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再議黃巾

郡中官吏聽聞東武陽名士陳宮來到濮陽,前去看望陳旭,他們不敢怠慢,全都蜂擁而至,想要與陳宮相見。

陳宮雖然算不上是聞名四海的名士,但好歹是出自東郡。

自古以來,人們的鄉土情結都非常嚴重,本地若是能夠出現一個名士,當地的士人也會與有榮焉。

東郡人傑地靈,有名的士人不在少數,但是如同陳宮這般,被當代大儒稱讚的卻並不多見。

郡中官吏大多都是本地出身,自然願意結交陳宮這等名士,若能夠藉此與邊讓扯上關係,在這個注重名望的時代,更勝過爲官一方。

他們初時見陳宮前來探望陳旭,還頗爲驚訝。畢竟陳旭雖然有些名聲,但是橋玄稱讚他的話尚未傳揚出去,並未被衆多有名望的士族所接受。

有幾個知情人士說出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後,衆人才恍然大悟,而後對於陳旭更是刮目相待。

先被橋玄看重,又有陳宮這樣的名士爲族叔,若是他能夠勤奮讀書,再靠着橋玄的名聲結交一些當世大儒。

如此一來,他雖然出生貧寒,畢竟祖上光輝過,很容易被士族接受,前途將不可限量。

雖說兩脈陳氏關係有些疏遠,但是畢竟有血緣關係,在這個對宗族觀念非常看重的時代,只要是同族,哪怕關係再偏遠,若是族中有了值得培養的後輩,身爲長輩定然會不遺餘力地栽培。

陳宮能夠放下身段前來看望陳旭,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衆人再次探望過陳旭的身體以後,說了一些保重的話,陳宮就被邀請前往郡守府,只留下陳旭一人仰望屋頂,思考着陳宮跟他說的話。

典韋因爲東武陽殺敵有功,被橋瑁任命爲濮陽義軍副首領,在陳旭病重的這段時間裡,暫時執掌兵權。

典韋在橋府躲避過,字也是橋玄所起,也算得上是橋氏黨羽。如此一來,郡中軍權就被橋氏牢牢掌握在手裡。

陳虎、陳旭兩人雖然閒時全都侍立在陳旭左右,悉心照料,但他們畢竟也要忙於軍中事務。大多數時間,陳旭都是由陳家村子弟照看。

由於東武陽的傑出表現,橋宇被派了過去,封賞有功士卒,出門在外,自然也無法看望陳旭。

“哎,叔父所言,我何嘗不知?但是難道要我眼睜睜地看着黃巾軍一再被人屠殺麼?”陳旭痛苦地抓住自己的頭髮,心中混亂不已。

他的靈魂來自後世,前世的他雖然是個宅男,卻很愛國,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憤青’。

每當他想起幾十年戰亂下來,華夏銳減的人口,以及後來五胡亂華,漢人們的悲慘生活,他就感到莫名的憤慨。

雖說在後世,真正華夏人的血統,早已跟無數胡人混雜在一起,甚至連陳旭自己,都可能擁有胡人血統。但是陳旭,他仍然不願看到胡人在華夏大地上肆虐。

在後世,他看到悲慘的歷史,除了憤怒,並不能做些什麼。但是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他就想改變些什麼,想爲漢人多留點元氣。

然而,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陳旭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所以他才感到迷茫。

陳宮在屋中跟陳旭說了很多,特別叮囑陳旭要與黃巾軍劃清界限。

他說,雖然天下大赦,陳旭殺掉張其一家的罪狀被赦免,並且深得橋瑁器重,而且殺退黃巾軍有功。

但是十常侍把持朝政,張恭見自己親戚被殺,絕不會善罷甘休。

以前陳旭逃逸,張恭抓不到人,只能忍下這口惡氣。但是陳旭現在執掌濮陽兵馬,名聲鵲起,張恭再想對付陳旭的話,簡直是易如反掌。

縱然陳旭立下再大功勞,張恭還可以給陳旭扣上一個私通黃巾的罪名。

這個罪名看似有些不可思議、滑天下之大稽,但是陳旭與現在的黃巾渠帥王延有舊是真;陳旭同情黃巾,數次誇讚黃巾軍有信仰、驍勇善戰,很多人亦是知道。

送還卜己屍體雖是爲了戰局着想,但是張恭卻可以在這上面做文章。

所以,陳旭現在看似戰功赫赫、光鮮無比,其實卻是在懸崖上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屆時,不僅是陳旭,就連陳家村都可能會遭受牽連。

