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

(PS:新書榜是浮雲!今天繼續兩更,只要新老朋友們看得開心,純潔浪到二十萬字就下榜吧。)

拒絕了陶謙的親自替子提親,糜竺兄弟自然是做好了隨時與陶家父子翻臉的準備,不過糜竺兄弟並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起草,陶謙忽然又派來了使者,說是召集徐州文武百官共商立嫡大事,本已經認爲陶謙將要拖延決斷此事的糜竺兄弟聞訊又驚又喜,確認了陶謙確實召集了所有徐州文武官員議事後,糜竺兄弟趕緊換上了官服,匆匆來到陶謙的刺史府議事。

糜竺兄弟趕到刺史府時,大部分的徐州文武官員都已經先行抵達,但陶謙父子三人並沒有露面,所以徐州的文武官員也沒有多大忌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討論的全是陶謙的立嫡選擇,糜竺兄弟分頭旁聽了片刻,又意外的發現,除了極少部分讀書讀到迂腐癡呆的書呆子酸儒外,大部分的徐州官員竟然都看好陶應。

看好陶應的理由則很簡單,陶應有膽量有見識,曾經救徐州萬民於水火,親手組建的君子軍雖然還沒有立下任何功勞,卻也沒有犯下任何過錯,同時陶應主持梧縣政事,也做得是不過不失,足以證明陶應政務和軍事能力都有一點,勝過他那個懦弱兄長陶商百倍。陶謙如果把徐州傳給陶應,那麼徐州也許還有一點希望,但如果傳給陶商,那麼徐州就是徹底的前途無亮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大部分的徐州文武都懂,所以那怕是差不多和糜竺兄弟穿一條褲子的徐州名士徐方,言語中也有些動搖,覺得如果陶謙鐵了心要把徐州牧大位傳給比較成器的陶應,其實也不失爲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無奈選擇,遠勝過把徐州傳給老實得三錘子打不出一個屁的陶商。

聽到徐州百官這些議論,糜竺和糜芳兄弟難免有些面面相覷,這才發現自己兄弟把同僚們想得太簡單了,平時看上去走馬鬥狗、吃喝玩樂、吟風弄月百無一用,到了關鍵時刻,心裡其實一個比一個清楚,想把他們當刀使當槍用,絕對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主公到——!”

這時,伴隨着堂中衛士的一聲長喝,身體明顯康復了許多的陶謙穿着刺史官服,在陶商與陶應兄弟一左一右的攙扶下大步走上了堂來,至今沒有出任官職的陶商還是一身儒生打扮,陶應則十分囂張的全身甲冑,身後還披了一件黑色披風,倒也有些威武雄壯,英雄氣概。而徐州的文武百官也不敢怠慢,趕緊一起拱手行禮鞠躬,“拜見主公。”

“各位大人免禮。”陶謙擺手讓衆人起身,微笑着開門見山的說道:“各位大人,各位將軍,老夫今日召集你們議事,不議別的,就是前日你們懇請的老朽立嫡之事。”

徐州文武百官鴉雀無聲,全都屏息靜氣等待陶謙說話,陶謙也沒有讓百官說話,又說道:“徐治中說得很對,老朽近來病情雖然有所好轉,但畢竟已是六十有三,風燭殘年,若不盡快立嫡,倘有意外,徐州必生內亂,所以老朽必須儘早確立嫡子,未雨綢繆預防萬一。”

“好,說得很好。”陶謙點了點頭,又道:“老夫其實也早有此意,甚至早在曹賊之亂前,老夫就動過立嫡的念頭,但是老朽的兩個兒子陶商和陶應,卻都是庸碌無用之輩,才薄德淺,難堪大任,所以老夫才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後來也才兩次提出將徐州讓與劉備劉玄德,但又遭到不少大人和將軍的反對……。”

說到這,陶謙忽然向糜竺一指,嘆道:“比方說糜竺糜別駕,他就堅決反對老朽把徐州讓與玄德公,糜別駕還勸老朽說,老朽的兩個兒子才具雖薄,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同樣的道理,少時頑劣,大器也有可能晚成,所以建議老朽再給這兩個犬子一點時間,待觀察仔細了再定不遲。老朽就是聽了糜別駕的建議,才又打消了立即第三次把徐州讓給玄德公的打算。”

“噗!”陶應差點沒笑出聲來——天地良心,陶謙這番話,可真的不是陶副主任教的。

“還有這事?”徐州百官班列中也出現了些許騷動,衆人爭先恐後的把目光轉向糜竺,還有人在心裡破口大罵,“無恥狗賊,自己腳踏兩條船不說,還把老子推出去當出頭鳥!老滑頭,簡直滑到家了!”

