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血色山河

天下剛剛一統,趙雲就臥病不起,於當年冬季病逝,比歷史上多活了一年。

黃初元年二月,朝中重臣田豐病逝,隨後幾年時間,老一輩文臣武將都先後去世。

這段時間,陳政經常都能聽到噩耗,也感覺心中頗爲沉重。

只是他所不知道的是,這些文臣、武將,相比起歷史上的命運,已經好了許多。

哪怕是徐晃、甘寧、張遼幾人,也因爲華佗的存在,比歷史上多活了許多年,看到了天下統一,完成了心中執念。

時至今日,老一輩關中文武,只有司馬懿、陳羣尚且健在。

除此之外,還有東吳降將周瑜,如今也不過五十多歲,由於經常調理身體,倒也十分健朗。

陸遜投降以後,也得到了陳政的重用,現在尚且不到五十歲,仍舊年輕力壯。

冀州降將張郃,投降陳旭以後,雖然沒有立下戰功,可是由於他的名聲,後來也被陳政重用。

直到今日,張郃仍舊健在。

如今的司馬懿,深得陳政器重,可謂是權傾朝野,司馬氏以及許多世族,由於天下局勢的穩定,也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只不過,這麼多年了,由於陳旭打下了厚實的根基,關中出現了許多寒門士子。

陳政遵從陳旭遺願,對於寒門士子大肆提拔,很多地方基層官吏,都有寒門士子擔任。

如此一來,許多中小型士族,也都被遏制了發展勢頭。

在這段時間中,先進的造紙術以及活字印刷術,都被廣泛推及,使得大秦之中涌現出了許多書籍。

由於大量便宜書籍的出現,讀書習字再也不只是世家大族的特權。

當然,陳政在推廣發布書籍的同時,也遭受了不少阻力,可是在大秦這個開國皇帝面前,那些有異議的人都成了刀下亡魂。

從那以後,世家大族才知道,陳政推廣知識的決心,懾於大秦的強盛,卻也不敢再有二心。

知識普及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就是朝政改革。

首先,陳政廢除三公九卿制度,依照陳旭小冊子中的描述,在與陳羣以及朝中大臣的不斷商議下,開始使用三省六部制度。

當然,大秦的三省六部制度,與後世這種制度多少還有些不一樣,完全能夠契合大秦如今的國情。

三省六部制度的誕生,既削減了朝臣的全力,又分擔了皇帝的執政壓力,也促進了中央集權。

這個具有大秦特色的三省六部制度,經過不停的改進,一直沿用了將近千年,才被緩緩廢除。

朝政改革沒有多久,陳政再次頒佈了科舉取才制度。

相比起後世科舉制度的弊端,陳政所創立的科舉制度,卻更有上古之風。

想要中舉的士子,卻不能死讀書,反而要學習君子六藝,特別是騎射武藝,也在科舉之中佔有很大比重。

陳政說要培養的,不是那種只會搖頭晃腦,卻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他說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有才華、有膽量、有武藝、有氣魄。

當然,這種科舉制度要求太高了。

爲了能夠選拔到足夠的人才,陳政不僅創辦了很多學府,還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有着不同的側重分類。

用簡單一點話來形容,那就是相當於後世的分科、專業。

可是如果士子想要進入朝廷中樞,就必須學習到真正的君子六藝,付出也要遠比普通士子多才行。

如此一來,雖然由於分科的出現,對於底層人才要求不是非常嚴格,卻也無形中帶動了社會風氣。

不僅如此,陳政還重用法家人才,參照先秦律法,頒佈了許許多多的法律,與儒家理論結合治理天下。

而且對於個人擁有土地的稅收,陳政也繼承了陳旭當初的做法,對於擁有土地超過平均水準的家族以及個人,徵收非常繁重的賦稅。

如此一來,極大遏制住了世家大族,對於土地的兼併。

陳政實施的一條條舉措,對於大秦現存的世家大族,都有着極其強大的衝擊力。

很多世家、大族,以及地方豪強的領頭人,當他們意識到朝廷頒佈的種種政策,對於自己家族的衝擊以後,這才猛然驚醒。

當世家大族利益被踐踏的時候,終於引起了劇烈反彈。

皇初五年,益州、揚州、徐州、豫州、冀州都有士族,糾集諸侯殘餘勢力,舉兵叛亂。

一時間,和平沒多久的大秦,再次烽煙遍地。

然而,對於這種情形陳政早有準備,他早就等待着這場不可避免的叛亂。

燕王陳駿、西涼王陳艾、徵南將軍徐賢、徵北將軍鄧艾、徵東將軍姜維,率領大秦銳士平定叛亂。

短短三月時間,造反的叛軍全被剿滅,參與其中的世家大族,有無數家族被滅絕。

世家大族之間,關係向來十分密切,幾乎都有聯姻。

陳政更是抓住這個機會,將許多沒有參與的士族,也都牽連其中,包括鍾繇所在的家族。

一時間,大秦境內血流成河,許許多多的大族要麼被削弱,要麼被滅族。

在大秦銳士的屠刀下,在野蠻無比的鐵騎下,這些傳承許久的大族,顯得如此脆弱。

陳政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大秦的太祖武皇帝,爲陳政留下了豐厚的家底,還有萬千寒門士子的擁戴。

