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二讓徐州

曹老大的信譽還算良好,說了退兵就真的退兵,從徐州城下撤軍回營之後,立即拔營起寨向兗州撤退,走得還特別急,當天夜裡就撤到了留縣境內,一度危如累卵的徐州州城彭城,也終於轉危爲安。再三確認了這一消息後,大喜過望的陶謙連夜遣人寄書,邀請駐紮城外的北海太守孔融和青州刺史田楷移師入城,共同慶祝徐州解圍。

第二天正午,孔融和田楷率領的兩支援軍一起來到徐州城外,孔田二人命軍隊駐紮城外,僅領十數隨從入城,陶謙親領二子一侄出城迎接,將田楷和孔融請到家中用宴,劉備兄弟和徐州文武盡數入席相陪。席間,已經聽說過陶副主任‘英雄事蹟’的老實人孔融和田楷少不得對陶應讚不絕口,連連恭祝陶謙教子有方,竟然生出了這麼一個有勇有又有擔當的好兒子,實在是羨煞旁人。

“二公言過了,言過了。”病情一夜之間好了不少的陶謙連聲謙虛,一雙老眼卻笑得幾乎眯成一條線,捻着全白的山羊鬍須說道:“這個不孝子,昨日擅自出城送信,幾乎將老朽三魂嚇飛六魄,若非二公與玄德公洪福庇佑,老朽肯定見不到這個不孝子了。”

“陶府君過謙了。”孔老二的第二十世孔融大笑,發自內心的說道:“如果令公子也是不孝子的話,那孔融還真希望幾個兒子都是這樣的不孝子。陶府君有此英雄之子,不僅是府君之福,更是徐州之福,府君後繼有人,徐州後繼有人矣!”

“孔北海過譽了,過譽了。犬子庸碌,那敢當孔北海如何讚譽?”

陶謙再次謙虛,乘機偷眼去看衆人反應,見最有資格繼承徐州牧一職的長子陶商臉上傻笑,似乎對孔融擡高他的兄弟毫不介意,還非常高興;陶謙微微點頭,又偷眼去看劉備,見劉備面帶微笑,似乎也很贊成孔融的這個看法;最後陶謙再悄悄去看次子陶應時,卻見陶應正拉着堂弟陶基的手喝酒談天,就好象沒有聽到孔融的話一樣。陶謙不由心中疑惑,“我這個傻兒子,是真沒聽到?還是裝沒有聽到?”

“陶應小兒,是真沒聽到孔北海的話?還是在裝沒聽到?”劉備也是心裡疑惑,悄悄留心陶應,而咱們的陶副主任則只顧和陶基聊天,盡說一些田獵投壺的遊玩之事,對孔融之前的言語充耳不聞,劉備見了,不由心生警惕,“此子若非天生呆傻,便是奸詐異常!遠勝曹賊!”

留心陶應反應的絕對不只是陶應和劉備,聽到孔融那番敏感的話,陳珪父子和糜竺兄弟也在有意無意的觀察着陶應,還有曹豹和曹宏,他們一個是徐州軍的首席大將,一個是陶謙的頭號貼身心腹,自然比任何人都關心陶謙繼承人的問題,然而陶應的反應卻讓他們大部分都是既失望又疑惑,搞不清楚陶應是真傻、假傻還是壓根就沒聽到孔融的話。但也有兩個人暗暗歡喜……

“果然是個傻子,玄德公和兄長實在太多心了,一個走運碰巧救了徐州的傻子,有何可懼?”糜芳如是想。

“好,二公子果然是朽木不可雕也,這下我輕鬆了。”曹豹心裡如是想,“只要拉好和二公子的關係,等他繼承了主公的州牧之職,徐州,就是我曹豹說了算了。”

這時,宴會已近尾聲,陶謙命令二子一侄上前,指着坐在上首的孔融、田楷和劉備三人,衝兒子侄子命令道:“汝等跪下,此次徐州橫遭慘禍,全靠你們這三位長輩出兵救援,這才解了徐州之圍,救了汝等性命,汝等還不趕快向三位叔父磕頭道謝?”