“主公。”糜竺急了,趕緊拱手說道:“主公,糜竺何時說過這樣的話?糜竺自己怎麼不記得了?”

“別駕不必謙虛,都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陶謙很有小兒子風範的搖頭,硬把一份護主之功硬栽到糜竺頭上。然後陶謙又轉向旁邊的帳前校尉曹宏吩咐道:“曹宏,把那些東西拿上來。”

“諾。”曹宏答應,很快捧來一個黑黝黝的鐵盒放在陶謙面前,糜竺和曹豹等徐州百官定睛看去,驚訝的發現這個鐵盒竟然裝有三把銅鎖,還貼有蔡侯紙做成的封條,封條寫有日期,另外還蓋有陶謙的徐州牧大印,徐州百官不由個個心中疑惑,“這鐵盒如此隆重,其中裝的是什麼?”

“自古以來,因爲立嫡問題,不知造成多少內亂,不知多少人人頭落地,血賤五步。”陶謙緩慢而又沉重的說道:“感謝糜別駕,你的奇思妙想和聰明才智,給了老朽以很大的啓發,幫助老朽解決了這個大難題,也幫天下諸侯解決了這個大難題,老朽甚至認爲,別駕你憑此一計,甚至可以永載千秋史冊,萬世留芳。”

所有人都把目光又轉向了糜竺,實在搞不懂陶謙這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如此大力誇獎幾乎是公開站在劉備一邊的糜竺?糜竺本人更是滿頭霧水,趕緊問道:“主公,糜竺給了你什麼啓發?糜竺自己怎麼不記得了?”

“糜別駕,你就請不要再謙虛了。”陶謙笑道:“昨日正午,老夫單獨召見於你,你雖然沒有明說,但話裡話外,都是暗示老夫採納此計。老夫知道你的苦衷,商兒、應兒都是老朽之子,你不能厚此薄彼,玄德公又是你請到徐州的,在老朽的立嫡問題上,你確實不能公開發表意見。沒關係,老朽不介意。”

“我介意!”糜竺在心裡怒吼起來,“你陶謙老東西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這些模棱兩可的話,萬一傳到了玄德公耳朵裡,玄德公會怎麼想?!”

“父親,孩兒斗膽插嘴,糜別駕向父親暗示了何策?”陶應搶在糜竺追問前,向陶謙好奇問道。

“與你無關,不許詢問,更不許私下打聽!”陶謙厲聲呵斥兒子,“退下,爲父在與各位大人商量大事,汝一個黃口小兒,休得插嘴!”

“諾,孩兒知罪。”陶應垂頭喪氣的退下。

被陶應打了個岔,堵住了糜竺的追問機會,陶謙乘機接着說道:“各位大人,你們一定很奇怪,糜別駕爲什麼要向老夫暗示這條妙計?不爲別的,其實就是因爲老朽的這兩個不肖犬子,他們一個是憨厚老實,懦弱無用,一個是膽大包天,勇而無謀,老夫不管立他們誰爲嫡子,難免都會葬送徐州,葬送陶氏一門。老夫倘若向玄德公三讓徐州,又怕這兩個不孝子生出歹念,挑起禍端,實在是取捨兩難。”

說到這,陶謙頓了一頓,又飛快說道:“糜別駕的辦法好啊,糜別駕巧妙啓發老夫,讓老朽把傳位文書暗藏於這鐵匣之內,貼上封條再加上三把銅鎖,然後把三把鑰匙分別秘密賜于徐州的三員重臣,待到老朽百年之後,這三員重臣就可以聚在一起,當衆開啓鐵匣,取出老朽的傳位文書當衆宣讀,擁立徐州新刺史!如此一來,所有隱患,也都能消弭於無形了。”

“妙啊!”好些反應快的徐州文武官員都驚呼起來,都說這個傳位之法雖然是古今未聞,卻幾乎杜絕了所有的立嫡隱患,既確保了徐州順利傳遞,又避免了立嫡之後的嫡子坐大與嫡子安全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別出心裁。

“這主意,是我出的?”糜竺本人更是萬分驚訝,心說這麼絕妙的主意,是我暗示給陶謙老兒的?詫異萬分了許久後,糜竺終於醒悟過來,暗叫道:“糟了!陶謙老兒把傳位文書封存,要等死後再公佈,我和玄德公還拿什麼挑撥陶商和陶應兩個小兒兄弟相爭,骨肉相殘?陶謙老兒,怎麼能想出這麼缺德的餿主意?!”

