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陡遇強敵

原來,當日劉備被郭嘉用計驅逐以後,果然就老老實實去投靠了劉璋,他與劉璋父子雖然沒有什麼深交,當年也在剿黃巾的時候見過數面,不過那時的劉焉是正牌的皇親國戚,又手握重權,對這個根本不知道族譜上有沒有,只是自稱劉家正統的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過後的這些年裡,劉備的名聲卻是越來越大,在中原深得士子百姓得推崇,因而劉璋對他也漸漸多了些注意。

這回聘請劉備入川爲自己效力,劉璋雖然不至於親自出去迎接,卻也派手下重臣法正一直迎接到三峽夔關,又給了劉備一個左將軍漢中太守的名分,也是給足了劉備面子。

說來劉備也一點都沒有讓他失望,無論內外都是一把好手,在內將涪城梓潼這些治地治理的生機勃勃,井井有條,對外將頻繁入侵的張魯打的不敢南顧,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漢中。

不過有一件事情劉璋一直想不通,就是爲什麼劉備幾次進攻漢中的時候卻大多是無功而返,常常莫明其妙的只要一踏上漢中的土地就會吃敗仗。

不過劉璋卻也沒有深究,畢竟劉備可以自己冊封的漢中太守,只要他拿下漢中那裡就是他的,想來他也不會和張魯有什麼勾結,最後只能得出張魯在漢中確實比較有人望的結論。

就在劉璋覺得自己這裡天下太平的時候,卻不知道劉備包藏禍心,看似平穩的局勢下卻暗藏波濤。這段時間裡,劉備一直都在收買巴蜀的人心,大多數的百姓,甚至很多士子官員都認爲劉備是個雄才大略愛民如子的合格君主,經常時不時的將他在心中與劉璋比較一下。當然最後的結論就是劉備如果當權的話,一定會比劉璋要強。

這種情況持續下來,也許是劉璋根本沒有想過,也許是等他發現的時候已經無濟於事,最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劉璋宣佈讓位於劉備的時候,手下竟然是一片稱頌之聲,根本沒有幾個人表示反對,讓劉備平白坐收了整個巴蜀,一躍又成爲一個實力派的軍閥。

不過程玉還是有點懷疑,誰能不依戀權力,劉璋如果可以毫不猶豫的將益州交給劉備,他豈不成了聖人?不過要是說連什麼張任嚴顏黃權王累之類的都沒有什麼太大反映,就讓劉備這麼輕鬆的將益州得到手來看,也不得不佩服劉備的手段。

等到劉備一接手益州牧,卻也真的不負衆望,馬上顯出了自己的鷹派本色,北遣嚴顏張任等蜀中舊將以法正爲軍師討伐張魯的所謂“米賊”,南派雷同李嚴等蜀中的新生代以剛剛歸附自己廖立爲軍師南下交州,最後自己帶領派關張諸葛等人東進荊州,希望可以佔領程玉擊敗劉表後剩餘的無主之地。

說來這也是程玉的一點失誤,當日他平定荊州以後,爲了減輕一點孫策的心裡負擔,特意留下了大半個荊州沒有收復,而且還嚴令鎮守荊州的龐統也不得染指這些地方,目的是怕一旦將孫策的進去之路全部切斷,難免最後會面對兄弟反目的情況,而讓他先發展下去,自己一旦平定了天下羣雄,他定然不會辜負當日誓言繼續與自己爲敵的。

沒有想到孫策不但是個義士,還是個死腦筋的義士,自己覺得已經佔領了荊南,得到了幫助程玉的代價,任周瑜等人怎麼勸說就是不同意繼續北上,因此荊州西部這塊無主之地就一直這麼懸了下來。

但有原則是有原則,孫策卻不迂腐,一聽說劉備打荊州的主意他可就不幹了,自己和程大哥兩家拼死拼活最後便宜了劉備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話,於是乾脆發了一點狠,一面命周瑜帶領一部人馬去與劉備爭奪交州,自己帶領軍馬北上與劉備爭奪西荊州。

