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到哪裡了?”
已經是九月份了,董明與徐庶兩人來到了一座小縣城不遠處。董明啞着嗓子問一旁的徐庶。
“華陰縣地界了,再往前走,咱們能到華山。”
徐庶看了看地圖,有些疲倦的回道。他二人一路急行,餐風飲露,實在是累的不行了。
“到弘農了啊。”董明笑了笑道:“在華陰縣,休息一晚,明日再出發。”
“好。”
師徒二人,策馬而行,到了縣城門口,翻身下馬,徒步走進華陰縣。董明是上洛陽就官的,因此一路上可以住在驛站裡。
進了驛站,驛丞接待了董明二人,並且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小院子。兩人將行禮放下之後,董明打算帶着徐庶去華陰縣的坊市逛一逛,看能不能找一個酒鋪,吃點酒。
出了驛站,問了路,直奔坊市而去。如今正是下午,坊市裡還算熱鬧。畢竟這裡已經進入了大漢朝的心臟地帶,自是非常的繁華。
在坊市裡走了一會兒,徐庶眼尖,看到了一展酒招旗。
“老師,那邊有一家酒鋪。”徐庶大喊道。
董明聞言點點頭,道:“我們過去。”
到了跟前,發現是個小酒鋪,門口邁着四個大缸,半截子缸身都在土裡面,露出來的一半大概一米多高。酒缸上面蓋着木蓋子,很是平整,算是桌子了。
此時已經做了三酒缸人,還剩一個空着的酒缸桌子。師徒二人瞧着新鮮,便入了座。有一個小娘子出來,招呼兩人。
“兩位爺,要多少酒?”小娘子笑着問道。
董明想到明日還要趕路,不能多喝,便對小娘子說道:“一人一罈即可。”
“吃些什麼?”小娘子又問。
“都有些什麼?”
小娘子指了指鋪子內,幾個瓦罐,瓦罐裡有些熟食。不過董明看着就沒什麼胃口,便問道:“有其他的嗎?”
“卻是沒有。”
董明揮揮手,道:“來兩斤熟肉,上一份大醬即可。”
“好嘞。”
煮熟的豬肉,沾着大醬,吃起來味道的確不怎麼樣。不過處在這個時代,倒也沒什麼好說的。豬肉這玩意,也就高門大戶覺得腥臭,不願意吃。下層百姓還是會吃的。只不過眼下的豬肉產量還是太低了。
就着酒,師徒二人邊吃邊聊。倒也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事情,就是閒着沒事兒聊些家長裡短的東西。
“你出來了,幼娥怎麼辦?”董明喝了一口酒,問了徐庶一個問題。
徐庶聞言撓撓頭道:“已經安頓好了,倒也不用擔心些什麼。”
“挺好的。”董明點點頭:“爲師聽說,幼娥有了?”
“嗯啊。”徐庶說到這個,興奮了起來:“仲景先生和元化先生都看過了。肯定是個大胖小子!”
董明笑了笑,道:“不該讓你跟來的。”
“無妨。”徐庶笑着說道:“等到了洛陽,都安頓好了,學生就把她們都接過來。”
“如此也好。”
兩人正聊着呢,旁邊忽然變得吵鬧起來。董明轉過頭去,就看到十來個穿着下人服飾的人,護着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郎。
少年郎應該是出來逛街的,一雙眼睛很是明亮,看起來不是凡品。
護衛着他的下人們,也僅僅只是擋住了周圍的百姓,不讓他們靠近,倒也沒有什麼過於粗魯的行爲。看得出來,這家人的家教不錯,連下人都不是那種張牙舞爪耀武揚威的廢物。
“哎喲,楊家小郎君又來做什麼市場調查了。”酒鋪的小娘子出來給隔壁桌添酒,看到那少年郎之後,笑着道:“這是個俊俏的小子,也不知道日後便宜了哪兒家的姑娘。”
“自然不會便宜你的!”那桌的酒客,鬨笑道。
“啐!”小娘子也是個潑辣的性子,對着那人就催了一口氣:“吃酒還堵不住你的嘴。”
董明和徐庶互看一眼,對那少年郎很是感興趣。
市場調查這四個字,只能出自一個人,一個地方。
董明,明德書院。
也就是說,這楊家小郎君肯定接觸過新學門人,或者自己學習過新學,不然肯定不會知道什麼叫市場調查的。
“知行合一?”董明笑了笑,道:“有點兒意思,看來我新學,聲勢不小啊。”
“興許只是一時好奇也說不定。”徐庶猜測道:“一路上走來,老師不也看到了嗎,很多人對於新學,都只知道一個皮毛,就出來招搖撞騙了。”
“跟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董明忽然對這楊家小郎君,來了興趣。
付了酒錢,董明帶着徐庶跟在了楊小郎君身後不遠處。他二人雖然標榜自己是讀書人,但是手上功夫也都是一等一,盯梢一個半大小子和幾個家丁,還不是手到擒來?
