於程玉來說,這總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對於今天的損失,他還是十分心痛,看來只有用智謀取勝纔是硬道理,可是如今面對的是孔明,雖說程玉一直騙自己有了如此多的謀士在已經不怕諸葛亮,但他事實上也是很受演義影響的一代人,在心中還是對孔明存在着莫明的畏懼。

好在他身邊還有很多可以商量的人,於是他將幾大謀士都召集起來,向幾人問計。

要說孔明或許在出奇這一點上很不夠,但要是規規矩矩的守衛,真是連這幾個超級謀士也不能馬上想出什麼太好的計策。

半晌,徐庶方說:“主公,我想只有我軍與劉備在這裡交戰,難免會給其他人漁人之力,當務之急是將其他人也拉下水來。眼前最近,也最容易的莫數江東孫權,他與劉備有殺兄之仇,本身又有很大的慾望,如果邀請他去進攻劉備軍的後路,他一定會欣然同意,其實我覺得很有可能他現在已經在路上,不過爲了保險,主公還是邀請他一下爲好。”

程玉雖然覺得孫權坐大對自己未必有利,但是現在的情況下即使自己阻止也未必會讓孫權放棄,他要出兵還能給自己減輕一定的壓力,於是也就同意了徐庶的看法,不過其實在他的心中,更需要的是一個更立杆見影的主意。在座的都是老狐狸,又有誰能看不出來。

龐統幾乎是在程玉身邊長大的,他的顧忌相對來說就比較少,還不是很成熟的看法也敢說出來,於是他對程玉說:“主公,要說到速勝敵軍哪,我覺得莫過於偷營,今天的一場大戰,雖然我軍比較疲憊,但敵軍的狀況更差,他們又要一直防範着我軍,我想如果能找到敵人鬆懈的一刻,必然可以造成大功,不過以孔明的謹慎,我想他今晚一定會嚴加防範,不如明日上午,在敵人已經緊張一夜的情況下,我軍能有八成勝算。”

不過徐庶卻潑了他一瓢冷水:“雖然士元所言甚是,但以孔明的聰明,未必就想不到我們會在明天才進攻的,要是他今晚休息,明天卻嚴陣以待,我們又該如何呢?”

龐統也不是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現在的情形下又陷入了怪圈,任誰也想不出孔明會不會作出防範,會在什麼時間作出防範,想過兩層以後又變成了最開始的狀態,難道晚上纔是合適的時機嗎?要是孔明沒有想這麼多,或者他想的比現在還多,都會在今晚嚴加防範的,到時候又怎麼辦?

程玉雖然沒有得到最後的結果,卻大受啓發,也許勝孔明的機會就在這裡,只要做事就會有漏洞,就看漏洞是不是能被自己發現了,也許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同,能幫的上這幾大謀士,於是程玉將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你們說如果孔明防範都有幾種方式呢?”

他只是提出一個思路,但是對在座的衆人卻有莫大的幫助,郭嘉想了半晌,以有計較,他雖然不想爭功,卻也不願意一言不發,於是對程玉說:“剛纔主公的高見讓我茅塞頓開,我想這樣或許能幫助士元將計劃補充的更完美一些。”

大家聽過以後,覺得大有可行,程玉又帶頭再一次加入自己的看法,大家加來加去,最後每個人都覺得無懈可擊,雖然保守了一點,但不管怎樣,敵人都一定會在其中的某一項上吃虧,也許這種蠶食的方式卻是對付謹慎的人最好的辦法。

雖然他們這邊已經籌劃好了一切,但過後的幾天,卻是一直風平浪靜,在這平靜的風浪下面,暗藏着波濤洶涌。

孔明這幾天幾乎都沒有閤眼,白天晚上都是一直防範着敵人的到來,結果出乎他意料的,敵人竟然一點動靜也沒有,難道程玉不急了?說起來他確實也沒有急於求戰的理由,自己是不是有點疑神疑鬼,可是自己的心中真的有種感覺,敵人一定會有所行動。

果然,有軍兵將他由惡夢中驚醒:“稟軍師,外面的探子來報,有敵軍正向大營摸來。”

第2節 遇險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4節 逆江戰劉備清明第4節 單于第5節 驕兵第2節 不撓第2節 外篇第4節 師兄第1節 使者第4節 鴻門第8節 長子第7節 反目第4節 求醫第9節 攻防第8節 救人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3節 二馬第4節 脫險第6節 派系第十四節第5節 夜襲第二節第2節 得逞第4節 內亂第1節 驚變第10節 內應第7節 烏丸第10節 施恩第2節 談和第2節 會盟第2節 反計第9節 子龍第4節 死地第5節 連陣逞威第4節 前途視曹公第十九節第7節 郡守第5節 困敵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1節 霸王定計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2節 中伏第5節 處罰第3節 身世契子第7節 任命第8節 恢復第1節 霸王定計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5節 重逢第3節 壽辰第10節 敗逃第3節 急功近利第7節 任命第5節 收穫第7節 平叛第9節 折肱第4節 北顧第7節 分歧第五節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6節 俘虜第2節 遇險第4節 登位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1節 誘敵第8節 機謀第9節 出使第5節 驕兵第三節第4節 決鬥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9章 集結第9節 刺客第8節 衝陣第10節 虎癡第8節 家事第5節 醒悟第5節 破城第7節 結拜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1節 使第6節 反擊第9節 三策第8節 重任第6節 兵變第5節 夜襲第6節 北寇第9節 挑戰第2節 奉獻第五節第3節 敗兵相遇第4節 運氣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5節 張燕第5節 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