當短暫的叛亂被平息,鮮血散滿大地以後,許多寒門士子前去地方任職,朝廷政令暢通無阻。

大秦,宛若一顆初生的朝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崛起之勢無人能擋。

司馬府邸,恢弘大氣。

如今的司馬氏,聲威之顯赫天下莫及,哪怕是當初的袁氏,都無法與之比肩。

司馬八達,每一個都在朝中擔任要職,他們的子嗣自然也是朝中官吏。

再加上司馬懿與陳政一起長大,兩人之間關係十分親密,司馬懿本人更是才能出衆。

故此,陳政對於司馬懿的恩寵,絕對是無以復加。

可是今日,司馬懿府邸內的氣氛,卻並不太好。

“砰!”

司馬懿將一個花瓶,狠狠砸在了地上。

他指着自己的兒子喝道:“告訴我,爲何這次參與叛亂的人中,居然有我司馬氏的族人?”

司馬懿城府極深,卻一直顯得古井無波。

可是今日,司馬懿卻是大發雷霆,臉色有些扭曲,恨鐵不成鋼的看着司馬炎。

司馬炎臉上露出驚懼之色,垂首說道:“陛下不停削弱世家實力,天下世家本是一體。”

“哪怕我們司馬氏如今無比顯赫,可若是這麼繼續下去,總有一日司馬氏也會沒落。”

“孩兒原本以爲,這一次天下世家大族串連一起,定能顛覆陳氏基業。”

“不曾想,居然敗得一塌塗地!”

“啪!”

司馬懿上前,狠狠甩了司馬炎一個巴掌,罵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先皇征戰四方,從一介平民打下如此基業,獲得了無數人的忠誠。”

“哪怕先皇已經去世,仍舊恩澤後代,留下了極其豐厚的家底,何人能夠撼動?”

“更何況,你以爲陛下是當初的王莽?你以爲陛下手中的軍隊,是當初的王莽軍?”

“陛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麾下大秦銳士更是繼承了秦軍的強大,哪怕當初諸侯最強盛的時候,仍舊被打得潰不成軍,更何況是區區烏合之衆?”

司馬懿心中怒急,一個巴掌扇在司馬炎臉上,留下了五個紅紅的手指印。

司馬炎惶恐,不敢多言。

打了兒子一巴掌,司馬懿餘怒未消,又狠狠發了一通脾氣,才揹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着。

過了許久,司馬炎看到自己父親怒氣稍歇,這才小心翼翼地說道:“縱然此次叛亂,有我司馬氏族人蔘與,憑藉父親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應該也能輕易擺平吧。”

“啪!”

司馬懿再次一巴掌扇了過去,喝道:“你以爲我司馬氏,現在是真的非常風光麼?”

“陛下這些年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爲了遏制世家大族,我司馬氏如今已經成爲世家大族的旗幟。”

“陛下不動我們,是顧念往日舊情,我卻每日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差池,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

“可是,可是,可是……”

司馬懿指着自己兒子,卻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過了許久,他才幽幽嘆了一口氣。

整理了一下心緒,司馬懿說道:“我去皇宮一趟,司馬氏能否得以保全,就看陛下是否仍舊顧念舊情了。”

言畢,在司馬炎驚駭的目光中,司馬懿大步走了出去。

司馬炎完全沒想到,事情居然會嚴重到這種程度,心中也閃過一絲害怕。

皇宮內,陳政看着跪倒在地的司馬懿,上前將他扶了起來。

“家族大了,什麼人都可能會有,可是仲達對於朕的忠誠,朕又豈會不知?”

“這件事情就這麼算了,仲達也沒有要歸隱田間。”

司馬懿此來,不僅是爲了請罪,還是準備辭掉所有職位,並且讓很多家族子弟,也都跟他一樣。

因爲司馬懿知道,陳政削弱世家的決心無人能夠更改,司馬氏若不想被滅族,就只能削弱家族的影響。

如此一來,陳政由於顧念舊情,纔不會對司馬氏動手。

司馬懿卻是說道:“罪臣心意已定,還望陛下成全。”

陳政規勸再三,奈何司馬懿執意辭掉所有職務,陳政沒有辦法,只得應允。

待司馬懿離開以後,姜維帶着一些黑甲衛,悄無聲息從後面走了出來,輕聲喚道:“陛下!”

