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

王羽的威望,加上糜竺的人品保證,商業司的建立總算是提上了日程。

實際上,以青州目前的狀況,王羽若是想通過決議,只要下道命令就足夠了,不需要反覆磋商討論。

截止目前,青州的各項政令基本上都是爲了戰爭而服務的。屯田是爲了積蓄糧草,對工業方面的改進是爲了更好的武裝部隊,發展商業則是爲了籌集更多的財富,教育是爲了培養人才。這一切都是爲了在爭雄天下的過程中佔據先機。

不過,這其中也有區別。

教育和屯田是最簡單的,這裡說的簡單,並不是說這兩項工作本身很簡單。實際上,屯田對組織力和對農業的瞭解要求很高,若是那些連黍麥都分不清的人,就算再有學識,也很難在屯田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教育更是複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涉及到人的事務,沒一個簡單的,培育人才可比種田複雜多了。

關鍵的問題是,這種事在華夏曆史上,有很多先例,同時也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還有國淵、王修這種對屯田很有研究的幹才,蔡邕、管寧等教過學生無數的大儒相助,王羽只要確立方略,放手讓屬下去做就可以了。

就連工業方面的問題,田豐的抱怨也主要集中在王羽提出的那些技術向的理念方面,組織生產什麼的則沒多大問題。

將工匠集中起來,組織生產,在秦朝時就有先例。田豐對秦朝未必有多少研究,但照貓畫虎的本事總是有的。

在這方面,王羽的變革不算大,前景也可以預期。就是把工匠當成讀書人對待唄。這種轉變,屬於觀念問題,只要思路清楚了,做起來就很簡單了。

只有商業不行。

華夏曆史上,商業從來都沒佔過重要地位。雖然有呂不韋、范蠡這種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但他們真正登上歷史舞臺,都是在棄商從政之後,歷史上的糜竺也正是如此。

正因如此,有關於商業司的話題才進行了這麼久。轉變觀念的同時進行政策細則的修訂,確實不是一般的複雜。

商業司的掌舵人,糜竺自是責無旁貸。除了他和王羽,幕府內部沒幾個人對商業發展的前景有足夠的信心,憂心忡忡者倒是大有其人。

熱情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卻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想想看,讓一個自己都沒信心的人來執掌,商業司的前景將會變得多麼黯淡?

糜竺爲此也是提前做出了決定,將家族生意全部交給將軍府,一心一意的搞好商業司。

商業司長是個新職位,王羽對其的定位與農業相當。主管全國農業的大司農是朝廷的九卿之一,由此可以對這個新職位做出相應的評估。

王羽的回報還沒完。宣佈了對糜竺的任命之後,他又任命糜芳爲新設的城陽郡太守之職。再加上作爲將軍府從事的糜貞,東海糜家算是徹底完成了由商人到新貴的轉變。

當然,對此。衆人或者會羨慕,但沒人會提出異議。

在很多人眼中,糜家本來就應該享受外戚的待遇,再考慮到糜家在大戰中做出的貢獻。目前的地位,委實算不上多高。

藉着這個機會。王羽又宣佈了對其他幕僚的任命,田豐爲長史兼冀州刺史,實際相當於青州軍事集團的丞相。國淵爲司農卿,審配爲廷尉,王修爲府卿,分別與九卿的大司農、廷尉、少府相應。

司農掌管農事,毋庸多說;廷尉負責刑律,因爲田豐提出的反腐問題,王羽順水推舟,命這二位商量着搞個商業法出來,順便再搞出個廉政公署之類的機構,專門監督商業司。

九卿的少府管的本是皇室的錢財和皇帝的衣食住行事務,加上山海地澤之稅。王羽沒有稱帝,王修自然沒有前面那些職責,他這個職務實際上算是青州的財政部長,專門管錢財收支,和即將推行的貨幣改革。

至於工業方面的事務,王羽勉爲其難的先自行處理,等徐庶聯繫上長安那邊再說。

國淵乾的還是本行,自無異議;田豐和審配就有點犯愁了,立法固然不是壞事,可問題是,這商業法不但事關重大,而且史無前例啊!這要怎麼個搞法,肯定是要大傷腦筋的了。

但他們還沒法推拒,畢竟這個提議是田豐自己提出來的,也只能在心裡叫苦了。

最頭疼的其實還是王修。

以通常的觀點看來,鑄幣是樁美差,不過,青州的貨幣改革和從前的大不一樣。不是收集好材料,開爐煉製就行了的。這其中囊括了很多,很複雜的程序。

首先,要回收轄內百姓手中的舊幣。目前世面上流通的錢幣有很多種,公信力最強的,就是漢武時代流傳下來的五銖錢,其他諸如漢靈帝搞出來的四出五銖,董卓的董氏小錢,黃巾軍搞出來的太平百錢,以及各路諸侯、豪強私鑄的錢幣等,五花八門的很多種。

