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曹賊遺命

荀彧趕到曹昂所在的理政大堂時,曹丕果然也在堂上,還正在與曹昂、司馬懿商量着什麼,見荀彧進來,曹家兄弟忙停止交談,曹丕向荀彧恭敬行禮,曹昂則忙令司馬懿親自給荀彧安排座位,又問起荀彧來意時,荀彧舉起手中的公文,微笑着說道:“城中抓到幾名私自釀酒的百姓,按例應該重處,長安令又查得這幾名百姓只是初犯,且私自釀酒也是爲了祭祀之用,並非爲了牟取暴利,請求爲他們減刑,彧拿不定主意,來請主公示下,不想趕上二公子也在這裡。”

大概看完了荀彧帶來的公文,心地善良的曹昂很快就說道:“既然這幾名百姓在災年釀酒並非爲了牟利,只爲祭祀祖先,那就從寬處理吧,別施肉刑,罰苦役足矣。”

“主公真乃愛民之人,彧明白了。”早就知道曹昂肯定會從寬處置的荀彧拱手,然後又隨口問道:“主公,二公子來此,莫非是蔣幹那件事查到新證據了?”

“非也。”曹昂搖頭,如實說道:“二弟聽聞劉備大軍不日便將抵達長安,來提醒我小心提防劉備,不可重蹈張魯與陶謙等人的覆轍,但也不能對劉備流露出太多敵意,寒了盟友之心,誤了結盟抗陶的大事。”

“哦,二公子是爲了此事而來?”荀彧面露詫色,轉向曹丕問道:“二公子,那以你之見,我軍當如何應對劉備隊伍?”

“回荀叔父,小侄認爲應該以禮相待,外鬆內緊,隆重接待劉玄德一行,但決不能讓他入城駐軍。”曹丕恭敬的說道:“現如今我軍已然無法離開劉玄德的援助,所以對他必須給予足夠禮敬,讓他知道我軍對他的感激與尊敬,但是爲了謹慎起見,我軍又絕不能讓他的軍隊入城。必須要讓他的軍隊駐紮城外,並且儘快打發到潼關前線,以免生變。”

“二公子所言極是,彧也認爲應當如此。”荀彧點頭,又好奇問道:“那二公子打算如何禮敬劉玄德?”

“小侄本想請兄長出城百里迎接玄德公,但這麼做難免有些危險,且兄長公務繁忙。也不能長期離城。”曹丕回答的語氣更加恭敬,“所以小侄想自告奮勇,攜帶犒軍之物,代表兄長出城百里去迎接玄德公,等到玄德公大軍抵達長安近郊時,兄長再率領衆官出城十里相迎。如此既能體現出我軍對玄德公的尊敬,又可讓兄長不必在大敵當前時離開長安重敵,一舉兩得。”

“哦,那主公怎麼看?”荀彧不動聲色的轉向曹昂問道。

“叔父,小侄已經答應了請二弟辛苦一趟。”曹昂答道:“劉玄德雖然言而無信,在陳倉按兵不動多日才率軍東進,但我軍畢竟要仰仗他的軍糧援助。所以小侄覺得還是要對劉玄德暫時忍讓,其他的事,待到擊退陶應之後再說。對此,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荀彧運思極快,稍一盤算就答道:“甚好,彧建議讓司馬懿也一起去吧,之前老主公令司馬仲達輔助主公與劉玄德交涉聯絡,與玄德公的隊伍熟識。讓他輔助二公子迎接玄德公,正爲合適。”

聽了荀彧這話,曹昂沒做多想,立即就點頭同意,司馬懿則是目光一動,瞟了荀彧和曹丕一眼,心中有些疑惑。做賊心虛的曹丕卻是心頭一跳,暗道:“荀彧爲什麼要舉薦司馬懿隨我同去迎接玄德公?是有意還是無意?難道荀叔父已經察覺什麼了?不行,看來以後我的行事必須更小心了。”

