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派系

等有主公在身邊以後,張郃高覽兩兄弟心中有了底,卻又爲自己一來沒有什麼功績慚愧,於是等程玉的軍馬進入城內,兩人主動請戰:“主公,我二人面對敵軍以久,卻未能殺敵立功,今日主公既然到來,我們想大破敵軍一陣爲主公接風。”

“卻不知道二位要大破哪股敵軍呢?”程玉覺得兩個人可能是在自己身邊比較少的原因,似乎還有點拘束,於是想講個笑話調節一下氣氛。

不過顯然兩個人還沒有理解到程玉的意思,畢竟有些觀念上,大家有着太大的區別,聽到這個問題兩個人還當了真,竟然認真的思考了半天。

過了一會兒,張郃才面帶敬佩的對程玉說:“主公提醒的果然是,袁譚袁尚兩隻兵馬最近的進攻都是輪流的,不過根據我們的感覺,和對他們的瞭解,似乎兩軍的實力差不多,要找一個薄弱環節,還真是很不容易,卻不知道主公對此有何教誨。”

見兩個人如此認真的樣子,程玉倒不好意思說剛纔只是隨口說說,想和他們開個玩笑之類的話,但要自己去分析敵人的強弱勢,卻也非自己所能。還好自己對進攻敵人的時機還沒有想好,正好藉着臺階下,對兩個人說:“我看我們不如先休整幾天,靜觀其變。”

在座的謀士也大多覺得熟悉一下情況在和敵軍正式開戰比較好一點,因此程玉擺脫困境的幾句話也與他們的意見暗合,沒有什麼反對就決定下來。

次日,恰好該輪到袁譚軍進攻,程玉等人爲了熟悉情況特意全部登上了城樓,等一看到對面的敵人,程玉也略微的皺了一下眉頭,對面陣上的主將赫然是大將顏良,雖然程玉不認爲一員大將可以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但有這樣的人坐鎮,氣勢上總是要高一點,不知道現在敵人還有些什麼人在,於是程玉轉頭問張郃:“俊乂久鎮濟北,是否知道現在袁家還有些什麼人在?”

張郃聽到這個問題連思考也沒有思考,就回答道:“稟主公現在河北還稱的上上將的只有對面顏良一人而已,他雖然武藝高超尚在我倆之上,但獨木難支,其於將官不過碌碌之輩而已。他自從袁尚爲主公所擒以後,漸漸傾向於袁譚現在正在袁譚軍中,也多虧他多年的威名,吸引一部分舊部支持袁譚,加上袁譚手下原來的兵馬大多久居北地,戰鬥力比較強,才和袁尚有了相當的實力。”

張郃稍微緩了一口氣,然後又介紹袁尚的情況:“而袁尚一直以來和他二哥袁熙的關係比較好,在他的兵馬損失比較大的情況下,正是袁熙的支持才讓他在爭奪冀州的過程中佔據了一點上風。至於高幹,一直爲袁紹鎮守幷州,很少參合進這場兄弟之爭來,現在還看不出立場。”

“謀士方面嗎,袁譚手下帶着郭圖辛評,而自從審配投靠主公以後,袁尚只有一個逢紀可用。沮授一直在北方防備烏丸,田豐因爲和誰也不接近,許攸因爲兩個人都逢迎,也都被留在了冀州沒有帶來。”

聽了張郃的介紹,程玉對現在袁家勢力的情況多少有了一點了解。聽說田豐不受重視,多少讓他有點惋惜,田豐這個人有點太剛烈了,竟然因爲這個問題在袁家兩代三主都沒有得到施展才乾的機會。

不過這樣也好,袁紹手下最厲害的不過是田豐沮授兩人而已,既然他們都沒有來,剩下的人自己的軍師團大概就可以對付了。不過說起來,雖然現在沒有,但自己以後也要小心這些謀臣武將不要出現什麼派系之爭才比較好,好象三國中的每個國家都因爲內耗而大損國力。

想到這裡,程玉有意無意的喃喃自語:“想不到內耗誤國如斯,如果以後有人在這裡挑起內鬥,一定要先除掉他。”

聽到程玉這話,程玉身後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一凜,他們自然知道主公這句話主要是用來提醒他們,很少見主公有什麼太認真的時候,以後做事情一定要多加小心,如果一件事被主公認爲是有結黨的嫌疑,恐怕主公真會毫不猶豫的除掉自己吧?

尤其是審配,他本來也是冀州黨爭的元兇,如今脫身事外在來看,也不由的汗顏,心中充滿了警醒。

另有一個一直躲在角落裡的郭嘉聽了這話也對程玉有一點佩服,他竟然能輕易的看透袁家的弊端,想來也不會太簡單,卻不知是否真能躲的過內亂的產生呢?

最近郭嘉一直在暗中觀察着程玉,程玉擁立趙王“還政朝廷”等行爲早就落在了他的眼中,讓他覺得程玉在某些地方和曹丞相很象。他也看到了徐州的國富民足,讓他也在反思曹丞相和自己在某些方面與程玉比起來的不足,如果這樣兩個人能夠真正的同心協力,試問天下又有誰能抗衡,可惜……

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10節 求助第6節 孔融第6節 樓班第4節 大捷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5節 困敵第5節 家常第6節 險地第1節 敵營第4節 獻門第10節 路線第2節 兩難第10節 棄城第1節 弱點第10節 敵城第1節 軍師第7節 堅持第2節 背叛第4節 兩雄交兵第9節 約戰第8節 陰謀第5節 破城第2節 亂戰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8節 劫殺第1節 弱點第4節 雙雄第8節 恢復第7節 烏丸第5節 夜襲第10節 聯姻第5節 借兵第5節 訪賢第2節 冤情第4節 奇襲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9節 鳳雛第8節 條件第7節 堅持第7節 抉擇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5節 壯士斷腕第10節 擔憂第2節 撞車第3節 援助第7節 遊擊第5節 終第8節 倒戈第9節 勸降第9節 二喬第10節 衝擊第4節 喜憂第1節 “妥協”第10章 城牆第3節 鬥志第8節 機謀第4節 喜憂第十節第3節 管亥第6節 樓班第1節 擴軍第九節第7節 退兵第2節 錦盒第4節 單于第6節 虛兵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9節 巨弩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5章 抉擇第10節 盟約第1節 賣主第6節 虛兵第10節 敵城第3節 脫殼第9節 選擇第8節 希望第3節 備戰第6節 北寇第1節 勝利第1節 失敗第4節 冒進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迴心第5節 庭戰第9節 利益第9節 受困第9節 頹唐第3節 誓約第1節 敵營第10節 內訌第五節第十八節第5節 名將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2節 遇險第1節 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