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陶應求和

(PS:純潔狼精心佈置和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章,各位新老朋友看了如果還覺得精彩,就請熱情支持。)

聽到陶應的命令,徐盛立即親自領了一隊弓箭手和盾牌手過來,保護着陶應靠近無名石山,不曾想林清小丫頭也拿着一面圓盾跟了上來,陶應怕危險本想把這個小丫頭攆回去,但轉念一想後,陶應又覺得這個小丫頭的炮筒子脾氣或許能派上用場,便低聲向小丫頭交代了一句,“小心敵人放箭,還有,不許亂插嘴!壞了我的大事,不管你爹是誰,都保不了你。”

“不插嘴就不插嘴。”林清小丫頭不服氣的頂嘴,又哼道:“我就是想看看,孫策和周瑜到底長成什麼傻樣,能被你這個書呆子的雕蟲小技耍成這樣。”

“那你一定會大吃一驚。”陶應笑笑,懶得和這個小丫頭浪費口水,靠着盾牌保護迅速靠近石山,在山下大聲喊叫道:“孫策將軍,周瑜將軍,請出來答話!徐州陶應,有一些話要當面對你們說!孫策將軍,周瑜將軍,請出來答話!”

現在來看看孫策軍殘部的情況吧,之前徐州軍隊將五架襄陽炮運抵戰場時,已經吃過襄陽炮苦頭的孫策軍殘部幾乎都已經絕望了,包括足智多謀的周瑜在內,唯一所能做的也就是祈禱襄陽炮打不到山頂了,不過當第一架襄陽炮把石彈打上山頂後,孫策和周瑜等人再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考慮如何自殺避免落入敵手遭受奇恥大辱了。

www⊙ttKan⊙¢ ○

讓孫策和周瑜意外的是,在完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陶應竟然沒有命令襄陽炮繼續投彈殺敵,還親自來到山下喊話,要求與孫策當面對話,陶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孫策和周瑜一時半會就說什麼都猜不到了。

“難道陶應小兒想親自招降我們?”孫策分析出這個可能。

“很可能如此。”周瑜點頭,又建議道:“伯符,用不着理這個陶應奸賊,直接用亂箭把這個僞君子射回去算了。”

孫策沒有同意,稍一考慮後,孫策平靜的說道:“公瑾,替我整理一下儀表和衣服,然後把我推過去與陶應小兒答話。不管陶應小兒到底打算幹什麼,我孫策都要與他見上最後一面,不能讓這個小兒輕視了我。”

“對,我也去。”黃蓋接過話頭,咬牙說道:“如果有機會,我就一箭射死這個奸賊!我們就算是死,也要拉這個小賊陪葬!”

程普附和,也贊同孫策與陶應再見一面,再答一次話,有機會就一箭射死這個僞君子歹毒小人,周瑜見孫策等人態度堅決,便也不再阻攔,替孫策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儀表,然後便推着孫策來到上山道路旁邊,與陶應見面答話。然而讓程普和黃蓋等人大失所望的是,貪生怕死的陶副主任是躲在長盾之後與孫策答話,旁邊還有好幾個拿着圓盾的徐州士兵保護補漏,而且距離還比較遠,強弓硬弩都很難射到他的面前,根本沒有放暗箭的機會。

“孫策將軍,我們終於又見面了。”陶應向孫策抱拳,遙遙行禮,大聲說道:“十數日不見,想不到將軍竟然已經憔悴之此,皆應之罪矣!冒犯之處,還望將軍多多見諒,應在此謝罪了。”

說罷,陶應還真向孫策遙遙一拜,極有風度的主動賠禮道歉。那邊周瑜則大聲喝道:“陶應小兒,少在那裡貓哭耗子假慈悲!伯符中了你的卑鄙毒箭。現在無法大聲說話,由我周瑜轉達,伯符說了,你這個小兒有屁就放,有話就說,要打就打,我們奉陪到底!但是要我們投降,你是做夢!”