“小侄等叩謝三位叔父活命大恩。”大哥陶商最老實,乖乖跪下磕頭,向孔融、田楷和年紀比他大不了幾歲的劉備道謝。

“徐州解圍,我二哥應該記首功。”陶基有些不服氣,但陶基父親早亡,全賴伯父陶謙撫養長大,對陶謙十分尊敬,所以陶基再怎麼不服氣也只能乖乖跪下,向孔融、田楷和劉備三人道謝。陶應其實比兩個兄弟行禮更快,只是陶應沒有搶在兄長之前開口,只是隨着堂弟陶基隨聲附和。

“三位賢侄,快快請起。”孔融、田楷和劉備三人一起離席,起身分別來攙陶家三兄弟,劉備搶先一步攙住陶應,微笑說道:“賢侄不必客氣,此次徐州解圍,全賴賢侄單槍匹馬深入曹營,說服曹公退兵,當記首功,劉備毫無功德,如何敢當賢侄大禮?”

說罷,劉備留心注意陶應反應,卻見陶應嘿嘿傻笑不語,就好象被自己誇得十分不好意思,又萬分得意,既不虛僞油滑的謙虛客套,也沒有小人得志般的把尾巴翹上天。劉備仔細觀察不見破綻,心中難免有些動搖,“難道真的只是一個傻小子?瞎貓碰上死耗子?”

“無知小兒,傻笑什麼?難道汝還想居功自傲?”陶謙不知何時走到了陶應和劉備身邊,衝兒子呵斥道:“汝難道認爲,曹操從徐州退兵,全是你這一個黃毛小兒的功勞?沒有孔太守、田刺史和玄德公出兵徐州,沒有玄德公殺進徐州,曹操會那麼容易退兵?”

“孩兒不敢。”陶應趕緊低頭賠罪,劉備也趕緊謙虛。

“各位,各位,請靜一靜,靜一靜。”陶謙忽然向衆人拱手,象是有話要說,正在飲酒作樂和談天論地的各軍文武官員紛紛止聲,都把目光轉向陶謙。

“在座諸君,請暫沒說話,且聽陶謙肺腑一言。”陶謙又向衆人一拱手,朗聲說道:“諸君,老夫年邁,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玄德公乃帝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所以,老夫情願將徐州牧一職讓與劉公,乞閒養病,從今日始,徐州牧就不再是老朽了,而是玄德公!”

“什麼?”不少人都驚叫出聲,神情萬分詫異,陶基和曹宏、曹豹等陶謙心腹更是驚得跳了起來,一起心說主公瘋了,爲什麼要一再把徐州讓給劉備?

“陶恭祖還打算把徐州讓給我?”劉備也是心中一驚,說什麼都沒想過陶謙竟然還會提出把徐州讓給自己!但轉念一想後,劉備又馬上恍然大悟了,心說這個陶謙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忠厚老實啊,之前他已經提出過把徐州讓給我,這會曹軍已經退了,他如果裝聾作啞閉口不提,世人必然罵他過河拆橋,忘恩負義,這會他當衆提出此事,既堵住天下悠悠衆口,又讓我根本無法接受啊。

想到這點,劉備趕緊擺手,更加誠懇的說道:“陶公,萬萬不可!孔文舉令備來救徐州,爲義也。今無端據而有之,天下將以備爲無義人矣。備雖不才,卻也不願背上不義罵名!更何況此次曹軍退兵,當記首功者乃是陶府君的公子,備有何顏面坐領徐州?”

