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東阿對

程昱聞言一愣,他沒有想到陳旭如此不客氣,開口就要讓他幫忙處理縣中事物。

他雖然身負曠世才華,奈何一直沒有施展之處,今日能得陳旭看重,心中自然有些許感動。

但是,他畢竟是聞名州郡的名士,有些許傲氣與風骨,縱然有那麼一絲絲的感動,也只是淡淡應了一聲,並無過多的表示。

畢竟,在他眼中,陳旭完全是一個後輩,縱然有些名聲,暫時執掌一郡兵馬,還不足以讓程昱高看一眼。

“縣中瑣事,小事耳。我素聞橋公稱讚文昭軍略過人,不知可有計策退敵?”

程昱口中的橋公,自然是指橋玄。他雖然年長,有些名聲,但是跟橋玄比起來,猶如螢火之光與皓月爭輝,簡直不值一提。

橋玄的爲人,程昱也敬佩非常,常常以爲自身榜樣。他聽說橋玄曾經盛讚過陳旭,自然想要過看看,陳旭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

陳旭聞言,瞳孔一縮。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將關乎到程昱對他的看法。

名士都有自己的驕傲,不會人云亦云,哪怕是程昱敬重的橋玄也不行。若是陳旭沒有真才實學,程昱絕不會阿諛奉承。

若是果真如橋玄所說,他不介意再讓眼前之人名聲更加響亮一些。

他雖然一直沒有出仕,但是曾經在潁川書院,教導過裡面的學生一段時日,可見他在士人中的聲望。

潁川書院,陳旭在後世,一直以爲是虛構的,卻沒想到來到這個時代,卻真有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其實並不叫潁川書院,只是一些豫州名士辦的私學,廣邀天下名士前去講學。對於每一個前去講學的人而言,都是一種莫大榮譽。

可以說,潁川創辦的這個私學,影響了整個大漢的歷史,爲曹操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荀彧、荀攸、郭嘉、戲志才、鍾繇等人,都是出自這裡,他們以後全都投奔到曹操麾下,爲他出謀劃策,征伐諸侯。

三國的前期,這些人全都綻放出了無比璀璨的光芒。

三國的中後期,卻有另外一個私學,它的光芒絲毫不亞於潁川私學。

它是由荊襄名士組建的一個私學,諸葛亮、龐統、徐庶等等三國名人,都曾在這裡求過學。是漢末唯一一個,能與潁川私學相媲美的地方。

其實那時所謂的私學,並不完全是老師在上面講,更多的卻是相互探討,並不以人的年齡而有所區分。

程昱雖然曾去潁川私學講過學,並不算是郭嘉等人的老師,反而像是好友。

正如後面的諸葛亮等人一樣,都說他曾經與水鏡先生爲友,並沒說過他在那裡求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

漢時名士創辦的私學,都非常開放,弟子與師爲友者比比皆是,與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非常相似。

再加上很多人所學不同,有的崇尚墨家,有的崇尚儒家,有的崇尚法家。他們之間相互論道,在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時學生甚至能與講師爭辯幾日。

程昱正是因爲曾被潁川私學請去,當過講師一段時間,才聲名顯赫。若是能夠得到他的誇讚,亦會身價倍增,令人刮目相待。

陳旭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機遇,不敢怠慢,開始快速整理自己的思維。

過了一會兒,陳旭朗聲說道:“黃巾軍雖然屢戰屢敗,然戰力仍在,更兼士卒倍於官兵,不可力敵也。”

程昱聞言,點了點頭,看來陳旭並沒有被幾場勝利衝昏頭腦。

“然,皇甫將軍於豫州大破黃巾軍,虎視兗州,王延黃巾必定心中急躁。再加上數次大敗,若不攻破縣城,重拾軍心,黃巾軍必會轉變成一盤散沙,將不足爲慮。”

“黃巾乃無根之萍,缺乏糧草,王延興兵攻伐東阿,一爲重整黃巾軍軍心,二爲補充糧草。若我等堅守數日,待黃巾斷糧,則黃巾軍不戰自潰。”

“屆時,我等再出兵攻之,生擒王延亦不在話下。”

聽完陳旭的話,程昱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黃巾軍屢次敗於文昭之手,今日濮陽援兵既然已至東阿,若黃巾軍有畏戰之心,轉去攻打其他縣城若何?”

陳旭聞言,哈哈大笑,說道:“如此,黃巾軍不足爲懼矣!”

“若我軍至,黃巾軍再退,則此後再與我等交戰,心中必生畏懼之心。軍無戰心則必敗,某料定,王延絕不會如此!”

