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晉陽王氏

預料中大動亂沒有出現,雖然有很多大戶,都不願意借給官府錢糧。但是最終,還是將家中的錢糧借了出去。

陳旭規定,各個郡縣的豪族,至少要借給官府百分之七十的錢糧。

但是這些人的家中,到底有多少錢糧,除了他們的家主,沒有一個人知道。所以在這個方面,那些大戶人家,卻是可以做些文章。

當然,陳旭也沒有太過強硬,非要詳細計算各家財產。只要每家借給官府的錢糧,跟他們家族的勢力相匹配就行。

至於到底有沒有百分之七十,陳旭卻是不得而知。

後來,據程昱推測,這些家族,他們最多,只借貸給了官府兩層的錢糧。

饒是如此,集合整個幷州豪族家中兩層的財物,也是一個天文數字。當陳旭看到府庫中,聚集來堆積如山的錢糧以後,久久不語。

向豪族們的借貸,雖然緩解了幷州錢糧匱乏的事情,但是現在的陳旭,卻是債臺高壘。僅僅每年是要支付的利息,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一次,陳旭是真心向這些人借貸,他可沒有賴賬的心思。

若是他真的敢不還幷州豪族們的錢糧,恐怕就連他這個幷州牧,也不可能繼續當下去了。

對於那些豪族們的勢力,永遠也不要低估。

這一次,那些豪族之所以如此爽快的借糧,未嘗沒有投石問路的心思。他們知道,陳旭想要安頓兩百萬人口,除了向他們借糧,就沒有別的辦法。

若是他們執意不借,必定會招致陳旭的怒火。既然如此,他們就開始配合陳旭的借貸,順便向陳旭釋放一個友善的信號。

畢竟,陳旭在諸侯之中的實力,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強大了。而幷州的強大,也是這些幷州豪族願意看到的。

天下亂象已顯,這些豪族不會不知道。他們若是想要,讓自己的家族經久不衰,就必須依靠一方諸侯。

陳旭雖然出身貧寒,對豪族的印象也不算好。但他畢竟是個有實力的諸侯,並且爲人還比較講信用。陳旭當黃巾賊的時候,也不是瞎搶一氣。

而且幷州很多的地方官吏,還有着大量的空缺。若是能夠與陳旭打好關係,那麼他們本族優秀的子弟,都很有可能會被選中,牧守一方。

這一次的借貸,雖然絕大多數的豪族,仍舊藏了很多錢糧。

但是有幾個比較看好陳旭的豪族,卻是傾盡家財,借貸給陳旭。他們這是在押寶,若是陳旭能夠成事,對於這些全力支持他的人,陳旭自然也不會虧待。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面對那些人釋放的善意,陳旭自然不會看不到。對於他們,陳旭往往都是親自上門道謝,並且詢問他們家中,是否有子弟願意爲官。

幷州的豪族,雖然比不上中原的州郡。但是他們族中的子弟。所接受的教育,仍舊遠遠要超過普通百姓。

而且那些真正的大族子弟,他們並非像電視中,那些紈絝子弟一般。不但無才無德,還喜歡惹是生非。

相反,真正的世家子弟,都是才藝雙全之輩。在幷州,這些大族子弟,往往還擁有一身不錯的武藝。

這些人,身爲一縣縣令,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因爲他們這些家族,向陳旭推薦的族中子弟,都是家族的精英。

陳旭正在考慮這段時間的事情,忽然聽到一陣急促腳步聲,他擡頭看去,才發現是陳宮。

“叔父,何事如此慌張”

陳宮面帶喜色,對着陳旭說道:“主公,大喜事啊。王叔優前來拜訪主公,說是願意將家中財物,盡皆借貸給主公,並且不要利息。”

“王叔優”

陳旭纔開始聽到這個名字,還有些疑惑,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陳宮急忙說道:“就是晉陽王氏,他以前擔任過使匈奴中郎將。”

聽到陳宮的話,陳旭這才猛然打了一個激靈。雖然前世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字,但是他卻知道,晉陽王氏,那可是真正的豪門望族。

可以說,晉陽王氏只要跺跺腳,整個太原郡都會抖上三抖。

王叔優的名字叫做王柔,陳旭沒來幷州之前,他纔是使匈奴中郎將。

後來陳旭忌憚王氏勢力,並且希望安插親信,這才封了陳靜爲使匈奴中郎將。至於王柔,卻是掛印辭官。

王柔還有一個弟弟,叫做王澤,擔任代郡太守。王氏一族,世代爲官,是當之無愧的大族。

前面的晉陽豪族聚會,那個爲陳旭說好話的老人,就是王澤、王柔的父親。

說起王柔、王澤兩人,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但是王澤的兒子王昶,卻是非常出名。

王昶是魏國名臣,文武雙全,後來官拜司空。就連他個人流傳於後世的書籍,都有五眷,其中一部分收錄於全三國文。

自王昶以後,王氏歷經七代,全都入朝爲官。其中最差都有一人,位居一州刺史職位。甚至還有好幾人,曾經擔任過三公的職位。

王氏的強大,以及他們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當初陳旭佔據幷州,雖然王柔掛印辭官。但是陳旭卻也不敢,對這個龐大的家族,有絲毫不軌的心思。