鑑於劉皇叔這次行軍速度極快,爲了提早做好準備。曹丕與司馬懿當天就領着一隊曹軍將士出城西進,攜帶着一批珍貴禮品和豬羊美酒前往百里之外迎接劉皇叔的增援大軍,出發時,曹昂與荀彧等人親自將曹丕隊伍送出長安城門,在城門處,荀彧還握着司馬懿的手叮囑道:“仲達,二公子是首次擔當重任,你要多幫着他一些,常隨他的左右,事事都要關心,別誤了。”

說着,荀彧還用力捏了捏司馬懿的手,司馬懿聽出荀彧的弦外之音,心領神會的點頭之餘,心中難免狐疑大生,暗道:“常隨他的左右,事事都要關心?這擺明了是要我暗中監視二公子啊,到底出什麼事了?啊,難道?!”

想到這點,司馬懿悄悄露出了一點微笑,點頭說道:“文若先生請放心,懿明白。”

當天潼關還傳來了一個消息,說是鍾繇隊伍在張郃的出兵接應下,已然撤回了潼關城中,又稟報說鍾繇的四千守軍撤回潼關的不到八百人,張郃在接應鐘繇時也遭到徐州軍趙雲隊伍追擊,好在張郃隊伍及時發現了企圖抄小道迂迴包抄的徐州軍奇兵,分兵在險要處擋住了徐州軍的偷襲隊伍,損兵五百餘人後順利退回潼關,無法切斷曹軍歸路的趙雲隊伍也只追到了湖縣以西就暫時駐步,沒有就勢殺到潼關城下,估計是想等主力抵達後再合兵西進。

留給曹軍的時間已然不多,在徐州軍數日內就將兵抵潼關的情況下,曹昂只得趕緊又派人向曹丕和司馬懿通知此事,要求曹丕和司馬懿儘快將皇叔軍領到長安,以便合力抗陶。不過還好,皇叔軍這次來得極快,始終保持着日行八十里急行軍速度,所以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曹丕和司馬懿率領的禮儀隊就在長安以西的槐裡一帶迎來了皇叔軍隊伍,並且在當天傍晚時與親自率軍前來救援的劉皇叔見了面。

在吹吹打打的禮樂聲中與劉皇叔見了面,曹丕和司馬懿自然少不得代表曹昂向劉皇叔千恩萬謝,說一些感激不盡之類的廢話套話,劉皇叔也萬分慚愧的向曹丕等人道罪,說自己本該早到長安,但因爲山洪突然爆發切斷糧道,使自軍無法按時抵達,向曹軍盟友一再道歉,然後才向曹丕和司馬懿引見了龐統、張飛和王平等人,接着又說了一大通廢話,最後才攜手進到曹軍隊伍搭建的大帳。在餓殍遍野的關中土地上舉行隆重酒宴。

宴會期間,曹丕才向劉皇叔稟報了潼關軍情,敬請劉皇叔儘快趕到長安與曹軍會師聯手,劉皇叔也立即傳令全軍,要求全軍將士次日再次加快行軍速度,務必要在第二天的日落前趕到百里外的長安城下,曹丕和司馬懿大喜。忙向劉皇叔再三道謝,與劉皇叔等人盡歡而散。

酒席在二更時散了,但曹丕和司馬懿的正事纔剛剛開始,二更半時,確認了與自己同帳而眠的司馬懿已然睡熟,曹丕便攝手攝腳的出了寢帳。又連夜摸向了劉皇叔的中軍行帳求見。被劉皇叔的衛士領進寢帳後,曹丕又驚喜的發現,劉皇叔與龐統竟然都在帳中,曹丕趕緊行禮,笑道:“不想龐軍師也還沒睡,深夜打擾,真是抱歉之至。”

“二公子今日在席上幾次對主公與統使眼色。統那敢睡?”龐統笑笑,又問道:“怎麼?二公子,大公子那位心腹司馬懿,是來監視你的?”

“可能是,還不確認。”曹丕如實答道:“是荀文若建議兄長把司馬懿安插到了丕的身便,丕一直在擔心荀文若已經發現了什麼,卻又不知道那裡露出了破綻,不得不小心行事。”

“丕公子謹慎得對。”劉皇叔點頭。又問道:“丕公子,你自告奮勇代替令兄前來迎接我軍,又在深夜造訪,莫非是有什麼緊急之事?”

