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箭乃兇器

順便介紹一下徐州老陶家和壽春袁二家的關係吧,其實老陶家以前和袁術的關係不僅不錯,曾經還是鐵桿的盟友,尤其是在袁紹與袁術的兄弟相爭時,老陶家堅定的站到了袁術一邊,幫着袁術出兵攻打袁紹,幫袁術爭奪兗州,結果雖慘遭失敗,袁術和陶謙都吃了大虧,但也算得上是結下了鐵與血的友誼。

按理來說,陶謙如此支持袁術,袁術就算不感激陶謙,也應該給陶謙一點尊敬,可誰也沒有想到的,咱們袁二將軍也不知道是腦袋進水還是大腦發育不全,在攻下壽春自領揚州牧後,竟然又給自己封了一個徐州伯的稱號,擺出了吞併徐州五郡的架勢,如此一來,陶謙脾氣再好爲人再軟弱也無法忍受了,只能咬着牙齒斷絕了與袁術的盟約,與袁術反目成仇。

既然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袁二將軍自然也不再有半點顧忌,孫堅舊部呂範唆使袁術趁火打劫出兵搶奪廣陵,雖然呂範的真正用意還值得懷疑,但袁二將軍還是毫不猶豫的派出了即將成爲江東小霸王孫策,命他率軍八千東征,準備利用陶應南征笮融必然兩敗俱傷的機會,出手搶走昔日盟友的地盤。

大概背景介紹完了,言歸正傳,爲了儘可能的遲滯孫策大軍的進兵速度,也爲了獲得更大的戰術迂迴空間,君子軍離開了廣陵城後,立即就把差不多已經是冠絕天下的長途奔襲這個看家法寶施展出來,一路快馬加鞭,換馬不換人的全速西進,短短五個時辰便奔襲了一百一十里。初次有着輪換戰馬長途奔襲,精力過人的陶基本來還想再跑二三十里再休息,陶應卻果斷阻止,命令君子軍停下休息,準備等到天明時再出發西進。

“二哥,將士們和戰馬體力都很充足,我們還是再走二十里路吧?”陶基建議道:“二哥你不是說,我們在距離廣陵越遠的地方和孫策小兒交手越好嗎?抓緊時間多走二十里不是更好?”

“地形不熟,小心爲上。”陶應搖頭說道:“三弟你和我都沒到過廣陵正西部,對這一帶的地形不熟悉,全靠日月星辰和縷旋針(蠶絲懸掛的原始指南針)辨別方向,今天又恰好是八月三十,天上沒有月亮,黑夜之中貿然過於深入,不僅容易迷路,也容易發生意外。”

陶基左右張望,發現今天入夜之後確實視線很差,便點了點頭,道:“好吧,那小弟去安排值夜崗哨和斥候,二哥你早點休息,別累壞了。”

陶應答應,又吩咐道:“三弟,讓我們的斥候注意尋找嚮導,遇上本地農人或者山中居民,要好言禮待,不得恐嚇,然後再把他們請到我這裡來。要打游擊戰,熟悉地形這一點非常重要。”

陶基領命而去,陶應卻沒有立即休息,匆匆吃了一點乾糧加鹹肉,陶應點燃一盞氣死風燈,展開羊皮地圖就在燈下研究起來,從這副勉強還算詳細的粗糙地圖來看,廣陵西部確實是一個打游擊戰的好地方,丘陵多樹林多,又不缺乏君子軍快速穿插奔襲平原地帶,同時後世流量頗大的滁水河、池河與女山湖在這個時代都不存在,十分適合君子軍發揮快速奔襲所長。

但萬事有正面就有反面,丘陵衆多的地形,又要求君子軍對地形和道路十分了解,尤其是西南部的山林更多,相對起地勢比較開闊的廣陵腹地,這一帶簡直就是羣山環繞,大小道路多如牛毛,溪流、樹林和丘陵星羅棋佈,複雜無比,君子軍想要這樣的地形上游擊作戰,有效的牽制和騷擾孫策大軍,勢必要面臨諸多嚴峻考驗。