“各位大人,請看好了。”陶謙捧起鐵匣,一邊當衆展示,一邊嚴肅說道:“老朽可以明白告訴你們,老夫身後,繼位人有三個選擇,一是老朽的長子陶商,二是老朽的次子陶應,三是駐紮小沛的徐州恩人玄德公。老夫百年之後,你們打開鐵匣取出老夫的傳位文書,上面不管寫着誰的名字,你們都要象輔佐老夫一樣,盡心盡力的輔佐於他,擁立他爲徐州刺史,可記住了?”

“我等謹記主公號令。”徐州衆文武一起答道。

陶謙滿意點頭,又傳來心腹曹宏,命令他親手把這個鐵盒放到徐州刺史府的大廳房樑上,吩咐曹宏好生看管,切不可讓任何人觸碰,老陶家的忠實走狗曹宏恭敬答應,當即安排了陶府衛士輪班守衛。

放置好了傳位文書,陶謙又從袖子裡取出三把繫有紅帶的嶄新鑰匙,當衆展示,然後陶謙又說道:“這三把鑰匙,就是開啓老夫藏有傳位文書的鐵匣鑰匙,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老夫必須把它們,交給老夫最信任的三位徐州重臣分別保管,所以——糜竺,糜別駕。”

陶謙叫了兩聲,失魂落魄的糜竺纔回過神來,還道陶謙是準備拿一把鑰匙給自己保管,忙出列拱手,“糜竺在。”

“糜別駕,你說得很對。”陶謙舉着三把鑰匙緩緩說道:“這三把鑰匙物件雖小,意義卻無比重大,不能當衆賜予,不然的話,很可能會給獲賜人帶來無窮麻煩,無盡煩惱。所以,老夫決定還是尊重你的意見,這三把鑰匙老夫將分別秘密賜予,委託老夫心目中的徐州重臣保管,老夫也要多謝你,感謝你替老夫考慮得這麼周到。來人,賜糜別駕玉壁一對,以獎其功。”

“諾。”曹宏等陶府衛士答應,端來一對早已備好的雪白玉壁,擡到糜竺面前。

看着面前的玉壁,糜竺徹底的天旋地轉了,明知道陶謙老狐狸是在故意設計自己,卻又一時猜不透陶謙老狐狸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究竟想把自己推進那口火坑?想要開口聲辯,陶謙卻又堵死了他的所有聲辯機會,在三國時代頂多算二流謀士的糜竺徹底的束手無策了。

與糜竺截然相反的是,徐州文武百官卻心思複雜,或是羨慕糜竺,或是欽佩糜竺,但更多的則是痛恨和不滿,煽動和逼迫陶謙立嫡這件事可是糜竺兄弟在明裡暗裡挑起來的,徐州衆官或爲公或爲私好不容易逼着陶謙決定立嫡了,糜竺卻又跑到陶謙面前出這麼一個餿主意阿諛諂媚,讓鼓動立嫡的文武官員捱罵受氣,中計上當的徐州衆官再不火冒三丈那才叫怪了。尤其是被糜竺兄弟鼓動了當出頭鳥徐州名士徐方,那更是恨不得咬上糜竺兄弟幾口!

與此同時,包括糜竺的親弟弟糜芳在內,所有的人都認定一件事——三把鑰匙中,獻計人糜竺絕對有一把!

會議很快結束,徐州文武官員一起散去,糜別駕也失魂落魄的捧着玉壁走了,忍受着親弟弟的埋怨走了——糜芳也認爲這個好主意是糜竺獻給陶謙的,臨出門時,糜竺還差點被門檻絆了一個狗吃屎。看着糜竺那跌跌撞撞的狼狽模樣,陶謙和陶商、陶應父子三人差點沒有笑出聲來,好不容易忍到糜竺兄弟走出了大門,陶謙父子終於無法遏制的拍案大笑起來。

“賊殺才,怎麼就沒跌個狗吃屎?”陶商其實也不是傻得什麼都不懂,一邊幸災樂禍的狂笑,一邊罵道:“存心歹毒,想挑撥我和二弟手足相殘,應該摔掉幾顆門牙!”

“這一次玄德公想不疑心他也不行了。”陶應也笑道:“本來只要稍微留心,就不難看出這是離間計,不過咱們的玄德公也不是省油的燈,就算認定是父親的離間計,心裡怎麼也會有點懷疑——這兩兄弟,到底是那一邊的人?會不會是隻想給我看到一點希望,騙我留在徐州當一條看門狗?”