“不瞞玄德公,丕是爲求計而來。”曹丕倒也坦白,先是介紹了曹昂與曹軍老臣衝突不斷的大概情況,又說了曹昂爲了親自領兵迎戰徐州軍與曹軍老臣矛盾激化一事。最後才向劉皇叔和龐統拱手說道:“皇叔,士元公,丕知道兄長他想忘卻父仇,率衆降陶。也知道我軍老臣對兄長的暗藏降意萬分不滿,已然生出廢立之心,爲了父親留下的基業不毀在兄長手裡,丕決意暗中推動廢立之事,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入手,萬望皇叔與龐軍師不吝賜教,助丕一臂之力,他日得遂夙願,丕定當厚報。”

聽到曹軍內部矛盾激化的消息,仁義無雙的劉皇叔難免是心中暗喜,臉上卻不動聲色,轉向龐統說道:“軍師,我等遠來救援曹昂,不想曹昂公子卻有降陶之意,事關重大,丕公子又如此誠懇,屢屢暗助我軍,軍師若有妙計,不妨就獻與丕公子吧。”

龐統眨巴着綠豆小眼盤算,很快說道:“此事不難,就是不知道丕公子想在何時行事?是在破陶之前,還是在破陶之後?”

“時不與我,只能在破陶之前。”曹丕趕緊答道:“丕仔細思量,覺得若是在破陶之後動手,屆時兄長佔有退陶之功,聲望大漲,與我軍老臣之間的矛盾也會緩解,成功可能太小。惟有在破陶之前行事,方有把握成功。”

“丕公子說得對。”劉皇叔附和道:“既然昂公子暗存降陶之心,那麼丕公子就只能在破陶之前出手奪位,不然的話,昂公子若是忽然下令降陶,那聯手抗陶大計可就是大事去矣。而動手後,只要丕公子能夠曹軍老人支持,那麼同爲曹軍老人曹仁、張遼和張郃幾位將軍那邊,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只會跟隨衆人擁戴丕公子繼位。”

“好吧,既然丕公子決定了,主公也覺得儘快動手最好,那我們就在三天後動手吧。”龐統微笑說道:“我軍明日傍晚抵達長安,然後在長安城外休整兩天,順便做好各項準備,三天後東進去潼關增援,在出發時動手,與曹軍衆位老臣聯手扶丕公子繼承孟德公權位。”

“三天後動手?具體如何行事?”曹丕大喜問道。

“丕公子,聽說數日前貴軍押解陶賊使者蔣幹返回長安,不料卻被人用一道假的曹昂手令騙走,至今下落不明。”龐統不答反問,微笑說道:“如果統所料不差的話,那道模仿惟妙惟肖的假手令,應該是出自丕公子之手吧?”

“這……。”曹丕有神色有些尷尬,猶豫了半天后,終於還是點了點頭,承認是自己所爲。

“很好。”龐統滿意點頭,飛快說道:“請公子即刻提筆,以昂公子的筆跡和口氣做書一道,書信寫給大將曹仁,向曹仁哭訴荀彧與曹洪等人弄權欺主的犯上之舉。懇請曹仁爲其主持公道,並暗示有誅殺荀彧與曹洪等人之意。”

“妙計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利用荀彧和曹洪等人的專權之舉?”曹丕大喜,趕緊乞來絹筆當即做書,然後又擔心的問道:“玄德公,龐軍師,這封信怎麼送到荀文若手裡?丕似乎不太合適出面啊?”

“放心。不會辛苦丕公子出面送信。”龐統微笑答道:“丕公子,你的三弟曹植,好象也很關心軍政大事?”