憂心忡忡的皺了皺眉頭後,陶應把目光轉到了廣陵郡與九江郡的接壤位置,在這個位置上,有着一個很小的縣城叫做東城,從名譽上來說這個東城小縣是徐州的地盤,但它距離廣陵足足有四百里,距離袁術的大本營壽春卻只有三百多裡,笮融叛亂後,這個縣城早就和徐州刺史府失去了聯繫,現在也不知道是落到了袁術手裡,還是象古城那樣被某個山大王搶去做了巢穴,但這個小城恰好卡到了孫策進兵的道路上,是孫策東進的必經之路。

“要不,到這個東城走一趟?”陶應突然奇想,心中琢磨道:“東城是孫策的必經之路,也是孫策的糧道咽喉,抓緊時間到東城走上一趟,可以提前瞭解當地的地形和各種情況。還有,東城既然是縣城,那麼不管再怎麼破落,也肯定還有一些百姓和人家,在那裡應該能找到熟悉這一帶地形的嚮導,比在山林裡大海撈針的強。”

想到這裡,陶應又考慮到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孫策現在究竟已經到了什麼地方,是否已經抵達東城或者越過了東城?在不明地形的情況下貿然奔襲四百里,萬一在狹窄地帶不小心遭遇了孫策主力怎麼辦?

但稍一轉念,陶應不由又有些啞然失笑,知道自己是過於謹慎了,孫策誠然是當世一流猛將不假,也肯定明白兵貴神速這個道理,但孫策的八千軍隊肯定不可能全是騎兵,鼠肚雞腸的袁術也怎麼可能把這麼多騎兵交給並非心腹走狗的孫策?步騎混雜的隊伍,三天時間又能行軍多少距離?再說了,袁術擺明是想乘着自己南征笮融的機會趁火打劫,肯定希望自己與笮融打得兩敗俱傷,然後他坐收漁利,行軍更不可能玩命,所以孫策的大軍現在已經抵達東城和越過東城的可能很小。

得出了這個判斷,爲人其實比劉皇叔和曹老大更多疑的陶應並沒有貿然下定這個決心,而是先召集了陶基和年斌等君子軍五將,向他們耳提面命了一番,安排了年斌率領一隊君子輕騎換上笮融叛軍的旗幟先行,預防突然遭遇孫策主力,然後才宣佈了直搗東城的行動,陶基和年斌等將一起答應,用心記住陶應的叮囑。

“等等。”正要讓衆將下去休息,陶應猛然想起一事,忙補充道:“各位將軍,乘着這個機會,我再宣佈一條新軍紀,從現在開始,我們在與敵人交戰之前,使用弓箭箭頭,都要在馬糞裡面攪一攪,塗上馬糞再去射敵人。”

君子軍五將面面相覷,陶基好奇問道:“二哥,把箭頭塗上臭烘烘的馬糞幹什麼?”

“箭乃兇器。”陶應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說道:“我們君子軍是仁義之師,道德之師,上陣殺敵只是迫於無奈,所以我們用得最多的弓箭,箭頭最好都塗一些髒東西,沖洗去一些肅殺之氣,免得別人說我們君子軍名不符實,手持兇器還不加掩飾,有失君子之風。”

“二哥,你又書呆了。”陶基抱怨起來,“什麼肅殺之氣,軍隊不殺敵人還叫軍隊?”

“是啊。”年斌附和道:“把箭頭塗上馬糞臭就說了,鐵箭頭還容易生鏽,用不了幾次就沒辦法回收了。”

剩下的三個君子百人將也紛紛反對,全都不肯執行陶應這條古怪軍令,陶應也沒了辦法,只得發怒道:“你們這幾個蠢貨,非要我把話說清楚是不是?糞便裡面有很多破傷風病菌,箭頭塗上馬糞,只要射傷了敵人,敵人就算當場不死,也會很容易感染難以醫治的破傷風,傷口惡化而死!這是匈奴人西征大秦(羅馬)的絕招,效果只比往箭頭上塗烏頭毒差一點,我們找不到那麼多烏頭做毒箭,就只好拿馬糞代替了!”