“可惜啊。”陶謙是笑着嘆息,“老夫當年召用他爲別駕,並不完全因爲他是徐州首富,是覺得他確實有點才具,真心想要用他。可惜,可惜啊。”

陶應笑而不語,經過幾個月來的熟悉與融入,陶應也基本摸清楚了糜竺與老陶家離心離德的大概原因——利益衝突!陶家在徐州是外來戶,要想坐穩徐州的江山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象荊州的劉表一樣,和地方上的豪強大戶結爲一體,休慼與共;二就是象曹老大一樣,先以武力壓服,再重用當地士族,象給狗喂骨頭,賞賜一些利益與地方士族共享,以絕對的實力控制地盤。

而陶謙呢,陶謙既沒有曹老大那樣的武力與才具,又沒有象劉表那樣向地方豪強低頭,選擇了重用以曹豹、許耽和曹宏爲首的丹陽班底,用丹陽班底凌駕在徐州地方士族之上,自然就大大觸犯了徐州士族的根本利益,也開罪了以糜竺兄弟和陳珪父子爲首的徐州豪強巨戶,差不多是把這些豪強逼到了對立面,導致糜竺兄弟半公開反水,一心想把號稱仁德的劉備拉近徐州,也導致了陳珪父子的非暴力不合作,待價而沽。

當然了,明白這些道理,並不等於找到了這些問題的辦法,陶應一時之間,也無法解決徐州士族與自己陶家離心離德的問題。而且就算有辦法,以陶應現在的身份也辦不到。

匆匆進來的一個衛士打斷了陶應的思索,那衛士先是湊到陶謙心腹曹宏的耳邊低聲嘀咕了幾句,然後曹宏馬上面色就古怪了起來,還把目光轉向了陶應,旁邊陶謙覺得奇怪,便問道:“曹宏,何事?爲何不直接稟報?”

“回主公,這事……。”曹宏有些猶豫,苦笑着說道:“這事不便直接通稟主公,只能私下裡告訴二公子。”

“什麼事只能私下裡告訴我?”陶應滿頭霧水的問道。

曹宏笑了起來,然後走到陶應旁邊,湊到陶應耳邊低聲說道:“二公子,別駕糜竺的妹妹糜貞來了,走後門進的府,現在正在後花園的涼亭裡,指名道姓要見公子你——二公子,末將這向你道喜了。”

“原來是她來了。”陶應反應十分鎮定,先微微一笑,然後轉向陶謙拱手,彬彬有禮的說道:“父親,有客人拜訪孩兒,孩兒先告退了。”

“何人拜訪吾兒?”陶謙好奇詢問,但話還沒有問完,陶謙就發現自己的兒子在面前不見了蹤影,再扭頭去看堂門時,卻見身上穿着幾十斤重的盔甲陶應跑得比兔子還快,一溜煙的就又不見了人影。

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137章 借刀殺人第154章 孔明先生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296章 高歌一曲第307章 後發制人第344章 輸的只是我第317章 捨本逐末第185章 坑爹第113章 機關算盡再聰明第98章 捨身飼狼第412章 大混戰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37章 破敵(上)第292章 戰倉亭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363章 疑鄰盜斧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309章 二奸爭鋒(下)第8章 赴湯蹈火第156章 洛陽亂局第122章 最後一擊第376章 穩紮穩打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86章 誰比誰狠(上)第181章 騎牆觀風第254章 吸毒的危害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439章 龜雖壽第21章 劣馬好馬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43章 君子作風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346章 引火燒身第115章 和談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363章 疑鄰盜斧第59章 邀請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290章 彈指破敵第427章 師徒重逢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157章 吐血了第215章 狼狽爲奸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228章 虛張聲勢第251章 恐嚇第23章 同室共處第182章 二虎競食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72章 第二口第378章 練兵第272章 第二口第315章 諸葛亮來了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273章 惡有惡報第138章 別字坑人第412章 大混戰第37章 破敵(下)第400章 大開殺戒第216章 開始了第323章 兄弟和談第254章 吸毒的危害第326章 再戰官渡第202章 投懷送抱第206章 以牙還牙第290章 彈指破敵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334章 諸葛妙計安天下第422章 該荊州了第449章 君子好逑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124章 陶應吃癟第367章 當然有證據第115章 和談第239章 阿異第368章 周瑜打黃蓋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367章 當然有證據第106章 完了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267章 袁紹慘敗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235章 無恥交換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188章 挾天子以坑陶賊第32章 不被看好第31章 約定(上)第364章 變數第64章 算計太過第251章 恐嚇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53章 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