“叔父太謙虛了。”讓所有人又大吃一驚的是,陶應竟然也站到了陶謙身後,向劉備拱手說道:“叔父仁德佈於天下,徐州軍民百姓,無一不知叔父大名,盼叔父如旱苗之盼甘霖,嬰兒之盼父母,家父誠心相讓,還望叔父千萬不要推辭,辜負了徐州黎民百姓對叔父的由衷期望。”

宴會大廳裡徹底沒聲音了,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象看外星人一樣的看着陶應,也都有一種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的感覺——要知道,陶應昨天捨身跳入油鍋換取曹操退兵之後,陶應在徐州城裡的聲望可已經是隻能用如日中天能形容了,回城之時,徐州幾乎是全城出動迎接陶應,軍民百姓夾道歡迎,齊聲高呼陶應公子,頂禮膜拜者不計其數,在徐州軍民心中,可以說是鐵板釘釘的徐州牧繼承人選!

在這種情況下,陶應竟然還附和着陶謙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其解釋只有兩個,一是陶應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坐不穩徐州牧的位置,真心相讓,另一個解釋就是——陶應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傻子!

“賢侄,你就不要跟着胡鬧了。”打破沉默的人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張飛張翼德,扯着大嗓門說道:“這次曹賊退兵是因爲你,我大哥頂多是一個幫忙的,那好意思接收你家的徐州?用不着客氣了,徐州現在是陶使君的,將來是你的,你這個侄子我張飛認定了!”

“三弟所言極是,我等兄弟實在無法領受徐州,還請陶使君收回成命。”關羽也站出來幫腔——雖然關羽很希望結拜兄長能有一塊地盤可以立足,但昨天陶應捨身救徐州的悲壯一幕關羽是親眼目睹的,所以這會陶謙讓出徐州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關羽都不好意思勸大哥接收徐州了。

趙雲目前還是劉備軍客將,不便開口表達意見,但神情之中也極其附和關張意見,不贊成劉備坐領徐州,搶奪陶謙基業。而劉備則是萬分鬱悶,違心的拱手說道:“陶府君,二公子,你們的好意劉備心領了,但此事決不敢從命。”

“玄德公。”糜芳有些焦急,忍不住站起身來說道:“今漢室陵遲,海宇顛覆,樹功立業,正在此時。徐州殷富,戶口百萬,玄德公領此,不可辭也。”說着,糜芳還悄悄向劉備使了一個眼色,心說玄德公你快接受啊,陶應小兒聲望大漲,你要是不抓住這個機會,只怕以後就沒機會了。

聽到糜芳這話,陶基、曹宏和曹豹等陶氏忠臣一起臉現怒色,陶謙、糜竺和陳珪父子不動聲色,老實得三錘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陶商茫然無措,既不願意看到父親把徐州讓給劉備,又沒膽子開口反對。兩個重要客人孔融和田楷彼此對視一眼,也不說話——孔融是不願管閒事得罪人,做爲公孫瓚部下的田楷則是既希望與公孫瓚交厚的劉備坐領徐州,成爲青州強援,又不方便隨便開口附和。

“叔父,糜治中言之有理。”陶應再一次出人意料的表態道:“叔父乃是世之英雄,理應坐領徐州大展拳腳,家父將徐州讓給叔父,遠勝過將徐州傳給小侄兄弟萬倍!”

“這小子,到底是在說心裡話,還是在擠兌我?”劉備心下疑惑,又悄悄去看陶應,見陶應滿臉真誠,目光誠懇,不似作僞,劉備一時之間不由有些心動,暗道:“陶謙父子如此真誠,要不就答應了?最多,等我坐穩徐州之後,好生善待陶謙的兩個兒子就是了。”

心動歸心動,但自制力極強的劉備還不至於被貪婪衝昏頭腦——劉備非常清楚,這一次曹操退兵,徐州軍民最感激的人是陶應陶二公子,自己如果就這麼接過徐州牧職位,不僅會落下吞併罵名,徐州的民心也絕對不會歸附自己!所以劉備只是稍微轉念,馬上就堅定搖頭道:“不可,劉備誓死不爲不義之事!還請陶府君另擇賢者讓之!”

“玄……。”糜芳還想堅持,卻被糜竺悄悄一把拉住,逼着他閉上烏鴉嘴。

“玄德公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陶謙哭出了聲,一再要求劉備接受徐州,劉備卻堅定拒絕,最後陶謙也沒了辦法,只得改口說道:“玄德公既堅決不受,那陶謙另有一個主意,此間近邑,名曰小沛,足可屯軍,請玄德公暫且駐軍此邑何如?”