“原來是這樣。”陶基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這可是一個好主意啊,二哥你以前怎麼不告訴我們?”

“打笮融的時候,本來我就想告訴你們了,不過考慮笮融叛軍大部分是徐州人,所以我改了主意,不過對孫策小兒嘛,哼!”陶副主任冷哼,又呵斥道:“你們這幾個笨蛋啊,叫你們平時都看點書不聽,我們是君子軍,是仁義之師,是道德之師,有些事可以做,但話一定要說得漂亮,什麼情啊愛啊,仁義啊道德啊,都要隨時掛在嘴邊,這樣才象道德君子,才符合我們君子軍的身份。”

絮絮叨叨中,平安無事的一夜時間很快過去,第二天天色剛明,君子軍立即再次啓程,由年斌率領一隊輕騎扮做笮融敗兵先行,陶應率領主力尾隨在三裡之外,一路快馬加鞭,全速趕往東城。如此行得日半,到了九月初二的接近中午時,君子軍也進入了東城縣境內,距離東城縣城已經不到二十里,陶應正準備讓軍隊休息和派快馬到東城探察情況,前方卻傳來了異常情況。

“報——!”年斌隊伍的傳令兵飛奔到陶應面前,大聲稟報道:“啓稟公子,我隊斥候在前方五里處發現敵軍斥候隊,打有袁術軍軍旗,年將軍請公子指示是否接戰?”

“他孃的,來晚了一步。”陶應心中一沉,忙命令道:“告訴年斌,接續喬裝笮融敗兵與敵軍斥候接觸,乘機抓兩個舌頭,然後撤回來與我會合。”

傳令兵領命而去,陶應則率領君子軍主力向丘陵後方轉移,借山林掩護行跡,同時做好戰鬥準備,預防前隊被孫策軍識破。還好,又過了片刻後,年斌的前隊很順利的就撤了回來,既沒有招來大隊追兵,同時還給了陶應帶來了兩個孫策軍俘虜,原來年斌派人向孫策軍斥候隊詐稱自軍爲笮融軍敗兵後,孫策軍斥候果然信以爲真,又急需瞭解廣陵郡現狀,還自告奮勇給年斌帶路,帶這股‘笮融敗軍’去見孫策軍將領,年斌乘機發起突襲,殺了三個抓了兩個,餘下的孫策軍斥候則逃了回去報信。

既然有孫策軍斥候逃走,那麼孫策軍大隊肯定馬上就會殺來,時間緊急,陶應也不多想,馬上就地審問那兩個孫策軍斥候,而這兩個俘虜卻大有孫策的小霸王之風,不僅不老實招供,反過來還向陶應威脅道:“狗賊!識相的話馬上放了我們,不然的話,我們孫將軍的大軍一到,馬上把你們這點人馬殺得乾乾淨淨!”

陶應並不生氣,只是抽出刀來,一刀砍斷叫嚷的最兇那個斥候右臂,然後向他問道:“說不說?東城到底有多少袁術軍?主將是誰?什麼時候到的東城?”

“東城有百萬大軍!狗賊!”那斷臂斥候十分悍勇,繼續大罵。

唰唰唰三刀,陶應將那斷臂斥候的剩下手腳全部砍斷,然後轉向另一個斥候,舔着刀口上的鮮血獰笑問道:“小子,該你了,你說不說?”

“我說!我說!”見陶應如此兇殘,另一個斥候嚇得都快尿褲子了,趕緊說道:“將軍,我們是一個時辰前到的東城,前鋒是黃蓋黃老將軍,副手是周瑜周大人,前鋒有兩千多人,現在黃將軍和周大人正在東城城裡張榜安民。”

“周瑜?!”陶應大吃一驚,然後陶應又趕緊問道:“那孫策小兒呢?他到那裡了?什麼時候能到東城?”

