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按兵不動

張頜投靠曹操是依照原來的歷史進行的,對與曹操來說也就是錦上添花,絕對算不上雪中送炭,這時的曹營之中人才濟濟,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遼、曹仁等人的能力都不在張頜之下。

而上述幾個人都是曹操的心腹將領,張頜絕對爭不過這幾個人的,就算于禁樂進等人的地位也在張頜之上,事實上張頜一直到三國後期才真正得到獨當一面的機會,那時候的魏國實際上已經是司馬懿扛旗了。

但對於李重來說,高覽投奔的意義太過重大了。

雖然李重一直髮展的不錯,而且百戰不敗,但在天下人眼中,李重也就是一個潛力股而已,並沒有真正的震懾力。

趙雲,甘寧等人雖說威風八面,但那是後期,他們投奔李重之時還是無名小卒呢,沒有什麼轟動效果,但是高覽卻不一樣,高覽在投奔李重之前就是河北四名將之一,也可以說這麼說,從高覽投奔李重開始,李重纔開始被天下人所認同。

這就是大將的明星效應,以後再有人投奔李重就會少很多顧慮,人家高覽都認同李重了,咱們還能不信嗎?

簡單來說,這就跟商家請大明星做廣告一樣。

另外高覽也不是繡花枕頭,人家自己武藝高強,不亞於張頜徐晃,領兵能力雖不好說,但也指揮過數萬人大戰,但從這一點上來說,高覽就要比趙雲、張頜強得多。

至少這些將領都沒有過單獨領兵超過十萬的狀況,一旦人數過了一個界限,隨之而來的問題就多了,比如營寨之間如何相互支援,如何通訊,如何警戒等等,這都是一個全軍主將應該考慮的。

而在這方面有經驗的武將,李重整個大營之中就只有高覽一個人而已。

建安四年(199年)一月下旬,曹操只留下夏侯惇、張遼駐守界橋的大營,自己領軍前去青州支援臧霸。

袁熙能保住界橋就已經滿足了,也不追擊曹操,任由曹操撤軍而回。

青州的袁譚得知曹操增兵的消息,立即就放棄了黃河南岸的所有土地,帶領軍隊退到平原縣附近。

等到曹操順利的接受了青州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到了三月,大河解凍,戰事消散。

袁熙退到清河東岸,放火燒燬了界橋,隨即引兵迴轉南皮,袁譚也留下一隻人馬駐守平原,自己帶着將近四萬軍隊趕赴南皮。

可以想象,袁家兄弟二人聚首的情景,無外乎就是爭權奪利等等等等。

袁熙逼走了張頜高覽,極大的打擊了擁立袁譚的派系力量,再加上袁熙手中也有一隻軍隊,所以袁譚並沒有做到獨攬大權的地步,不是袁譚不想,而是他做不到,政治本來就是相互妥協的東西。

好在兄弟二人還知道有外患存在,也不敢鬥得太過火,總體來說,袁家兄弟的心還能用到一塊去。

大致的劃分了一下利益範圍,袁譚提出和公孫度結盟一事,對於這種建議袁熙當然不會反對,當即答應下來,於是袁譚立即派郭圖出使遼東,與公孫度商談結盟。

郭圖出使遼東還算順利,公孫度總算還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答應給予袁家兄弟一定的支持。這個一定的範圍就是適當的支援一些錢糧,軍械什麼的也可以談談,但是直接出兵肯定是不行的。

袁家兄弟要是打輸了的話,公孫度還想投靠曹操呢,當然不能直接撕破臉皮了。

間接得罪曹操公孫度倒不怕,遼東地勢偏遠,孤懸關外,一般人都不會打此地的主意,還不如承認自己在遼東的地位,多討要些貢品賦稅呢。

對於這個結果袁熙袁譚到沒感到十分失望,他們不是三歲孩子,就沒指望過公孫度發揚雷鋒精神,出錢出兵幫自己打仗,那樣的話兄弟二人就得好好考慮一下公孫度的智商了,再不,那就是有陷阱。

袁家兄弟這裡合縱連橫,李重和曹操也在調兵遣將,佈置軍隊。

曹操加封夏侯惇爲青州牧,但是卻將治所設在甘陵縣,甘陵縣可是在冀州境內,曹操的心思昭然若揭。

同時曹操命令張遼攻克平原縣,隨時可以北上攻擊南皮。

反觀李重這方面,李重立即命令高覽帶領一萬兵卒前去支援太史慈,相信以高覽的威勢,招降一些幽州的縣城應該不成問題。

同時李重加緊消化手中的地盤,儘量將土地轉化成戰鬥力。

當然,依照曹操和李重的智力,也不會放棄聯絡遼東的公孫度,條件那自然是無比豐厚了,曹操身爲丞相,權傾朝野,封號自然一股腦的往公孫度頭上袋,什麼車騎將軍阿、遼東侯之類的職位層出不窮。