曹丕放聲大笑,趕緊又問計劃的其他步驟,龐統卻不肯回答,只是催促曹丕趕快寫好書信。曹丕有求於人只得任人擺佈,很快就按要求做好書信,呈與劉皇叔和龐統過目,龐統仔細看後非常滿意,笑道:“丕公子果然好文才,有情有理有據,尤其是這句‘恨天雷不擊殺彧洪諸賊’。暗示得恰到好處,讓人佩服。”

笑罷,龐統又吩咐道:“來人,給丕公子換一支毛筆,重新磨墨,請丕公子再做一書。”

“爲何要換毛筆?更換墨汁?”曹丕疑惑問道。

“當然是要防着荀彧等人看出前後二書都是出自同一支毛筆,同一硯墨汁,丕公子可別小看了這些老狐狸。任何的蛛絲馬跡,都有可能讓你前功盡棄。”龐統笑着解釋,然後說道:“丕公子,還是用昂公子的筆跡,寫一道書信與我家主公,同樣是哭訴和歷數荀彧、曹昂等人專權之罪,然後懇請我家主公在大軍向潼關開拔時助他一臂之力。將荀彧和曹昂等人拿下問罪!”

“啊!”曹丕嚇了一跳,趕緊問道:“那這道書信,如何讓荀彧等人得知?”

“這點不必丕公子擔心,統自有辦法。”龐統拒絕回答。又微笑說道:“丕公子,別楞着了,請動筆吧。記住,這道書信務必要註明時間,今天是八月二十八,明天到長安,然後休整兩天,落款就寫九月初一夜!”

差不多是硬逼着曹丕寫好了這兩道書信,龐統又配合着劉皇叔對曹丕說了許多好聽話語,差不多是拍着胸口保證要把曹丕扶上曹昂的位置取而代之,接着就打發了滿頭霧水的曹丕回去。也是直到曹丕走後,同樣在雲山霧裡的劉皇叔才向龐統問道:“軍師,你到底打算怎麼做?既然讓丕公子寫下這兩道書信,爲什麼又不告訴他具體的行動計劃?這叫他如何配合我軍行事?”

“主公,沒必要讓他知道。”龐統拋弄着手中的兩道書信,微笑說道:“有這兩道書信在手,丕公子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丕公子已經二十歲成年了,又頗有心計,主公你何必要讓他將曹昂取而代之?讓你的未來女婿,十五歲的曹植把曹昂取而代之,不是更好?”

劉皇叔笑了,道:“軍師真知我心。對了,司馬懿怎麼辦?曹昂派他隨着曹丕來迎接我軍,可是一個考驗和收買他的大好機會,軍師打算如何處置?”

“明天在路上再說吧。”龐統答道:“司馬懿是否真心歸降主公,這點還有待查證,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能對他掉以輕心,但沒關係,司馬懿無論是真降還是詐降,在統的計劃中都已經無關緊要,影響不了大局,對統而言,司馬懿目前唯一的作用就是攪亂曹昂和荀彧等人的判斷,讓曹昂和荀彧這些人無法判斷我們的真正意圖和動手時間。”

劉皇叔點頭,微笑說道:“軍師果然高明,今日司馬懿在迎接我軍之時,對我雖然是百般恭敬,親熱之至,但我看得出來,這孩子的目光鎮定冷靜得有些可怕,在我所見之人中,唯有陶應奸賊與他,讓我無法判斷他們的心中所想,言語真假,象這樣的孩子,是得小心防着一點。”

………

一夜時間很快過去,天色終於微微的亮了,當皇叔軍將士陸續起身準備重新出發時,正東面四百七十漢裡外,戒備森嚴的潼關城牆上,忽然響起了驚天動地的銅鑼報警聲音,徐州軍來了的叫喊聲此起彼伏,震得羣山迴響,山谷應聲。直接住在關樓裡的曹軍守關大將曹仁也從牀上一躍而起,快步衝出了關樓向東面來路張望。

曙光中,一支僅僅有十餘人的徐州騎兵,出現在潼關東面的狹窄道路上,駐馬立步,昂首挺胸的眺望着兩百步外的潼關城樓,山風把他們旗幟吹得獵獵作響,初升的朝陽把金黃色的陽光照射到他們盔甲與刀槍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光彩奪目得有如天神下凡。

“夠了!”曹仁黑着臉衝驚慌的守軍大吼,“只是陶賊的探路斥候,有什麼可怕的?慌成這樣,象什麼話?停止敲鑼,不準大叫,長敵人志氣,滅我們威風!”