最後,陳宮叮囑陳旭注重言行,切莫讓人抓住把柄。

頂級謀士,果真非凡。陳宮卓越的眼光,居安思危的遠見,無一不顯示出自身的非凡。

這個在另一個時空被埋沒,令人扼腕嘆息的智者,終於在這個時空之中,再一次展露出自己的才華。

聽完陳宮的分析,陳旭渾身上下冷汗淋漓,不再去思考這個民族的未來,反而爲了自己的安全早作打算。

如此一來,陳旭的身體反而好了很多。

大漢雖然日薄西山,現在仍是威壓四海,董卓不亂政、諸侯不併起,這個龐然大物就無法撼動。

當夜,陳虎離開濮陽城,回到陳家村,此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城中。陳旭、陳靜更是將軍中賞賜的所有錢財,全部分發給士卒,使得陳旭在軍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橋瑁再次想要徵辟陳宮,陳宮仍是不允。

他本性剛正,如今十常侍干政,他不願出仕爲官。否則也不會把識破黃巾軍詐城的功勞,讓給東武陽縣令了。

這次若非爲了陳旭這個族子,他絕不會前來濮陽。

臨走之前,他又過來看望了陳旭一次,見他身體越來越好,丟下一句話就離開了。

這幾日,陳旭的飯量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好。

在此期間,他一一拜訪了前來看望過他的郡中官吏,而後常常向濮陽有名有姓的士族家中走動,結交了不少濮陽有名望的人氏。

如今,陳旭被橋玄稱讚,以及他是陳宮族子之事,早已在濮陽城傳開。

再加上陳旭擊退黃巾,保衛了濮陽城的安全,無論他去拜訪哪一家,都會被熱情招待。

陳旭一槍刺穿一根木樁,感覺現在渾身上下充滿力氣,滿意地看了看自己的傑作,喃喃自語:“得軍心,交士族,討黃巾。”

“如今郡中郡兵歸心,亦與士族相處融洽,只剩下討伐黃巾了!”

‘得軍心,交士族,討黃巾’,正是陳宮離開的時候對陳旭說的話。

陳旭雖然不願與黃巾軍交戰,但是爲了自身安全着想,他也顧不上悲天憫人了。況且,就算他不討伐王延的黃巾軍,皇甫嵩若是過來,東郡的黃巾軍也難逃死亡的下場。

“也許我先去擊敗他們,能夠活下來的人會更多一些吧?”陳旭把長槍從木樁之中抽了出來,低聲說道。

次日,陳旭來到郡守府,向橋瑁建議,出兵討伐東阿黃巾殘軍。

橋瑁與郡中官吏聞言,全都大驚失色,自是不允。

他們見過黃巾軍的勇悍,相同兵力之下,濮陽的官兵與黃巾軍正面交鋒,絕對無法戰勝黃巾軍。

況且皇甫嵩在豫州大破波才,過不了多久就會揮兵北上,屆時,東阿的五千黃巾餘孽,將片刻之間化爲飛灰。

他們都覺得,郡中完全沒有必要去冒險。

陳旭絲毫不爲所動,昂然說道:“皇甫將軍雖然大破波才,但是豫州黃巾軍衆多,短期之內想要徹底平定,絕無可能。”

“王延雖然有五千兵馬,遁入山中,但是他們並未離開東郡,而且攻破白馬獲得的糧草,必然無法支撐許久,若是斷糧,必然再次攻打東郡城池。”

“白馬丟失一次,已是大罪,若是其他城池再有所閃失,日後陛下怪罪下來,卻是如何?”

“況且如今流民衆多,若是有人忍不住飢餓,難保不會投入王延麾下,諸公難道願意看着東郡黃巾死灰復燃?”

“我知諸君心中所想,無非是懼怕黃巾驍勇,唯恐官兵不敵。然數仗下來,黃巾軍順兵折將,更兼內部爭權奪利,軍心早已渙散,若是官兵一到,黃巾軍必定難以抵擋。如此天賜良機,還請諸君三思!”

陳旭的話,振聾發聵。

皇甫嵩哪怕速度再快,來到東郡至少也到了八月。

兩個月下來,黃巾軍若是果真收攏流民,再次攻打縣城,勝負難料。到時候遭殃的豪強士族,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會聲討郡中官吏。

想通這點,郡中官吏頓時沉默不語。

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776章 解惑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378章 殺眭固第270章 交鋒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638章 諸葛至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686章 遭遇戰第247章 反攻第56章 折辱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461章 議事第485章 家事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44章 碰撞第623章 逃命第686章 遭遇戰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22章 饑荒第92章 離去第19章 名揚州郡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503章 傳統第119章 噩耗第549章 水淹第20章 重逢第478章 韓遂死第476章 重逢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911章 勸諸葛第349章 奪權第317章 謀關中第17章 殺人第27章 亂起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366章 內亂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7章 獵虎第249章 匯合第617章 讒言第304章 曹嵩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260章 分歧第444章 嫁禍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63章 遊行法第486章 授課第982章 子殺父第274章 安心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95章 益州定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6章 虎嘯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56章 折辱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823章 下馬威第212章 張揚第821章 諸葛亮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333章 投效第738章 再戰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44章 一病不起第211章 歸心第28章 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