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

當魏延將孫權以及吳國一干文武官員生擒之後,我以爲吳國應該算是甕中之鱉,失去皇帝以及軍隊保護的揚州理應上書歸順蜀國。沒想到給太平青領道鑽了一個空子,撿了個便宜。揚州陷入了浮屠教跟太平青領道兩大教派的火拼當中,也不知道孫權是怎麼治理吳國的,居然養虎爲患身邊養着兩支這麼大的老虎。攻城略地需要軍隊,四十萬新軍已經訓練完成可以展開對吳國的徹底攻勢。但是如果放手吞吳的話必須防備司馬懿背後下黑手,孫權被抓了。孫權用女兒換來的盟約自然成爲一張廢紙。一羣被太平青領道衝昏頭腦的宗教分子支撐起的吳國新朝廷當然也不將所謂了盟約放在眼裡,太平青領道的信徒一面加緊攻勢強奪會稽山,一面做好準備迎接于吉迴歸。

蔣琬奉我的命令一請諸葛亮出山對付司馬懿,但是諸葛亮閉門不見。接着我讓黃皓與蔣琬帶着蜀國整個朝廷的官員跪請諸葛亮出山,連跪三天三夜諸葛亮還是閉門不見。事不過三,當年劉備也是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於是我帶着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成都第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當我帶着四十萬小弟來到諸葛亮隱居的地方的時候聽着從諸葛亮屋子裡面傳來的絲竹之聲。我不知道該不該去打擾他。

黃皓見我欲走卻停不敢踏進諸葛亮屋子一步就說到:“陛下,三國苦戰久矣!如果漢中王再次出山,必能一統天下連滅兩國匡扶漢室江山。這是於國於民的好事,奴才請陛下不在猶豫了!”

鄧艾見我內心還在掙扎也跟着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師之濱莫非王臣,請陛下命漢中王出山,北伐中原剷除曹魏逆黨恢復漢室江山一直漢中王的心願。陛下此去是爲了成全漢中王。陛下無須顧慮太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漢中王不願出山,統一天下的步伐不過是晚了幾年,多死傷一些百姓但是爲了最後的勝利一切都是值得的。”

曹操當年能想出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也許是我穿越這麼久了一直排斥着這個身份以及一種時代的脫節感,一直無法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很多事情都是站在一邊將原本該發生的事情的軌跡推到了一邊,很多的部署以及規劃都是依賴於前任穿越者所作的貢獻。假如不是我的突然出現也許上一任穿越者應該已經統一三國了。既然整個三國被我帶進了一個軌道偏離了原有的歷史,我應該給他們一個我可以掌控的未來。

一直以來行軍打戰我都是讓蜀國的將領們領兵出征,不知道是因爲我這位皇帝洪福齊天讓他們也有了不可思議的運氣,從我穿越以來基本上就沒有吃過什麼大的敗戰。是我該爲他們做些什麼的時候了,但是司馬懿可是出了名的高手,我可不敢小瞧古人的智慧,萬一陰溝裡翻船我找誰哭去。我一邊想着一邊跨進諸葛亮的屋子,諸葛亮晚年得子,當我走進他的屋子的時候,諸葛亮正在教他的兒子諸葛瞻彈琴,而有着醜女之稱但是並不是很醜的黃月英依偎在諸葛亮身旁一臉幸福的樣子望着諸葛亮父子。

我走到諸葛亮面前恭恭敬敬的一禮,然後屈膝再行一禮。黃月英急忙將我扶起說道:“陛下怎麼能這樣了,傳出去我們夫婦豈不會被別人笑話了。”諸葛亮坦然受了這兩禮,他向我問道:“陛下向老臣行禮這是何意?”

“第一禮是感謝漢中王當年出山幫助父皇打下蜀國的這片江山,第二禮是朕,不第二禮是我向漢中王表達漢中王多年爲蜀國所作的貢獻,當然我還希望漢中王在百官面前受我的第三禮,不過那要等到平定天下之後。”我謙聲的說道。

“請老臣出山用不着帶四十萬大軍吧,難道陛下想向老臣施威不成?老臣已經歸隱不想在理外面的俗事,陛下所請之事老臣已經知道,不過老臣的學生中那麼多高賢陛下隨便選一位便是。”諸葛亮說道。

“我輸不起,漢中王輸不起,蜀國更加輸不起!這就是我來請漢中王出山的原因。出不出山全憑漢中王做主,我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我回答道。

“輸不起,輸不起!”諸葛亮聽完我的話一連說了兩個輸不起,諸葛亮撫琴的手指停在半空中彷佛被定身一樣,蒼邃的眼神告訴我正在沉思。過了一會諸葛亮飛速的彈起周瑜寫《長河吟》而且越彈越快,越快越亂,最後琴絃被諸葛亮用力一拍一把好琴就這樣沒了。諸葛亮平復心情之後讓家人離開後問道:“陛下可有什麼打算?”