慌亂終於被曹仁強行鎮壓了下去,但每一名曹軍守兵臉上都還帶着惴惴之色,因爲曹軍將士都很清楚,攸關曹軍隊伍生死存亡的潼關決戰就要開始了,實力天下無雙的徐州主力也就要來了,每一名曹軍將士都有可能喪命,每一名曹軍將士都將在刀劍與烈火中掙扎求生,究竟誰能活到最後,沒有人能夠知道。

輔助曹仁守關的曹軍謀士滿寵帶着黑眼圈上到了關牆,走到了曹仁身邊,看了看關外的十餘名徐州軍探路斥候後,滿寵沙啞着嗓子問道:“是否立即稟報大公子?”

“不急,等摸清楚了來敵人情況再說。”曹仁搖頭,又陰沉着臉說道:“再說,稟報了大公子有什麼用?他還能再派援軍給我們嗎?說不定又會鬧着親自來潼關統兵禦敵,那事情才難辦。”

早已從荀彧等人書信中得知長安情況的滿寵點了點頭,也是不願曹昂來潼關添麻煩,幫倒忙,便又道:“先派人出關偵察敵情吧,然後把消息送給荀文若,請荀文若轉交給大公子,這樣文若先生他們能夠先做準備。”

曹仁也點了點頭,剛想下令派出斥候偵察敵情時,卻猛的想起一件大事,忙向滿寵說道:“伯寧,派斥候出關偵察的事,你安排,這裡也暫時交給你,我有件大事要辦。”

說着,曹仁匆匆擡步就走,滿寵忙問道:“子孝將軍,是何大事如此焦急?”

“老主公在臨出潼關時。”曹仁順口答道:“曾經交給我一個密封的木盒,吩咐在陶賊兵臨關下時打開,然後按木盒中命令行事。現在陶賊的兵馬已經到了,我得去打開那個木盒了。”

“還有這事?”滿寵萬分驚訝,同時滿寵也滿腹疑惑,自言自語道:“不對啊?老主公出潼關迎戰陶賊,怎麼能會先留木盒,命令子孝在陶賊兵臨潼關時打開?那時候主公怎麼就沒考慮過,他即便在函谷關交戰不利,也應該先回到潼關啊?啊!”

自言自語到這,滿寵忽然一驚,暗道:“難道說,老主公當時就已經料定自己出關必死,永遠沒有機會回到潼關,所以提前留下了遺命?!”

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268章 災星第45章 又生詭計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258章 官渡戰起第172章 我就是來離間第183章 君子出擊第334章 諸葛妙計安天下第79章 對陣呂布第208章 丹陽兵第404章 當機立斷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345章 答應過仲明先生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231章 陶賊中計第71章 黃巾小將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306章 得意忘形第74章 堅決打第80章 絕對意外第411章 太狠了第3章 信使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341章 守株待兔(下)第291章 是儀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118章 仁義道德的力量第239章 阿異第21章 劣馬好馬第431章 決戰之前第184章 交換第21章 劣馬好馬第19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28章 死瘸子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209章 負荊請罪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304章 兩敗俱傷第198章 備用計劃第421章 用事實說話第260章 烏巢!烏巢!(上)第425章 衆叛親離第55章 重返徐州第439章 龜雖壽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11章 太狠了第44章 比拼耐心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241章 自食其果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443章 互相拆臺第114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309章 二奸爭鋒(下)第177章 歷陽之戰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221章 暴菊第75章 大戰劉皇叔第328章 死瘸子第141章 陶應又求和第79章 對陣呂布第14章 陶應有軍(上)第5章 暴露第289章 神亭嶺第375章 典型誘軍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112章 齊心協力坑陶應第419章 最後先手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327章 勸降第119章 招降呂布第292章 戰倉亭第272章 第二口第80章 絕對意外第210章 趙雲問題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251章 恐嚇第370章 告一段落第393章 引水圍城第314章 人品問題第83章 陰風漸起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92章 戰倉亭第182章 二虎競食第117章 陳宮蒙冤第50章 英雄末路第182章 二虎競食第403章 年輕一代第143章 與虎謀皮第199章 大袁三公出手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14章 陶應有軍(上)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