“書呆子,這個周瑜比你俊哎。”林清小丫頭總算逮到了一個貶低陶應的機會,低聲笑道:“就是沒你有雅度,不過人家被你欺負成這樣,發發脾氣也沒什麼了。”

陶應懶得理這個小丫頭,又向周瑜拱手說道:“周瑜將軍,孫策將軍,還有各位將軍,如果你們認爲在下是來招降的,那你們就錯了!孫策孫伯符小將軍是什麼人?十五歲便隨着孫堅老將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勇冠三軍,所向無敵,豈能是屈膝投降之人?在下之前派人招降,完全是誤會了孫策將軍已經傷重而亡,後來周將軍你們把在下的使者亂箭射回,在下就明白了,上天庇佑,孫策孫將軍你仍然在世!”

孫策罵了幾句髒話,然後由周瑜大聲複述道:“陶應小兒,少來這一套,似你這般笑裡藏刀的卑鄙小人,我們還能相信你的花言巧語?有屁就放,有話就說,你究竟想要做什麼?”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孫策將軍,周瑜將軍,你們真要認定在下是那種口有蜜、腹有劍的卑鄙小人,在下也無可奈何。”陶應無奈的搖頭,似乎很是傷感孫策和周瑜對自己的誤解。然後陶應又大聲說道:“伯符將軍,在下今天是以兩個身份來與你答話,與你談判協商。”

“兩個身份?那兩個身份?”周瑜替孫策好奇問道。

“第一個身份,當然是徐州牧次子的身份,站在徐州軍民百姓的立場上,與伯符將軍你談判。”陶應彬彬有禮的大聲說道:“在下的第二個身份,則是大漢臣民,站在大漢臣民的立場上,與伯符將軍你談判協商。”

“徐州牧次子的立場和大漢臣民的立場?你想談判什麼?”孫策和周瑜也徹底被陶應繞糊塗了。

“伯符將軍,首先,我以徐州牧次子的身份,代表徐州軍民百姓,請求與伯符將軍你談判停戰!”陶應語出驚人,大聲說道:“如果伯符將軍你答應與徐州軍隊停戰,答應永不侵犯徐州五郡,那在下立即下令退兵,解除包圍,並且給將軍你留下兩條大船和五百斛糧草,幫助伯符將軍你擺脫袁術大軍追殺,渡江返回曲阿,去與伯符將軍你的高堂和弟妹團聚!”

“咦?!”孫策、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一起瞪大了眼睛,也一起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沒等孫策說話,周瑜甚至都主動驚叫出聲,“陶應小兒,你又在耍什麼花招?你有這麼好心,主動放我們走,還給我們留下渡江船隻和糧草?!”

“伯符將軍,公瑾將軍,在下知道你們很難相信,也很難明白在下的良苦用心。”陶應很有禮貌的大聲說道:“但在下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在下把你們這數百殘兵殺光殺絕,有什麼用?殲滅了你們,袁術就不貪圖徐州五郡了?紀靈的三萬大軍就自己主動退兵了?既然殲滅你們以後,袁公路不會改變對徐州的敵視,紀靈也不會退兵,那我又何苦對你們趕盡殺絕,憑空背一個狠毒罵名?!”

說到這,陶應頓了一頓,又大聲說道:“但伯符將軍如果能與在下停戰締盟,相約永不互相侵犯,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伯符將軍你已經不容於袁公路袁府君,在下撤圍之後,伯符將軍你肯定會南渡大江,返回曲阿去與高堂弟妹團聚,屆時,袁公路震怒之下,必然會掉轉刀鋒向南開戰!如此來,對我徐州軍民百姓來說,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身爲徐州牧次子的在下,自然也可以從中受益無窮!”

孫策和周瑜面面相覷,心中也燃起了一點希望,暗道這個僞君子話倒是說得不錯,如果袁術老兒把軍力轉向南面,這個僞君子確實可以受益無窮。而且這個僞君子也說得對,這個時候他還堅持把我們趕盡殺絕,除了多拿幾具首級邀功外,其他也是毫無意義,倒不如把我們放了,讓我們替他去吸引和抵擋袁術老兒的怒火。

心動之下,孫策讓周瑜大聲問道:“明武將軍,你這番話,確認不是在說笑和戲耍我等?”

“君子一諾千金,在下雖然不才,但也從無戲言。”陶應回答得十分嚴肅,旁邊的林清小丫頭則直翻白眼,暗罵書呆子鬼話連天,從無戲言,那你這書呆子在我面前那些油嘴滑舌又是什麼?