“發動統一戰爭,先南後北。現在我們蜀國的總兵力達到一百萬以上,糧倉荊州已經落入我們之手,荊州的餘糧至少可以供我們征戰兩年以上。朕決定將蜀國各族各豪門的軍隊全部徵調,大概可以徵集三十萬軍隊。蜀國國內留二十萬軍隊防守必要的關隘,要地、險地。其餘八十萬大軍朕要四十萬用來攻打吳國未佔領的地方,漢中王率着三十萬士族私兵以及各族的軍隊和四十萬蜀軍一起兵進洛陽跟魏國開戰。文武大臣裡面,朕帶走郝昭、鄧艾以及正在荊州的將領。其餘的全部由漢中王挑選。蔣琬坐鎮長安負責漢中王的後勤供應,董允坐鎮襄陽負責朕的後勤供應北伐糧草不夠可以從荊州抽調。”我說道。

諸葛亮說道:“上百萬的大軍必須從新規劃編制否則,這麼多軍隊想要讓命令傳達下去速度非常慢的。不知道陛下心中可以計較。”

“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軍制,雖然我們蜀國繼承了漢朝的江山但是軍制不能再因循守舊了。現在詳細的制定軍隊的編制已經來不及了不過朕心中有個初稿那就是,二十人爲一小隊,小隊長爲從八品隊帥;四小隊爲一中隊,每中隊八十人,中隊長爲從七品的副尉;四中隊爲一大隊,每大隊三百二十人,大隊長爲正七品都尉;每五個大隊爲一個團,每團一千六百人,團長爲正六品校尉;每五個團爲一個師,每師的兵力爲八千人,師長爲正五品偏將軍或者裨將軍;每五個師爲一個軍,每軍的兵力爲四萬人,軍長爲正四品中堅將軍、驍騎遊擊將軍、左軍將軍。軍以上設軍團,軍團由兩個軍到四個軍組成,朕將以白虎軍團爲藍本組建五到八個軍團,軍團長爲徵東將軍、徵南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正二品的武將。同時在軍隊中設監軍跟暗衛,監軍歸兵部統領,暗衛歸大內統領。暗衛司職是監視軍隊對皇帝的忠誠,從中隊開始就設暗衛監察軍隊,人選從大內調派;監軍由兵部派遣師一級以上設監軍,主要負責監督法紀以及將領的不法行爲。監軍隊伍中軍級監軍無權干涉師級監軍的行動,各級監軍全部由兵部監察司負責。另外軍人職業終身制,本國內所有的男子無論高低貴賤必須服兵役,十八歲入伍訓練三年之後,優秀的士兵保留跟國家簽訂契約成爲正式蜀國士兵,服役期爲二十年。每個正式的蜀國士兵都將得到國家賜予的五畝田,以後該名士兵的家屬成爲軍屬,賦稅減三成。這只是個初稿等統一了天下朕會慢慢施行修正的。“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諸葛亮道。

“一個隊帥都從八品,陛下大大的提高了軍人的待遇,這對很多渴望改變命運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一直以來學而優則仕,選拔大權都掌控在世家大族,無論風雲變幻朝代更替,他們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陛下此舉可以讓寒門的子弟有個一個報國的機會,定能爲蜀國招攬到一批軍事能人。好,爲了建立一個人間樂土老臣就豁出這把老骨頭拼了!”諸葛亮激動的說道。

諸葛亮答應出山在我伐吳的時候領兵擋住司馬懿的渾水摸魚,爲了防止蜀國大軍出擊國內的豪門私兵以及蠻族的軍隊聯合起來作亂,漢中王府、大將軍府、左右丞相府聯合發佈徵兵令將蜀國世家豪門的私兵、蠻族的戰力全部招募一空,有着諸葛亮率領四十萬大軍壓陣這些人心不甘情不願的交出了手中的軍隊,但是作爲補償我允許他們派出家族中的一個子弟來統帥這些交出來的軍隊,並且按照我跟諸葛亮初步商量的軍制他們有多少人就封多大的官。當他們得知軍隊將會有監軍監視他們派出子弟,以爲朝廷想要趁機剪除他們的實力於是很多人派的都是支系或者是被排擠的子弟。