孫家的勢力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現在也是非同小可,雖然南方的勢力都比較偏小偏弱,但正好適合用在練兵之類的場合,加上孫策本身是個以勇武自傲的武人,在他的麾下,士兵的戰鬥力絕不可小看。

當然,劉備現在也不會帶領什麼魚腩軍隊,最近這兩年,益州的軍備的等事項也落到了他的手中,他既有關張這樣的悍將,又有孔明這樣的謀臣,將原本軟弱散漫的益州兵也訓練成了一隻彪悍之師,至於當年他由荊州甚至更遠的汝南帶去的舊部,戰力恐怕已經不在徐州軍之下。

說起來兩軍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但一是劉備軍搶先一步佔領了武陵城,另外孫策雖然隨着年紀的增長收斂了很多,但在骨子力還是難免有好用鬥狠的想法存在,得知敵軍已經佔領武陵,大怒之下憤然帶兵攻城,自己也不顧手下人的勸說親自上陣。

可是第一戰就讓孫策略微吃了一點虧,他縱橫江南這麼多年,一直沒有遇到過對手,當年與劉表作戰的時候也沒有在正面遇到過關張等人,便將小霸王的名號當成自己應得的榮譽,沒有想到在戰場上一遇到張飛,很快就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兩人打了一陣讓孫策也處處受制。

後面的隊伍中還有另外一員虎將甘寧在,他對兩個人的戰鬥也暗自心驚,這麼下去主公恐怕也會有什麼危險,忙舞刀縱馬上前助陣,劉備這邊也有個使刀的大行家在,關羽一見敵將有人支援孫策,也擺冷豔鋸迎了上去。孫策甘寧二人如果但就勇氣膽識來說,絕對是天下少有的猛將,但武藝雖然也是超一流高手的境界,卻還是與關張有點差距,甘寧上陣同樣也佔不了關羽的便宜,程普黃蓋韓當這三員老將對孫策的關心也不比甘寧差,馬上也各自催馬上前助陣。

就是這樣,兩邊助陣的人越來越多,由將到兵,最後完全演變成一場混戰。

一番大戰之下,兩軍也都是損失不少,最後還是幾員老將比較持重,見目前的情況已經佔不到什麼便宜,鳴金收兵,孫策也和敵人打了這麼久,雖然以他的性格心中不會有什麼挫折之感,但對於劉備軍的輕視之情卻是一點也沒有了。再想想當年程玉竟然能戰勝這麼可怕的敵軍,心中對他也不由產生了一種崇敬。

劉備軍這一戰的也就是給他個下馬威,見敵人主動撤退,也就沒有追趕,何況他們的心裡也都清楚,以孫家軍的實力,就算追殺也難以有什麼太大的戰果,最後還是難免兩敗俱傷。不過張飛心中卻還是有點意猶未盡,對着孫策撤退的方向喊道:“孫策,——小霸王,難道當年的霸王不過就是如此嗎?實在讓人可發一笑。”

孫策被這一撩撥,火氣又上來了,正想回頭再去殺上一陣,黃蓋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他說:“主公莫要動氣,敵軍不過是想擾亂您的心智,萬萬不可中了敵人的詭計啊。”

孫策心中也知道這個道理,雖然氣的肚子鼓鼓的,但知道自己越生氣,今天的仗越難取勝,還不如好好回去想想什麼辦法報仇,於是強忍着回到營中。

不過就算想,他卻也難以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本來他生性豪邁,做事大多的時候憑藉一腔熱血,最不喜歡勾心鬥角謀劃算計之類的事情,以前一直都是由周瑜來幫他完成這些事情,這次周瑜本來想要由他來對付劉備的主力,但孫策卻覺得像劉備這樣的人一直被人追的如同喪家之犬,就算有本事也高不到什麼地方去,才執意要自己北上的。如今面對敵城想不出什麼辦法來,才讓他感到對周瑜的思念。