跟了一會兒,董明對着楊家小郎君越來越感興趣。
一路上,這小子每一個攤位,每一種商品都會上前問價。問完之後還會記載隨身攜帶白紙上。整條街,這麼多商販,無數種商品,他竟然一個都沒有落下。不但全問了,還全都記錄了下來。
這讓董明想起了高尚那個數據狂魔。
【眼力】發動,對着楊家小郎君,就是一發。
楊修,楊德祖!
“原來是他!”董明心中一樂,這又是見到了還在成長期的歷史名人啊。
此時,已經是坊市的最後一家鋪面,楊修走了進去之後,並沒有詢問什麼,而是照了一張桌子安靜的坐了下來。
旁邊有下人背過來一個木箱子,打開之後,裡面滿滿當當的,全都是記錄着各種商品價格的紙張。
董明懷着好奇,帶着徐庶走進了這家店。自有兩個活計面帶笑容的迎了上來。
“兩位爺,要買成衣,還是做衣服?”
董明進了鋪面,環顧一圈,卻是個成衣鋪。鋪子的邊角,有一個窗戶,窗戶下面有一張書桌,楊修正伏案奮筆疾書,不知道在寫什麼。
“做兩件衣服。”董明笑道。
兩個活計聞言臉上一樂,連忙拿着尺子,給兩人量衣服。
“等會兒。”董明叫停,將活計手上的木尺拿到了手裡。木尺大概一米長,上面有着刻度。在董明看來,這跟木尺的精確度實在是可憐,但卻很意外。
“這..木尺是哪裡來的?”董明問了一嘴。
活計聞言楞了一下,然後看向了楊修,道:“是我們家公子做的,用起來倒也方便。”
“那位?”
“正是。”
董明笑了笑,道:“某家能跟你家公子聊幾句嗎?”
“這....”
就在夥計們猶豫的時候,楊修自己走了過來,笑着問道:“修,見過先生,先生莫非見過這種帶有釐米刻度的木尺?”
董明笑了笑,點點頭道:“自然是見過,還自己動手做過。”
“真的?!”楊修眼睛一亮,道:“聽先生口音像是徐州人,莫非是新學門下?董先生的弟子不成?”
“卻是新學門下。”董明聞言笑着說道。
“真是太好了!”楊修一臉興奮的說道:“正好修有一事不明,還請先生解惑。”
“哦?”董明笑着問道:“何事?”
“修曾在伯照先生的文稿中看到過,說任何一件商品,在沒有人爲干涉和官府強制定價的情況下,其在市面上出售的價格,會以其本身的價值爲基準,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的產生波動。”
“修不明白的是,這市場需求是什麼?”楊修皺着眉頭問道。
董明聽到楊修這個問題,樂了。這楊修還真不是趕時髦學着玩的,他這明顯是下了苦功夫。
“市場需求,直白點來說,就是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董明笑着解釋道:“某家舉一個例子啊,假如此時此刻,你需要急需一杆筆,沒有這杆筆,你就會身家性命不保。而某家恰好有這麼一杆筆。那麼就是所謂的賣方市場了,你必須得買某家的筆,這價格自然是某家說了算,相應的某家也會賣一個高價。”
董明舉了一個不太準確的例子,留下了很多的破綻。他想看看楊修是否真的認真學習研究過新學。
尤其是經濟學這一部分,可以說是新學的基礎。
“假如修還是很急需這麼一杆筆,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能賣給某家。那麼這個時候,是大家都漲價,還是爲了賣給某家,大家競相壓價呢?”楊修很快就發現了董明解釋中的漏洞。雖然不全面,但董明也很滿意了。
“你很不錯。”
董明笑了笑道:“那某家也就不藏私了!”
“所謂市場需求,指的是一個時期內,某一個地方對某種商品的購買力度。比方說華陰縣一個冬天要消耗的火炭數量,就是火炭在冬天的時候,在華陰縣找個地方的市場需求。當然了,市場需求是個大概的數據。”
“影響市場需求的東西有很多,季節變化、百姓的收入水平、商品本身的價值等等。但是有一點,不管市場需求如何變動,在大的方向上,價值纔是決定商品價格的基礎。最簡單的,一碗粥再貴,也不會貴過一匹馬。因爲兩者所蘊含的價值不一樣。”
這是一個複雜而又簡單的問題,董明大概說了十幾分鍾纔給楊修解釋清楚。
楊修聽完了之後,拉着董明的雙手道:“先生大才,修還有一個疑惑!不知道可否解答一二?”
“說說看。”
“是關於貨幣的,先生曾說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職能,俄開始某家都不太明白,還請先生解釋一二。”楊修拉着董明的手,來到了自己的書桌前,兩人相對而坐。
“哦對了,還未請教先生大名,還有這位兄長!”坐下之後,楊修一拍腦袋,纔想起來問兩人名字。
“潁川徐庶!”
“彭城董明!”
“嚇!”楊修直接站了起來,桌子都差一點給掀翻了:“原來是先生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