沒想到我推行的軍制將世家的私兵強行收編爲軍還帶來另外一個作用,當這些不受重視的子弟大戰歸來之後將會正式獲得相匹配的官職,但是他們不屬於家族的權利核心雖然地位上去了但是在家族的地位依然沒有改善,那麼他們想要改變自身在家族的地位就必須藉助朝廷的力量去對抗家族的勢力,這樣長久下去世家將會分裂一部分成爲皇家的附庸成爲抵抗世家的先鋒。沒想到居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諸葛亮率着三十萬雜牌軍隊跟十五萬新兵趕往函谷關,收攏那一帶的軍隊,同時調兵遣將按照新的軍制重新編制軍隊,而馬岱成爲諸葛亮手上的第一個軍團長率領三個軍,封號被提升爲正二品的衛將軍,軍團的封號叫西涼軍團。最後諸葛亮經過一番整頓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自己率領五十萬大軍陳兵弘龍,馬岱率領西涼軍團沿着黃河北上河套平原跟北匈奴其餘兩部的十萬大軍匯合對佔據幷州的曹志展開攻勢。

處理了長安的一些事務之後,我將一直被軟禁的劉理跟劉永帶在身邊任命郝昭跟鄧艾爲左右參謀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前往荊州赤壁跟趙雲、姜維等人匯合。我將新的軍制詳細的告訴了鄧艾,鄧艾對我的新軍制也是非常認可,於是從長安道赤壁一路趕來我按照新舊老兵一比一重新部署各地兵力。縣一級駐紮一個大隊的士兵負責治安,郡一級的治所由由一個師駐紮重要的縣、關隘駐紮一個團的兵力。由鄧艾負責新軍制的執行。二十五萬大軍從長安走到赤壁,新兵減少了十五萬,但是卻增添了十萬老兵。同時魏延的白虎軍團重新得到了補充人數限制在了八萬。當我抵達赤壁招降部分吳兵之後手裡可用的兵力達到了三十四萬,於是除去魏延的白虎軍團我有設立了荊州軍團,荊州軍團八萬人人全部是老兵組成由姜維負責統領、接着又組建了虎衛軍團新老兵夾雜有順平王趙雲統帥,馬忠、劉靖成爲軍長各領一軍,同時劉靖被封爲鎮南大將軍、馬忠封爲鎮東大將軍。

重新部署調整軍隊大概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重新編制軍隊完成之後我在赤壁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將吳國被俘的文武官員帶上檢閱臺跟我們一起觀看蜀國精銳之師。我向孫權問道:“怎麼樣,吳國皇帝陛下看到這樣的情景有什麼感慨了!”

看着三十多萬精銳的蜀國大軍從自己面前經過,孫權知道吳國剩下的城池是無法頂住蜀軍的攻擊的,於是他說道:”孤王下令舉國投降,命令他們停止抵抗放下武器,請大侄子不要再增加殺戮了。吳蜀一家親,畢竟我們曾經是自己人過。”

我笑着說道:“看來你還不瞭解現在的世道變成什麼樣子啊。你孫權的威望在吳國現在是一文不值了。沒有人再會聽你的命令了,十幾萬太平青領道、浮屠教的教徒現在在揚州展開生死大戰,其中上百萬的吳國百姓也參與其中,成爲大戰的犧牲品。那些宗教瘋子要以武立教凡是不信奉他們教義的都將被視爲異端處死,你的吳國已經淪爲修羅地獄,而這一切的發起者就是自稱悲天憫人的方外之人。”

“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那羣道士、光頭真的會治理天下嗎?瘋了,他們全都瘋了!”孫權不敢置信的說道。

聽到我跟孫權的談話,諸葛瑾、陸遜默不作聲,因爲他們知道宗教勢力在吳國的厲害,而且我說的十有十真。兩人知道已經無法挽回局勢了即使挾持我也沒有辦法奪回吳國失去的,面對一羣陷入瘋狂的宗教信徒除了殺戮就只剩下殺戮了。

自稱孫權被俘之後,丁奉受到太平青領道的招安成爲五色使者中黑使者,率領擴充的十五萬護教軍鎮守零陵跟蜀國的交州軍團開始僵持在邊境誰也不想第一個發起進攻。爲了配合我在赤壁展開的攻勢我下令費禕聯合外籍山越的傭兵軍團北上對吳國發起進攻。伐吳統一大戰正式開始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四章 北伐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前言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十章 算計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