其中董氏小錢是最坑爹的。

五銖錢本就不重,漢代的計量單位中,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爲一銖,五銖也就是三到四克。董卓鑄造的小錢都是不到一克的,漢末的第一次物價飛漲,固然有戰亂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因爲董胖子造的孽。

鑄錢就是賺錢的活兒,就應該怎麼賺錢怎麼搞,偷工減料不在話下,這道理連董胖子都懂,可王羽卻偏偏不懂。

他提出來的要求是,要儘量公平的回收百姓手裡的舊貨幣,足金足兩的推行新貨幣。在他構想的新式貨幣體系中,銅幣不再是唯一,金幣、銀幣將會取代銅幣的主流地位。

這種事,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一般的難。

回收舊貨幣涉及的問題已經很多了。

如何制訂讓百姓都信服,將軍府也不太吃虧的兌換比率,就是個大麻煩。此外,如果訂得價格太優渥,如何防止有人鑽空子,從境外倒賣錢幣入境,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果再考慮到敵對勢力有可能從中作梗的問題,王修只覺一個頭有兩個大。

還有就是金銀材料的來源問題,漢代的金銀還沒有進入流通領域,主要原因是太少,不敷使用。其實一直到了明朝,金銀始終都不怎麼夠用,華夏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老百姓又很有積蓄財富的傳統,就是有金山銀海也是不夠用的。

聽到王羽要把這項任務交給自己,王修一點都沒體會到升職、受重視的喜悅,倒是很想哭一場。

“叔治,你別擺出這副表情,事情沒那麼可怕。”

王羽大包大攬的寬慰道:“放心吧,材料什麼的,本將自會解決,你只管把前期工作做好就行了。風聲先放出去,讓民間自發的抵制董氏小錢、太平百錢那些劣幣,同時在暗地裡對這些劣幣進行收購。流通問題,可以讓工坊先仿製一批五銖錢來用……”

“臣自當盡力。”一聽這話,王修放心了。事情再難,有材料,有時間,就不要緊,怕的是主公急於求成。

商議到這裡,那千頭萬緒的一堆政事算是有個眉目了,衆幕僚想着各自的心事,紛紛告退,王羽終於又空閒下來了。只不過,這一次的空閒只是表面的,他要心裡盤算的事可比開會之前多多了。

他不是礦工出身,當然沒本事提升這時代的探礦、採礦技術,金銀礦什麼的,他只知道山東招遠有個金礦,應該在領地之內,但具體的位置他卻完全搞不清楚。

他的信心來自於計劃中的那場東征。

水師東征,目標當然不可能是跨越太平洋,王羽的目標是朝鮮半島和倭島。

儘管後世的棒子和鬼子很討厭,但王羽決定動作,卻與報復什麼沒關係。那倆地方如今還是不毛之地,連個統一的政權都沒有,只有些土著部落,報復?報復誰去啊?

名義上,這場東征是爲了收復遼東四郡;對武將們的說法,是爲了征討不臣的同時,操練新兵。但實際上,東征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爲了錢!

半島是跳板,倭島上的金銀纔是最終目標!

倭島沒什麼別的出產,金銀礦卻極多,特別是在本島中國地區的石見銀礦,完全就是一座裸露在地表的礦脈!儲量同樣極爲驚人!要找這座礦,都不用專門的人才,只要多派人手到處搜索就可以了。

因爲半島和倭島都只有些土著部落,東征還可以爲將來的殖民戰爭積累經驗。

不用太多,只要大舉開發了石見的礦藏,先期的白銀供應就足夠了。等到統一戰爭開打,倭島的其他礦藏也應該能開發出來了,實現貨幣改革的條件,還是具備的。

航海技術方面,從後世的資訊中,王羽知道,東吳的海船可以到達琉球,乃至呂宋。現實中,他見過公孫度從遼東派遣來的海船,以此推論,從東萊至半島,再從半島至倭島的海程應該是沒問題的。

就等着遼東方面下次來做貿易,就可以將東征之事提上日程了。整理了一遍思路,沒發現什麼疏漏,王羽不由興奮的捏了捏拳頭。

“主公,什麼事這麼高興啊?”

想得入神,一時沒留意身遭情形,直到聲音入耳,王羽這才發現有人進來,擡頭一看,卻是賈詡笑眯眯的正踱進帳來。

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第3章 偏向虎山行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一零九章 心照不宣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七百章 鐵騎碾壓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第10章 漢魂永不死第84章 再連一環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第62章 富貴險中求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六七三章 四方雲動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第64章 公平一戰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第72章 夜探皇城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第86章 河東會白波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二四四章 夫唱婦隨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第75章 順風順水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第69章 豁然開朗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第69章 豁然開朗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