陳政捋了捋鬍鬚,道:“司馬氏太過強盛,若不削弱難以服衆,既然仲達如此識趣,此事就此作罷。”

姜維張了張嘴巴,想要勸諫一番,可是看到陳政威嚴的面孔,只得閉上嘴巴。

他知道,陳政對於司馬懿,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超越君臣之情,猶如手足。

否則,司馬氏如此強盛的世家,恐怕早就灰飛煙滅了。

回到家中的司馬懿,以家主的命令,將在朝中擔任要職的族人,全都召集起來,讓他們辭掉自身的職位,歸隱田間。

衆人雖然不解,可司馬懿在族中威望很高,他們也只能照辦,掛印而走。

長安城東郊,司馬懿回首望着城門,眼中閃過一道不捨。

“哎!”

最終,司馬懿只能無奈嘆了一口氣,帶着近百家人乘坐牛車,朝着河內郡緩緩趕去。

一行人走了一段路程,忽然聽到馬蹄聲響起。

司馬懿急忙回頭觀望,才發現一彪騎兵向這邊趕來,當即心中驚駭。

“踏踏踏!”

馬蹄聲越來越近,當司馬懿看清來人面容以後,更是面無土色。

“籲!”

騎兵頭領勒住戰馬,烏黑的眼睛中充滿了漠然,所有司馬氏族人看到此人,都是有些慌亂。

陳沫,這個如同劊子手一般的存在,這些年不知道將多少世家,全族滅絕。

所有世家大族族人,對於陳沫都是恨之入骨,想要將其殺之而後快,卻始終不能如願。

陳沫看着略顯慌亂的司馬氏族人,冷聲說道:“司馬氏勾結叛軍,意圖謀反,諸位將士聽令,全軍衝鋒,一個不留!”

“喝!”

黑衣黑甲的精銳騎士,聽見陳沫之言,全都大喝一聲,就開始發起衝鋒。

“且慢!”

就在此時,司馬懿卻是挺身向前,大聲喝道。

司馬懿久居高位,在朝中威望很高,哪怕是這些騎士,也有很多認識司馬懿。

故此,當他們看到司馬懿走到前面以後,也都下意識勒住了戰馬。

司馬懿沒有看那些士卒,反而將給目光放在陳沫身上,問道:“我只想知道,這是陛下的命令,還是將軍擅作主張。”

陳沫沉默了。

過了半晌,他纔開口道:“陛下顧念你們之間的情誼,不忍動手,我身爲陛下臣子,自當代勞。”

陳沫雖然沒有明說,司馬懿卻也聽出了其中的意思,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陛下終究沒有負我。”

陳沫卻沒有繼續多言,揚起手中長劍,厲聲高喝:“殺!一個不留!”

“殺!”

騎士們開始衝鋒,司馬懿站在最前面,最先被衝鋒的騎兵所淹沒,倒在血泊中。

“父親,父親,父親!”

司馬炎看到眼前一幕,不由目眥欲裂,撕聲裂肺的大聲喊道。

司馬昭更是拔出腰中佩劍,大聲罵道:“秦國殘暴,妄造殺孽,總有一日會得報應!”

“啾!”

陳沫射出一道箭矢,正中司馬昭咽喉,冷聲道:“大秦自有黃天庇佑,何懼報應!”

一場屠殺,根本沒有持續多久。

將近百人的司馬氏族人,全都殞命,無一活口。

鮮血,染紅了大地,染紅了這片山河,卻有一種輝煌壯麗的美感。

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332章 書信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192章 比試第617章 讒言第363章 斬李暹第91章 包辦婚姻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376章 奇蹟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751章 叛徒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12章 太平道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999章 刺殺第580章 抉擇第83章 流言四起第54章 約戰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27章 亂起第33章 離間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405章 軒轅關第773章 破劍閣第66章 攻破濮陽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71章 函谷關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727章 始末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296章 生死戰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145章 回馬槍第188章 依附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210章 獻城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505章 求情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286章 劍道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27章 亂起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72章 少年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49章 水淹第389章 殺貴妃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276章 名士第606章 鴻門亭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112章 騎兵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475章 逃脫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476章 重逢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192章 比試第762章 迷路第144章 鬥將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4章 約戰第208章 絕路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319章 邀戰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751章 叛徒第66章 攻破濮陽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329章 虐呂布第186章 馬賊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472章 劫營第6章 虎嘯第747章 快來了第48章 東阿危急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265章 驚變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723章 小霸王第360章 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