“孫將軍在我們後方三十里,親自押着糧草後行。”斥候戰戰兢兢答道:“大概今天傍晚前就能抵達東城。”

“孫策小兒親自押送糧草?你們帶了多少糧草,需要孫策小兒親自押運?”陶應追問道。

“具體多少糧草,小人不知道。”斥候搖頭,見陶應沉下臉,斥候又趕緊補充道:“很多,很多,具體小人不知道,但小人聽幾個將軍說,我們這一次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從壽春到廣陵的路又不好走,糧草運輸不易,所以帶了很多糧草。”

“看來至少是一個月的糧草。”陶應心中盤算,又順手一刀砍下那個老實招供的斥候,飛快命令道:“把這兩個俘虜的的頭盔和武器全扒了,身上值錢的東西也全部拿走,做出流寇殺人劫財的假象,然後向南面撤退!”

君子軍將士依令而行,陶應又用手指蘸血,在那兩個倒黴斥候的赤裸屍體歪歪扭扭的寫道:“孫策小兒,廣陵我們送你了,別追,不然你只會自找麻煩!”寫完了這幾個血字,陶應立即上馬領軍南行,旁邊陶基再問這行字有什麼意思時,陶應答道:“我是用笮融殘軍的語氣寫的,剛纔年斌是用笮融殘軍的名譽和敵人接觸,這會我再以笮融叛軍的口氣留書,就是給敵人加強這個印象。”

“哦,明白了。”陶基鼓掌,笑道:“二哥故意讓敵人以爲我們只是笮融殘軍,敵人就會覺得我們無關緊要,不會派軍再追。”

“笨蛋!”陶應笑罵,“你恰好說反了,我故意留書,其實是想讓敵人分兵追殺我!你想一想,一百多名騎着戰馬的笮融殘軍,既弱小可欺又有一百多匹戰馬可以搶,孫策小兒手下那幫笨蛋還不得紅着眼睛追啊?不過他們派來的追兵也肯定不多,不是正好給我們螞蟻啃骨頭的機會?”

陶基有些傻眼,再仔細一想後,陶基頓時醒悟過來,稱讚道:“二哥,你可真是太狡猾了,不錯,換成是我,遇到一百多個從戰場上敗下來的騎兵,也肯定是搶他孃的!”

“還不夠,還不得做些假象。”陶應稍一盤算,又轉向年斌吩咐道:“年將軍,你的一百多匹戰馬,全部給解下兜腚麻布,讓戰馬隨便拉在地上,其他的戰馬,馬糞一定要收集好,統一深埋掩藏,不能讓敵人判斷出我們的真正兵力。”年斌答應,趕緊指揮部下依令而行,佈置君子軍僅有一百多騎的假象。

東城在廣陵郡的地圖上處於一個尖角,君子軍向南潛行了三五里路,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袁術老巢九江郡的境內,而這一帶的地形更是複雜,山頭一個接着一個,山下開闊地帶很小,並不利於君子軍作戰,同時身後遠處也隱隱傳來了追兵聲音,所以陶應無奈,只得硬着頭皮繼續南行,一是尋找開闊地帶,二是尋找本地嚮導。

不知轉過了幾個山頭,先後走了十好幾里路,一個長寬數裡的相對開闊地帶終於出現在了君子軍眼前,而君子軍上下喜出望外的是,這個開闊地帶上盡是已經收割後的稻田,還已經補種上了冬油菜,遠處依山傍水的位置,還有炊煙升起,隱約可以看到房屋民居,甚至還有一個箭塔,顯然是一個亂世常見的民間塢堡。

“終於可以找嚮導了。”大喜之下,陶應趕緊命令道:“快,過去拜會主人,但注意道路,絕對不能踐踏這裡村民的菜地,更不準隨意傷害和恐嚇村民。還有,管好戰馬,不準戰馬進地裡啃菜。”衆將領命,陶應這才率領君子軍沿路而行,取筆直車道趕往那民間塢堡,君子軍將士則小心約束戰馬,不讓戰馬踐踏農田。