“伯符將軍,你還記得那一日在東城,你對在下說的幾句話嗎?”陶應又大聲說道:“當時你說,徐州乃是四戰之地,如果我把廣陵郡雙手奉送與你立足,你就將與在下締結盟約,在徐州遭遇危難之時出手相助!在下知道你這些話並非完全戲言,如果陶應真能借一塊立足地給你,你爲了避免與曹操、袁紹等強敵直接開戰,也爲了避免脣亡而齒寒,在徐州告急之時,你也必然會言而有信,出手相助!”

“說了可能伯符將軍不信,當時你說這番話時,在下其實十分心動。”陶應繼續大聲的嚴肅說道:“因爲在下看得出來,伯符將軍你絕非池中之物,遲早要一飛沖天,魚化爲龍!如果在下能結識伯符將軍你這麼一位朋友,得到你的幫助,那麼徐州五郡就可以獲得一大臂助,獲得一大強援!”

口若懸河的說到這裡,陶應搖了搖頭,更加誠懇的說道:“但很遺憾,廣陵乃是徐州土地,站在徐州牧次子的立場上,在下絕不可能答應將軍你的要求,這纔有了後來的事。所以,伯符將軍,你到江南去吧,江南有九郡八十一州,足夠大,容得下你這條飛天神龍!在下別無他求,只求伯符將軍你在江南大展拳腳之後,不要忘了當日你對在下的承諾,在徐州五郡遇急之時,伸出一隻手,幫助徐州軍民百姓一把!”

滔滔不絕的說了這麼多肺腑之言,陶應又向孫策作揖到地,情真意切到了極點。而孫策和周瑜等人卻是聽得欣喜若狂,對陶應放長線釣大魚的長遠目光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喜不自禁之下,孫策又讓周瑜替自己大聲問道:“明武將軍,你能對我們這麼好,一定不會沒有其他原因吧?說吧,你還有什麼條件?”

“伯符將軍明察秋毫,確實如此。”陶應禮貌點頭,又向孫策遙遙拱手,大聲說道:“這也是在下站在大漢臣民立場上,準備與伯符將軍你協商的事。現在,在下以大漢臣民的身份,懇求伯符將軍你,歸還大漢天子的傳國玉璽!倘若伯符將軍答應,在下立即下令撤軍,爲伯符將軍你留下船隻與糧草,與伯符將軍你締結永不互相侵犯的盟約!”

山上山下鴉雀無聲,每一個人都被陶應的這番話驚呆了,也每一個人都沒想到,陶應答應放孫策渡江南下,竟然是爲了這個目的!

“哈哈哈哈哈……!”又過了片刻,山頂上終於響起了孫策和周瑜的瘋狂大笑聲音,周瑜還指着陶應大笑說道:“陶應小兒,你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不是?花言巧語的說了這麼多廢話,原來你的真正目的,是爲了那枚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啊!”

“不錯!”陶應坦然點頭,大聲說道:“替大漢朝廷討回傳國玉璽,確實是在下的目的,但這也是每一個大漢臣民的心願!傳國玉璽乃天子之寶,因董卓之亂不幸流落民間,陶氏一門世食漢祿,久受君恩,一有機會,自然要替大漢朝廷追回傳國玉璽,奉還天子,以盡臣子本份。”

“真是說得比唱得好聽!”周瑜冷哼,又替孫策大聲說道:“陶應小兒,你想要傳國玉璽,找錯人了!傳國玉璽在董卓之亂時不知所蹤,你想要,自己到洛陽或者長安找去,我們手裡沒有!”

“孫策小兒,你還要執迷不悟到什麼時候?”陶副主任再次發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公務員本色,指着孫策大罵道:“孫策小兒,傳國玉璽在誰手中,你我都是心知肚明!玉璽乃天子之寶,你身爲漢臣,世受君恩,卻私藏傳國玉璽不肯交還,無君無父,大逆不道,你是何居心?!”

