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孔融很容易,畢竟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只要你有道理,哪怕是歪理,只要他一時半會兒想不到怎麼反駁你,你就贏了。
但是懟完之後怎麼收場,就難了。
尤其是眼下董明還要推動新學,跟孔融的關係本就微妙。新學雖然包裹上了儒家的外皮,每一個新學的觀點都在系統的幫助下用儒家思想包裝了一下。但是這玩意.....他自己說了不行,新學說了也不行。想要成爲顯學,還需要一些大儒蓋章認證才行。
這其中,孔融的態度尤其重要。對董明來說,不用孔融給自己站臺,只要他不大張旗鼓的反對就行了。
此時孔融的腦袋中一團亂麻,他很是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與民爭利了。想到最後發現董明說的果然有道理,自己的吃穿用度有哪一個是自己生產的?若是做官,也算是爲民做事了,可是這些年來,他貌似只是在家讀書,跟朋友交流,一起喝大酒來着。
其實這個時代的人跟董明辯論起來,都是吃虧的。因爲董明從來不跟這些人掉書袋,張口閉口就是擺事實,列數據。簡單地說就是,你甭跟我扯這些沒用的,咱用事實說話。這些人哪裡經歷過這等陣仗?
雖然儒家大一統,但是這些人眼中的辯論還是春秋戰國時縱橫家的那一套,能嚇唬你就嚇唬你,不能嚇唬你就跟你扯大義,大義也不行就拿命威脅你。當然了,現在還多了一個新的技能,談孔孟之道,春秋大義。
這些在董明這裡都沒用。
見孔融說不出話來,董明也沒有過分逼迫於他,而是語氣緩和的說道:“剛纔是某家說的嚴重的,還請文舉先生莫怪。”
先把姿態放下,然後繼續道:“某家只是想告訴大家,只有朝廷有錢了,纔能有夠更好的治理國家!百官俸祿、軍餉糧草、賑濟災民、興修水利、維護馳道.....凡此種種,哪一個不用錢?眼下朝廷的稅收不夠,一是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二是這稅法出了問題。”
“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等的過錯!稅法出了問題,也是我等的過錯!錯了就要認,就要去改!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董明這番話,說的一部分人頻頻點頭。
“大家覺得某家的辦法不好,那也沒關係,咱們可以商量!朝會是幹嘛的?不就是大家商議的地方嗎?”董明語氣平緩的說道。
他話音落下,蔡邕上前一步道:“對稅法進行變法,大家的意見都很大,那麼接下來咱們就好好商議一番,如何?”
其實是稅法沒問題,對百姓們來說,還是交錢罷了。不過就是多少的問題。但是對所有人徵稅,讓這些人不滿意罷了。
“商議之前,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最後的補充條款中的第四條。針對稅法改革這一塊,某家專門做了說明。對繳稅的各世家大族而言,每年都要拿出來一份家產的確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因此,某家對他們做出了補償。”董明直言不諱的說道。
衆人往後翻,很快就看到一條變法內容:
凡繳納稅款滿十年者,可憑藉繳稅憑證上稅款總額,以當時市價爲準摺合成耕地返還給納稅者。
“敢問尚書令,此言可當真?能否兌現?”立刻就有人按捺不住性子,問了一句。
這一次沒等董明回答,劉宏先開口了:“這一條,朕準了。”
“這.....稅法乃是祖制,輕易不可改動。不過微臣不太懂這方面,就聽陛下的了。”那問話的官員,一臉愧疚的說道,說完默默的縮到了人羣中。
還是那句話,現在拿錢買地多難啊,眼下有這麼合理合法的方式,一些小豪族出身的官員立刻就動搖了。
趁着這個機會,董明低聲對袁紹說了一句:“若想你袁家更進一步,就幫某家一把。”
袁紹聞言稍微猶豫了一下之後,然後選擇了相信。
他站了出來,朗聲說道:“這稅法本官倒覺得挺好的!”
“本官也覺得不錯。”袁紹話音剛落下,不知道爲什麼還賴在洛陽沒去上任的袁術,也上前幫襯了一句。好與不好,他不知道,但是剛纔他是唯一看到董明低聲給袁紹說話的人。
然後袁紹就上前幫腔了,這中間要沒有大好處,他袁術肯定不相信。
甭管怎麼說,先賣個好。反正是袁家的財產,幹他袁術何干?天塌了有袁基頂着。
緊接着,曹操、皇甫嵩、朱儁等人都上前表示支持董明。幾個大佬說完話之後,忽然有幾十個排位最末尾的朝官齊刷刷的表示同意。
董明本來還挺納悶,這些日子他在這些中下層官員中,可沒有什麼交情。倒不是他看不上人家,實在是實時變化的太快了,他還沒怎麼接觸呢,就被楊彪這麼一鬧,被迫提前提出變法。
看了一眼,卻看到戲志才和荀璦、劉威三個人在這羣人的最前面。
而作爲大漢朝中堅力量的中層官員們都還保持沉默着。這個時候,一個人越衆而出,是董昭。
董昭走到中間,先是行禮,然後道:“臣以爲,變法之事當謹慎而行。如今尚書令一紙《請變法書》,洋洋灑灑近十萬言,事無鉅細,國朝上下全都包括在內,不可謂不謹慎。稅法改制一事,臣本不懂,但是臣認爲有一件事尚書令大人說的很對,那就是眼下國朝的稅收早就入不敷出了!國事艱難,與其在這裡猶如婦孺一般,吵個不停,何不先做着試試看。反正...國家也不會變得比眼下更困難了。”
董昭最終還是決定站在董明這一邊了。他不站在這一邊也不行。家裡的小子們已經被董訪都忽悠成了新學子弟。
董昭話說完之後,立刻有人反駁。不過這一次更簡單了,你掉書袋這邊董昭和蔡邕等人教你做人。實在不行,董明就上來擺事實列數據,誰來都不好使。
當然,最終董明在這上面還是做了妥協。原本董明打算每年上繳一成的,也就是百分之十。最後退讓到了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
口子開了就行,董明知道這種事情,不是一錘子買賣,得慢慢來。
這一部分商議完了之後,已經過了午時,劉宏留了所有人吃飯。
吃完飯之後,又是昏天暗地的爭論。不過相較於稅法,剩下的內容大家反而反對的並不激烈。大家也只是儘可能的爭取利益罷了。對此,董明倒覺得沒啥,政治嘛,不就是利益交換嗎?