一路到得塢堡門前,堡中百姓早已上了堡牆和箭塔防衛,拿着各式各樣的武器躲在壕溝後方,警惕的看着君子軍一行,箭塔上還架起了強弩,對準了君子軍隊伍。而仔細觀察了這個塢堡之後,陶應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塢主絕對懂軍事,因爲這個塢堡不僅造得十分堅固,牆高壕深,箭弩的配備也十分合理,互相彌補了射擊死角,而且壕溝之中竟然還埋有尖樁,入堡橋樑也是特製的發樑橋,可以板動機關讓橋樑瞬間傾斜,讓橋上敵人摔入壕中。

出乎陶應預料的是,塢堡堡門的上方,站出來的竟然是一個只有二十一、二歲的青年男子,和陶應一樣做書生打扮,白麪微須,身材高大,腰佩寶劍,向陶應等人很有禮貌的一拱手,彬彬有禮的大聲說道:“各位將軍,在下是本塢塢主,請問各位駕臨小塢,有何事指教?”

“原來是塢主,在下有禮了。”驚訝於這個塢主的年輕之餘,陶應也是翻身下馬,先揮手讓君子軍將士後退,又向那塢主拱手說道:“塢主請放心,在下不是來借糧借物,在下領軍出征,因不識道路,誤到此地,冒犯之處,還請塢主見諒。”

“他是領兵的將軍?”那塢主也有些驚訝陶應的年輕和書生打扮,忙還禮道:“將軍客氣了,在下剛纔已經看到了,將軍約束隊伍,沒有放縱軍士踐踏鄉鄰土地,在下不勝感激,請問將軍高姓大名,是何處軍隊?”

“在下陶應字明武,徐州點軍司馬。”陶應自我介紹,又迫不及待的說道:“塢主,在下有一個小小的不情之請,萬望塢主成全。在下初到貴地,人生地不熟,對地形道路更是不知所以,不知塢主能否派遣一兩位熟悉本地道路地形的鄉民隨軍,爲在下指點道路。”

說着,陶應又從懷中取出兩塊黃金,非常有禮貌的說道:“當然了,在下不會讓這裡的鄉親白白辛苦,兩塊黃金,一塊感謝塢主,一塊感謝引路鄉民,而且引路鄉民也無需自帶糧食,他的隨軍飲食,由我軍負責。”

“公子率領的軍隊,是徐州軍隊?”那塢主面露詫色。

“正是。”陶應點頭,坦誠承認。

那塢主猶豫了片刻,這才向陶應拱手說道:“公子,按理而言,莫說公子你支付報酬,便是公子直接開口求助,我等也該鼎力相助。但現在不同,想必公子也十分清楚,左將軍袁術已經出兵攻打廣陵郡,前鋒還已經到了東城,九江軍與徐州軍實際上已經開戰。而這塢中多是九江之人,若是幫了公子,將來袁公路見怪,在下不怕,鄉鄰卻吃罪不起。所以,請恕在下愛莫能助。”

“我們又不搶你們錢糧,你們……。”

陶基一聽大怒,上來就要和那塢主理論,陶應卻一揮手,喝住這個脾氣暴躁的兄弟,又向那塢主拱手說道:“塢主所言極是,確實,這裡是九江郡內,塢主若是幫了在下,袁術必然怪罪,會連累到各位鄉民。”

www ◆тt kan ◆c ○ “謝公子體諒在下苦衷,在下感激不盡。”那塢主拱手道謝。

“塢主不必客氣,是在下冒昧,打擾了,告辭。”陶應非常灑脫,向那塢主一拱手告辭,然後轉過身就命令道:“我們走,到下一個村莊去尋找嚮導,注意馬蹄,絕不允許踐踏本地百姓的農田。”

