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張鬆

在漢中新買的府邸之內,當典滿得知張魯稱王的消息以後,當即勃然大怒。

“主公乃當朝大將軍,收匈奴、敗鮮卑、滅羌人、剿滅僞帝袁公路,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主公有此大功尚且不敢封王,那張魯又有何德何能,敢稱漢寧王?”

董昭輕笑兩聲,說道:“阿滿休要惱怒,我等此次前來,正是爲了讓張魯稱王。”

典滿聞言滿臉驚容,有些結巴的說道:“這,這怎麼可能?”

典滿此次跟隨董昭前來漢中,只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根本不知道董昭此行,究竟要做些什麼。

況且在典滿看來,自家主公挾天子令諸侯,就是爲了佔據大義名分。若是人人都學張魯稱王,漢室豈不變成了名存實亡?

如此一來,天子對於關中也就沒有了什麼作用。

忽然之間,典滿腦子一轉,失聲說道:“先生過來之前,主公曾經讓太學雜學分院的雕刻老師,幫忙雕刻一個假的玉璽,莫非就是張魯得到的那個?”

在過來漢中之前,陳旭的確太學之中,讓那些雕刻技藝厲害的導師,幫忙雕刻了一個假的玉璽。由於雕刻導師技藝非凡,故此這個假玉璽卻是能夠以假亂真。

當然,文昭這件事情做得十分隱秘。若非典滿乃是文昭麾下親兵,又是典韋兒子,恐怕也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情。

現在聽聞董昭之言,再聯想到以前與現在發生的事情,典滿才忍不住有了這種猜測。

董昭將右手食指放在嘴巴上面,輕聲說道:“噤聲!”

強行壓住心中的驚駭,典滿忍不住小聲問道:“先生,主公爲何要如此行事,讓那張魯稱王?”

董昭卻是說道:“此事你現在還是少知道一些爲妙,日後我自然會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全都告訴於你。”

董昭這次前來漢中,本來就是隱性埋名,做了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若是事情傳揚了出去,不但會讓文昭的謀劃前功盡棄,還有可能會爲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故此,有些事情還是少些人知道爲好。

畢竟典滿只是一個粗莽的漢子,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說漏了嘴。

典滿心中一凜,當即不敢再繼續尋根究底,反而問道:“那麼我等何時能夠返回關中?”

董昭略微思量了一陣,說道:“等所有任務都完成以後,自然就可以回去了。”

……

文昭得知張魯稱王,當即上報天子請求出兵征討張魯。天子對於文昭的請求,自然是極力贊成。

關中的效率極高,前段時間大徵兵早就聚集了五十萬新兵,再加上十萬關中勁卒,合計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漢中之地。

在此之前,天子分別向益州劉璋、荊州劉表下達詔令,讓他們出兵剿滅逆賊張魯。

益州劉璋得到天子的詔書以後,急忙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劉璋與張魯乃是仇人,他殺掉了張魯的母親以及宗親,這才使得張魯公然反叛,割據漢中之地,屢次與劉璋交戰。

劉璋亦是數次派人前去征討張魯,卻屢戰屢敗。及至今日,張魯已經成爲了劉璋的心腹大患。

見麾下文武全都聚齊以後,劉璋當即一拍案几,厲聲喝道:“吾貴爲漢室宗親,領益州牧的職位,都不敢妄自稱王。想那張魯何德何能,也敢妄稱漢寧王?”

“如今天子已經下達詔書,令吾剋日起兵攻打漢中,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黃權說道:“明公乃漢室宗親,張魯妄自割據稱王,明公領兵征討自然是責無旁貸。只是吾聽聞大將軍陳文昭,亦是起兵六十萬準備征討漢中。”

“與大將軍陳文昭想比,張魯不過一跳樑小醜罷了。兩人對於益州的威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故此,吾建議主公不妨暗自相助張魯,將關中兵拒於益州之外。”

劉璋聞言當即勃大怒,說道:“汝既然知曉吾乃漢室宗親,又豈肯與逆賊相通,抵抗朝廷天兵?”

“況且張魯割據漢中,成爲吾之心腹大患,彼與我之間的仇恨更是難以化解。此次張魯稱王,吾正好與大將軍前後夾攻,一戰將張魯消滅!”

張鬆眼珠一轉,亦是上前說道:“陳旭兵力強盛,天下無人能敵。如果張魯的漢中被陳旭攻陷,陳旭再要攻擊主公的巴蜀土地,豈不更爲便利?”

“那個時候,益州又有誰能夠抵擋關中兵的鋒芒呢?”

張氏乃益州的世家大族,劉璋見張鬆如此說話,心中雖然有些惱怒,倒也沒有當場發怒。而且張鬆之言,也非常有道理。

張鬆好似看透了劉璋的心思,當即說道:“然而主公爲漢室宗親,接受天子詔令討伐逆賊張魯,亦是不容推辭。”

“某有一計,既可以使得主公奪取漢中壯大實力,又不會讓陳文昭領兵進入益州之地。”

劉璋聞言當即大喜過望,問道:“子喬有何妙計,但說無妨。”

張鬆道:“劉荊州亦是漢室宗親,荊州國富民強,帶甲之衆何止百萬,又與漢中相鄰。若主公派人邀請劉荊州共伐漢中,他定然不會推遲。”

“只要主公與劉荊州聯合,在陳文昭攻下漢中以前,率先擊敗張魯奪取漢中之地。那個時候,陳文昭再無藉口興兵攻打漢中,必然退兵。”

劉璋問道:“若是他不退兵非要奪取漢中,又該如何?”

張鬆冷笑兩聲,說道:“只要主公能與劉荊州結盟,縱然陳文昭起大軍攻打漢中,我等仗着山川之險,亦是不會對他有絲毫畏懼。”

劉璋被張鬆說動,問道:“何人能夠出使荊州?”

張鬆急忙說道:“某舉薦一人,必可擔此重任。”

劉璋問道:“子喬舉薦何人?”

張鬆道:“此人姓法名正,表字孝直。此人乃是扶風人氏,有經天緯地之才,現任新都縣令一職。主公若派遣此人出使荊州,定然能說得劉荊州出兵相助。”

劉璋卻是怫然不悅,說道:“讓一縣令出使荊州,豈非讓天下人笑我益州無人乎?此事休要再提!”

張鬆再三勸諫,劉璋始終不從,而後派遣黃權出使荊州。

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976章 曲有誤第449章 說客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02章 錦囊第1004章 病危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119章 噩耗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286章 劍道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497章 衝突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357章 蛻變第677章 拒絕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873章 勝者第479章 回蒲阪第377章 驚變第302章 戲志才第43章 黃巾退兵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193章 心思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9章 必敗論第906章 再設計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14章 請罪第326章 誘敵第65章 譁變第208章 絕路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09章 刁難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1章 魂入漢末第1007章 託孤第222章 吹捧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69章 程昱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98章 試探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867章 美人殤第27章 亂起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333章 投效第3章 阿虎之勇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194章 陷陣營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0章 缺糧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902章 錦囊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56章 鬥陣(中)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551章 凱旋第456章 中伏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