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巨弩

其實徐州兵馬雖然遭遇了起兵以來最大的打擊,但相較而言損失並非很大,在黑夜中,一隻疲憊之師遭到偷襲,卻只損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連營寨都沒有丟失。可見徐州兵的戰鬥力,應變能力都已經很不錯了,但最大的功勞還是要數徐庶,程玉這是第一次見到徐庶的真本領,在這種危機時刻還能力挽狂瀾,恐怕讓其他任何一個謀士來都很難做到。

只不過是一天的功夫,徐州軍兵營就已經又恢復了正常,可惜卻被這次偷襲阻擋了前進的腳步,這一夜,守衛的兵士比以前任何一夜都要警惕。

雖然一夜無話,可是第二天一早就又有軍士報信說敵人正在營外挑戰,程玉正是焦慮壽春的情況,一肚子火沒有地方發,對方卻又來煩他,乾脆帶領手下所有的文武一起出來觀看。

等一登上特意爲了他們管陣而搭建的高臺上一看,程玉的眼睛又有點紅了,原來對面挑戰的正是關羽。此時的關羽正在馬上耀武揚威,雖然沒有殺的了程玉,也沒有能擊潰程玉的軍隊,但畢竟自己曾經追的對方主帥狼狽而逃,又將對方的營盤攪了個亂七八糟,這也是很大算是的勝利。

不過似乎關羽在罵人方面不是很擅長,翻來覆去的不過就是諸如程玉如何膽小,如何狼狽之類的話,對此程玉可是一點感覺也沒有。不過手下的衆將可是看着關羽如此囂張都很不滿,管亥上前討戰:“主公,我大軍之前豈是關羽鼠輩猖狂之所,末將願前去殺了他,爲死難的兄弟報仇。”

要是其他人討戰的話,程玉還真可能讓他去試試,不過見是管亥,程玉可就不敢了,管亥如果不是遇到自己的話,恐怕早就被關羽一刀砍了,可別躲過了初一沒躲過十五,不但損失一員大將還成就了關羽的名聲,於是壓了下來:“管將軍不用出戰,我軍的疲勞還沒有恢復,此時與他交戰不利,且又他折騰去吧。”

管亥不知道那麼複雜的理由,不過他從來不質疑程玉的話,也就轉身退了下去。不過程玉也覺得如此有點太便宜關羽了,突然想起一件東西於是問道:“軍營中最大的弩弓拿來讓我看看。”手下有軍兵扛了一具兩人使用的大弩來,不過程玉看了看,還是嫌小,一邊的徐庶聽了大感驚訝,問道:“難道主公要的是連弩之車?”

程玉哪裡知道“連弩之車”是什麼東西,不過還好他不會裝懂,於是請教徐庶道:“徐軍師,這連弩之車是個什麼樣子啊?”

徐庶忙解釋說:“這是墨子設計的一種守城工具,大者可達十尺,有兩輪,方便推動,一次可置三矢於上,力達千餘步。”

程玉一聽正是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問道:“現在軍中可有啊?”

“沒有,這種東西製造複雜,又靡費甚多,一般州郡都沒有,只有京城纔有幾部。”

程玉有點失望的說:“不知道如果臨時打造的話需要多久呢?”

“如果是十尺的話,恐怕我們現在造不了,所用的材料太難找了,不過要是五尺之內的話,應該一夜就可以完成。”

“那就派人馬上打造,明天我要使用,並且以後有機會的話要多製造一些。”

一聽到這東西馬上就可以製造,程玉立刻變的興致勃勃。看了一眼寨外的關羽,心說:明天有你好看的。再三告戒手下的衆將不得出戰,然後又回到自己的軍帳休息去了。

回到自己的帳篷以後,程玉的興奮勁還沒有過去,又把徐庶叫來,給他講了霹靂車的一些原理,讓他記住有時間和弩車一起研究製造出來。徐庶聽了也深感興趣,自是把這事牢牢的記在心裡。

過後的一天,關羽又是早早的就在營門外叫陣,在這個消息稟告程玉之後,徐庶趕忙告訴程玉昨天要的弩車已經造好了,以他的聰明自然能猜到程玉造弩車的目的。

衆將又到了高臺之上後,程玉命令士兵去將弩車推來在營門內架好,再一看,還真是自己所要的樣子,弩車所用的巨箭也已經砍好了幾十根。等下面將弩弦掛好,三隻弩箭都放在箭槽中後,程玉命令將寨門打開,就準備拿關羽這個仇人開刀。

此時關羽還是那副耀武揚威的樣子,他認爲以自己的武藝,在對方那裡根本沒有人能打的過,只要敵人敢出來一定要他們好看,突然看見對方的營門打開,也全神灌注等待對方的兵將出來。

第9節 意外第2節 背叛第2節 奉獻第9節 出使第2節 潰散第8節 求助第2節 說第6節 孔融第4節 雙雄第10節 失足第4節 雙雄第1節 試探第十六節第3節 反戈第9節 內鬥第7節 劫營第7節 報復第1節 歸降第4節 冒進第4節 決鬥第5節 初戰第9節 避禍第7節 退兵第7節 老友第4節 糜竺第8節 陰謀第2節 肺腑第2節 會盟第9節 惺惺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5節 收穫清明第7節 任命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迴心第10節 比武第4節 徐州第9節 鳳雛第9節 三策第6節 逃敵第1節 許攸第9節 避禍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6節 交涉第10節 先兆第10節 合兵第7節 凱旋第2節 魏延第5節 擾敵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9節 背城第4節 兩雄交兵第8節 慘淡第6節 失地第1節 內應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7節 堅持第5節 醒悟第9節 折肱第10節 定策第1節 受挫第5節 聯軍第4節 雙雄第5節 破城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9節 約戰第6節 拒降第10節 奇兵第1節 叛亂第3節 劫營(2)第7節 撤退第6節 北寇第7節 任命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3節 水手第10節 合兵第4節 獻門第10節 謹慎第3節 理念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2節 得逞第7節 退兵第1節 單福第3節 三軍齊上陣第十九節第8節 請降第4節 師兄第1節 勝利第3節 二馬第10節 合兵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4節 糜竺第6節 改道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8節 希望第5節 家常第6節 自焚第8節 機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