說罷,陶應果真上馬就走,率領君子軍沿鄉道繼續南下,陶基和年斌等將雖然心中焦急,卻也不敢違抗陶應的變態軍令,只得老老實實的領着君子軍繞塢而過,一路向南而去。而那塢主看着君子軍遠去的背影,口中不由驚歎道:“如此仁義之師,如此翩翩君子,天下罕見。”

同一時間君子軍隊伍中,陶基追上了陶應,又急又氣的問道:“二哥,你怎麼這麼迂腐?我們在這裡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本地村莊,正好可以尋找嚮導,你怎麼被那個狗屁塢主三言兩語就打發了?我們又不搶他們的錢糧女人,向他們借一個嚮導還給金子,還要怎麼對得起他們?”

“笨蛋!”陶應低聲罵道:“我教過你多少次了?我們是仁義之師,道德之師,什麼情啊愛啊,仁義啊,道德啊,要隨時掛在嘴邊,有些事可以做,但絕對不能說出來!”

“可我們的嚮導怎麼辦?”陶基沒好氣的問道。

“蠢貨!我怎麼有你這麼蠢的兄弟?一點腦子都不會用?”陶應低聲罵道:“你剛纔有沒有留意到?這個塢堡很富,兩個大糧倉高得都越過了堡牆,一個糧倉少說裝了三千斛稻米,還有那些塢兵,手裡拿的也是強弩硬弓,上好刀槍,穿的衣服也半點都不破爛,證明這個塢堡肥得流油!你說說,一會這裡會發生什麼事?”

“會發生什麼事?”陶基莫名其妙的問道。

“你不會傻到這地步吧?”陶應終於生氣了,低聲怒道:“追殺我們的追兵,遇到這麼有錢的村莊,還不趕緊搶上一把?你以爲袁術軍的軍紀,象我們君子軍這麼好?等到袁術軍搶他們的時候,我們再掉頭殺回來,這個塢堡的人會怎麼想?”

“肯定是感激我們到極點,還要白送我們嚮導,說不定還會請我們大吃一頓!”陶基恍然大悟,喜笑顏開道:“果然還是二哥高明,我們故意留有馬糞讓敵人追,追兵肯定會追到剛纔這個塢堡的門口,到時候只要那些追兵一起貪心,我們就可以得到這裡的民心了!”

“閉嘴!小聲點!我說過多少次了,我們是君子軍,是仁義之師,道德之師,什麼情啊愛啊,仁義啊,道德啊,這些好聽的話要隨時掛在嘴邊!有些事可以想,可以做,但絕對不能說出來!”

第68章 殺虎滅豹第26章 手足兄弟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411章 太狠了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423章 輕取南陽第272章 第二口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259章 站隊!站隊!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4章 送信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75章 人質第303章 沮授之死第63章 被揭穿了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185章 坑爹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400章 大開殺戒第63章 被揭穿了第14章 陶應有軍(上)第289章 神亭嶺第209章 負荊請罪第97章 凱旋歸來第59章 邀請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19章 糜家妹子第362章 皇叔回荊州第11章 曹豹有女第36章 初戰(下)第234章 佯兵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423章 輕取南陽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11章 曹豹有女第5章 暴露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282章 棄子第147章 樂極生悲第106章 完了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97章 凱旋歸來第221章 暴菊第206章 以牙還牙第354章 陶賊落淚第2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409章 師弟版欲蓋彌彰第202章 投懷送抱第224章 雙簧第20章 人才問題第319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46章 誘敵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430章 風水輪流轉第19章 糜家妹子第176章 所謂盟友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361章 三人成虎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37章 破敵(上)第44章 比拼耐心第229章 前途暗淡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197章 青州風雲漸起第125章 自取滅亡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147章 樂極生悲第75章 大戰劉皇叔第218章 惹禍了第134章 罪當斬首第148章 兵臨壽春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2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52章 燙手山芋第400章 大開殺戒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256章 陶賊大禮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175章 人質第7章 匹夫之勇第239章 阿異第313章 奇峰突起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380章 再打一仗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447章 皇叔出手第7章 匹夫之勇第20章 人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