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

“爲了陛下?”???隨諸葛亮一同出兵的蜀軍將領們各個兩眼發直一愣楞的,無法理解諸葛亮說這句話的意思。楊儀見大家低頭沉思眼珠一轉對大家說到:“我知道啦。”衆人見楊儀說自己明白了諸葛亮想要表達的意思都把目光注視在他的身上。楊儀示威的朝姜維等了兩眼然後自鳴得意的說:“丞相這麼做是爲了顧全大局,丞相果然是高風亮節,大家都知道此次皇上也率軍參與北伐,若皇上寸地還未攻取,而丞相這邊已經拿下長安飲馬黃河,那皇上的臉往哪擱啊。皇上乃一國之君若連手下臣子的萬分之一多不及,不要說是被三國人恥笑,恐怕連番邦也會看不起我們的皇上啦,丞相此舉高,實在是高。”

衆人聽完楊儀的解釋都把目光投向諸葛亮,希望從諸葛亮那張淡定的臉上看出些什麼。但是諸葛亮對楊儀說的不置一詞。於是衆將開始議論紛紛,等衆人議論一會在沒有新詞的時候,諸葛亮冒出一句:諸位說了這麼久也累,都回去休息吧,有這個閒功夫還不如想想怎麼拿下長安了。放虎歸山,接下來是一場硬戰啊。姜維留下其餘人等都退下吧。”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等蜀國衆將帶着滿腹的疑惑離開後諸葛亮對姜維說了這麼一句。“姜維,你知道老夫這麼做是何道理嗎?”諸葛亮問姜維。姜維說:“學生愚昧,斗膽請老師指教。”“好、好、好”諸葛亮聽完姜維的話,諸葛亮連說三個好。諸葛亮語重心長的對姜維說:“看來,老夫給你的兵書,你是認真的看了。要記住最聰明的人要想活得更久就要揣着明白裝糊塗,老夫臨危受命輔佐皇上也有十幾年了。這十幾年來朝內朝外政敵無數,想要生存下去保全大局就要揣着明白裝糊塗。大功不爭,大賞不取,鋒而不露。”“學生受教了,以後定當不幹實事,少爭功勞。”姜維回答說。

“赫昭在我們手裡了,你該看怎麼處置,是殺還是降你自己決斷吧,以後蜀國要靠你來支撐,也該學學怎麼處理一些事務了。”諸葛亮對姜維說。姜維回答說:“依學生之見,還是老師出手才能讓赫昭心悅誠服,學生才智與其相當,恐怕無力使他拜服。”諸葛亮聽姜維第一次這麼誇一個人心理十分好奇便答應姜維的請求。於是姜維親自前往死牢帶赫昭去見諸葛亮。

“怎麼姜大先鋒,怎麼有空來見我這個敗軍之將了,該不會你家丞相要見我吧。”赫昭見姜維進來看他打趣到。“是的,丞相要見你!”姜維對這個曾經的對手說道。“我有什麼好見的,像我這樣的五品雜號將軍,我魏國大把,要是諸葛亮各個要見,她還不得忙死啊”赫昭說到。“但是能把丞相學生打敗的人怎麼說也不是一般人吧,”姜維一邊命人打開赫昭的鎖鏈一邊說道。在去見諸葛亮的路上姜維與赫昭邊走邊聊,他們談古論今侃侃而談都被對方的學識所打動,不由產生一種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覺。

姜維吧赫昭送到諸葛亮書房門口對他說:“我就送你到這吧,自己推門進去吧,丞相要單獨見你。”赫昭一手推開門回頭還不忘貧嘴:呵呵小的打不贏,老的來了,得我會會這老的看看姜是不是老的辣。”姜維推了赫昭一把說到:”你進去就知道了。”

赫昭進去後只見諸葛亮埋首公文中絲毫不理會他的到來,赫昭到也沉得住氣諸葛亮不說話他也硬是不開口。於是兩人就這麼耗着,大約僵持了一個小時後赫昭見諸葛亮把堆積過頭的文書處理完之後實在忍不住了對諸葛亮說:“敢問丞相將如何處理我這魏國敗將。”諸葛亮停下筆拿起扇子扇了兩下笑着回答說:“你說了?你不自量力抗拒天兵,今日淪爲階下囚,不知有何感想。”

“勝敗乃兵家常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輸了就是輸了,我認了,不過丞相五次伐魏哪次是成功的雖然每次伐魏都取得尺寸之地,但是還不是被趕回岐山。我大魏泱泱大國,國土千萬裡。按照丞相的打法我看就是打上一百年也未必能滅我大魏啊。丞相還不如暫且歇兵退守漢中休養生息,以免做無用功勞民傷財”赫昭回答說。