可是自己就算失了先機,卻也不能讓劉備平白撿了這麼一個大便宜去,就算沒有辦法,也要再堅持一段時間,自己被人稱作小霸王也不僅僅是由於自己武藝高,在他的手下,孫家軍這麼多年來還沒有吃過敗仗,可以輕視的。——想到張飛,孫策心中的火又上來了,早晚有一天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

沒有想到以後的幾天,孫策想與敵人打上一陣以抒發胸中的悶氣也不能。其實,就連諸葛亮也不能說是萬能的,他的心裡一樣有自己需要擔心的事情,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基本上已經控制了益州的形勢,但要說一個懷有異心的人也沒有,說出來自己都不相信,他們之所以還這麼老實,不過是現在主公的實力強勁,兵力是保持安定的關鍵。

本來這次他是不想親自出來的,但這麼長時間對周遭勢力的瞭解,他知道這個荊州是沒有那麼容易進入的,程玉曹操孫策哪家的實力也不比自己差,這次進入荊州很可能會將其他勢力也捲進來,只有自己親自坐鎮才能最穩妥的控制局面,保存實力。

當日關羽張飛率兵出戰,本是出於他的授意,他希望藉此可以知道一下孫家軍的底細,一戰之下,他對孫策也不得不再高看一眼,小霸王果然不是簡單人物,如今孫家不但勢力比當年要增長了很多,戰鬥力也又有了提高,如果硬拼下去,一定只能獲得一個慘勝,這樣的結局太不划算,不如以逸待勞,根據自己多年對孫策性格的瞭解,他最後一定忍耐不住,只要他忍不住的時候,就會有破綻供自己利用。

隨着過後的一段時間內,孫策軍越來越頻繁的攻擊,關羽張飛這兩個好鬥分子更是忍耐不住了,幾次求見諸葛亮希望他可以准許出城迎戰,單是困守城池實在不是他們的性格。哪知諸葛亮就是不答應,最後還以劉備的命令來壓他們,——其實現在來說,他們早對諸葛亮敬如天神,單是他自己的命令,他們兩個也不敢違抗。

沒有人注意到,越是聽到敵軍進攻的消息,諸葛亮就越開心,他知道,孫策馬上就要支持不住了。

終於有一天異變突生,有士兵來稟報說城外的孫策軍正在撤走。

這本來很不符合孫策性格的事情卻似乎早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中,他聞言後捻鬚微笑,命令手下的衆將到帥府集合,他要傳達命令。

第3節 鬥志第8節 衝陣第7節 分歧第3節 別離第3節 退敵第二節第10節 雙敗第8節 恢復第6章 內應第1節 許攸第3節 平叛第8節 悔悟第8節 復仇第4節 冒進第7節 公子第4節 北伐第5節 殉城第1節 試探第9節 鳳雛第5節 瘋狂第10節 維谷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2節 治胡第10節 失足第2節 得逞第十七節第1節 擁立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2節 治胡第5節 連陣逞威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9節 避禍第8節 復仇第4節 副將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6節 反撲第8節 嚮導第十五節第6節 人才第3節 十字路口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5節 初戰第六節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4節 單于第十九節第8節 誓言第6節 交涉第八節第十三節第5節 陡遇強敵第2節 肺腑第2節 會盟第1節 誘敵第5節 虎將第4節 冒進第6節 自焚第4節 獻門第1節 許攸第10節 治療第3節 神醫第1節 誘敵第6節 鐵騎第7節 清野第1節 議和第2節 約定第3節 退敵第5節 壯士斷腕第3節 平叛第3節 密謀第1節 使者第5節 破城(2)第8節 慘淡第2節 試練第7節 平叛第4節 誘敵第9節 戰利第3節 別離第1節 議和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2節 巨星隕落第10節 雙敗第7節 郡守第3節 抵達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7節 醫聖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3節 統領第7節 反間第10節 虎癡第9節 貂嬋第9節 二喬第5節 訪賢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6節 換箭第7節 歸順第5節 訪賢第3節 劫營(2)第4節 糧草第3節 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