“傳國玉璽沒在我們手裡!”周瑜繼續替孫策狡辯道:“孫老將軍攻破洛陽之時獲得傳國玉璽,全是袁紹老兒造謠生非。”

“孫策小兒,看來我真是看錯你了。”陶應搖頭,大聲說道:“孫策小兒,看來你不僅是無君無父之徒,更是無情無義之輩,事情到了這一步,你還花言巧語的抵賴做甚?”

“孫策小兒,你仔細看看我嚴陣以待的徐州大軍,回頭看看你的將士,再想一想你在曲阿的高堂老母,兄弟姐妹。”陶應指着孫策大聲說道:“我的五架投石機最多隻要轟擊三個時辰,你在山頂上的將士,就將盡數化爲齏粉!我知道,他們大部分都是你父親留下的舊部,也是你忠心耿耿的核心將士,現在你落魄至此,他們都對你不離不棄,誓死相隨,忠義之心,感天動地!如果你爲了一己私利,竟然要他們盡數喪身石彈之下,你於心何忍?”

“你再想一想你遠在曲阿的孃親和弟弟、妹妹。”陶應又動之以情道:“她們正在等着你回去,絕不想聽到你戰死沙場的噩耗,你如果死了,她們怎麼辦?你是長子,也是兄長,人生三大不幸,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難道你想讓你的孃親白髮人送黑髮人,中年喪偶之後,又老來喪子?你又忍心你年幼的弟弟妹妹被他人欺凌,被他人凌辱,你這個應該保護他們、疼愛他們的兄長不在了,他們怎麼辦?你就能狠得下這個心?”

孫策不說話了,看看身後衣甲襤褸、蓬頭垢面的忠誠將士,又想起遠在曲阿的母親弟妹,孫策的眼中不由有一點光芒閃動。

“伯符將軍,你想一想吧。”陶應又改了口吻,嘆息着大聲說道:“我真的是敬你是一位英雄,也欽佩你百折不撓的勇氣,同時我更害怕你狗急跳牆,毀了大漢天子的傳國玉璽,所以才主動提出如此優惠的條件!你如果繼續執迷不悟,繼續要拉着這麼多忠心耿耿的將士爲你陪葬,忍心讓你的孃親倚門悲泣,人心讓你年幼的弟弟妹妹孤苦伶仃,遭受無數苦難屈辱,那我也無計可施,只能下令投石攻山了。”

孫策眼角終於滲出了淚水,兩滴晶瑩淚水緩緩滑落憔悴臉頰,心中也開始動搖起來。

“孫策小兒,你到底是不是一個男人?”陶應身邊忽然響起尖銳女聲,被陶副主任真情言語打動的林清小丫頭帶着哭腔尖叫起來,大罵道:“我在徐州的時候,就聽說你是一個少年英雄,還常常在書呆子面前替你說話,說書呆子不如你!可我現在才明白,我錯了,書呆子比你強一百倍!”

“因爲……。”林清小丫頭終於哭了出來,大哭說道:“因爲我以前也有一位兄長,但他不幸在黃巾之亂的時候戰死了!他的死訊傳回徐州時,我娘當場哭昏了過去,我也哭得流不出眼淚,因爲我知道,我的哥哥沒了,我那個悄悄給我帶糕點帶橘子的哥哥沒了,再也回不來了,再也沒人教我騎馬了,也沒人教我練武射箭了……。你爲了你自己,你就不想想你弟弟和你妹妹的感受麼……?”

說到這裡,感情豐富的林清小丫頭已經是哭得梨花帶雨,死去活來,帶動了身邊的不少徐州士兵也流下了英雄淚,山頂上的孫策軍將士更是熱淚盈眶,泣不成聲。所有人的目光,也全都轉向了四輪小車上的孫策…………

孫策淚流滿面的站了起來,不用任何人攙扶的自己站了起來,沙啞着嗓子,用自己最大的聲音說道:“陶公子,如果我把傳國玉璽交給你,你能兌現你的承諾嗎?”

孫策傷重無力,說話聲音不大還帶有沙啞,遠處的陶應自然聽不到,旁邊的周瑜、程普、黃蓋和朱治等人卻是聽得清清楚楚,也一起嚇得魂飛魄散,爭先恐後的跪下大吼說道:“少將軍,不能啊,傳國玉璽,是老主公用命換回來的天賜國寶啊!”