下午才散朝,散朝之後董明也沒有離開,被劉宏請到了偏殿。同來的還是有三公、三獨坐中的另外兩人。
“今日大家也都累了,朕就長話短說了。變法必須推行,而且以尚書令的方略爲準。卿等這些日子費些力氣。”劉宏說話很直接。
“臣有一言想問尚書令。”這個時候袁紹開口道:“不是某家不相信尚書令。但是有一點某家很是疑惑,按照尚書令大人的稅制改革來看....國家的稅收真的會變多嗎?”
“以前世家大族不用交稅,現在他們交稅了,這無形中就多出來了一批。而且....眼下朝廷的財政也不可能只依靠稅收。”董明嘆了一口氣道:“事實上稅收纔是國家財政的根本,但是眼下大家也都清楚,民生凋敝,百姓能夠活下去就不錯了,哪來的錢交稅?咱們得另想辦法。”
“這麼說....尚書令已經有辦法了?”袁紹眉頭一挑。
“鹽、鐵、酒、官營作坊。”董明輕輕吐出四個名詞,其實也是提醒袁紹,想發財就要注意了。
“嗯?這些要怎麼改動?”袁紹有些不明白。
事實上,其他人也不明白。在場的明白人只有董明和跟他交流了很多次的劉宏。
“到時候諸位就知道了。”董明搖了搖頭然後道:“總之財政這一塊各位同僚不用擔心,某家擔保不會出現問題的。”
“既然如此,那某家就沒問題了。”袁紹見董明不說,也沒有再問。見劉宏不說話,他就知道這件事肯定只有這君臣二人知道。問多了,反而招人煩。
“雖然變法這件事,朝官們還沒有達成一致,但是事情已經可以先做了。”董明這個時候開口道:“事實上,尚書檯在月初就已經開始動作了。”
劉宏聞言表情沒變,很顯然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蔡邕也是面無表情的模樣,他也是知道的。
其他人都看向了董明。
“都是一些小修小補,用的也是可信的人。”董明解釋道:“如今要做的,就是趕快在朝堂上統一思想,讓變法的事情趕緊通過。有些條款是可以商量的,不過底線不能丟。待會兒某家一一跟各位同僚交代。”
說着,他又對袁紹說道:“這些日子尚書檯需要司隸校尉的援助了。”
“好說好說。”袁紹聞言一笑,他知道,甭管董明找他幫什麼,但是這件事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董明在給他們交代細節和條款的商議底線的時候,洛陽城外。
劉威、戲志才、荀璦三人帶着人,正忙着將高尚等人從西池村運來的東西一車一車的往一個大院子裡搬運。
“這批種子夠用嗎?”高尚滿頭大汗的走到劉威跟前,氣喘吁吁的問道。
劉威聞言笑了笑道:“自然是不夠用的,不過眼下這些種子全都用在軍屯上,倒是足夠了。但是明年,你們的擔子可就重了。一旦軍屯這邊產量上來了,接下來肯定要推向全天下的。怎麼樣,有信心嗎?”
高尚聞言咧嘴一笑,道:“這事兒有沒有信心都得給老師辦成了。”
“這倒是。”劉威笑了笑。
一旁的荀璦這個?時候接口道:“對了,老師說的棉花找到了嗎?”
“哪兒能這麼快?”高尚聞言搖搖頭道:“這件事兒纔開始辦,一來一回就得耗費不少時間。估摸着明年才能見到種子,等培育好了能夠適應大漢朝的土壤氣候條件,最早也得兩三年才能推廣。”
“倒也不急。”戲志才道:“眼下老師的變法,以農業爲主。按照老師的話說,先把百姓們餵飽了,纔有力氣幹其他的事情。兩三年之後,良種也推廣的差不多,只要遇上好年頭,百姓們就能騰出手搞手工業了,到時候正好。”
“這一批種出來畝產能達到多少?”劉威問了一句。
“嘿嘿,平均下來的話,畝產能達到三石。最低不會低於兩石半,上限是五石一畝。當然要是在咱們手裡,畝產可以達到十石。不過這耗費也大。”高尚笑着道。
“可以啊!”
“都是許能的功勞,他現在還在田裡呢。現在幾乎吃住都在田壟上。用他的話說,啥時候能夠全天下所有糧食都畝產十石了,什麼時候休息。”高尚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感慨。
戲志纔等人聽了,也是一陣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