可以說,王氏不僅是晉陽的第一大族,亦是整個太原郡的第一大族。他們家中的錢糧到底有多少,誰也無法知曉。

說富可敵國,可能有些誇張。但是要說,王氏比一個郡城都富裕,卻沒有人會反對。

現在,王柔居然說,要把家中的所有財物,盡皆借貸給陳旭,並且不要利息。這如何不使陳旭不欣喜若狂

當然,一方面,陳旭欣喜於王氏借貸的財物。另一方面,卻是爲王氏所釋放的善意,而感到振奮。

王氏不同於其他的家族,陳旭若是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那麼至少整個太原郡,已經完全處於陳旭的掌控之中了。

太原郡其餘的豪族,大多數也都唯王氏馬首是瞻。

現在,王氏不但派遣王柔過來,而且還願意將家中的所有財物,都借貸給陳旭。這就是表明了態度,會全力支持陳旭。

怪不得一直沉穩的陳宮,居然會高興得有些失態了。

陳旭回過神來,急忙說道:“快請王叔優進來。”

剛說完話,陳旭就急忙改口,說道:“不,不,我親自前去迎接”

陳旭雖然佔據了幷州,但是幷州境內的大族,幾乎都還沒有表明態度,說要支持陳旭。說到底,陳旭畢竟出身黃巾,與這些大族,天生處於對立面。

若是能夠得到晉陽王氏的支持,其餘的豪族,也會紛紛效忠陳旭。

這些人,雖然往往都是以自己家族的利益爲先。但是他們中中的人才,卻也不在少數。

只要這些人支持陳旭,那麼日後,陳旭就不用爲自己帳下,沒有人才而擔憂了。

至於他們,會不會把持幷州的軍政大權,陳旭卻是並不擔心。陳旭有自信,只要活着一日,這些人都只會是他手中的爪牙。

得到幷州以後,陳旭才深切的體會到,無法得到豪族的支持,根本不可能爭霸天下。

東漢末年,正是豪族、世家勢力最強大的時候。就連曹操、劉備、孫權,也都不能不在這種大勢面前屈服。

曹操的一生,既要重用世族,又要打壓他們。他活着的時候,還能搞好平衡,但是他死去以後,曹魏沒過幾代,就被司馬家族篡位。

至於劉備,若非得到荊州士人,以及益州大族們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割據一方了。

三人之中,只有孫權活得最憋屈。因爲南方本來就是大族林立,可以說,孫權的一輩子,都在與這些人爭鬥。

整個東吳的軍政大權,幾乎都被江東四大家族所把持。一方面,孫權要防備這些人,另一方面,卻又不得不倚重他們。

三國時期的諸侯,家家都有本年唸的經。

就像徐州的陳登父子那樣,他們將曹操、劉備、呂布全都玩弄於鼓掌之中,一直都是兩面三刀,叛而復降。

但是由於陳氏,在徐州強大的影響力。所以就連曹操,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想到這些,陳旭不敢怠慢,急忙拉着陳宮,就去迎接王柔。

王柔身長一米七五,英俊挺拔,雖然是個文士,卻有着武將的英氣。

陳旭見到他以後,急忙上前行禮道:“某嘗聞叔優大名,威震匈奴。自從某取得幷州以後,恨不能邀請叔優替我鎮守邊關。”

“奈何一直與叔優無緣相見,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今日叔優前來府中,某必定要與叔優不醉不歸。”

王柔聽到陳旭的話,臉上沒有絲毫得以的神色,反而恭敬的向陳旭行禮道:“柔,見過使君。”

陳旭跨步上前,托住了王柔的雙臂,頗爲怪罪的說道:“叔優何故如此多禮”

王柔卻是說道:“某現爲一介布衣,使君卻是一州之牧,更是領了徵北將軍的頭銜。我爲使君治下百姓,於情於理,都應該向使君行禮。”

陳旭看到王柔不卑不亢,言談之間頗爲灑脫自如,頓時對他刮目相看。

第378章 殺眭固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73章 暴走第244章 碰撞第477章 反目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385章 鴻門宴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87章 圍殺第630章 縱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637章 衝突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492章 野炊第525章 名利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816章 天子崩第75章 輕視第957章 鬥陣(下)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85章 張角第591章 張郃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90章 中意第372章 勸降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816章 天子崩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280章 司馬懿第51章 欲擒故縱第229章 交易第40章 出戰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688章 追擊第603章 孫尚香第15章 買糧第756章 碾壓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53章 王延中箭第727章 始末第620章 追與逃第286章 劍道第296章 生死戰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688章 追擊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633章 郭淮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608章 盜竊案第351章 衣帶詔?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144章 鬥將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955章 鬥陣(上)第318章 魄力第902章 錦囊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265章 驚變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48章 東阿危急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135章 趙家村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205章 罷兵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525章 名利第40章 出戰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794章 三策第524章 簡雍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956章 鬥陣(中)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359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