“一塊石頭而已。”孫策淡淡說道:“爲了那塊石頭,我父親已經死了,我不能再爲了這塊石頭,讓這麼多忠心耿耿將士的白白送死了。公瑾,替我喊話。”

程普和黃蓋痛哭失聲,周瑜更是大哭不肯,孫策大怒,連踢了周瑜兩腳威逼,周瑜才站起身來,哽咽着大喊道:“陶公子,伯符讓我問你,如果他交出傳國玉璽,你能兌現承諾,放我們過江嗎?”

喊完了,恨陶應恨到了骨髓裡的周瑜也想噁心陶副主任一把,又自己做主補充了一句,大喊問道:“還有,你拿到傳國玉璽之後,是否不會自己私匿,真的歸還大漢天子?”

陶應面無表情,順手從旁邊的徐盛箭壺裡抽出一支羽箭,高舉過頭,大聲說道:“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蒼天在上,徐州三軍爲證,孫伯符將軍交出傳國玉璽之後,倘若陶應背信棄義,不放孫伯符將軍及其麾下將士過江!陶應拿到傳國玉璽之後,如果不將璽送還大漢天子!陶應有如此箭!死於刀劍之下,天厭之,地棄之!”

吼叫完了,陶應將羽箭一折兩斷,然後奮力摔到前方,大吼道:“伯符將軍,在下已經對天明誓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鴉雀無聲的等待中,片刻後,無名石山之上,忽然響起了一片哀哭之聲,緊接着,白髮蒼蒼的黃蓋雙手捧着一個硃紅小匣,跌跌撞撞,步履踉蹌的走下了石山。得陶應命令,徐盛單獨上前,從老淚縱橫的黃蓋手中接過了這個硃紅小匣,送回到陶應面前。

衆目睽睽之下,陶應並沒有立即去接那個硃紅小匣,而是先讓徐盛捧匣站定,對着硃紅小匣雙膝跪下,行了跪拜之禮,然後陶應才站起身來,鄭重其事的雙手接過硃紅小匣,打開一看,匣中果然盛有一枚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陶應將那枚傳國玉璽雙手舉過頭頂之時,嚴陣以待的徐州將士人羣中,頓時爆發出了山崩地裂的歡呼之聲,石山頂上,卻響起了驚天動地的悲痛號哭聲音。

待到徐州將士歡呼雷動,陶應將傳國玉璽重新裝入匣內,然後大聲喝道:“三軍聽令,解除包圍,撤回廣陵!給孫伯符將軍留下兩條大船,五百斛糧草!”

“諾!”徐州將士歡呼答應。陶應又轉向了石山,大聲喊道:“伯符將軍,天地爲證,從今往後,我們就是最堅定的盟友了!望你言而有信,他日你成龍上天,切勿忘記今日盟約!”

孫策含着眼淚點頭,讓周瑜替自己答應,然後陶應掉頭就走,率領徐州三軍將士撤往廣陵,同時遵守諾言,讓徐州水師給孫策留下兩條戰船和五百斛糧食,另外就是解除了水面包圍,徐州水師全部駛向下游的海陵港,讓開航線,任由孫策殘軍撤往長江南岸。

徐州大軍撤得很快,轉眼就撤到裡數裡之外,孫策軍上下則無不號哭落淚,哀痛今日被迫獻璽之辱,孫策卻已經不再哭泣,只是呆呆的看着撤走的徐州軍隊,那枚孫堅用命換來的傳國玉璽,也不斷在孫策眼前浮現。許久後,孫策終於喃喃說了一句,“父親,請恕孩兒不孝,孩兒無能,沒能保住,你用命換來的傳國玉璽……。”

“少將軍,陶應小兒走遠了,我們下山吧。”程普在旁邊輕聲說道:“請少將軍放心,失去的東西,我們一定會爲你加倍的奪回來。”

孫策緩緩點頭,同時閉上眼睛,努力不讓自己去想剛纔做出的艱難決定,程普和周瑜等人則指揮士兵擡車下山,準備登上徐州軍隊留下的兩條老舊戰船,渡江南下,去曲阿投奔孫策的母舅吳景。可是士兵擡着孫策走了不到十步,山頂上卻忽然響起了士兵的驚叫聲音,“少將軍,程老將軍,你們快看,大江的上游來了一支船隊!”

