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固若金湯

徐晃領着大軍在墊江城中休整了三日,就率領軍沿着漢水,浩浩蕩蕩殺奔江州。

而此時,徐晃麾下只有四萬兵馬,另外一萬兵馬,卻被他分散駐紮在一路之上的縣城中。

徐晃既然能夠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絕非浪得虛名之輩,特別是曾經在白波谷差點身死以後,徐晃更是奮發圖強,熟讀兵書戰策。

現在的徐晃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曉。

率領大軍長驅直入,徐晃早就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危險,這才相繼分出了一萬兵馬,駐守沿途縣城,以免被斷了後路。

卻說徐晃剛剛抵達江州境內,就有細作回報:“巴郡太守嚴顏乃蜀中名將,年紀雖高精力未衰,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其據住城郭,意欲抵抗天兵,不豎降旗。”

徐晃叫大軍離城二十里下寨,差人入城去勸說嚴顏開城納降。

卻說秦宓說動了孟達,孟達也不願意真的命喪於此,思量許久,終究還是準備配合嚴顏。

畢竟,孟達的所作所爲,只有那些東州人氏知道,只要嚴顏將這些人全部殺死,而後隱瞞孟達意欲叛亂之事,劉璋也不會知曉其中詳細事宜。

既然決意破徐晃立功,孟達就獻計曰:“徐晃乃關中名將,文武雙全,不易令其中計。吾進城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與他聯繫,若是現在貿然出城,恐怕徐晃就會產生疑心。”

“徐晃雖勇,關中兵雖然精銳,卻是遠來疲憊之師。將軍今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彼軍無糧,不過一月,自然想要退兵。”

“那個時候,徐晃心中必定煩躁,渴望能夠攻破江州。吾再偷偷出城與其約爲內應,徐晃定會大喜過望。”

“如此一來,將軍生擒徐晃指日可待。”

嚴顏、秦宓雖然不齒孟達爲人,卻對於他這番話頗爲贊同,就聽從了孟達的建議,教軍士盡數上城守護。

卻說嚴顏正在督促士卒們加固城防,忽見城下一個軍士,大聲叫道:“開門!”

嚴顏見只有一人,就將其放入城中問道:“觀汝衣甲,似關中士卒,如今我等乃是敵人,汝來江州,所爲何事?”

那軍士說道:“吾乃徐將軍麾下小校是也,今日特奉主帥之令,勸說嚴將軍開城納降是也。”

嚴顏聞言大怒,厲聲喝道:“賊將無故犯吾城池,殺我百姓,吾恨不能生食其肉,又豈會開城納降?”

軍士看着憤怒的嚴顏,卻絲毫不懼,昂首挺胸說道:“大將軍恩澤四方,威震天下,奉天子以討不臣。”

“益州牧劉璋不遵王命,剋扣朝廷供奉,意欲圖謀不軌。再加上其並非明主,性情懦弱,有才而不能用。”

“將軍既是明理之人,如何看不清局勢,要爲這等昏庸之主死守城池?”

“今徐晃將軍率大軍前來,破城指日可待,將軍縱然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城內百姓身家性命考慮一番纔對啊。”

說到這裡,軍士冷笑兩聲,道:“若將軍不知好歹,執意抵抗天兵,城破之日,必定雞犬不留,將軍亦是死無葬身之地矣!”

嚴顏聞言勃然大怒,罵道:“匹夫怎敢無禮!吾又豈會降賊者乎?借你口說與徐晃,想要江州城,自己來取!”

嚴顏遂喚武士把那個關中士卒耳鼻割下,卻將其放回寨中。

軍士回見徐晃,哭告嚴顏之惡行。

徐晃大怒,咬牙睜目,先對軍士好生撫慰,而後披掛上馬,引軍前來江州城下搦戰。

來到江州城下以後,徐晃遙指城上嚴顏,厲聲喝道:“老匹夫,吾遣人入城好生相勸,爾卻如此羞辱使者,當真可恨。”

“老匹夫今日若自縛雙臂,打開城門投降,尚能饒你滿城百姓性命;若不歸順,即踏平城郭,老幼不留!”

嚴顏回罵道:“陳賊欺壓天子,妄殺公卿,無故犯我城池,猶不知羞愧,反而在此大放厥詞。”

“蜀中人才輩出,忠臣死節之輩比比皆是。莫說你只是一個無名之輩,縱然陳賊親至,吾亦要斬其頭顱,而後領兵殺入關中,迎回天子,匡扶社稷!”

徐晃聞言勃然大怒,率領麾下士卒幾番殺到吊橋之下,想要渡過護城河,卻又被亂箭射回。

關中兵在外面叫罵半日,一直到了晚上,城中卻全無一個人出戰,徐晃無奈,只得忍了一肚氣還寨。

次日凌晨,徐晃又引軍前去搦戰。由於靠得太近,嚴顏在城敵樓上一箭射中徐晃頭盔。

好在頭盔堅固,徐晃這纔沒有受傷,饒是如此,他也憤憤說道:“若拿住你這老匹夫,我親自將你千刀萬剮!”

第三日,徐晃引軍沿城叫罵。來到一座荒山之上,徐晃親自乘馬登山,往下觀看江州城內情形。

只見城中軍士盡皆披掛齊整,分列隊伍伏在城中,只是不出;又見民夫來來往往,搬磚運石,相助守城。

徐晃見狀,這才感嘆不已,對身旁的劉闢、龔都說道:“嚴顏被稱爲巴蜀名將,果然並非浪得虛名之輩啊。”

此時徐晃眼中,滿是欣賞之色,哪裡還有憤怒?其實就連這幾天的憤怒,徐晃也不過是裝出來的罷了。

徐晃性子本來就是十分敦厚、穩重,絕不可能因爲嚴顏的一番話,就亂了自己心智。他的所做所爲,只是爲了麻痹嚴顏,讓他以爲自己也不過如此罷了。

劉闢聞言卻是說道:“將軍不妨叫騎兵下馬,步軍皆坐於地。嚴顏見到我軍鬆懈,必定出城偷襲。”

徐晃覺得可以一試,就依計行事。

城上有副將看到關中軍的情形,急忙諫道:“徐晃那廝定然以爲我等不敢出城,這才如此鬆懈。將軍此時若突然殺出城外,必可大破關中軍。”

嚴顏凝視許久,這才冷笑着說道:“徐晃想要以這等伎倆引我出城,何其可笑!傳我軍令,三軍緊守城池,不得妄動。”

有人探聽到城內動向報于徐晃,徐晃再次嘆息道:“如此良將,奈何所投非人!”

話畢,徐晃就引軍撤退,並且召來閻圃商議破城之策。

第686章 遭遇戰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296章 生死戰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31章 練兵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170章 比武第446章 考覈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58章 大逆轉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212章 張揚第689章 中伏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260章 分歧第272章 少年第17章 殺人第3章 阿虎之勇第468章 沙盜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867章 美人殤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608章 盜竊案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19章 名揚州郡第491章 心憂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539章 戰!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811章 滅族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264章 水淹第552章 韓莒子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77章 奇襲丘縣第207章 於夫羅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696章 輓歌第85章 張角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299章 大婚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84章 水淹第894章 決戰日第235章 鮑信第373章 王承第580章 抉擇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67章 殺羌令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769章 吳懿第640章 聆聽第44章 一病不起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921章 入徐州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89章 糾結第5章 臥虎嶺第192章 比試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395章 困境第370章 詐城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332章 書信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07章 求助第365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