“你就這麼看待老夫北伐討逆一事,他真的不值嗎!”諸葛亮依舊面帶笑容的說。

“不錯,丞相最大的對手不是我大魏的太尉大人,而是您自己。您被自己所侷限了,在蜀國您的權利甚至比您家的陛下還高,以致整個蜀國按照你一個人的思維在運行。一人計短兩人計長,蜀國智慧與您相近或者偏下的人不是被你流放或者打壓因爲你害怕,你害怕他們的野心以及對權利的會影響你的統治,因此我認爲您所帶領下的蜀國只是一頭獅子帶着一羣綿羊雖然比吳國那羣綿羊呆着一羣獅子強上少許。但是當您這頭獅子老去的時候誰能擋住我大魏幾頭獅子的進攻了,我看丞相還是早些回頭吧。”赫昭對諸葛亮勸降的說。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諸葛亮都沒生氣,只是不鹹不淡的說了句:“老夫是頭獅子,這說法新鮮。那你說說看三國之中誰又是獅子有可與老夫比肩,老夫帳下武有魏延、姜維文有蔣琬、董允、費瑋,說說他們怎麼在你眼中就成了綿羊了。”

赫昭心想:諸葛亮不愧至智力近妖的神話,說話滴水不漏深沉的很啊難怪能和司馬懿僵持這麼多年;想我赫昭苦讀數十載,經史子集兵書縱橫無所不通,我就不信就不能從你諸葛亮口中掏出點什麼來。赫昭沉思一會對諸葛亮說:“丞相在世時他們的確可以官居高位,保他們榮華富貴。若是丞相去世,就憑他們這些小貓小蝦能擋住司馬懿的進攻嗎?難道你家那位擺設皇帝會放過他嗎?”

諸葛亮說:“你說完了吧。”赫昭本來還想多說幾句見諸葛亮主動開口說話便心中暗喜就點點頭。“你說了這麼多無非想告訴老夫,蜀國國力不如魏國伐魏一事不可行;要想生存只有防禦是吧”諸葛亮又說到,赫昭繼續點頭。“以攻爲守,善敗者不亡,先帝就是靠一次又一次的轉進才取得現在的江山。蜀國一州之地想要抗拒強魏不被吞併只有以攻代守,攻敵必救,這樣才能取得先機;你再想想哪次北伐老夫兵馬損失上萬過,倒是你魏國在追擊的時候損失不小吧。”諸葛亮對赫昭說到。

赫昭仔細想想諸葛亮的話不無道理:蜀國地方狹窄,地處西南蠻夷衆多,而諸葛亮內能鎮服百夷外能進攻魏國這麼多年換上是司馬懿能行嗎。赫昭心裡細細的一對比得出的結論是諸葛亮到魏國當太尉措措有餘,但是要司馬懿到蜀國做丞相恐怕蜀國無法這麼多年,不由的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他仍不死心的問道:“丞相的智慧三國之最,但是一個好漢三個幫,丞相一人獨挑大樑也怕力有不逮啊。爲何不都培養些精英了。”

“老夫有一衣鉢傳人就夠了,聊了這麼久你有何打算啊。魏國那邊你是被定了死罪恐怕已經無法回去了吧。”諸葛亮向赫昭問道。“敗於丞相之手,我願意歸降。”赫昭心悅誠服的跪下說。諸葛亮聽完赫昭的話對門外的姜維說:“聽了這麼久,進來吧。”諸葛亮指着姜維對赫昭說:“姜維數次在老夫面前推薦你,現在好了以後大家都在一處共事你們要相互照應老夫封你爲建威將軍與姜維一起參贊軍機。”兩人作揖向諸葛亮道謝。

赫昭對諸葛亮說:“末將新降寸功未立,末將願意爲先鋒替丞相打通通往長安的通途。”姜維也幫腔到:“赫將軍對秦、雍兩地地形瞭如指掌,學生甘願讓出先鋒一職。”諸葛亮笑着勸阻他們說:“不急,據探子回報說,司馬懿被拖在遼東無法動彈,曹睿爲救長安打算親征,老夫要等到曹睿來了之後將他們一網打盡。再說局勢尚未明朗,我們停軍不前長安的幾十萬魏軍就只能在那乾耗着,即使陛下拿下武威涼州告急,也使得長安無力救援,此舉豈不兩全其美。”兩人都同意諸葛亮的看法。

諸葛亮繼續說到:“司馬懿不得不防啊,要十分肯定的知道他在哪裡才行,若是我軍全力攻打長安,他再搗亂可就麻煩了,姜維帶赫昭去休息下,今日午時擊鼓聚將老夫要向他們介紹建威將軍赫昭。赫昭聽完諸葛亮的話立刻銘感五內十分激動當場跪下咬破手指發誓說:”末將誓死效忠,將會絕無二心,否則天誅地滅人神共憤。”姜維扶赫昭起來對他說:“男子漢大丈夫,做事幹脆利落,發誓頂什麼,以後用心打戰就是對丞相最好的報答。”說完想諸葛亮到個別就帶赫昭下去休息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劇情公告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十五章 伐魏—3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十四章 伐魏—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十章 算計前言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十四章 伐魏—2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劇情公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