程昱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繼續問道:“若你爲王延,該當如何?”

陳旭聞言,呆立當場,他不知道程昱爲何有此一問。

然而,長輩詢問,陳旭不敢不答,思量半晌,纔出聲說道:“我若爲王延,當放眼天下,不計眼前得失。”

陳旭知道,黃巾軍起義必定會失敗,他們的敵人太過強大,完全不是現在的他們能夠抗衡的。

“朝政雖然腐敗,實力猶在。四處豪強、士族,更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黃巾軍與這三者爲敵,焉有不敗之理?縱然能夠逞一時威風,他日必將被狠狠鎮壓。”

程昱是當世名士,所以陳旭才毫無顧忌地說朝政腐敗。

這些名士往往都喜歡抨擊朝政,在別人說來是大逆不道的話,從他們口中說出,就變成了不畏強暴的名士風采。

“黃巾軍的唯一生路,就是藏於山中,混入民中,暗中積蓄實力。待天下大變,再伺機而起。”

陳旭想起後世紅軍的做法,斬釘截鐵地說道。

後世的紅軍在經歷幾次失敗之後,才從明處轉到暗處,一直等到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以後,纔開始了真正的發展。

八年的積蓄實力,在日本戰敗以後,一舉推翻老蔣,奪得華夏的統治權。

程昱眼中精光一閃,眉毛一挑,說道:“何爲天下有變。”

陳旭眼神閃爍了一下,終究沒有將歷史上,發生諸侯並起的事情講出來。

他大笑幾聲,掩飾自己的心事,說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個天下以後會如何,又有誰會知道呢?”

卻不想程昱仍舊不放過他,咄咄逼人地問道:“我素聞文昭通曉天時,既然天氣的發展,都能從生活的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來,那你是否能夠推斷出天下的走向呢?”

陳旭打了一個哈哈,說道:“通曉天時只不過是他人謬讚,再說未來不可估測,誰又敢妄言談論?”

他以前看過一些三國類小說,有好多主角見到名人,就靠着歷史知識,說出一大堆話,讓謀士、猛將震驚無比,然後納頭便拜,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歷史不可琢磨,一個小小的蝴蝶就可能讓它發生偏差。至少因爲陳旭,卜己與王延的人生軌跡已經改變。

即使一些大勢不能改,你就算說了出去,別人也不會相信。須知,一個小小的刺客,可能就會讓未來的梟雄曹操死於非命。

程昱聽到陳旭如此說,才臉色稍緩。

是啊,大勢難改,小事難測。甚至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能改變歷史。

程昱不再深究所謂的‘天下有變’是什麼,反而問道:“你保存勢力,遁入山中,就不怕黃巾軍軍心渙散麼?”

須知,王延不退兵的理由,就是他已無退路。這場戰爭,已經賭上了兗州黃巾軍的信仰,以及一切。

搖了搖頭,陳旭說道:“我不是王延,所以我不會這麼像他一樣。”

“黃巾軍遲早要覆滅,信仰也遲早要崩潰,就算能夠攻破東阿,取得一時的勝利,難道他又能夠抵擋皇甫嵩將軍的數萬官兵?”

“信仰沒了,可以再培養,若是連黃巾軍都沒了,就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程昱定定地看着陳旭,嘆道:“辛虧文昭不是黃巾軍!”

他也不客氣,轉身走進縣衙的辦公地方,就開始處理縣中事物。既然陳旭知道如何對付黃巾軍,他也沒有必要再說什麼。

見程昱去處理縣中公務,陳旭才舒了一口氣,他感覺跟程昱說話非常費力。抹了一把臉上的汗,陳旭走出縣衙。

程昱此事擡頭,盯着陳旭離去的背影,輕聲說道:“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第233章 斬將第96章 末路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196章 靈帝崩第534章 憂慮第358章 臨陣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240章 被圍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479章 回蒲阪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405章 軒轅關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771章 捉鄧賢第1008章 去世第180章 劫營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791章 入敵營第627章 葫蘆谷第8章 典韋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355章 鍾繇第19章 名揚州郡第2章 救人第534章 憂慮第558章 法正第192章 比試第547章 渡河第756章 碾壓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267章 捷報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379章 圖謀第823章 下馬威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636章 無奈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226章 百態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371章 函谷關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116章 很年輕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44章 糾結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600章 魯肅(上)第7章 獵虎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31章 賭約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606章 鴻門亭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76章 文昭論戰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135章 趙家村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278章 相見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92章 離去第26章 易首邀酬第933章 狙擊戰第753章 反攻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719章 心憂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76章 曲有誤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444章 嫁禍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530章 議事第113章 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