程普和周瑜等人驚訝回頭,孫策也猛然睜開眼睛,扭頭去看長江的上游方向,果不其然,長江的上游方向,忽然駛來了一支相當龐大的船隊!而此刻風向已變,由東南風變成了西北風,順江而下的船隊全部張帆而行,所以孫策、程普和周瑜等人很快就難以置信的看到,那支龐大船隊的所有戰船之上,全都迎風飄蕩着‘袁’字大旗!

“怎麼是袁術的船隊?”孫策先是不敢相信,然後,孫策心頭一跳,一下子就什麼都明白了,明白陶應爲什麼在穩操勝券的提出談判了,在只要持續投石几個時辰就可以把自軍全殲的情況下,陶應爲什麼要好心的停止進攻了,爲什麼要答應用傳國玉璽交換,放自己這幾百殘兵敗將過江了…………

明白了這些後,孫策一下子從四輪小車上跳了下來,指着飛快撤往北方的徐州大軍,撕心裂肺的瘋狂大吼…………

“陶應小兒!你這個奸賊!奸賊——!天下第一鉅奸!天下第一的鉅奸惡賊————!”

狂吼完這句發自肺腑的話,其實可以打下江南九郡八十一州、卻不幸在出道第一戰中碰上了陶副主任的孫策將軍,江東小霸王孫伯符將軍愧怒交加,急火攻心,口中狂噴出幾股黑色鮮血,一個踉蹌摔下山去,山路上的士兵大哭着把他扶住時,孫策將軍卻已是口中血流不止,氣絕而亡。

“少將軍——!”程普和黃蓋撲了上來,抱着孫策的屍身哭昏於地。

周瑜沒有哭,也沒有去抱孫策的屍體,只是呆呆的看着越來越遠的徐州大軍,看着越來越遠的君子大旗,許久後,周瑜忽然慘然一笑,接着笑得越來越開心,接着瘋了一樣的大笑,狂笑大吼道:“君子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僞君子吧?!是陰損狠毒壞吧?!是坑蒙拐騙偷纔對吧——?!”

周瑜擡臉看天,大笑着瘋狂嘶吼,“陶應奸賊!不報此仇,我周瑜誓不爲人——!伯符,你的英靈,請慢走一步!我周瑜對天發誓,一定要把陶應小兒,送來給你做伴!我要燒一個陶應小兒,送下地府給你做伴————!”

大笑吼叫到了這裡,晶瑩淚水,終於涌出了周瑜的雙目,晶瑩淚水之中,竟然還夾雜有絲絲鮮血。

第6章 七步成詩第181章 騎牆觀風第274章 曹老大三笑(上)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228章 虛張聲勢第203章 二十四孝女婿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273章 惡有惡報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217章 陶副神醫第284章 全軍覆沒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428章 曹劉締盟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431章 決戰之前第67章 君子PK虎豹第182章 二虎競食第187章 水到渠成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19章 糜家妹子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303章 沮授之死第90章 操縱局勢第45章 又生詭計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426章 樹倒猢猻散第9章 要理智第160章 雞同鴨講第152章 攻破壽春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438章 報仇第336章 戰後第180章 節外生枝第312章 卑鄙小人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114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84章 交換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260章 烏巢!烏巢!(上)第445章 矛盾擴大第352章 偶遇第79章 對陣呂布第296章 高歌一曲第381章 大染缸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6章 七步成詩第25章 回徐州第42章 對陣小霸王第162章 老師我,帶你走第171章 坑幾次纔夠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217章 陶副神醫第3章 信使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187章 水到渠成第63章 被揭穿了第5章 暴露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118章 仁義道德的力量第399章 戰烏桓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108章 牆頭草第115章 和談第411章 太狠了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308章 二奸爭鋒(上)第74章 堅決打第73章 價值連城第319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413章 你瘋了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400章 大開殺戒第216章 開始了第235章 無恥交換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46章 誘敵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246章 煽風點火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38章 一波又起第449章 君子好逑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196章 禍害荊州第326章 再戰官渡第237章 以德報怨陶主任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130章 牛刀殺雞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25章 回徐州第229章 前途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