曹操也沒奢望能將公孫度拉攏過來,能引起袁家兄弟和公孫度的猜疑就好了。

同時袁家兄弟也劃分好了勢力範圍,袁熙帶領逢紀焦觸張南等人駐守幽州,對抗李重,袁譚帶領剩餘的將領駐守在南皮,勉力維持冀州的局面。

情況雖然惡劣,但是袁家兄弟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冀州還有河間郡,渤海郡兩個大郡在袁譚手中,幽州除了代郡,也都在袁熙的控制之中,還有遼東的公孫度提供一些糧餉,再加上草原鮮卑、匈奴、烏桓等少數民族的支持,挺上一兩年不成問題。

也許不用等到後年,南方的劉表、孫策等人就會對曹操用兵,到時候兄弟二人聯合起來對付李重,應該不是問題。

前提條件當然是兄弟二人齊心合力了,其實如果袁譚袁熙聰明一些,還是應該排除一些人聯繫劉表孫策等人的,想來這些人也不會願意看着曹操評定河北,能出兵牽制一下的,但是由於信息不通,這些人只知道袁紹身死而已。

曹操對界橋一戰的宣傳當然和實際發生的不一樣,在許昌等地的流言中,曹操和李重在界橋一戰,設計用伏兵截殺袁紹,大獲全勝,斬殺袁紹的兵卒五萬餘人,斬殺了文丑等大將數十人,並且招降了張頜高覽,現在袁家兄弟手中只剩下兵卒兩萬餘人了。

第406章 馬超槍挑關雲長第481章 千里行軍的盡頭第205章 袁紹突圍第268章 郭嘉爲餌釣諸葛2第200章 百騎衝陣第120章 李重的信第368章 關羽怒提青龍刀第70章 貂蟬的逆襲第328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2第34章 天下如棋第93章 漸漸演變的戰事第279章 古來征戰幾人回2第216章 一針見血第231章 爲將之道第125章 橫掃草原第112章 與虎爲鄰第465章 哭笑之人對相轉第88章 李重大婚第328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2第491章 欲求之必先予之第91章 圍點打援第206章 決一死戰第432章 蕪湖百姓誓相隨第433章 男人怎能說不行第439章 徐公明雪中藏兵第74章 一郡之地第291章 趙雲百騎擋千軍第190章 一決勝負第482章 殺俘三千迫城降第312章 殺氣瀰漫的戰場第107章 無恥狡辯第379章 壞心眼兒的下場第257章 宿命中的相遇第289章 風雲變幻天下動第322章 意料之外的勝利第421章 聳人聽聞的想法第38章 張彩設宴第10章 卑鄙的計劃第449章 馬超的嘲諷技能第31章 傳國玉璽試人心第347章 九真一假誑周瑜第160章 連夜追殺第195章 田豐定計第12章 好人糜芳第436章 蔡瑁的疑兵之計1第305章 中原一戰定江山2第302章 奸雄今日入甕來第312章 殺氣瀰漫的戰場第177章 滿肚壞水第161章 狡詐狡詐第452章 司馬懿水淹江陵第340章 孫仲謀禍亂江東第126章 三光政策第112章 與虎爲鄰第214章 敵我不分的毒計第412章 真正的大發明家第26章 人中呂布4第408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224章 名將VS名將第150章 將星隕落11第402章 他日因得今日果第127章 因果循環第248章 亡命之徒3第379章 壞心眼兒的下場第292章 槍如毒蛇忽噬人第265章 血腥大屠殺第35章 被俘的陳琳第352章 攻心之計最難防第217章 劉氏聯盟第83章 奢望晉陽第492章 趙雲詐取陽平關1第158章 劫營之戰第180章 暗流洶涌第269章 郭嘉爲餌釣諸葛3第45章 陰險算計第397章 廣陵城下的混戰第200章 百騎衝陣第429章 馬超的血腥投名第249章 兩個驚弓之鳥第451章 金戈鐵馬入夢來第58章 征戰四方第199章 三條戰線第327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1第27章 狠辣的袁紹第273章 誰對誰錯天知曉第338章 挑風雲兄弟相殘第461章 樹還未倒猢猻散第189章 曹操敗退第79章 出賣盟友第328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2第277章 趙雲躍馬傷虎癡第81章 常山趙雲第312章 殺氣瀰漫的戰場第163章 定計破敵第182章 絕望之城第436章 古來義士有幾人第205章 袁紹突圍第399章 三國的隱藏boos第228章 老將VS猛將第165章 大敗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