“老狐狸,原來在這裡等着我!”劉備總算醒悟過來了,心道:“難怪你陶謙老兒又是讓徐州又是擠兌,搞了半天是要我給你當看門狗啊!小沛,那可是抵擋曹賊南下的第一線!曹操老賊如果去而復返,我可就馬上變成徐州的擋箭牌了!”

“叔父,徐州不能沒有你啊!”陶應忽然又雙膝跪下,抱着劉備的雙腿嚎啕大哭道:“現今天下大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徐州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家父年老多病,陶應兄弟庸碌無能,無力護衛徐州,全望叔父虎威,護衛我徐州萬千百姓生靈啊!”

“玄德公,請留下吧。”一直沉默不語的陳珪和陳登父子也站了出來,一起苦勸劉備留下——沒辦法,泗水之戰徐州軍隊元氣大傷,在開陽事實上獨立的臧霸隊伍又聽宣不聽調,關鍵時刻指望不上,在這個羣雄四起的烽煙亂世,家族利益全在徐州郡內的陳珪父子,也極其需要一條合格的看門狗。

“玄德公,主公好意挽留,還請千萬不要推辭。”徐州首富的糜竺也開口挽留,還悄悄向劉備使了一個眼色,催促劉備抓住機會趕快答應。一旁孔融和田楷等人也開口勸說,力勸劉備接受陶謙邀請,屯兵駐紮小沛。

“接不接受呢?”劉備心裡盤算,“留下駐紮小沛,是給陶老狐狸當看門狗,曹兵不來還好,曹賊一旦去而復返,我可就要被陶老狐狸推到前面和曹賊白白火併了。可如果不留下,我之前的努力……。”

“算了,留下吧,留下還有機會,走了就可能永遠沒機會了!”劉備一咬牙一跺腳下定決心,向陶謙拱手道:“府君如此邀請,備再推辭就是矯情了,備答應就是了,備明日就領軍出城,移駐小沛!”

“多謝玄德公,徐州得玄德公相助,老夫可以高枕無憂矣。”陶謙大喜過望,趕緊拱手道謝,又悄悄去看陶應表情時,卻見小兒子滿臉喜色,笑容真誠,陶謙不由心中更是疑惑,“我這個兒子,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嗯,是時候和這個傻兒子好生談談了。”

第21章 劣馬好馬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87章 誰比誰狠(下)第29章 媒人第32章 不被看好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2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75章 人質第210章 趙雲問題第113章 機關算盡再聰明第389章 孩兒無能第1章 老實孩子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44章 比拼耐心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373章 這次會盟不算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165章 假貨偏逢三一五第136章 失算第23章 同室共處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239章 阿異第95章 正面強攻第105章 豪賭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79章 對陣呂布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38章 一波又起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22章 歪打正着第248章 公孫瓚完了第413章 你瘋了第16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387章 真累啊第326章 再戰官渡第190章 見招拆招第101章 借題發揮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138章 別字坑人第18章 霹靂車第102章 種子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281章 不必顧慮第290章 彈指破敵第208章 丹陽兵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71章 黃巾小將第240章 師生第299章 傷得太好了第363章 疑鄰盜斧第282章 棄子第188章 挾天子以坑陶賊第89章 三國好人多第399章 戰烏桓第90章 操縱局勢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23章 同室共處第72章 呂溫侯攪局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167章 餘波未了第305章 主任在後第58章 滾出徐州第377章 主任報恩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337章 報復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184章 交換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108章 牆頭草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99章 糖衣炮彈第127章 對手選擇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75章 大戰劉皇叔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36章 失算第351章 被破處了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42章 對陣小霸王第432章 翁婿重逢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7章 匹夫之勇第348章 悽慘加悲慘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42章 對陣小霸王第81章 袁術出兵第167章 餘波未了第2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08章 牆頭草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381章 大染缸第94章 袁氏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